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鱼片,怎么就变成是韩国和日本特有的食俗?



有时,感觉挺莫名其妙的。
为何一说到吃生鱼片,我们中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认为那是日本或韩国人的饮食习俗,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呢?
甚至于,很多韩国或日本人,也认为那是他们特有的饮食习俗。
有没有搞错?

并不是有了火,有了火食(熟食),我们就完全不吃生食了。
印象中,现在广东地区还是有鱼生粥的:就是在沸腾的粥中放入生鱼片。
如果要追溯,我们吃生鱼片(鱼生)的历史太悠久了。
先秦
诗经记载说:饮御诸友,炰鳖脍鲤。
西汉
枚乘说,鲜鲤之鲙,天下之至美。
隋朝
隋炀帝就很喜欢江南鲈鱼脍,称赞说金齑玉脍,东南佳味。

唐朝
四方来朝,饮食多样化,鱼生也不是什么小众饮食,很流行。
据说唐玄宗有专门的池子养洞庭湖的鲫鱼,用来做鱼脍。
诗圣杜甫就很喜欢吃鱼生。
他在《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里就说:“姜侯设脍当严冬……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李白也吃过生鱼片,他说: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
杨晔更有经验,说吃生鱼片,建议优先用鲫鱼。

宋朝
鱼生这个词语也不鲜见。据说因为当时权臣秦桧缘故,鱼鲙改称鱼生了,本意是相同的,就是吃生鱼片。
宋代的高观国就说:“玉鳞熬出香凝软,并刀断处冰丝颤。红缕间堆盘,轻明相映寒。”
陆游也吃过鲈鱼脍。
南宋的范成大特喜欢鲈鱼,认为鲈鱼鲙,在诸鱼之上。
明朝
鱼生、鱼鲙这类词语很常用,吃法也很常见。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鱼鲙做法,鲜鱼薄切,洗净,拌以蒜、醋、五味等,然后食用。
清朝
吃鱼生的区域逐渐缩小,衰微的很厉害,大概就剩下岭南和杭州一带了。杭州吃鱼生似乎更喜欢用青鱼。

古代食用鱼生时,常常拌以芥子酱、脍醋等调料。
不过,吃生鱼片,存在感染寄生虫等病患风险。
考虑到古代医疗技术不那么先进,这种病患感染往往无法治愈,甚至无法发现。
这也许是鱼生在国内最后衰微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