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千万却能专注十年呵护品牌,聊一个垂直工具矩阵的“小公司”(2)起名字的一点点细节


⬆️欢迎戳蓝字关注⬆️
🏷️ 前言
接续上一篇文章《日活千万却能专注十年呵护品牌,聊一个垂直工具矩阵的“小公司”》。
作为小清新品类的元老和鼻祖,这个公司的产品线一直都很有一聊的价值,所以打算出第二集。这次我打算只针对一款产品,从一些非常具体的小细节上去学习(乃至模仿)这个产品的做法。
先从一个具体的产品研究起,iDaily 团队的 “iCity · 我的日记”。

🏷️ 起名细节,点号与破折号之分
我发现 iDaily 这个团队,对产品命名有自己的一套讲究。
例如,iCity的产品名叫 “iCity · 我的日记”,中间用的是点号而不是大家惯用的横线。
除了本文讨论的 iCity,在一些产品上,iDaily 用的是点号,如 “倒数日 · Days Matter”,以及 “iBetter · Habit Tracker”。
而在某些产品线上,iDaily 团队是用的是横线,如:“MyWeather - 15-Day Forecast”,以及 “iHour - Focus Time Tracker”。
据我观察这个团队的起名规律,似乎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有个主名称,作为品牌核心名,一般都是简短名字,如 iCity。
有个优先级和主名称接近并列的副名称,作为核心名的补充,一般用于描述功能服务,长度比主名称长一点点,如 我的日记。
有个优先级较低的补充说明,类似副标题级别的注解,一般长度会比主名称长很多,如 15-Day Forecast。

以上观察是我自己做出来的总结,实际上这个团队起名是基于什么逻辑,还是得讨教他们内部人士才有机会得出正解。但我认为我已经足够接近答案了。
为什么我断定他们起名是真的有在区分点号和横线呢,请参见他们旗下的这个产品。

这个产品的名字起的很长,叫 “iDaily · 每日环球视野 -5分钟了解地球今天发生什么”。可以看出,名字本身既带有点号,也带有横线,这基本可以证明 iDaily 团队对什么时候用点号,什么时候用横线是有自己的考量的,而且,相当有考究。
问题来了,既然这么考究,那为什么“iDaily · 每日环球视野 -5分钟了解地球今天发生什么” 这个名字,“5分钟” 前面的横线没有空格呢,强迫症表示受不了。答案我用这张图告诉你。

iDaily 一个字也不舍得丢,要保证每个可见的字符都曝光,不得不牺牲了那个去掉后就让强迫症受不了的空格。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把后面改成“5分钟了解地球发生了什么”,把“今天”去掉,多出一个“了”,这样腾出一个字来,就有空间来留给空格了。可是 idaily 偏不,说明他是非常在意这里面每个字必须展示到位的。“今天”对他来说有展示的必要,因此哪怕牺牲掉一个空格带来的拥挤感,也可以接受。
由这么个小小的例子,只是想说明,iDaily 在起名上绝对不马虎。
🏷️ AI 同学,来帮我分析下
关于起名在点号和横线符的细节差异问题,我还特意讨教了 AI,AI 给出的答案,我认为是有些参考价值。

确实,AI 的观点有一部分我相当认同,或许是因为市面上到处都充斥着 “AAAA - BBBB” 了,这种主标题副标题中间带横线的方式约定俗成,所以像 “AAAA · BBBB” 的命名方式让我有种眼前一亮,专业而沉稳的感觉。
其实,这种命名方式,iDaily 已经用了快十年了,只是基本没人关注罢了……
💬 这种小细节有必要研究吗
可能有人会说,你为什么要关注这些无谓的细节呢,研究这些产品能起量吗?况且或许他们是随便起名的?
相信我,iDaily 并不随便。

作为杂志社出身的团队,在起名字这件事上,他们不会不专业,因此我才认为有学习的价值。
关于“研究这种细节能起量吗”,可以参考我在《移动开发者决定创业前面对的三个问题》聊过的话题,关于用户增长之类的话题。
💬 现在产品名不是不允许 “AAAA - BBBB” 了吗
说到这个,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之前的文章《聊聊 4 月 1 日起的 iOS ICP 备案难题》,被很多团队拿去洗稿了。
有一些团队,谈不上洗稿,只能说是拿来主义吧,直接把我图拿去用(也有些不拿我的图,直接去QQ飞车上搜图用),然后再(怀疑)盗用我的观点。例如这个叫“柠檬工会”的公众号,直接copy了我文章里的截图。

然后,我上门提醒,对方是这么回的。

说回正题,早期发这个观点的,可以认为是一个对局面的分析,这些自媒体没有问题。但现在很多自媒体观点抄来抄去,如果是后期发的,说 “主标题 - 副标题” 成为过去式了,那就是人云亦云了。因为情况一直在变化。偏偏这些自媒体的体量又不小,动不动上万阅读,抄正确的结论就当利好广大读者了,你抄了过时的结论,那么就可能对人造成误导,因此需要在这里做点补充。
现在的最新结论是,经过大家测试,“主标题 - 副标题” 是可以通过备案的(关于点号命名,有待测试,我估计也可以)。我也在后续文章中做了这个澄清。只是我也说过,从长远合规角度考虑,似乎不太建议,但是目前观察起来,既然备案是合规的,先用无妨。
💬 回到主题,关于产品命名细节
关于产品命名细节,我认为如果开发者做的产品,一心想朝着精品化方向靠拢,那么 iDaily 的命名应该可以好好研究学习。
未来我觉得设计产品的标题构成,可以尝试学习 iDaily 的  “品牌词 · 服务” 命名法,这样看起来既清晰干练,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关键词优化空间,然后再去副标题处处理更多关键字。
另一个选择,则是学习 “品牌词 · 服务 - 补充说明” 这样的命名法,这种命名法可以非常有效的填满 50 个字的标题,而且不会给观众滥竽充数的感受,可以说是非常专业的既要还要的命名策略了。
完。
🏷️ 附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日活千万却能专注十年呵护品牌,聊一个垂直工具矩阵的“小公司”
专注服务女性用户,谈谈成都团队做的小清新垂直产品矩阵
理财用户似财神,谈谈记账软件这个品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