关键时刻不冒险?俄罗斯打得太过保守



历史的关键时候,总需要老大的正确决策和一定的冒险精神。
固守虽无错,但也失去转瞬即逝、千载难逢的良机,无法更上巅峰,甚至称霸。

01
1812年,拿破仑率领大概40万强大法军远征俄罗斯。
拿破仑那可是几乎一统欧洲的军事天才,法军也久经沙场。
那个时候,俄罗斯兵力大概20万。
俄军统帅托里将军采取了边打边退的方针以及焦土政策,不给法军留下什么补给物资等。
毫无疑问,托里将军的这个办法,对法军漫长的补给线造成很大的影响,也确实在初期对俄罗斯更为有利。
但这激起俄罗斯人强烈不满,因为他们认为应该拒敌于国门外。
没办法,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只好撤换了托里将军,换上了67岁的著名老将库图佐夫担任统帅。
随后,俄军继续撤退,留下莫斯科一座空城给拿破仑。
莫斯科还被大火焚烧着。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俄军早躲远了。
拿破仑在严寒之下,在补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在莫斯科待了几个星期,结果没能逼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求和。
于是,拿破仑率领着剩下的法军撤退。
随后,俄军不断偷袭法军,类似游击战术,法军一路减员。
等再次渡过涅曼河,也就是法军当时远征俄国的出发地,法军竟然悲惨的只剩下大概3万人。
拿破仑大概也只能悲叹了,英雄末路啊。
02
下一步,法军就将远离俄国边境,更远离去了。
欧洲其他被法国控制、占领、压制的其他国家,听到法军远征失败,无不蠢蠢欲动。
但拿破仑还有几万军队,各国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除非有个强国率领一支强大军队打头阵。
这个时候,沙皇和俄军就面临一个重大问题,那就是要不要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法军?
统帅库图佐夫建议还是别了,俄罗斯也损失惨重,还是先保存自己的实力吧。
他建议还是不要跟法国正面接触,正面硬抗,俄军也得好好休整,尽量用最小的代价,把法军赶出国土就行了吧。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毕竟拿破仑还是法国皇帝,还有重兵,又不是一个空头皇帝。
欧洲又不是只有俄罗斯一个国家,欧洲又不是只是俄罗斯的欧洲。
万一俄军继续进军,被法军击败,或被法军控制的其他领土国家袭击,都很可能。
别到时候,法军反扑,俄罗斯那真的是可能要掉入深渊了。
得不偿失啊。
先保存自己势力,恢复恢复,先看看欧洲时局,后续再看时机,怎么再进军,也是老成之法。
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似乎不这样认为。
他不管国内极力反对,强烈要求继续追击。
趁他病,要他命。
别以为俄罗斯是好惹的。
03
于是俄军一路向西,攻入柏林,抵达易北河畔。
此后,俄军又在萨克森跟法军大战,又接连取胜。
不幸的是,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病故,亚历山大一世被迫退兵。
但俄军如此强势进军,拿破仑大势已去,欧洲那些被法国压制的诸国立马“站起来了”
随后,俄国和奥地利、普鲁士、英国等组建了新的反法同盟。
1813年10月,莱比锡决战中,同盟军彻底击溃了拿破仑的法国军队。
1814年3月,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同盟军攻入法国巴黎。
随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带领俄军在巴黎爱丽舍宫耀武扬武。
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也被流浪。
俄罗斯由此取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成为欧洲新霸主,国际地位到了巅峰时刻。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