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这张图,颇有一种“亿万角色等你来撩”的广告味。
这个产品产品主名称叫 Talkie,目前在美国持续在娱乐分类榜单排行在 35 位左右。
根据一些资料,此前在美国和欧洲地区,长期排在娱乐榜前十,日活在百万级。
先简单说下这产品的玩法,这个产品主打的是多二次元角色选择扮演的 AI 聊天,角色的第一批模板是由优秀画师提供的,这部分耗时费力的工作,他们是通过 Discord 社区的热门频道,汇集了大批画手来完成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其核心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UGC 部分,用户可以自行创造角色,做角色设定捏脸。
社区部分,捏脸角色可以经过审核发布。
主 play 部分,用户和角色之间建立互动的核心陪伴功能。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产品敢声称产品拥有“亿万”角色,就是社区化 UGC,活生生把 AI chat 做成了社区平台。
另一个亮点,是抽卡。
在这个产品里,用户每天可以免费抽卡一次,抽出自己喜欢的设计图,多出部分那就是氪金了。创作者可以用自定义价格出售自己的卡,这部分是创作变现。
一款结合了 UGC、创作激励、抽卡等功能于一身的 AI chat,会不会听起来有点晕,一看就是一款野心勃勃的产品,这种产品你跟我说是没背景的独立工作室做的,我肯定不信。没错,这家“海外”公司,背后依然(并且果然)是中国公司,MinMax,一家腾讯系的估值十几亿美元的大模型科技公司。
以上是产品的大致背景。
那么,这个百万级日活产品,做的算成功吗,坦白说,就它的背景,投入和扯的步子来说,还不敢说已经成功。
现在的 AI 模型受限于能力,失真问题还很严重,简单的说就是玩家“难入戏”,这就导致玩家过了新鲜期后,就开始流失。另一方面,抽卡无疑是好主意,但是这个产品的抽卡方式非常奇葩,针对设计图抽卡,可以说是杀鸡用了牛刀,事实证明他们的抽卡变现并不成功,根据数据显示,其半年收益居然只有几十万美刀,相对于投入,这显然不太理想。而其目前外部了解的百万日活,恐怕到现在应该处于流失状态,归根结底,步子迈很大,产品不够硬。不过这些问题,主要还是 AI 模型跟不上“伴侣”所应该匹配的素质要求,或许开发商就是赌一个熬到 AI 跟上质量的那一天,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产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虚拟角色的版权问题。参见下图:
好家伙,海贼王的索隆、鹰眼,火影忍者的卡卡西、小樱。确定不是开玩笑吗。
所以这家公司面对的问题,非常多。
不过对读这篇文章的开发者来说,不重要。关键是从这个产品里,还是能挖出对 AI 领域工具的玩法的一些借鉴的。
最后,根据以往经验,肯定很多人想挖挖背后的开发者。简单列一列(以下信息都是网络公开信息,非隐私):
开发团队:SUBSUP PTE. LTD. 新加坡。
版权关联公司:上海稀宇科技
关联公司所属:MinMax
MinMax 关联资本:腾讯
旗下中文AI产品:星野
如果对我针对这个产品可以借鉴出的玩法感兴趣,可以参见本文:中小型开发者做 AI 伴侣的思路借鉴 。
附: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今日苹果过审指数
如果支持我继续写作,请随手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