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顶嘴,你多说这6句话,他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哈喽,我是小芳。
这是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将2-5岁的孩子分成2组,一组喜欢顶嘴,反抗性强;一组听话乖巧,反抗性弱。
追踪研究发现,80%反抗性强的孩子具备单独剖析、分辨和管理决策的能力;
反抗性弱的孩子,只有24%的孩子长大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的能力仍然较弱,依赖性很强。

顶嘴的孩子,以后很可能更容易成为有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面对顶嘴的孩子,与其想着怎样回怼孩子,把他们制得哑口无言。
不如学着说这6句话,把与孩子间对立关系扭转成合作关系:
1. “你的感受没有错,你当然有理由生气。我等你冷静下来,然后我们再一起讨论。”
感受不分对错。
孩子顶嘴,无非就是对父母的行为、决定表示不满。想要告诉父母,我现在很生气。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的责备、威胁孩子,只会激发他们情绪化的下层脑,无法让孩子从这次争执中学会任何事。
有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通过冲突让孩子成长起来。
因此,父母需要平缓心态,冷静处理,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等孩子情绪稳定后,从感受重新回归到问题上来,正向引导孩子。

这个过程也是孩子的大脑从情绪脑转化到理智脑的过程,他会更容易听进去,问题也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2.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说的话同时也让我很伤心,我希望我可以知道原因,我现在好好谈谈吧?”
利用非暴力沟通中的“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步骤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
不要在孩子顶嘴时不停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期待通过多说几句话把孩子教育好。

切记一点,当孩子顶嘴时,他的内心比谁都恐惧。
3. “你表达的很清楚了,我听懂了。还可以跟我说说原因吗?”
你总是“听见”孩子还是“倾听”孩子?
结果截然不同。
倾听是一种能力。让我们能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代入式地听孩子讲话,观察孩子的表情,理解孩子的预期。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效的沟通首先建立在倾听之上。

当孩子感受到被倾听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开放心扉,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要知道,孩子顶嘴往往伴随着情绪的积累,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有助于情绪的释放和缓解,从而避免进一步的冲突。
4. “意见不统一很正常,我们一起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吧?”
立场不同,观点不同。
但这并不代表着父母和孩子是相互拮抗的两种力量。

遇到冲突时,养成“合作思维”。
培养孩子协商,创新的能力。让孩子从一个被动接受者变成一个积极改变者。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不断提升。
邀请他们共同思考问题,不仅尊重了他们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了其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5. “我相信你能独立完成这件事,我只是好奇你会怎样做?说不定我也能学习一下。”
通过表达信任,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多半来自父母,父母的暗示,鼓励都是孩子相信自己能力,愿意尝试的基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这句话既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又能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行动。
6. “我们一家三口什么事都好商量的。我们都缓缓,别生气了,一起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好吗?”
家庭的凝聚力是家庭中每个人的力量来源,是大树的根。

这句话给冲突中的孩子归属感,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让他更积极的面对问题,由对立变得团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冲突解决策略包括寻求双赢的解决方案和共同协商。
这句话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它鼓励家庭成员共同努力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