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对滇池造成最大的损伤在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的围湖造田。这一行为大大缩减了滇池水域面积,彻底毁坏了滇池的原始湿地板块,对滇池造成了致命打击。另一方面,关键原因是化工厂大量的含高磷的工业废水排入滇池,造成湖水富氧化。七十年代未我到昆明鱼虾都含磷严重超标。以后污染越来越严重,滇池几乎成为臭湖和死湖。
第二,尽管国家投入了高达500亿元的巨资进行滇池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但滇池依旧未能摆脱污染的困扰。这主要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首先,昆明地势南高北低,大量生活污水随地势流入滇池,严重超过了湖泊的自净能力。此外,滇池周边的工业发展也加剧了污染问题。尽管通过实施流域截污治污、牛栏江引水及资源化利用等工程,初步构建了滇池流域健康水循环体系,但仍存在生态用水不足、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等问题。至于现在的滇池景象,虽然具体的水质数据没有详细提供,但从一些报道中可以得知,滇池的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例如,2024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滇池蓝藻水华今年以来已发生22次,表明治理措施推进滞后,水质未得到有效改善。此外,有报道指出滇池的水质恶化严重,蓝藻爆发,湖面漂浮着厚厚的青藻。尽管如此,云南省和昆明市仍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例如,《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条例》从规划引领、空间优化、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昆明市也在努力恢复生态、固化岸线,并打造环湖生态屏障,建设绿美山水城市。总而言之,尽管过去数十年间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治理,但由于复杂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滇池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才能逐步改善滇池的生态环境。
第三,城市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厂处理才排放,入滇河道沿岸农村少量生活污水经过河流自然净化影响不大,真正的污染源主要是一个,工业废水彻底破坏了滇池的生态平衡,自净能力丧失,靠一般的治理很难恢复,所以花了很多钱不见成效,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置换水体,重新建立生态平衡,牛栏江引水后滇池很快有改善,滇中引水后会更快恢复。
第四,滇池污染防治困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足够多的清水来补充水源,导致自净能力不足。打开所有的入滇河道,让上游的水库河流全部流入滇池里。在滇池周围建自来水厂,昆明市自来水的供给不再用水库里的水,全部用滇池水。
第五,滇池坝子是东北高西南低,主城恰恰在入湖河道的上游,源头水容易被污染,生活污水流入滇池难以避免,疏散主城人口及产业,才能减轻水源污染。当年提出的“一湖四片”是比较好的构想,就是要疏散主城人口和产业,向西南滇池出水口方向转移,减少主要水源区人口,减轻治理难度。并且实施了全湖退塘退田,环湖截污,环湖湿地修复。牛栏江补水工程,启动了“滇中引水工程”,重工业及污染企业搬离滇池流域,现在又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昆明主城及滇池沿岸的雨污分流工程,只要按着这个节奏发展,滇池清是指日可待的。
第六,滇池流域雨污分流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不直接排向滇池湖内,由呈贡经阳宗至澄江黄草铺,修一条滇池流域污水排放专用隧洞,让滇池处理后的污水经此专用隧道排向流动的活水南盘江。让滇池只接纳雨水及外流域工程引水,滇池还清有希望。
第七,这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已经承载不起城镇化建设带来的过度,快速的人口增长。限制人口的过度涌入,限制过度的城镇化建设扩张,才是对昆明滇池,澄江抚仙湖,大理洱海,香格里拉泸沽湖,这几个高原明珠的最有效保护。如果昆明的人口不进行限制,昆明的城镇化建设不进行限制,不论投入多少资金,不论如何治理,滇池这颗高原明珠,迟早终将会永远的消失。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