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关于孩子粘妈妈,我接到过一个比较夸张的案例:
“奶只能妈妈冲,鞋子只能妈妈穿,睡觉要抱着胳膊睡。”
这让妈妈时常感觉自己像一件东西,时时刻刻都需要完全要按孩子的要求来,不然孩子就会一直哭。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问题,欢迎点击预约卡预约我的直播间,我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孩子大概在6-16个月期间会因为身体和心理都发展迅速而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和不安。
这个时候孩子既想探索外面的世界,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但同时又会常常感到害怕,想要寻求妈妈的安慰和关爱。
到了2岁,孩子进入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对于前期安全感建立得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会用打人、扔东西甚至打妈妈等等方式引起妈妈的关注,不断确定妈妈是否关心自己,爱自己。
法国心理学家瓦隆指出:
“孩子在0-3岁婴幼儿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非常重要。”
粘人的背后,是对妈妈无限的爱恋和情感需求,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续杯心理”。
这个杯子指的是安全感,当孩子想要看看妈妈还关不关心自己,爱不爱自己的时候,他就会来你这里续个杯,期待妈妈帮他把安全感满上。
1岁半到2岁左右,孩子粘妈妈的行为会达到一个峰值。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你家娃需要续杯之前,抢先一步把安全感给他满上。
比如,我上厕所的时候我家小螺号一般会在门外守着我,所以我会主动跟他说:
“儿子,你能不能陪妈妈去上个厕所?
太好啦,有你陪我,妈妈都不害怕了!”
晚上睡觉在他开口提需求前我会主动说:
“哎呀抱着你睡觉真舒服啊,我最喜欢抱着你啦,妈妈现在超级幸福!”
与其等着孩子要安全感,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妈妈也同样需要你在身边。
如果孩子总指定你冲奶,穿鞋,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家里其他人的带养方式孩子不喜欢。
而在妈妈这里孩子最舒服、最自由。
就像商务便捷酒店和5星级酒店的区别,孩子肯定会选择后者一样。
当你发现孩子一跟你在一起就脾气大,粘人,耍无赖,我们要自查一下下面6件事:
1. 你是否因为自身情绪状态不稳定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2. 你是否经常依赖吼骂、责备、威胁或者外在奖励让孩子听话
3. 你是否羞于表达自身的情感,很少对孩子表达爱和关心
4. 你是否对孩子进行了过度保护让孩子无法面对外界的挫折
5. 你是否很少高质量陪伴孩子
6. 你是否无法共情孩子的感受和情绪,总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经常有妈妈受到老人的责备:
“孩子跟我们在一起都好好,就跟你在一起才这么娇气,难带。”
因为这恰恰说明你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正因为孩子跟妈妈在一起感觉到最安全、最放松,所以孩子才会在妈妈面前不懂事。
孩子在别人面前无法释放的情绪在妈妈这里可以释放。
作为父母,我们要及时续满孩子的安全感之杯,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做真正的自己。
相反,我们也要警惕自己的过度保护,在陪伴和引导的时候注意边界。
该孩子自己的做的事,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做。
比如,该让孩子自己的走路的时候,不要抱他。
该让他自己跟小朋友玩的时候,不要总挡在他和其他小朋友之间。
该他自己向其他人求助的时候,要鼓励他自己来。
当自己真的有事不能陪伴孩子时,要耐心解释并坚持去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明白妈妈和自己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同时,我们可以设置深度陪伴孩子的时间,给足孩子信任和关心。
一致性地表达自己的需要。
比如,告诉孩子妈妈需要休息,妈妈感到很累,妈妈这会儿心情不太好希望一个人呆一下。
让孩子学着关心妈妈,照顾妈妈。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