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人举起城门的猛将,66岁娶15岁少女,生下一子成千古圣人,影响中国2千年!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加★星标★不迷路】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中,经常会有一些力大无穷,能举起城门或大鼎的猛人。
比如,《说唐全传》中有一个好汉雄阔海,他勇猛善战,曾双手托起千斤闸,让众人得以逃脱,但因体力不支,最终被压死。
“翘关”和“扛鼎”可以说是古代好汉们常见的举重活动,秦武王也曾与大力士孟说比赛扛鼎,因力量不足导致鼎砸断膝盖而亡。

不过,雄阔海只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其实,历史上真有能举起城门的猛将,而且人家最后还成功逃脱,毫发无损。
这人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武士——叔梁纥,他还有个更著名的身份,那就是圣人孔子的父亲。
01
叔梁纥,子姓,孔氏,名纥,字叔梁,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能文善武,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孟氏家臣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

叔梁纥有多勇猛呢?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那超凡的神力。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63年,以晋国为首的十三个诸侯国,联合攻打偪国,叔梁纥随军参战。
当诸侯军进入偪阳城时,偪阳人突然将悬着的闸门放下,企图来个关门打狗,一网打尽。
千钧一发的关头,叔梁纥挺身而出,双手撑住门,让已经攻入城里的将士安全撤出,而自己也全身而退。

叔梁纥因为这件事声名远扬,成为人们口中的传奇,孟献子称赞说:“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
那么,叔梁纥举起的这个城门有多重呢?
古代城门上的闸门被称为“千斤闸”,这表明其重量至少在千斤左右。
春秋时期的城门多为实木结构,坚固且沉重,结合当时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哪怕“千斤”是夸张的说法,城门的重量也得在400到1000斤之间。
所以,叔梁纥力托千斤闸还坚持到所有将士撤出,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02
关于孔子的身世,你可能也读到过《史记》的这个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什么是“野合”呢?就是不合礼法的结合,为什么于礼不合?因为当时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已经66岁,而他母亲只有15岁!
叔梁纥与正妻施氏有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妾生了个儿子孟皮,却因为有足疾,也不能做继承人。

在那个重视家族传承的时代,没有儿子对于叔梁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虽然年过六旬了,但叔梁纥不死心,又向鲁国颜氏求婚。
颜氏有三个女儿,最小的叫颜征在,颜父对三个女儿说:“陬大夫叔梁纥的父祖辈六代积德必出圣贤。虽然他年纪大且性情急躁,但这不值得犹豫不决,你们三个谁能够嫁给他做妻子?”
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吭声,颜征在上前对父亲说:“听从父亲您的决断,还有什么好问的。”

就这样,年仅15岁的颜征嫁给了66岁的叔梁纥。
因为年龄相差悬殊,两人成婚于礼不合,夫妻俩就在尼山居住,后来怀孕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这个孩子就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03
不过,刚出生时的孔子实在不怎么好看,“生而七露(双眼露白,双鼻露孔,双耳露轮,嘴露齿),圩顶(头部凹陷,四周高中间低)”。
又因为他母亲曾祈祷于尼丘山,所以就起名为“丘”,字“仲尼”。

不过,叔梁纥没机会看到儿子长大成人,在孔子三岁时就病逝了。
叔梁纥一死,颜征在就被正妻施氏赶了出去,只好带着孔子的庶兄孟皮与孔子到了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因为当时年纪太小,孔子一直不知道自己父亲葬在哪里,等母亲也去世后,孔子先浅葬了母亲,再到处打听父亲的埋葬处。

终于有好心人告诉了他,孔子最后依照礼的规定,将父母合葬于防,并为之造坟,坟高四尺。
因为孔子被后世追为圣人,叔梁纥也沾了儿子的光,被后世加封为“启圣王”。
而显然,孔子也继承了父亲的强健体魄和力量。
《吕氏春秋·慎大》中就提到:“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这里的“关”指的是城门的门闩,重量保守估计在400斤以上。虽然不像父亲一样能举起整个城门主体,但也显示出孔子非凡的力量。

所以,孔子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而是个身材魁梧、孔武有力的人物。
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按照当时的计量单位换算,其身高可能在1.95米到2.2米之间。
这一身高别说春秋时期了,就是现在也是很罕见。
孔子本人还精通“六艺”,其中包括“射”(射箭)和“御”(驾车),所以现在的网友开玩笑说,孔子的《论语》不是论语,实际上是“抡语”呢!
 -End-

2025年是双春闰六月,老话说“两春夹一冬,十个牛栏九个空”,“闰六月热难当,庄稼要遭殃”,有道理吗?
“四物不送人,子孙人上人”,常见的这四样东西,为什么不能送人呢?
你若喜欢,点个关注和在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