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超群的孩子往往有这四种"调皮表现",出现一个也值得高兴!


哈喽,我是小芳。
前几天有位来访者告诉我:
“孩子3岁,一刻都闲不下来,中午也不睡。
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坐着,就喜欢到处跑到处玩,是不是专注力有问题?”
了解完详细情况后,我回答说:
“你的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不仅不能按着他学习,还要抓住这个时期正确地引导孩子继续在玩中学!”

哈佛大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越"调皮"的孩子,往往思维越敏捷、大脑越活跃。
面对“调皮捣蛋”“一刻都停不下来”的孩子时,别头痛。
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自己超群的智力和潜力。
1. 喜欢刨根问底,话很多
一位学员在直播间提问:
“我家孩子最近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我也知道这是一个敏感期要尽量满足他,但他这种一直不停问的状态让我怀疑他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也搪塞不过去,就不停地一直说话,一直问,我每次都被问得很累,不得已跟他发脾气,他才罢休。”
孩子的语言代表着他的脑力发育情况。

孩子的语言越丰富,对事情的思考越深入,代表孩子的脑力发育得越好。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是耐心地给孩子一一解答,还是不耐烦地用一句“没有为什么,就是这样......”来敷衍他呢?
“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小鸟为什么会飞?” 
当孩子问这些问题时,说明他们对周边的事物有了观察。
此时父母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对于父母知道答案的,可以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孩子答案。

如果不知道答案的,可以教会孩子寻找答案。 
可以说:
“这是个好问题,但妈妈也不知道答案,我们一起在书里找找答案吧!”
2. 一刻都闲不住,精力充沛
90%以上的父母对专注力都有一个误区:
认为专注是指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一个地方玩玩具或者看绘本。
然而,真正的专注时长是指孩子在从事一类活动时持续的时间。
无论孩子拿着小汽车从地板到沙发,还是阳台,他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
小区楼下孩子持续地跟着小朋友一起玩你追我赶的游戏,这时的孩子也是持续专注的。

满足和鼓励孩子在他感兴趣的活动中持续学习反而能够让孩子表现出更好的专注力。
孩子的"多动",实际是大脑活跃的表现。
父母应当给予孩子更多的运动和发挥空间,帮助孩子释放掉多余的精力,让他们的大脑得到放松。
给孩子更多的空间、时间去自主探索、实践,才能刺激孩子思考和创造。
3. 喜欢质疑“权威”,脾气很大
最近我带着小螺号回老家看望两边的老人,老人有时候看着小螺号很喜欢就想摸摸他的屁股或者亲亲他。
老人只要一这样做,小螺号就会很严肃地对着老人说:
“你要经过我同意,不可以这样碰我!”

很多父母都会碍于面子对孩子说:
“不可以这样对老人说话,这样不礼貌!”
“爷爷奶奶是喜欢你才这样做的!”
经常被这样“面子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不懂拒绝也不懂一致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不想让我的粉丝们焦虑,但我还是要在这里跟大家强调,不要对孩子进行“面子教育”:
教会孩子大胆地质疑权威是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保护。
很多孩子因缺失对自我的保护而受到伤害,成年后才慢慢反应过来,为时已晚。
敢于质疑权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的孩子,有更加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决策力。

这样的孩子往往是父母眼里“不听话,不懂规矩”的孩子,他们从不盲从别人,只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去分析、判断。
这些能力才是未来孩子与孩子之间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
才是我们的孩子日后成长为一个有主见、有思考的人的重要基础。
父母要时刻看见孩子在表达怎样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按照“父母的面子”教育,强迫孩子融入环境当中。
“人情世故”不应该在孩子成长为真正的自己之前强迫孩子做到。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