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千万却能专注十年呵护品牌,聊一个垂直工具矩阵的“小公司”


⬆️欢迎戳蓝字关注⬆️
最近我的一篇《无短期暴利却能静水深流,聊聊移动开发领域的小众清新品类》很受一些朋友青睐,他们一直跟我说,希望我聊一些这类产品的“典范”团队。
因此我打算就着这个话题往下走,聊一个在小清新品类里真正的“骨灰”级别团队。为什么说是骨灰,因为我在 2012 年左右就已经知道这家公司的产品了。

看到这个产品的风格,大家脑子里会冒出什么形容呢,对我,冒出的是“清新”,“设计感”,“很合苹果口味”等。
这篇文章不打算单独研究某个具体的产品(以后会),而是想从更高一点的角度聊这个团队。
以下是这个团队的一部分产品线。

这个团队上架的产品接近 50 款,但绝对不是那种随便堆个产品扔上去的类型,每一款都是有用心做的。当然,产品体量也小。不然要做很多产品还要做很多功能,质量就很难保证(后面会说他们团队规模)。
另外,某些产品是从 2010 年迭代到现在的,称这个团队是“移动出海老前辈”,不为过吧。(他们产品也出海)
他们的产品,都有这样的特征:
重设计,宁愿功能做少点,但是少数功能也要做的“美而干净”。
审美高度一致,基本沿用一种视觉风格和素材。
这是典型的把开发者本身当一个“品牌”来培养,圈定一类垂直用户人群(小清新),再用这个品牌审美去创作 app 矩阵的打法。和所谓 app工厂的打法是有所差异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们的产品类型主要分三块:
重功能的偏单机化的工具型产品。
重联网的社区型产品。
出版类产品。
大部分矩阵型工具团队,能做好第一件事已经可以开香槟了,但这个团队不但在一些工具品类做出成绩,而且更进一步,还有社区品类以及有自己的出版物,而且成绩也很不错。
他们的社区产品有一款如下所示:

这种品类把个人日记和“与人分享”结合了起来,重点围绕的是“文艺青年”的“精神生活”。
他们还做每年一度的“内容年报”,也就是报纸类的内容型产品。

细心一点可以发现,这团队名 idaily 用 i 打头,而他们的这些产品名也都很喜欢(但不是全部)用 i 打头,例如 ihour,ibetter,idaily 等。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这家公司入局 iOS 产品很早,大概是 2010 年,那时候苹果系产品在移动端发力,苹果的品牌形象在全球开始产生威力,而苹果系的产品和操作系统,都是以 i 开头。那时候产品开头带个 i ,无形中就给人一种“很高级”的感觉。所以,可以理解为这个团队,很早就懂得借苹果的起名风格 “蹭” 这种用户心理了。可以说是产品蹭名届的骨灰级前辈。
这家公司也算得上十年磨一剑了(这把剑就是小清新产品矩阵),并且始终坚持了下来。正如我之前总结的,他们的产品视觉元素的风格高度统一,产品内部的按钮也是复用率极高,这个特点就像作为内部纪律一样贯穿了整个产品线,即使不是复用,在审美品味上也高度一致,并且贯穿了十年,这说明团队是有意且明确地在执行这个事情。
也正是这种一致性,专注于同一类型的用户群体,因此他们的产品互推起来更容易,加上产品阵营足够庞大,在每个产品里推自家产品,看起来就像一个小 AppStore 一样。

从事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朋友,有过一定经历的肯定会认同,要长期做到这点,非常非常不容易。大部分团队稍微做出点成绩,老板的“大改版”或者想着“用更流行的设计风格”的欲望会战胜一切。而这支团队可以维系一个风格十年,而且横跨几十款产品,想想多么难得。
因此,看他们产品的总体视觉审美效果,会有一股浓浓的古早味,这种风格本来就是 2010 年奠定的啊,在当年看这种风格可是很潮的,但从 iOS 7 开始,苹果主推扁平化后,这种审美效果看起来就感觉和时代不太一致了,然而这种不一致也有好处,有自己的独特风味,在这个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显得更有辨识度。
我扒拉了一下这个团队,团队名叫 iDaily Corp,是一家中国上海的公司(不愧是小资城市,适合做这品类……)。又到了挖团队列表单的时间了。
以下信息带的数据有些可能偏老,仅供参考:
公司名:每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上海
团队规模:50~100 人
AppStore数量:近 50 款
总用户量:1.6亿
每日总日活:1500 万
获得苹果官方新品推荐:43 次
获得苹果官方年度最佳荣誉应用:2次

一家显示员工人数 32 人(实际应该不止,但也多不到哪去)上市公司(!),公司的曾用名是“上海圆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所以这家公司原先应该是做媒体类的,这么一看他们的高端资讯报纸类应用就说得通了。
iDaily 作为垂直用户矩阵产品的骨灰大佬玩家,总结下他们这十年来的矩阵打法思路:
 以开发者为品牌核心(iDaily 的开发者形象)塑造产品矩阵。
 很早确立了产品的命名“逼格”。(i 打头)
 产品线审美风格高度一致,不管是工具、社交还是出版内容。
 产品内的功能高度克制精简,但每个功能都打磨的很好。
 产品线不挑具体品类,而是为垂直用户群服务。
其实,他们就是我在《无短期暴利却能静水深流,聊聊移动开发领域的小众清新品类》所总结的打法,除了“弱联网重本地”部分例外了,这是因为他们拓展了社交和出版物品类。
最后,我个人的感触,是这一类产品线上做出来的工具,给我一种“这才是iOS 手机应用该有的样子” 的感觉。也怪不得他们能经常上苹果推荐。如果有独立开发者立志于做自己的产品线品牌,并且想坚持贯彻下去,或许可以多看看 iDaily 这家公司,因为它确实算是这块垂直领域的准天花板了。
如果是想在这方面打开思路的开发者,可参阅《浅谈移动开发者打造口碑型产品的打法思路(一)》。
这个团队核心不是围绕某个产品,而是围绕一类人群去做相关产品,因此研究人群才是最重要的,参阅《不盲目加功能,而是去研究受众》。文章写完扒到公司老板的背景信息,以后补。
完。
附: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