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是人群,产品只是载体。”
其实,对于正在研究立项的开发者来说,产品的载体还真不一定是 App,只要能获得客户,能触达人群,它完全可以是任何形式。
先别笑,觉得这么理所当然的道理谁不明白,有时候简单的道理还真容易让人转不过弯。
这篇笔记,不说什么大道理,只记录最近接触到的开发者(或者创业者),他们做的产品,真的不限于 app 这个载体,也一样触达了大范围的用户,这也提醒了我,不能把自己局限在只和 “做app” 的开发者交流,互联网人思路应该更开阔才行。
案例 1,化名小豪。之所以叫小豪,是因为就是土豪……某金融放贷(持牌)公司的老板。他们的产品就是小额放贷,这种产品不用说,纯纯的收益牛。他们的产品主要针对 iPhone 用户,小豪原先也是思路没转过弯来,一个劲死磕 iOS app,并且因为对手攻击,或者这个分类本身的敏感性,因此持续处在担心被苹果下架的恐慌中。后来他终于在摸索中醒悟:何必一个劲死磕 app 呢?对于小额贷款这种业务,做 H5 页面一样能获客。于是在醒悟后立刻做了一个 H5 网站,全力对 H5 做投放,最终成功转移了战场。如今他们的 iOS 版依然在线,但是发布了一个嵌入 H5 页面作为核心功能的版本后,就进入稳定维护状态。
案例 2,化名小明。主要产品是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也就是我之前的文章《打工人做出一万订阅公众号和上万日活小程序的开发者笔记》里的主角。目前小程序累计也有几十万用户了,公众号订阅数也破万。正在稳扎稳打,继续推进他的项目中。
案例 3,化名小亮,创业者。主要产品是防关联浏览器,Windows 客户端。主要服务对象是跨境电商,提供安全的账号隔离,多账号管理等。后来产品深入到了辅助建站,多账号托管服务等……因为跨境电商对防关联需求极其旺盛,因此公司收益相当不错。关于“账号多开”这个市场,收益是不用说的。但因为经常涉及到一些灰色区域,所以不便具体说出品牌名了。我知道国内有些团队甚至把目光瞄准了微信、钉钉等领域,属实是胆子大…所以,立项要考虑合规风险,遵守法律。
写这篇笔记只是想说明一个事情,开发者创业,核心思路不应该是针对一个端来思考品类,而应该针对用户群体来设计产品,抓准了群体后,具体到起步的 “端” 的部分是灵活的,它可以是一个 app,一个网站,也可以是公众号,不必局限在一个单一的思路上。
附: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