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往历史当中,军队稳定与否,忠诚与否,始终关系着国家王朝的统治能否稳定。
俄罗斯的军队有多稳定?
曾经显赫一时的射击军,怎么越到后面,越成为一颗“不定时的炸弹”,最后还叛乱了?
01
如果要说谁对射击军的态度最差,那大概就是是沙皇彼得一世了。
彼得一世当沙皇时,大概10岁,太年幼了。
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依靠射击军政变,扶持了她的亲弟弟(智力水平存在较大问题)当了第一沙皇,彼得一世成为第二沙皇,还被逐出了莫斯科。
索菲娅成了摄政王。
但1689年,彼得一世到了17岁,结婚了,成年人了,如果要亲政,也是可以的。
索菲娅觉得彼得一世是个大威胁,想再次政变,于是乎又派射击军去抓捕彼得一世。
幸好彼得一世提前洞察到了这个阴谋,离开了原来住处,并击溃了追赶而来的射击军。
随后,彼得一世获得了朝廷大臣和贵族们的纷纷归附,亲政掌握了大权,成为真正的沙皇,摄政王索菲娅被软禁在修道院。
毫无疑问,彼得一世对射击军当然十分厌恶了。
于是他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将射击军调出了首都莫斯科,驻防边疆地区,并让射击军参与对外战争。
02
射击军其实比较像中国封建王朝宫廷的御林军,大多数是贵族子弟们来刷经验资历的,早习惯了京城优哉游哉的生活,眼高于顶,哪能忍受彼得一世的这种“排挤和迫害”,哪能忍受边疆地区的生活水准和繁重的军务,以及离开在莫斯科的妻儿?
不满的射击军自然找各种事端挑事了。
1698年春天,甚至有150多个射击军将领和士兵作为代表,擅自离开前线,跑到首都莫斯科请愿闹事,表达不满。
朝廷好不容易安抚了,让赶紧回营地去。
但射击军怎么可能乖乖的走,他们跟被软禁的摄政王索菲娅取得了联系,相互串谋。
射击军想恢复昔日“荣光”,甚至更进一步,而索菲亚也想脱离牢笼,推翻彼得一世,当上女皇。
这些射击军代表回到大卢基地后,随即发生了军中大变,射击军被控制在了反沙皇彼得一世的一派手中。
1698年6月6日,这些原本应该驻守在俄罗斯西部边境的射击军,发生了叛乱。2000多名射击军,擅离职守,竟然向莫斯科进军。
当时,沙皇彼得一世正带着庞大代表团,在西欧考察。
他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下令国内的亲信对这些射击军残酷镇压,快速扑灭,不要讲什么仁慈。
彼得一世本人也将以最快的速度回国。
6月17日,射击军已经进军到了新耶路撒冷地区,这里距离莫斯科大概不到60公里。
这给莫斯科带来很大威胁。
不过,彼得一世的亲信嫡系部队也终于到了,开始对射击军进行阻击,并最后成功击溃了射击军。
03
对于这种叛乱,俄罗斯朝廷进行快审快判,最后130多名射击军被判处绞刑,超过140人被判处鞭刑,2000左右的射击军被流放。
等彼得一世在8月份悄悄回来后,他对朝廷的审判结果很不满意,觉得太仓促太潦草。
他要借此机会彻底铲除射击军的威胁。
随后,彼得一世亲自主持调查和审理工作,他所信任的高层基本都参与审讯。
审讯在两个月内完成,1000多名射击军被重新押回莫斯科再次审讯对质。
最后,索菲娅被供出,是幕后指挥者,被削发为尼,继续被监禁在修道院,不得同外界进行任何联系。
彼得一世的另一个姐姐也被供出,结果被削发为尼。
被供出的还有其他一些反动保守势力,也被严厉惩罚。
随后,大量射击军被判处死刑,估计有800名。
彼得一世对射击军深恶痛绝,亲临刑场监斩这些射击军。
由此,彼得一世的沙皇统治地位得到极大的巩固。
随后,俄罗斯历史上意义极为重大和关键的西式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公众号主页
"走过,路过,不错过,点个喜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