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他病,火烧莫斯科,克里木几万大军突袭俄国,历史教训啊



对外战争,真的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
你在对别人发动战争的时候,第三国有没有可能对你国发动战争?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历史上,俄罗斯就曾经当过那个“螳螂”。

01
16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沙皇伊凡雷帝转向了。
在陆地疯狂扩张,开疆拓土取得极大成就后,伊凡雷帝终于把扩张重点转向了海洋。
波罗的海出海口,就是他的核心目标。
1558年,俄罗斯在北方发动了立窝尼亚战争,争夺波罗的海东部和南部沿岸的立窝尼亚地区,夺取出海口。
立窝尼亚战争中,最开始俄罗斯对手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立窝尼亚骑士团,到后来,对手变成了波兰、瑞典、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强国。
对于这种大型战争,伊凡雷帝最大的担忧是南部边境的安宁问题。
这里有俄罗斯的宿敌克里木汗国(又名克里米亚汗国),这个汗国是曾经统治俄罗斯长达240年的蒙古金帐汗国解体后的诸多汗国之一,实力较强,疆域较大,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在内。而且,这个汗国在几十年前成为了黑海和亚速海霸主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
如果南部边境不稳定,不安宁,伊凡雷帝想完全放心的北上战争,那大概是白日做梦。
伊凡雷帝多次组建反克里木汗国联盟,也曾经想联合波兰、立陶宛大家一起来对抗克里木汗国,甚至跟诺盖汗国缔结同盟对付克里木汗国。
立窝尼亚战争爆发后,伊凡雷帝基本上把对外重心,合纵连横,放在北部边境。
02
为避免南部边境发生战争冲突,导致腹背受敌,俄罗斯多次跟克里木汗国谈判,但并没有很好的结果。
1562年,在立窝尼亚战争第一阶段,俄罗斯大胜,取得了立窝尼亚地区大部分土地后,沙皇伊凡雷帝贪心太大,想独吞整个立窝尼亚地区,要从波兰、瑞典、立陶宛等手上夺回其他部分土地。
于是,俄罗斯派遣使臣出访克里米汗国,将沙皇伊凡雷帝的国书转交可汗,并重申两国和平友好关系的重要性。
俄罗斯或许以为这样一来,克里木汗国能在短期内安稳点,别在俄罗斯南部边境“闹事”。
随后,沙皇伊凡雷帝亲率几万骑兵和射击军、哥萨克军,重兵进军立陶宛大公国,兵锋直指立陶宛首都。
波兰代立陶宛遣使和谈,但沙皇伊凡雷帝拒绝和谈方案。
此后,立陶宛和波兰合并,全力抵抗俄军。
俄军一时深陷战局之中。
03
另一方面,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成功获得了克里木汗国的支持。
1569年,为配合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的军事行动,克里木汗国军队从南部攻入俄罗斯南部边境境内.
同时,克里木汗国跟奥斯曼帝国联军攻克了阿斯特拉罕地区。
1570年,克里木汗国军队洗劫了梁赞郊区。
1571年左右,克里木汗国可汗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亲率几万大军进攻莫斯科,并放火烧城,大火烧了几个小时,莫斯科损失惨重。
1572年,克里木汗国又有几万大军攻入俄罗斯境内,还俘虏了十几万俄罗斯居民,甚至还将其中一些人充当奴隶贩卖到了奥斯曼帝国等国家。
深陷北部立窝尼亚战争,跟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大战之中的沙皇伊凡雷帝,被迫跟波兰—立陶宛大公国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停战协定,然后火速带兵回国救援。
俄军最终粉碎了克里木汗国的入侵,赶走了克里木汗国军队。
1573年左右,俄罗斯南部边境才得以恢复和平状态。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