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开发者要不要将应用做成付费


⬆️ 欢迎戳蓝字关注
📝 付费榜的案例难以参照
之前我为一款民法典辅助学习类 app 写了一篇文章(《个人作品冲上国区付费Top1,靠小红书发帖你信不信?》),有些开发者就来问,说他也想做一款专业细分品类的 app,做成付费应用如何。
其实付费榜的案例,不一定能作为仿照对象,只能当做参考。
我写那篇文章的核心点不在这款产品是付费应用,而在于提供一个小红书营销带来的意外流量案例。既然叫意外流量,那就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就在我写这一篇的时候,【獬豸 · 民法典】在付费榜的排行已经跌到 88 名了。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付费价格是 1 块钱,我们参考排行榜上其它也是价格 1 元的产品,就会发现其它产品都是带有内购的,唯独 【獬豸 · 民法典】 是纯付费项目,从纯收益角度讲,做 1 元产品只能作为前期策略,长远看几乎肯定是不赚钱的。
📝 相对适合做付费应用的产品
盘点下面几类。
针对专业化领域的产品,例如上面举例的民法典。
单机游戏。
专业工具等。
不管选什么类型的产品,大众对付费应用的基本预期都是精品化、无广告,一次购买后能获得长期稳定的使用体验。所以,千万别为了付费而付费,否则每天 0 下载是很尴尬的。
作为一款付费应用,内部的体验表现的【金冷淡】很重要,很多精品付费应用,都是一次性付费后无任何额外付费项目,也比较受用户欢迎。但是这样的口碑经常和商业目标出现冲突,后面我会举 Notability 为例来解释这个情况。
📝 大部分一次性付费只能走低价策略
手机端的付费应用,很难卖高价,而且卖出去后又很难针对同一个用户完成二次创收。
例如精品中的精品,纪念碑谷,它的价格也是堪堪 3.99 美元。

传统游戏厂商卡普空的传统精品游戏街头霸王IV,售价也只是 4.99 刀,而在 PC 上的 steam 他可以卖上百块。

持续霸榜付费榜前十的像素开放世界游戏泰拉瑞拉,大陆区售价是 12 元,约相当于 1.99 刀。

以上三款已经是精品中的精品游戏了,他们在收费方面尚且如此克制,其他开发者就更难定高价了。
📝 Notability 为什么放弃了付费,以及付出的代价
Notability 是一款老牌的付费应用,多年以来都是走付费模式(价格为约 60 元),直到 2021 年由付费改为免费+订阅制。

作为叫好又叫座的付费应用,Notability 是付费工具的成功代表,连它也选择走免费路线,这是为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就一个:一次性买断不够赚钱,免费+订阅制商业化水平明显更高。
而 Notability 也为这次改动付出了让一批老用户脱粉的代价,因为从一次性付费切换为免费+订阅后,原先的付费用户居然要再花钱来订阅产品,老用户当然不干了。
而网民也不是吃素的,Notability 的举动开始被一批用户举报,举报的依据,是苹果审核条例 3.1.2(a) 中包含的规定:
如果要将现有 App 更改为基于订阅的业务模式,你不得减掉现有用户已付费购买的主要功能。例如,针对新顾客引入订阅模式后,已购买“完整游戏解锁”的用户应能够继续访问完整版游戏。
在用户骂声加上苹果合规性压力下,Notability 被迫发表致歉声明,宣布在转为订阅制前的所有付费用户,都是终身会员,无需支付订阅费用而享有和订阅用户同等的权益。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如果连 Notability 这种产品都选择了免费加年费制,普通开发者就更没必要走付费模式了。
📝 一元模式在氪金类游戏里的价值
应用付费也可以作为一种产品发布的策略,如付费榜前三的第二和第三名,【王者战神】和【银河掠夺者】。

这两款一元产品的共性是,都包含了内购。他们的核心收益必然不是来自这区区一元了,而是来自内购里的大礼包。

为什么他们不干脆做成免费。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
错位曝光。可以通过一元+买量刷付费榜,免费榜可远没那么好刷。
可能是为了筛选用户。
相比之下,Notability 的问题在于,它一开始就是高额付费应用(接近 10 美元),转成年费后就很难处理新老用户平衡问题。如果 Notability 一开始是 1 元(或者一美元)产品,产品内部继续拓充出年费功能,那么它后面免不免费都不会影响口碑。这也是一开始定价策略和产品定位积累了老用户后,产品的转型难题。
📝 普通开发者要不要做付费包
这里提供一个一般性思路。
任何形式的 IAA 产品一律不做付费。
以订阅制为主要盈利目标的产品,如果符合上面提到的条件,可以考虑走 1 元模式。
有情怀的开发者,想坚持走精品路线,且资金压力不大的,可以考虑走 3 美元左右的付费模式。并定期限免。
🔗 补充链接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上线一个月进分类付费榜TOP3,AI工具箱杀出了一只小黑马
🍻 欢迎关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