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戳蓝字关注
不少独立开发者创业立项,或者说想开一个不同领域的新品,都面临一个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问题」。
但是,怎么看别人怎么做,这是个问题,怎么才能平滑的执行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也是个问题。一个考验技巧,一个考验耐心。
下面说说我的经验技巧,说说我的一些稍微有起色的项目,是怎么从零起步的,同时,也有一个经验可以分享,就是我发现很多我自己一时兴起开起来的项目,在短期测验后立刻就发现不靠谱,也就是说,这种一时兴起的行为只能满足自己的测验欲,实际上成功率较低。而如果一个项目我感兴趣,并且成功得到了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的项目或者负责人的信息后,成功率就大为提高。
所以不管什么领域,信息以及信息的整理都是极其宝贵的。
刚好昨天写了关于开发者产品的文章《2023苹果设计大奖作品,86个地区长期精品推荐的轻休闲游戏,一手颜控才是硬道理》,提到了一款叫 stitch 的产品,现在假设我看了这个产品心动了,想去开一个坑来致敬一波,我会怎么去获取对应的信息呢。
首先,我上面提的文章也提了这个开发者的历史产品列表,以及大致分析做这些产品的历程,虽然写的很含糊,如果是自习分析,肯定不能这么含糊。
这是第一步,也就是到数据平台挖掘参考模板的开发者信息,越详尽越好。
例如,stitch 的开发者是泰国开发账号,他们一开始起步做了哪些产品,成绩怎么样,后续到了 stitch 他们采取了什么策略,现在又有什么新品。根据这些必要的情报,可以大致推算出 stitch 目前取得的成绩,以及他们的发展历程。因为一开始开发者起步开坑,很多东西都处于懵懂的状态,尽可能获得大量的客观材料来整理分析,非常必要,就算这些材料很琐碎,但毕竟是客观的,而且也可以避免自己拍脑袋带来的主观障碍。
第二步,去看看竞品他们做的怎么样。以及,现在市面出现了多少竞品了。
例如,stitch 目前有个最显眼包的跟风者,叫「Cross-Stitch: Color by Number」。但是,只有这家在跟着吃肉吗,没那么简单吧。这时候就要多考察几步了。参见下图。
看到上图,开发者熊熊燃起的希望之火就起码要被浇灭几度了。昨天我在群里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群友们是这样戏言的。
其实,基本没人会贸然跟的对吧,因为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嘛。
第三步,开发者评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与参考对象的优势做类比。
这一步,才是开发者决定要不要跟的关键。
还以 stitch 为例,stitch 的产品开发史很显然是以「拟物风加休闲玩法」作为主打,他们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不少产品,这就说明他们非常擅长做这件事,而且从产品研发史看,他们在这条路上越做越好,只差在这基础上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了,现在事后诸葛一看,确实找到了。
那么这时候就是做一个对比,「我」和他们比,做一个优劣势对比,强在哪里,差在哪里。参考他们这个路径,分析我可能走的路径在哪里。
如果分析到了这一步,就不囿于「致敬」一款产品了,而是开发者在学习参考一个好的案例,并且能够进一步反刍自己作为开发者的优劣势。像这一类分析,做的越多,越容易明晰自己的研发方向。
第四步,找已经走上轨道的模板对象讨教。
这部分,可以用我的公众号做例子。
其实我从今年元旦开始,就开始针对我的公众号做过这一类参考分析。我的参考思路,也是延续了做 App 时参照模板时的打法。
例如,我觉得我的公众号通过合理的运营策略,迟早会达到若干 W 的关注规模,这个目标是怎么来的,我参照了谁呢,例如我其中参考的一个是「罗斯基」,这里去参照一个模板,不代表我是跟着对方的路子走,而是找到彼此的优劣势,进行差别分析。
这个优劣分析的差别笔记,节选前 10 个字段如下。
当然了,部分可能对罗哥敏感的部分我打了码(但是超级感谢罗哥分享!)。
这个表格,字段约 20 个,而对比栏除了罗斯基,还有三个。是个对我而言足够详尽的对比笔记。
足够详尽,是什么个衡量标准呢,即足够让我有动力去往新的台阶迈进,以及有意识的察觉到迈进新台阶需要哪些关键要素。所以有些群友看我每天发文章,就来夸我自律,其实是谬夸了,其实这个和自不自律关系不是特别大,它应该是由正向反馈+琐碎的调研形成认知后综合提供的动机。
模板信息的细节,当然少不了要向模板对象本人虚心讨教,讨教别人问题,我这里列出几个礼貌原则。
别人不回答,就不要再问。
不要连续问,这样显得像查户口不礼貌。
问别人信息前,先主动透露自己的信息,至于别人透不透漏,是对方的自由。
不要问空泛、缺乏起码思考准备的问题,就是那种典型的好问难答的问题。例如「该怎么做增长」。
主动交换,提供对方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如果有必要,果断付费咨询,不要做伸手党!
交流完毕,不要忘记感谢!
经过讨教,对比和分析,就可以知道「哦,原来在做这件事且取得一些成就的朋友,他是这么过来的」。模板对象不一定是自己要发展的模板,但是经过对比和分析,很容易确立自己和对方的差异,以及自己的本质优势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么研究别人从起步到做出成绩的整个轨迹,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明确的发现一个看似简单,却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如果有人吃了十个包子饱了,你不会傻傻的以为是因为吃了第十个包子饱的。」
例如说,在我研究罗斯基的时候,假设来了一个网友来研究我,他直接看我每天七点钟日更文章,就贸然得出结论:「哦,每天早上七点发一篇文章,就可以达到他现在的规模。」那么显然的,他没有理解我为什么这么做,是基于什么理由,只是理所当然的捡起我点的第十个包子去吃,并期待吃完就和我一样饱,这就是特朗普家佣人给特朗普开门 - 离谱到家啦。
--END--
🔗 补充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