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昨天有位来访者向我咨询:
“孩子总是脾气很大,该怎么办?”
这位妈妈向我描述了自己的担心:
孩子5岁多,大多时间是老人在带,很多需求都百依百顺。
妈妈看不惯,觉得孩子不能这样教育,所以每次都会尝试跟孩子讲道理。
孩子不听就会威胁、责备他,或者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妥协。
妈妈每天都很焦虑孩子的脾气问题,睡不着觉,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他。
情绪力是一项重要的软实力,能够帮助孩子很好的面对压力和挫折。
作为父母,在孩子1岁半或2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对孩子进行情绪力养育,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著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提出:面对孩子“脾气大”“一点就炸”,父母需要掌握3个方法:
孩子脾气大,往往存在4个方面的原因:
1. 安全感低
孩子总会通过“父母的关注”来确定自己的是被爱的,被关心的。
如果这一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很多情绪,这也是引发孩子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安全感低的孩子很难相信父母一直关心自己,爱自己,所以表现得黏人、脾气大、难哄,情绪不稳定。
因为他们总是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恐惧”。
2. 模仿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如果孩子观察到自己的父母总喜欢用“吼骂”、“指责”的方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或者观点时就会进行模仿。
经常情绪失控的父母,往往会教育出爱哭、爱发脾气的孩子。
3. 父母的错误反馈
如果孩子发现好好说话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他绝对不会选择“发脾气”。
而往往实际情况则是,只有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才开始“看见孩子”、“试图交流”、“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错误的反馈,就像“我一哭闹你就会满足我一样”,负向增强了孩子的坏脾气。
4. 不会表达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从来不知道我们有哪些情绪,它分别代表着怎样的感受,那当他心里的负面情绪来临,就能感觉“恐惧”。
不会表达感受的孩子,会慢慢与自我断联,无法察觉自己的状态和需求,只能通过吼叫、哭闹发泄内心的压力。
父母可以用这3个方法提高孩子的情绪力:
1. 先接纳情绪,后引导行为
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在于:
父母想让孩子听听自己的建议,改正自己的行为。
而孩子想让父母接纳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困难。
简单来说,父母总盯着问题,孩子总盯着感受。
当孩子发脾气时,第一时间接纳孩子的情绪,对孩子说:
“妈妈看见你现在很着急,如果妈妈是你也会觉得着急。
你现在想缓一下情绪,还是想让我帮你解决问题?”
在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理解后,再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你觉得放在哪里下次你更容易找?
着急的时候可以缓一缓。
你看情绪稳定了,你才能更快地找到你要的东西,对吧?”
2. 家长先控制好自己的脾气
当你回到家推开门的一瞬间,即使什么都不说,孩子也能感知到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与动作、语言相比,父母的情绪是最先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情绪急躁的父母,很难养育出情绪稳定的孩子。遇到问题要先觉察到自己的状态,自己当下是着急、难过还是生气、失落的?
找到自己的情绪触发器,分清根源问题和触发问题,不要让孩子承担他不该承担的压力。
3. 3个有效方法
(1)真空时间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段真空时间,陪着他但不影响他。
帮助他把自己大脑里感受到的压力都释放出来,任何问题等孩子情绪冷静下来再谈。
(2)重复法
重复孩子在暴怒中说出的话,让孩子知道:
“妈妈可以听懂你想表达什么。”
如果孩子说:
“我真的很讨厌这样!”
你可以说:
“你很不喜欢这样。”
如果孩子说:
“每一次都不经过我同意就动我的东西,太过分了!”
你可以说:
“他没有经过你同意就动你的东西,他真的很过分!”
你会发现,孩子的怒火会很快过去,不一会儿就能冷静的跟你对话了。
(3)设置发泄区
为孩子设置一个发泄区,帮助他尽快把内心的压力释放出来。
比如一个小帐篷,自己的卧室或者小区里的椅子,让孩子一想发怒就到自己的发泄区,像泄洪一样帮助孩子消除内心的愤怒。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曾说过:
“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是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
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不利于孩子身心的。”
尽早对孩子进行情绪力养育,让我们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成为流动爱的载体而不是情绪的奴隶。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