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芳。
昨天一位妈妈私信问我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呢?
她发现只要自己一句话说不对,孩子就要跟自己对着干,母子之间一直是相互消耗的状态。
她非常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
如果你也想带着孩子一同改变,可以点击预约我的直播间,获得一次免费的1v1咨询机会,领取0-6岁育儿大礼包。
经常说下面这5句话,孩子会感觉自己深深被爱,也会更加愿意配合妈妈:
1. 我很在乎你的感受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曾说:
“只有当孩子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那怎样的家孩子愿意回呢?孩子的答案往往让父母吃惊:
“我希望我的父母能够理解我的感受,支持我的观点,并且给我解决问题的权利。”
你是不是常说:
“老师说你都是为你好啊,不要总看见人家找你麻烦的嘛,你也看看自己的表现呀!”
“整天因为一件小事就哭哭啼啼的,我给你买一个不就行了?”
“你不要这样说其他小朋友哈,你这样就没人愿意跟你一起玩了!”
往往让孩子绝望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父母对自己的感受选择忽略,一直站在上帝视角教自己应该怎么做。
2. 达不到的期待,就选择忽略它
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都会希望更好地满足周围人的期待。
“睡觉的时间,谁先睡着谁就最厉害!”
“你的数学成绩怎么这么差!你真是一名差生!”
“为什么人家都能做对这道题,你做不对?肯定是你没有用心啊!”
这样的语言模式背后代表着一种可怕的标签化思维:
“你没做到,就说明你是···样的人。”
早早教会孩子分辨这些有毒的语言模式,告诉孩子:
“这些语言背后的期待看上去是为你好,其实反而会让你感受到自己不好,没有能力,很弱小。”
让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当下的能力:
“虽然我没有第一个睡着,但是我一样在让自己休息,不用这么着急非要当第一。”
“我的数学成绩虽然不够好,但也不代表我是一名差生,我想相信自己会持续进步的。”
“人家能做到,这很好。但我没做到不代表我没有用心,我相信自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完成这件事的。”
忽略掉外在的期待、评价,让孩子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一个个解决,一点点进步。
一个动不动就怀疑自己、责备自己、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是无法独立完成任何有创造力的事情的。
3. 没关系,我们陪你一起解决问题
你的家庭容错率怎么样?
小到孩子不小心把饭洒了,大到孩子跟老师赌气彻底放弃某个科目的学习。
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的。
积极的父母把犯错看作孩子成长的好时机并会感谢孩子能够这么早遇到这样的错误。
而消极的父母用错误惩罚、责备孩子甚至宣泄自己已有的情绪。
多说没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将自己的情绪迅速降温,冷静地陪着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多说我们陪着你,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托举和抱持,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爱与陪伴。
4. 你说吧,我认真听听你的观点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父母自说自话的原生家庭。
描述起来就是无论你说什么,父母永远在重复一件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事。
他们不关心你的感受、你的立场、你的观点,也不关心你的苦衷、你的矛盾、你的犹豫。
他们只关心一件事:我想告诉你的道理你一定要听。
如果你经历过这样的原生家庭,应该会明白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跟你对话。
“妈妈,为什么大家都犯错了,老师只批判了我一个人?”
“你为什么犯错了?你先不要管别人,你先告诉我,你为什么要犯错?”
听和倾听是2件事。
倾听是一种能力,代表着一种全情投入。
作为父母,当孩子想要表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倾听:
观察他的表情、动作,甚至是眼神、语气,理解他表达方式背后的需求,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关注。
关注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的家庭养育咨询。围观小芳的高能朋友圈,让我们一起做高能妈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母的认知,孩子的未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袁小芳聪明养育】
更多育儿问题,搜索全网同名
【北大妈妈袁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