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之前的话
——《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序言
文/徐中远
各位读者朋友:
大家好!我是毛泽东主席晚年的专职图书服务管理工作人员。在为毛主席做图书服务工作的日子里,使我有机会、有条件,对毛泽东主席的读书生活、读书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应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邀请和安排,2017年10月2日至6日连续五天,每天晚上大约从黄金时间20:00开始,在1频道“国史演义”栏目,由我向全国电视观众主讲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连续五讲,每讲大约半个小时。讲完之后,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同志告诉我,说这次讲座电视观众反映很好,反响很大。他们纷纷来信来电,称赞这次讲座主题选得好,时机抓得好,主讲人讲得好。向电视观众介绍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这对进一步推进全党、全国、全民族的读书热潮,对于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少观众、听众给中国教育电视台或我本人来信来电提出,像这样充满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应当常播、多播、重播,这对指导、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多读书、广读书、读好书很有作用。在褒奖之余,也有一些电视观众提出讲的内容少了一些、简单了一些,还不解渴,好像看了还没过瘾,意犹未尽,希望主讲人再充实、选加些内容,能较为全面地把毛泽东一生读书生活的重要情况、重要信息、重要方法介绍给大家。很多电视观众,他们既想了解毛泽东一生重点读了些什么书,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又想了解毛泽东读书生活中的逸闻趣事以及毛泽东具体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根据广大电视观众的建议和要求,结合毛泽东一生的读书实际,我在原有讲稿的基础上,又补充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追求与成长之路,读唐诗宋词,读鲁迅著作,读自然科学书籍,生前要读的最后一部书等内容,另外还增加了勤奋刻苦读书的精神与读书的主要启示两部分。使原来的五讲充实之后变成十二讲。所以,这本书定名为《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这样,对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反映得就较为丰富、翔实一些,读者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一些。
毛泽东的一生,是追求的一生、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毛泽东虽然离开我们42年了,但毛泽东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善于读书,勤奋刻苦,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精神和件件读书往事、故事、逸闻、趣事,还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记忆里,凝留在我的心中。读书使毛泽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加了智慧;读书使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成长为一个坚定的、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青少年时期,毛泽东读书“像牛闯进了菜园吃个不停”,晚年的毛泽东多种疾病在身,不能站立、不能走路,每天躺在床上还坚持读书。读书是毛泽东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是毛泽东人生舞台中的重要剧目。在日常生活里,毛泽东身边不能没有书,毛泽东每天不能不读书。毛泽东在成长中读书,在读书中成长;毛泽东在实践中读书,在读书中实践、成长、进步、成才。读书使他更智慧、更伟大,更有才华。毛泽东是湖南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家孩子,自幼生长在农村。从小读过私塾,上过师范。后来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全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成长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伟大的领导者。毛泽东没有上过大学,他能成为“举世无双的领袖”。他渊博的知识和伟大的领导才能全是靠自己博览群书与广泛地、不懈地深入实际读“无字之书”。读书成就了毛泽东,实践造就了毛泽东。今天有机会与各位读者朋友们一起回忆、缅怀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把我们服务工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获与大家一起分享,以此来纪念毛泽东,缅怀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弘扬毛泽东。以此来推进、改进、丰富我们自己的读书生活。
《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的主旨是帮助广大中青年读者认识、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书精神。从毛泽东一生的读书生活中得到启示,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从而促使、促进自己多读书、善读书,多实践、快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做实事、多做贡献。
《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是我参照中国教育电视台讲座的形式和原则要求草拟的,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本书主要是面向广大中青年读者和广大中小学生的,所以,语言文字力求简明、简要、简洁、简单,力求通俗易读、易懂、易学、易记、易用。但因我学识、水平、能力有限,书中定有不当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主讲人:徐中远
2017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