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有妈妈来找我咨询:
自己上中班的孩子因为生病请假了两周,返校之后马上需要参加班级的演出。但孩子“畏难”了,跟妈妈说自己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一边觉得孩子好像真的很有压力,想要跟老师说放弃演出的事,帮孩子请假。
一边又觉得应该像老师说的,让孩子再尝试一下,“骗”着继续送园。
最后,孩子还是没有去演出,继续跟妈妈表达:“我不想去幼儿园了!”
教育就是规矩和爱。
规矩用来建立边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受益终身;
爱用来带给孩子勇气和力量,让孩子持续创新,独立勇敢。
1. 爱孩子和立规矩总是冲突?
很多父母都在爱孩子和立规矩之间纠结,觉得两者对立,无法兼容。
一个好的规矩一定是在爱的基础上建立的,它需要:
父母和孩子双方认同
简单明了,孩子能够理解
确保孩子能够做到
双方共同努力守护规矩
当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买棒棒糖时,好的规矩不是坚定地说:“宝贝,不可以!”
而是跟孩子一同商量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解决方式,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想吃棒棒糖,我们可以商量一下。”
在商量的过程中,设置条件:
“我们可以吃3口,吃完就漱口,你愿意的话,妈妈就给你买。”
“这种棒棒糖含糖量更少,也是甜甜的,如果你愿意替换,妈妈就给你买。”
既理解孩子的需求,又设立明确的规则,这就是用爱立规矩。
2. 立规矩越早越好?
立规矩不是越早越好。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歇斯底里地哭闹,说明孩子没有长出“情绪力”。
如果你的孩子到饭点不吃饭,不愿意按时刷牙、洗脸、洗澡、睡觉,说明孩子没有长出“规则力”。
孩子的内在力量成长远比外部设置规则要重要得多。
面对孩子一集接着一集看动画片毫无节制时,你可以说:“你就是说话不算话,这集你不关,我就替你关掉!”
你也可以说:“宝贝,妈妈相信你,今天一定能主动关掉动画片。”
很多妈妈会说:“他做不到的!相信孩子一点用都没有!”
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看见孩子怎样做都无法完成目标,是目标的错?还是孩子的错?
好的规矩一定是孩子努力一下就能做到的。
如果你的要求太高,而孩子怎么跳都够不到时,你说:“你看你就是做不到,就是不自律!”
那下一次,孩子就会连跳都懒得跳。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习得性无助”。
反过来,如果你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呢?
你会发现,你的孩子能做得到任何事。同时,会爱上跟你配合,爱上完成目标的感觉。
因为他总是感受良好,越做越自信。
3. 守规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你的孩子因为怕你守规矩,因为想要妈妈的表扬守规矩,还是因为他真的知道这件事对自己很有好处所以守规矩?
如果仔细思考,你就能发现这里面的区别。
规矩和爱其实是一件事,都是为了让孩子的内在长出规则力不再依赖父母的外部制约。
与其告诉孩子:不刷牙牙齿会坏掉。不如让孩子直接去看不刷牙的小孩牙齿的变化或者牙医拔牙的过程。
与其告诉孩子:抢东西是不对的。不如跟孩子玩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自己感受一下玩具突然被抢走的感受。
与其告诉孩子:站在凳子上容易摔下来,不如让孩子自己看看断裂的骨骼和受伤的小朋友。
不是我们的孩子没规矩,而是我们给孩子理解规矩的时间太短了,方式太抽象了,过程太机械化了,目标太难了。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