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这个暑期我带着小螺号回新疆看望两边的老人,跟周围的哥哥姐姐坐在一起聊了下孩子的教育才发现,现在上到小初之后的孩子暑假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爸爸妈妈安排的满满当当。
还有很多父母会把暑假当做“弯道超车”的黄金时间。
李玫瑾老师建议: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待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 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对孩子的情绪和身体都有疗愈作用,在绿色自然环境中长大的儿童,患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风险要低55%。
利用暑假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哪怕是楼下骑车、街边散步,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各种环境的美好。
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个短期旅行攻略,或者让孩子全权负责旅行中的其中一个事项,比如订酒店或者做美食攻略等等。
让孩子学会计划与统筹,帮助孩子通过实际的行动了解世界。
同时,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完成旅行日记。
如果孩子畏惧写作,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拍摄大纲,让孩子做导演,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帮孩子记录旅行过程的点点滴滴。
2. 培养一项运动习惯
利用暑假,父母应当引导孩子体验、探索各种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对于性格腼腆的孩子,应当让孩子适当接触竞争感强,需要团队协作的运动。
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竞争,提供孩子社交力,缓解孩子心里的紧张。
对于性格活泼好动的孩子,可以选身体控制需求高的运动,比如爬山、攀岩或者舞蹈、太极。
能够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身体,全神贯注地享受当下。
0-3岁:
为大运动锻炼的阶段。
孩子的心肺功能、骨骼、肌肉等都还在发育,所以不要过早进行专项运动,要以跑跳、大户外为主。
建议运动:跑、跳、攀爬、平衡车。
3-6岁:
是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发展的阶段。
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专项运动训练及比赛,但可以多尝试运动项目,要以培养兴趣爱好及认知为主,进行跑、跳、投掷、拍球、踢球等基础训练。
建议运动:拍篮球、踢皮球、飞盘、踢毽子、跑步、自行车。
6-12岁:
多样化训练阶段。
孩子身体基础运动素质逐渐完善,根据兴趣爱好及实际需求情况挑选一些机构进行训练。
持续性进行强化有氧、力量训练及协调性训练,并且对上学体育考试也要有所规划。
建议运动: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排球、网球等。
12岁+:
这个阶段是运动习惯养成及规划阶段。
孩子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长,而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在运动及比赛中的思考、各项数据以及表现,判断专项运动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建议运动:有1、2个运动为兴趣爱好,一定要坚持下去,让运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种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3. 做10件不可思议的小事
后台有位学生私信我:
“一到暑假我妈就会把我发配给爷爷奶奶,让我回老家陪老人,从来不问我愿不愿意。
陪爷爷奶奶不应该是我妈自己该做的事吗?我生下来是帮她陪她父母的吗?”
其实孩子到了暑假特别想有自己的“暑期决定权”。
也许他想养一个自己喜欢了很久的小动物。
也许他想去一个自己向往了很久的城市逛逛。
也许他想去大海里找到非常多的贝壳带回家。
也许他想在家里养一株属于自己的植物。
又也许他想拿着照相机用他的方式记录周围的世界。
而站在父母的角度,我们往往只会想到:
“暑假他每天在家,我又没时间陪他,最好回爷爷奶奶那里,这样我也轻松一些。”
亲子关系中的渐行渐远,往往因为父母只考虑衣食住行,而孩子却想要理解和允许。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