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得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不一定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更大程度是一系列偶然因素最后综合促成的。
但不管怎么说,1948年5月,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成功建国了。
人口大约60万,国土面积大概5700平方英里。
1、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谁也没想到,包括美国也没有想到,小小的以色列居然在5个阿拉伯国家围剿之下,取得了战争胜利。
1949年上半年,阿拉伯各国与以色列陆续签订了停战协定,以色列反而获得了更多的土地。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2、
战争不行,那就经济封锁制裁。
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又发动了经济战,贸易禁运、禁止阿拉伯国家运送石油等各种生产生活物资。
以色列依旧没有服软。
但以色列已无法借助自身力量和地区力量发展自己的经济了。
当时,以色列刚建国,土地较小,资源贫乏,经济还未建立健全。
中东大战同样使得以色列损失严重。
外汇储备从1950年6月的2300多万英镑,到1952年3月全没了。
以色列进入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大概靠海外犹太人等捐助和本国的经济紧缩政策,艰难度日。
1951年,以色列紧缩经济政策破产。
海外犹太人大量移民以色列,更是让经济雪上加霜。
美国也没法海量输血给以色列。
其他西方国家也不可能给以色列大量输血。
3、
以色列岌岌可危,每日都在寻找破解经济困境的新出路。
这个时候,二战战败国联邦德国想从英法美等占领管辖中,独立并恢复完全主权。
首先要做的,就是展现自己已洗心革面,不会再成为战争策源地。
于是,解决疯狂迫害屠杀几百万犹太人这个关键性问题,被德国政府摆上日程和桌面。
以色列当时想,如果能获得巨额赔偿,将极大程度帮助解决本国经济困境,摆脱阿拉伯国家经济制裁。
于是,以色列就德国对犹太人的迫害、屠杀问题,向德国索赔。
1951年9月,德国总理在国会公开向犹太人和以色列道歉。
1952年9月,德国和以色列两国,经过艰难谈判,终于签署了赔偿协议。
德国向以色列赔偿支付34.5亿马克,计划14年内完成,其中4.5亿马克赔偿通过犹太人对德索赔联合会支付到犹太人个人,剩下的30亿马克,将基本通过实物的方式支付给以色列。
除此外,在后来,德国还向以色列暗中提供了大量武器,比如潜艇、导弹、战斗机等重型武器。
有了德国这笔巨额赔偿,特别是其中30亿价值的实物,再加上其他海外国家或个人的援助,以色列成功渡过了经济难关。
4、
在后来的几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依旧没有打垮以色列。
相反,大概,每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就损失一点土地,以色列就外扩一些,特别是巴勒斯坦地区。
以色列通过建国的战争以及后续的经济战、军事战争,大概意识到,对阿拉伯人妥协没有实质性意义,而反对阿拉伯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自己更有利,
这大概是以色列的一种零和博弈策略。
对以色列而言,强大自己,然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对解决阿拉伯各国的围攻,有着很有效的实际效果。
5、
以色列这么强大,巴勒斯坦又如何自处?
放眼现在,阿拉伯国家,还有几个,还敢为了巴勒斯坦,真正跟以色列再来一次大战?
巴勒斯坦还是得自己真正强大起来,自己保护自己,才是正途。
END
我是诗意初夏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关注、点赞、收藏、分享、点击在看哦
想看更多好文章,请点击下方,进入【诗意初夏】公众号主页
目前微信推送机制有所改版
为避免错过最新文章推送
请将“诗意初夏”设置为星标关注
这样能更及时接收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