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戳蓝字关注
之前我写了关于做容易被苹果编辑青睐的视觉风格的文章(苹果今年起信号很明显:面向编辑口味做产品)后,提到了「自荐,是另外一个话题,不是本文展开的」,而这篇文章就打算小小展开一下。
什么是自荐,简而言之,就是向苹果编辑做自我推荐。
自荐的途径其实不止一个,含金量最高的就是你认识某个苹果编辑,你我哥俩好,凡事好商量,但是这事对大部分开发者,参考意义不太大。
真正有参考意义的是通过官方链接自荐:
https://developer.apple.com/contact/app-store/promote/
自荐的 App 应该是精品这种陈词滥调就不说了,谁会拿一个残次品去消遣小编呢。
但是很多人以为自荐一定是在新发布一个 App 时,不尽然,自荐可以是基于以下四点。
新发布的 App。
一个有意义的 App 内事件(即苹果的 In App Events)。
一次有意义的更新。
介绍开发者背后的开发故事。
前面三点,没什么需要特别聊的,含金量都在 App 本身,最能挥洒开发者创意的,其实是第四点,「介绍开发者背后的故事」。
关于故事部分,苹果还给了个可选的填空选项:
包容性与多样性
您的团队是否由那些在技术领域中代表性不足的群体中的个体领导,包括但不限于有色人种(黑人、拉丁裔、原住民等)、女性、LGBTQ+群体、残疾人士或退伍军人?如果是,请描述。
这不是暗示,是赤裸裸的明示了。也就是说在同等产品条件下,文中所说的群体如果是开发团队的领导,更容易获得编辑推荐。
苹果官方这么明确的希望开发者提供故事,其中一个理由,感觉就像高端餐饮的套路。食客不仅想品尝食物的美味,更希望通过了解食材的制作和采摘背后的故事,来提高品尝的欲望 --- 譬如某类食材是采摘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悬崖峭壁获得的。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一种政治正确了,不管怎样,故事肯定是有用的,开发团队的故事以及相应的照片,可以让产品「更增风味」。
下图这 Today 推荐,左上的开发者故事等于绝杀(以后有空我会展开)。
至于说,什么类型的产品更容易被编辑推荐,其实可以反推一下,苹果编辑,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不妨从这个角度去描绘一下画像。只要去多看看国外大厂员工的 instagram,推特,包括朋友圈,就很容易描绘出来。
画像的内容我还是不写了,我怕挨骂,就说说基于这个群体,什么类型的 App 偏好度会很高,可以看出和生活方式高度挂钩。
其中,游戏肯定是推荐大头,但是可以聊的不是很多,所以更多说的是工具领域。
游戏里,大作之外,像素游戏和拟物涂鸦、绣刺等都容易受青睐。
和旅游摄影相关的专业工具。
工作笔记计划,脑图相关。
瑜伽和健身类。
和冥想、睡眠相关。
音乐发烧友相关。包括打碟,混音等。
打工人的自我管理相关。
等。
可以看出上面这些品类,来来去去都是很卷的类目了,没办法,现状就是如此。这里面能够创意突围的,大致只有第 7 条(打工人的自我管理相关)。
至于音乐发烧友之类的,除非开发者本来就是这个族群,不然想玩也玩不动。
打工人自我管理这部分,可能开发者自己没什么体会,一来,国内开发者要么是老板,要么是自由职业者,肯定概念不深;二来,国内IT环境,打工人哪里所谓的自我管理,是一直卷以及加不完的班。休闲生活匮乏,创意也就相对枯竭。
所以去考虑下班后到酒吧喝一杯酒,约约会这一类场景,这里面有什么品类和需求可以做成 App,是个挑战。
有挑战,但也不是说不能挑战,例如下面这个产品,打工人组件。
以及,压力自测。
都是比较进入 Today 推荐视野的产品。
还是那句话:多去研究受众 。
-- To Be Continue --
🔗 补充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