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夸赞小朋友“你是最厉害的!”心理学:请多用这5种方式正确“夸赞”孩子


哈喽,我是小芳。
7月初我带小螺号回老家看望两边的老人,经常听见老人不经意地说:
“我孙子最棒了!你就是最厉害的。”
我都会在一旁提醒:
“你看是因为你做到了自己穿鞋子,而且这次穿得比上次还要快,所以受到了表扬。”
别小看自己的语言。

7岁前,孩子是通过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
“过于笼统和夸张的夸赞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中心的观念,不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
今天这篇文章我帮大家把正确夸娃的5个公式整理出来,带你一起夸出学霸脑:
1. 把“我”换成“你”
有很多妈妈在看见孩子表现得很好时会经常说:
“你这么听话我太高兴了!”
“我最喜欢看见你主动洗手了!”
“你是我的骄傲!” 

这些话我们仔细听就会发现:
每句话的主体其实都是“妈妈”而不是“孩子”。
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评价孩子的表现,这样的关系是不对等的。
孩子不是参赛选手,父母也不应该是舞台下的评委。
想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我们就不应该把标尺放在“自己的感受上”,而应该放在“孩子的感受上”。

我们可以说:
“你看,你的判断是对的!”
“儿子,你真的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
2. 把感叹变成请教
当你看见孩子用积木第一次完成了大高楼的搭建时,与其说:
“哇,你好棒啊,搭了个这么高的楼!”
不如说:
“哇,儿子,这么高的一座楼你是怎么搭出来的,可以教教妈妈吗?
你是怎么让楼这么稳固的呢?”

用请教夸孩子,可以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开始复盘自己成功的原因,变成他们宝贵的经验。
亲子关系是一路陪伴着对方走,而不是谁替谁走。
多多请教孩子,而不是“好为人师”刷存在感,坚持这样做你会发现孩子会被你一路夸出内驱力。
3. 放大细节
看见孩子正在主动收拾玩具,不要上来就说:
“你真棒呀!”

可以说:
“哇,你好认真啊!比妈妈打扫房间的时候还要认真!”
“你收拾的时候还知道分类啊,这个是玻璃的你是不是害怕把它打碎了所以拿的很轻。”
“连沙发的底下的玩具你都捡回来啦~哇,你真的太仔细了。”
只有每次夸奖孩子的时候放大孩子做事的细节,孩子才会开始重视细节。

很多时候言传大于身教,父母应当习惯于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进步,而不是闭着眼睛吐槽孩子的缺点。
你越积极,孩子进步的越快!
4. 巧用对比
孩子在大概10岁之前都是崇拜父母的,一旦我们让孩子看见他们能做得比妈妈还要好时,孩子就会非常自信,会愿意尝试很多事。
父母应当经常蹲下来,把成功的体验还给孩子。
而不是说:
“你看,你听我多好,就是不听!”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后悔了吧,反正也来不及了!”

而是经常说:
“儿子,你比妈妈还自律啊,都知道动画片一天只能看一集,你不主动关电视妈妈都差点忘了。”
“如果是我,我肯定注意不到沙发底下的玩具,但你都注意到了,你真的比妈妈还会收拾玩具!”
“你摆得鞋子比妈妈还要整齐呀,你真的好细心,妈妈向你多学习!”

只要父母仔细观察,总会发现:
“原来孩子早已是我们的榜样。”
5. 善用期待
周末我经常带着小螺号去公园运动,我给大家举一个小螺号爬网梯的例子。
他2岁多的时候就很想上去,但力气小,胆子也小。
每次我看到他很努力地在尝试往上爬,但还是爬到大概2层的地方就没力气了。

这个时候不要说:
“儿子,你已经很棒了,你看你已经爬了这么多了!”
而要说:
“儿子,你发现没,你还没练几次就能爬到2楼了,我们如果再多练练,肯定用不了多久就能登顶了!”
用合理的期待,让孩子对更多的探索产生兴趣,也让孩子从妈妈的期待中获得更大的动力。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当我们用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一定有更好的行为。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