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西蒙讲编程”关注我!
有没有发现,人们都是表面上客客气气,礼貌往来。但背地里都是在暗自较劲,人性的攀比,勾心斗角等一览无余。有人会觉得搞技术的单纯很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技术也是人,人性那些事一点都不会少。
我看到某些社群里面只要是匿名发言,可以攀比就上来了:
1、多少岁没到9级会证明失败
2、同一个实验室,我技术最好最高,入厂职级比另外一个人高1级,但他却进了XX项目组,年终比我多,蓝瘦香菇,如何调试心情?
3、那个人技术不行,就是混工龄,居然11级,我8级干活比他多多了。太不公平。
4、目前31岁了,总包xx,是不是很失败?996了很久,搞技术真不如去做销售,每天忽悠汇报就好
……
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多逻辑错误,总结下来:
1、技术高低 不等于 待遇高低
2、职级高低 不等于 待遇高低
3、技术高低 不等于 职级高低
我们用一个编程的方式表达:技术高低 != 待遇高低 != 职级高低,这样会更加清晰。他们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本质上都跟公司项目是否有前景,是否盈利等相关。
首先我必须说,如果你家里确实没有矿,没有皇位要继承。学一门技术是非常值得的,不能让你大富大贵,起码可以让你能生存下去。那么,为什么技术人员也会有这些想法呢?主要还是自己对技术过分迷信,认为技术代表了一切,自己做的东西就是很前卫,很高级,很独一无二,很创新,很牛。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绝大部分技术并没有那么高大上,高大上都是营销吹嘘出来的。对外来看,能跑起来,界面好看是最基本,如果你真要深入看细节,多半会不堪入目。所以为啥有草台班子一说。
真正能搞前言的是那些顶尖科研人员,但毕竟人数很少,也只有大厂能养一小批,例如投10个方向,成了1个就算成功,回报也很丰厚。但不成就是亏了,这不是一般厂能玩的转的。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盈利这么简单,要稳定地盈利,这样风险才小。所以一般研发都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没有一定要求你做花里胡哨的技术,造各种莫名其妙的轮子。对公司来说,研发的任务不是创新,而是利用稳定成熟的技术,对成熟的项目进行升级和维护,例如APP就做一点小功能,且每一步都非常谨慎。很少说真正让你从零开始的项目(博主运气相对算好,从第一行代码从零开始做了亿级日活的APP)。这样做对公司风险最小,为啥?
第一、经过市场验证的方向,速度做出来,并利用自身积累的优势改良,对公司而言是一个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后来人们叫这种方式叫:微创新。
第二、成熟的技术效率高,产出快。对一家公司而言,效率就是金钱。我想这块不用多说。
在C端研发的地位会相对好一点,毕竟直接面对的是用户,而不是企业客户;但B端就不一样了,研发地位是最低,没有销售拿到项目,研发啥都做不了,但如果出了问题背锅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产品从概念到策划、研发,运营,发行,财务,法务,售后等各种环节和流程非常长,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要,并不是说只是研发重要。
另外一方面,我之前有篇文章写得很直白《为什么裁员要先裁技术?》,不要听到裁员,你就觉得自己不行,是自己问题。其实裁员跟你没关系,跟公司盈利,经济环境关系更大,岗位都是公司提供的,业务收益不行了,自然要缩减成本,首当其冲就是工资高的研发了。
所以作为一个工程师,最好的心态就是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理性,终身学习,一步一步前进,不要花时间给人比来比去的,不要去为这种没有逻辑关系的事争执。我在《云崩了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说多因子策略的思维。家里没有矿的我们搞钱才是第一要义,另外如何对未来的提升安全感,那你收入也需要多元化,不能单靠工资,从两方面来说:
1、如果还要在自己从事的方向发展,就要多看看行业和机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选择上升期的业务甚至跳槽到更适合你的企业。
2、发展自己的副业。例如可以接外包活,做自媒体,做小游戏等,让收入多元化,提升安全感。这不就是马斯洛模式第一层的需求嘛。
如果你对开发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并且想以此作为副业,不妨看看博主的这篇《游戏开发从零到超神之学习路线》。如果你不相信个人独立也能搞一款游戏,直接点击看看博主的作品《僵尸消灭计划》。
全文完!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用,请点个赞和在看。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