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兵突袭俄罗斯腹地,俄罗斯四面楚歌,被迫求和,吐出了全部所占据的领土



打仗不能拘泥于形式,不能跟着对方节奏打。
奇兵才能出奇迹。
战场上,对付俄罗斯,很多时候,更需要“以奇胜”。
《孙子兵法·兵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01
16世纪,俄罗斯的疆域版图已扩展的非常大了。
1558年,沙皇伊凡雷帝发动了长达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要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在伊凡雷帝看来,波罗的海的海水是可以用黄金来衡量的。
在征服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后,俄罗斯就出手,攻向神圣罗马帝国所建立的立窝尼亚骑士团,目标指向波罗的海立窝尼亚地区。
这个地区现在看来,主要是波罗的海东南沿岸两个国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地区。
俄罗斯想抢地盘,波兰和瑞典等也都想抢。
早在15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军队就击溃了骑士团,占领了一些地盘。
俄罗斯闪电突袭骑士团,成功歼灭骑士团精锐部队,随后骑士团解体了。
1561年,立窝尼亚被俄罗斯、立陶宛、瑞典、波兰、丹麦等瓜分了。
但俄罗斯想独吞整个立窝尼亚地区,不愿意他国分享,非要从他国手上夺取。
但想吃独食?哪有那么容易。
于是俄罗斯开始对这些国家分化瓦解和逐一击破。
但这些国家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凭什么人家要退出,要让出所占的领土?
02
1572年,波兰国王去世后,王位空虚,国内动荡不已。
于是俄罗斯趁机再次进攻立窝尼亚,又夺取了不少地盘。
没办法,波兰不得不退出了战争。
随后,俄罗斯主要同瑞典作战,又占据了不少地方。
俄罗斯这时候洋洋自得,胜券在握,优势在我。
1577年,波兰国内终于稳定了下来,巴托雷继任波兰新国王。
波兰新国王巴托雷觉得为啥非要在立窝尼亚地区正面硬抗俄罗斯?
为啥就不能想别的办法?奇兵制敌?
不跟着俄罗斯军队的节奏走,不跟俄罗斯在立窝尼亚战场硬拼到底。
要跟俄罗斯在别的地方发动战斗,牵引俄军。
于是,波兰新国王巴托雷,跟俄罗斯南部邻国,也是俄罗斯的宿敌——克里米亚汗国以及奥斯曼帝国,组建了反俄同盟。
此外,波兰新国王巴托雷又从普鲁士和匈牙利招募了大量雇佣兵,亲率大军直接攻入俄罗斯腹地。
你俄军继续打你的立窝尼亚战线,我波兰打我的,攻击你俄罗斯本土,并深入腹地。
这出乎俄罗斯意外,俄军在立窝尼亚当时占据优势,注意点重心在北部的立窝尼亚地区,在俄罗斯自己本土境内,没有那么强的防御意识。
奇兵突袭,俄罗斯接连溃败。
1578年,在温登战役中,俄军惨败。
1579年,波兰新国王巴托雷亲率大军,攻克了波洛茨克。
波兰在攻入俄罗斯本土腹地同时,瑞典也不闲着。
为配合波兰作战,瑞典出动1.7万军队,外加大量战舰,疯狂进攻俄罗斯在立窝尼亚地区的军队基地。
而在俄罗斯南部边境,邻国克里米亚汗国也同时发动了进攻。
1580年11月,瑞典占领了俄军的克列拉要塞。
03
面对这种多线作战,尤其是被攻入本土腹地,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无法同时抵挡,请罗马教皇出面调停。
伊凡雷帝说愿意让出整个立窝尼亚地区,只要保留纳尔瓦就行。
但波兰新国王巴托雷拒绝,要求俄罗斯必须全部交出,一个出海口也给,也不让留,还要俄罗斯赔款40万罗兹。
伊凡雷帝不接受。
于是各方谈判破裂。
随即,1581年,波兰新国王巴托雷再次调集大军对俄罗斯发动了第三次猛烈进攻,几十万大军围困了普斯科夫。
瑞典军队也相继占领了纳尔瓦你、伊凡等城市。
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无心无力再战,于1582年和1583年,先后跟波兰以及瑞典媾和了。
俄罗斯把立窝尼亚大部分地区以及波洛茨克划归了波兰,把纳尔瓦和芬兰湾全部海岸划归了瑞典所有。
于是,长达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以俄罗斯的最终失败而结束。
俄罗斯基本啥也没捞到,出海口也没夺得,对外扩张的势头遭到了严重重挫。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