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丧礼之中,逝者的亲朋好友等,大多都会给逝者的家属,随礼,送些财物礼金,以助治丧,以示哀悼。
这些财物礼金被称为:赙仪或帛金。
民间自有民间的赙仪标准,朝廷官方的标准又是怎么样?
我们以明朝为例。
明朝时,朝廷赐给文官武将的赙仪,自带政治色彩,且更侧重丧葬费之意。
大体而言:
明朝初期,军事动作频频,武事偏重,朝廷更为优待武将,官兵去世大体都有赙仪,但文官去世就较少获得了。
国家趋向安定之后,文治更重,武将作用下降,更多文官得到朝廷的赙仪。
1、武将武臣方面
洪武年间,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南征北战,对诸位将帅恩礼很重,如有去世,率百官哀悼,亲临吊唁,朝廷赐予赙仪,官方准备丧礼各项物事。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沿袭了朱元璋做法,对去世的武将,不吝啬财物,赙仪很高,优厚对待。
洪武二十年,朝廷对武将的赙仪标准:
公侯,布百匹、米百石,一品,布六十匹、米六十石,余各有差。
明朝官方《优给则例》也规定了朝廷的赙仪标准:
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匹;二品,米五十石、麻布五十匹;三品四品,米四十石、麻布四十匹;五品六品,米三十石、麻布三十匹。
嘉靖元年,前军都督府掌府事广宁伯刘佶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斋粮三十石,麻布三十匹。
弘治八年,武官右都督周玉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衰布五十匹、斋粮五十石。
正德三年,甘肃副总兵都指挥同知鲁麟,朝廷赐予赙仪为:斋粮三十石、麻布三十匹,造坟安葬。
嘉靖年间,成国公朱希忠的母亲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斋粮五十石,布五十匹。
2、文官文职方面
明朝,文官得到朝廷赐予赙仪的,时有时无,不成制度。
明初,文官四品级之下,基本没有赙仪。
兵部尚书单安仁去世,朝廷赐予赙仪宝钞一百锭。
宣德年间,辅政大臣夏原吉、 蹇义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钞万缗。
正德年间,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父亲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白金五十两,礼币四袭,宝镪万贯,白粲十石。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银五百两、纻丝十表里、新钞一万贯、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一百对、麻布五十匹。同时,皇太后还特赐予赙仪:银五百两、纻丝十表里、新钞一万贯、白米二十石、香油二百斤、各样碎香二十斤、蜡烛一百对、麻布五十匹。
张居正去世,朝廷赐予赙仪为:银五百两、纻丝六表里、罗纱、柴布、香烛、茶米油钞盐炭有差,两宫太后及中宫各赐银币如之。
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四维的父亲去世,朝廷赐予赙仪规格参照张居正父亲,只不过稍微减少了一些。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