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后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5点就知道,八九不离十!


哈喽,我是小芳。
昨天有位妈妈在后台说自己的孩子感觉不是读书的料很焦虑,因为自己小时候读书就不好,妈妈很担心自己也同样养不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先帮大家缓解一下内心的焦虑哈,学习能力受后天的养育环境影响更大。
天才难养,但学霸容易。

小芳老师自己是从新疆的一个小县城一路保送到北大读博的,其实上大学之前我没开窍,大多数时间都是用笨办法,苦刷题。
真正让我学会学习的,是我去了北大之后,看见了很多学霸同学,跟着世界顶级的科学家一起学习、做科研。
我才发现,学习力是一种技能。

作为技能,只要刻意练习就能获得。
作为父母,与其紧紧盯着自己以前的学习能力来预判孩子未来的学业成绩,还不如学习科学的养育方式,踏踏实实地培养孩子这6个能力:
1. 专注力
有学习力的孩子能够沉浸在一件事情当中,自驱地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他们在玩的时候能够专注的玩,非常闹腾、非常活跃,学习的时候也会非常的安静,很快地进入心流状态。

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好的信息处理能力、记忆力、学习效率、自控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父母为了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去购买一堆专注力的训练表,训练游戏等等……
其实这样做只能培养孩子的一种专注习惯。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让孩子产生专注力的前提是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对未知的兴趣是提升孩子专注力的关键。
2. 问题解决能力
养育过程中最错误的方式就是:忽略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前者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拒绝,后者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没能力。

遇到问题时,多问孩子8句话提升他的问题解决能力:
发生了什么事情?
你的感觉怎样?
你想怎样做?
你有哪些办法?
这些办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你会怎样处理这些结果?
你需要哪些帮助?
这些结果是否符合预期?你下次会怎样解决这类问题?

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知道,学会提问比学着帮孩子解决问题更重要。
3. 阅读力
首先,一个99%的父母都容易踩的误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很多妈妈都会晒孩子读书的照片或者读过的书,却很少观察孩子下面的这些能力:
阅读速度
阅读面的广泛程度
信息提取能力
理解阐释能力
整体概括能力
伸展连接能力
评价和鉴赏能力

泛读和精读的区别在于孩子是否会应用自己获取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观点或者经验,最终转化为自己的认知。
4. 社交力
学习怎么还跟社交扯上关系了?
是的,社交力也是学习力的基础。
这也是父母最容易忽略的一点。

学龄后孩子从社交关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的学习力。
而在社交关系当中,孩子的情商、同理心都会大大提高,能够通过更多的合作、竞争激发自己的学习力。
社交力的培养也能帮助孩子形成更为健全的人格,能够让孩子的逻辑智力和情感智力协同发展。
5. 规划力
大到一次长途旅行,小到一次家庭采购,父母都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参与进来,锻炼孩子的规划力。

随着孩子的长大,学业压力会越来越重,而可用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规划力对孩子来说就越来越重要。
“目标怎么定才能更好地引导自己的执行过程?”
“如果我想在一个月之内把数学分数从70分提至80分,我应该怎么做?”
“我的薄弱项有哪些,应该怎么补,用多少时间补,在什么时候补?”
上述这些都涉及到孩子的规划力。

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决定是培养孩子规划力最好的方式,大家可以试一下。
6. 适应力
孩子的学习需要基于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的适应力很差,比如新学期换了班主任、家里搬了家、这周老师的讲课方式发生了变化等等原因影响了自己的心理状态,那么孩子就很难继续学下去。

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往往从下面这3个方面入手:
积极的心态
转变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把问题看作挑战而不是障碍。
灵活性和开放性
教孩子保持灵活开放的思维,愿意接受尝试新的方法和观点。

终身学习心态
积极应对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不断增长新知识,新技能增强孩子的适应力。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