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一言不合就躺地上耍无赖、撒泼发脾气、打人尖叫,怎么哄都哄不好……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进入2岁之后突然不乖了,你说什么他都说“不要”。
其实孩子“说不要”是件好事,这个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为“自我意识萌发期”。
就是说在2岁以前,孩子是分不清你我的,他觉得妈妈和自己的就是一个整体,不是2个人。
慢慢的到了2岁以后,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
他发现我的手很好使,脚也很灵活,我想自己做很多事。
但这个时期在父母眼里就是:能力不足, 脾气很大。
2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表现出“能力不足,脾气很大” 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力不足,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也听不懂妈妈说的话。
在我们的大脑,有一个情绪开关。
2岁以后的孩子他们情绪开关特别敏感,我们可以理解成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稍微遇到一些外界的刺激,比如穿不上鞋,打不开门,积木倒了,犯错了等等,他们都会突然地大哭。
如果我们把4个手指弯过来,盖住拇指,整个拳头表面代表大脑皮层。
最前端也即指盖部分称为前额皮层,也叫理智脑。
理智脑发育的越好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就越好。
2岁以后,孩子的理智脑才刚刚开始发育,会一直发育到25岁左右。
能否发育好,变成一个能够控制好情绪的人,除了受基因的影响外,还会受我们养育环境的影响。
下面4招,从脑科学的角度,把你从吼娃-自责-再吼娃-再自责-吼娃的死循环里捞出来。
1. 父母看到自己的恐惧,安抚“恐哭”情绪
面对孩子的每一次哭闹,你的情绪是稳定的吗?作为家长我们想要什么?
是让孩子立刻安静下来?还是借助孩子每一次的哭闹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对父母信息的接受顺序是:情绪-行为-语言。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先接受父母的情绪。很多时候,你还没有说话,你的情绪就足以让孩子哭得很凶了。
孩子一哭,我们家长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很急躁,很怕孩子持续哭,希望立马止哭。
正视恐哭的情绪,明确帮助孩子调小情绪开关、获得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的目标,信任孩子,也信任自己。
2. 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予孩子拥抱
情绪没有对错,行为才有对错。
2-6岁的孩子脾气暴躁爱哭,甚至会打妈妈、扔东西,原因就在孩子的大脑里。
我们可以把孩子的大脑分为上下2层。下层脑就是让孩子哭闹发脾气的地方,而上层脑可以控制下层脑。
经常用哭闹来表达情绪的孩子,他们会习惯性地优先用自己的下层脑来表达需求、不满甚至抗拒,而他们的上层脑呢,没有怎么被激活过,不好使。
你熟悉的吼骂、责备、威胁,只会持续地刺激孩子的下层脑,让他对哭闹产生依赖。
当孩子哭闹时,即使什么都不说,先拥抱孩子,他就能感受到你的接纳,从而调小情绪开关。
3. 寻找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启动孩子的大脑来控制情绪
孩子的哭闹,其实是在求助。家长可以练习说这2句话来启动孩子的上层脑。
(1)描述孩子的情绪
“你现在很着急,妈妈看见了,妈妈有时候也会很着急,也会像你这样,我们缓一缓。”
给孩子一段静止时间,跟孩子建立连接,让孩子明白我现在的这个感受很正常,而且我妈妈已经关注到我了。
(2)描述事情
“妈妈知道你一直是个自律的好孩子,今天看了1个小时的动画片,是不是因为你看忘了?不知道自己看了几集动画片是吗?”
“妈妈也会做错事,你记不记得上次妈妈在工作,没看时间,结果忘记了去接你,你的老师打电话后,我也很着急,火速跑到幼儿园去接你,跟你道歉?”
当孩子情绪没有这么激烈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用语言引导一下他,回忆刚才发生的事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慢慢地启动他的上层脑。
4. 看见孩子的能力,用一致性表达激发孩子的理智脑
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大多数都来源于家长的表达,所以相信孩子的能力更能促进他们相信自己。
家长可以说:
“哇,宝宝,你发现没?你这次恢复得比上次快多了。”
“你这么快就把情绪小怪兽给打跑了呀?”
“哎呀,那妈妈下次着急的时候,也要向你学习。”
把孩子主动调节情绪的行为和他良好的感受连接在一起,增强他上层脑的情绪调节能力。
孩子的上层脑在2岁才开始发育,会一直发育到25岁左右。
所以不要用大人的情绪调节能力来要求孩子,因为他们现在还没有这个硬件基础。
多多刺激孩子的上层脑发育,让他们的大脑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父母的吼叫和责备,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孩子长出情绪力。
如果你正在因孩子脾气大、哭闹尖叫、打人扔东西、怎么哄也哄不好而烦恼,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