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轻松赚钱,本质上是个“不可能三角”(附破局思路)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也想来聊聊。
就是关于“普通人、轻松、赚钱”,这其实是个“不可能三角”。
简单来说就是:
普通人,想要赚钱,就轻松不了;
轻松+赚钱也能实现,但你就得不是普通人;
普通人+轻松,也可以,但你就得接受,赚钱很少这个现实。
一句话简单总结: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为什么?因为这涉及到商业本质。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价值互换;而决定价值高低的,是稀缺程度。
稀缺程度低,价值就低,在交易时进行价值互换,你的筹码就少,能拿到的钱自然就少,这是底层逻辑。
有人说,不对吧,草根网红,做网红之前不也是普通人吗?为什么网红能轻松赚钱?
1.你能看到的爆红爆赚的网红,都是从无数个力争上游的草根中间杀出来的,假设我们说平均每10000个草根里面能杀出一个,那么这实际上已经是稀缺性了,不是吗?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让观众喜欢、追捧、愿意掏钱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稀缺性,只是之前没有被挖掘出来,但互联网传播把这个特质挖掘出来了而已。
跟网红合作的商家,本质是愿意为这个稀缺性买单,因为真正能帮商家带来短期大量销量的意见领袖是稀缺的。否则,我随便找个素人带货不就行了吗?
2.网红杀出重围的过程并不轻松,你看到的只是最后的结果,但从0到1,从1到10,需要付出多少,中间又经历过多少失败和挫折,你并不清楚。
所以,假设现在有人告诉你,有个事普通人也能轻松赚钱,门槛又低不用动脑就能躺着数钱,那就必然是违背底层逻辑的事。
而能违背这个底层逻辑的,要么是骗局、割韭菜;要么,是短期信息差。
短期信息差,倒是有可能让普通人,也能快速轻松赚钱。但如今这个时代,信息差的消失速度是很快的。
如果你是凭运气赚的钱,最终,也会凭实力亏掉。俗称,守不住财。
那么,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只能认命吗?这个“不可能三角”,就是无懈可击牢不可破的吗?
并非完全不能破局,“解法”其实就藏在我们前面说的底层逻辑里。
既然商业的本质是交易,交易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价值交换的筹码在于稀缺性,那“解法”自然就是从核心价值、价值交换效率(找到降本增效的杠杆)、稀缺性3点去破解:
01-把自己封装成一家“公司”
想象你自己就是一家公司。
你去任何地方上班,本质也不过是甲乙方合作,你提供服务,你的单位为你提供的服务“买单”。你能提供的服务越稀缺,甲方付费得越多。
而你作为一家公司,一定是要有战略的,任何一家公司,产品和服务停滞不前,都会被市场淘汰。
所以你也一样,你能提供给市场进行价值交换的产品和服务,也是一定要不断迭代升级的。
你见过有哪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10年不变吗?强如苹果,强如腾讯,每一款产品都在持续升级,你的手机如今换了多少代了,微信升级过多少版本了。
那么,你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你的技能),有在升级吗?
不要永远自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QQ的最初版本也是无人问津的,还需要马总自己假扮女网友去吸引用户,bug和缺陷自然也不会少,一步步迭代才有的今天。
大佬也不是出生起就是大佬,每周迭代一个版本,一年之后就已经是52.0版了。
有人可能会说,问题是我完全没有头绪,往哪个方向去迭代呢?参考我的历史文章:《学一门什么本事,才能一辈子不愁钱?》《如何找到一个人就能干的小生意》《如何从0开始打造价值百万的“个体生意”》
02-别急着补短板,要把自己的特点、优势发挥到极致
普通人逆袭的本质,不是拼命补短板,而是把长板磨成一把手术刀。
我们在学生时代经常会被教育,哪科不行你就多补补。
但应试的逻辑在现实世界,并不总是行得通,普通人要改命更是如此。
因为在商业世界,时间是最为稀缺的资源。金钱、人力、物力都有机会“再生”,时间永远只有一份,不可能再生。
更何况普通人的时间,基本上都被“买走了”,为了生存,出卖时间给富人。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富人会更富,穷人会更穷。因为富人一直来买走最稀缺的资源,穷人一直出卖掉最稀缺的资源。
怎么打破这个循环?你只能把单位时间的利用率、性价比,做到极致,才有机会。
专注自己的长板、优势,短板和劣势不是说完全不用补,你可以了解顶层概念,可以通过AI辅助自己,但别深陷其中。自己不懂、不熟悉的领域,可外包、可合作,可资源互换、也可以搭建自己的AI助手。
然后,你要把自己的优势,快速用自媒体和AI放大。参考:《普通人如何用DeepSeek搭建自己的“赚钱系统”》。
因为自媒体和AI,是可以加速“价值交换效率”的杠杆,让你集中力量不断放大优势,并且降本增效。
03-稀缺性不是天赋,而是可以被设计的“系统”
稀缺的反面,是容易被复制。
什么样的东西最容易被复制?一定是流程化、模板化的工作。
那如何让自己的技能、项目、个人事业“去模板化”?
1.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做跨领域“叠加”。比如假设我只是一个自媒体文案写手,那我的技能就一点也不稀缺,市场上的写手太多了。
但我经历过负债、经历过创业失败,然后不断研究适合普通人搭建个人事业的方法论,那就是写作技能“叠加”个体商业方法论+债务优化经验分享;
我叠加的领域越多,跟其他人的重合率就越低。
记住这个叠加公式:基础技能+人生经历+个人特质优势(比如沟通能力、表现力等等)
再举个例子,一个单纯的程序员,对比一个表现力强,能做直播分享自己项目经历、人生经历的程序员,哪个更稀缺?
而且,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一顿排列组合下来,谁还能轻易复制和替代你?
2.去解决极致具体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稀缺性"不等于"高水平",而是你能用最低成本,解决一群人最痛的某个问题。
哪怕这个问题很小,比如"如何用100元启动闲鱼无货源卖货",只要足够具体、足够垂直,你就已经赢了90%的"普通人"。
有句话叫,去解决你哭过的问题,那里藏着别人的刚需。
不断用这个思路,去解决某一群人的痛点,你的稀缺性也会不断叠加、升级。
3.构建"用户共创生态",让粉丝成为合伙人
普通人的力量有限,但让你的粉丝和用户参与共创,可以快速放大独特性。
比如你不要自己闭门造车设计服务和产品,而是让你的粉丝和用户来一起讨论他们最需要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和粉丝、用户的关系是在不断升级的。
有什么比独特的人际关系更难被替代呢?
终极心法:稀缺性不是天赋,而是设计出来的系统
你可以分以下3步来让自己循环升级:
1.要素拆解:你的知识、工具、用户关系、交付形式,均可通过排列组合创造独特性;
2.动态护城河:每季度新增一个稀缺要素(如Q1强化AI能力,Q2开发互动式服务);
3.杠杆法则:永远用工具(AI)、资本(用户资源)、媒介(新平台)放大个人努力。
记住:与其更好,不如不同。与其全面,不如锋利。在互联网的海洋里,一根针比一把刀更容易刺破天花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