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忽视俄罗斯利益?那就下台!俄国近卫军再次宫廷政变



近卫军再次发动宫廷政变了。
在俄罗斯的历史上,近卫军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历代沙皇中,近卫军参与了多次宫廷政变,有好几位沙皇靠近卫军成功登上皇帝宝座。
就算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也基本是靠着近卫军最后登上皇帝宝座的。

01
1762年1月5日,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病逝。她生前指定了彼得三世继位沙皇。
彼得三世大概似乎算不得上真正的俄罗斯人,俄语也比较差。
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是彼得三世的姨娘,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长女安娜公主的儿子,安娜外嫁给了德意志北部地区荷尔斯泰因-戈托普公爵查理·腓特烈。
当时德意志地区还处于割据分裂状态,普鲁士是其中较为强大的一个王国。
彼得三世在1728年出生后不久,安娜公主就去世了。
可以说彼得三世基本上是在德意志亲戚和家庭教师的共同抚养下长大的。
到了14岁时候,大概1742年,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指定彼得三世为俄罗斯沙皇的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由此被带到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
14岁的彼得三世其实思想意识性格等已基本定型了,尤其是德意志的生活方式。
1745年,彼得三世跟远房表妹索菲结婚,索菲是德意志的一位小公爵的女儿。
但叶卡捷琳娜对俄罗斯要比彼得三世更加的有兴趣和在意和有归属感,她跟随到了圣彼得堡后,皈依东正教,并改名为叶卡捷琳娜,而且很快就学会了俄语。
1762年1月,34岁的彼得三世继位沙皇,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大概唯一一位具有德意志血统的皇帝。
02
彼得三世上台后,就将前任沙皇伊丽莎白的反普鲁士政策推翻。
当时俄罗斯参战的七年战争处于后期僵局状态,普鲁士败局已定,但彼得三世非常钦佩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于是改变战争立场,脱离法国—奥地利同盟,跟对手普鲁士缔结了军事同盟,调转兵锋,攻向了曾经的法国和奥地利。
结果,七年战争欧洲本土战场结局意外翻转,普鲁士险胜。
彼得三世并不信任近卫军,强行要求军队普鲁士化,推行普鲁士制度,穿普鲁士军服,对僧侣似乎也不尊重,对去世的女皇伊丽莎白也不恭,还释放了被前任沙皇伊丽莎白所流放的德意志贵族……
彼得三世的很多做法和措施,表明他似乎将他所出身的德意志荷尔斯泰因家族的利益,置于俄罗斯国家利益之上,并没有特别重视俄罗斯国家利益,反而忽视,这就引起了俄罗斯贵族阶级、近卫军等军人以及宗教高层神职人员的不满和反感。
彼得三世其实应该是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自己曾经的“德意志”岁月。
彼得三世出身在德意志一个公爵家庭,从小接受的都是德意志文化思想观念等,对普鲁士制度文化非常推崇,大概很“看不起”俄罗斯。
14岁之后,他就被接到了圣彼得堡,到32岁才继位为沙皇,但他的俄语却依旧很差,大概依旧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俄罗斯帝国的皇帝!
03
跟彼得三世形成强烈对比,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她非常有“野心”,也很“狡猾”,装的很“谦逊忠诚”,笼络了近卫军人心,也表现得很尊重俄罗斯和东正教,处处声称自己属于俄罗斯。叶卡捷琳娜赢得了很多贵族的好评。
早期,她请当时女皇伊丽莎白给她找来最好的老师,她通过苦学很快学会了俄语和东正教礼仪。
当彼得三世终于“众叛亲离”,惹得“群情激奋”,叶卡捷琳娜依靠近卫军发动了宫廷政变。
彼得三世被废黜,叶卡捷琳娜继位为新沙皇,也就是著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或叶卡捷琳娜大帝。
彼得三世大概只当了6个月的皇帝,就被赶下台,大概一个月后离奇死亡。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