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最近收到很多妈妈的私信说:
“我是一个容易吼娃的妈妈,要该怎么改?”
“每次都好好跟他说,他不听,最后只能吼一顿!”
当你忍不住想发火吼孩子时,可以试试这样做:
1. 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
所有痛苦都来源于人际关系,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父母要分清自己的课题和孩子的课题。
父母的课题是:
我该如何说?
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
用自己的情绪威胁着说,还是冷静客观地说
表情严肃地说,还是表情温和地说
孩子的课题是:
我要不要听?
这件事是对我好的,还是对我父母好的
父母是理解我的,还是不理解我的
我是心情舒适的配合,还是委屈自己的配合
所谓课题分离,简单理解,就是在处理问题前,先审对题:
哪个是我的课题,哪个是孩子的课题?
通过吼骂让孩子妥协,就是跳过自己的课题直接“控制”孩子把自己想要的答案写出来,这样的行为等同于强迫孩子“抄作业”。
2. 看见孩子的需求
一位学员问我:
“小芳老师,孩子每次去奶奶家都吃很多零食,我很焦虑,该怎么办?”
很多父母认为老人是自己育儿路上的“拦路虎”,实则不是。
我对这位学员说:
“为什么不选择相信孩子的自控力呢?”
在对孩子进行“引导调整”后,这位学员向我报喜说:
“我家娃现在可以拒绝奶奶了,她每次保护了自己的小肚子回到家后都很骄傲。”
孩子想要吃很多零食,想要一直玩手机,想要一集接着一集看动画片,背后的需求其实是想让父母相信自己。
孩子都是通过父母的反馈认识自己的。
“我是自律还是不自律的?”
“我是勇敢的还是娇气的?”
“我是好学的还是贪玩的?”
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从内长出规则力。
3. 正向强化
这世界上有两类父母:
一类是「成长型思维」,认为只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更好的行为。
一类是「固定型思维」,认为这孩子天生就是这样,想让他自己管住自己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一类父母不断向内修炼自己,让自己进步引导孩子。
第二类父母不断地责备孩子,强调自己的牺牲和期待,希望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情绪奴隶。
曾经有位学员问我:
“自己的孩子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怎么提醒都没用,就是一个字:慢!”
我给的建议是持续一周,每天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找一个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夸细节”。
这位学员半信半疑,坚持了一周告诉我:
“孩子写作业的速度竟然变得快了很多。”
这是正向强化的结果。
当你仔细观察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拿着放大镜夸细节时,孩子的内心就会被一束聚光灯照亮,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想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能够持续的正向强化孩子的父母,一定有「成长型思维」,他们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
父母可以用「正向的」暗示引导孩子:
使用“FFC育儿模型”激发孩子内驱力(事实Fact+感觉Feeling+比较Compare)
孩子写作业很慢,不爱读书。
你就观察孩子做得到的地方,哪怕他只是翻了2页,也要抓住机会做正向强化:
✔️描述事实:“妈妈都没提醒,你就开始看书啦!”
✔️阐述感觉:“你选的这本书非常正确,妈妈超级开心!”
✔️进行比较:“你今天选择的这本书比妈妈本来想要你看的更适合你!”
今天您吼孩子了吗?欢迎您留言讨论喔。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