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初创企业极越汽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家由百度与吉利联手打造的汽车公司,曾豪言壮志要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然而现实却是交付后的月销量持续低迷。今年前11个月,极越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1.4万辆,但单月交付量不足1300辆,远低于头部造车新势力的日均交付水平。
知情人士透露,极越汽车陷入困境的核心原因在于股东方的支持力度不足。百度作为主要出资方,对极越汽车的盈利前景持悲观态度,选择及时止损;而吉利则主要负责提供平台和技术,并收取代工费用。目前,极越汽车已拖欠吉利不少代工费用,导致吉利方面停止提供现车,工厂产线也随之停产。
极越汽车的前身是集度汽车,由百度和吉利分别持股。在品牌调整之前,集度汽车已经预热宣传了两年,并发布了首款车型。然而,由于生产资质问题,品牌宣传受到影响,吉利与百度不得不重新成立杭州极与越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行业分析师指出,百度在后期更多地以供应商的身份参与运营,而吉利则更看重与极氪的合作。极越汽车目前库存仅200余辆,由于拖欠房租,部分门店的车辆被物业扣留,装修也未能如期完成。
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通过内部信坦诚,公司正深陷困境,急需变革。他提出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合并冗余部门、削减非盈利项目等,以期能够挽救公司的命运。
据多位极越员工透露,虽然11月的工资已如期发放,但11月和12月的社保费用却需要员工自行承担。公司的业务已近乎停滞,内部通讯平台也处于全员禁言状态,氛围异常沉重。
极越汽车的裁员风暴正在肆虐,研发部门或将被整体裁撤。目前,公司拥有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而售后部门从300多人将仅保留80人,裁员幅度之大令人咋舌。面对这一困境,员工们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离职并在明年2月底获得N+1的补偿;要么留下,但自12月起将无薪工作,面临“自费上班”的尴尬境地。
极越汽车的门店也已停止销售,试驾车被锁,不再接待客户。公司内部正在进行资产清算,回收车辆,而部分员工已着手准备维权行动。
今天早上各大微信群集中在传播员工维权现场视频和照片:
“中国智能汽车史上,必将拥有每个极越人的名字”:我是否可以理解是,极越早就准备向外给汽车行业输送自己的员工?
经了解,极越汽车目前的CEO夏一平曾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的CTO/Co-founder。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六年过去了,就想问夏总一句:摩拜单车的押金都退清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