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篱笆外又陆续来了一些邻人,他们住的比较远,听说德根家有个精通医术的道长,就挎着篮里的鸡蛋提着鸡鸭,赶来看病了。
一时间,道长搭脉,望相,写药方,忙个不停。有趣的是,心灯道长只要看着素未相识的村人面容,就能说出他大致哪里不舒服了。医术是否比儒书有用?悬壶济世不更好吗?…航生暗暗自问,如果自己有道长那样的医术,当初娘的心绞就能得到医治了……
午后,心灯道长问舅妈要了个泥炉,航生帮着在后院生起了炭火。道长从边上行礼架里拿出一只色泽暗沉的铜锅,里面放了些根茎之类的草药,放在炉上烤着。稍后,道长拿了双大木筷夹碎烤脆的根茎,不停地翻炒着。
铜锅里发出一种很好闻的焦香味来。吸引了很多村童,窜进篱笆来。看着那型状像鼎的铜锅,纷纷嚷着:“呀!道士在练仙丹呢!”
道长把铜器中炒焦的根茎研成细细的粉末,倒入了点蜂蜜,绞拌成胶泥状,在一个木模子里,压成一个个圆圆的黄亮丸子,香的很。

“这个是不是金丹?”航生的同窗郎宝宝问,他嘴最馋,什么都敢吃。
道长说:“这是止泻药”。
郎宝宝忙说:“我刚刚拉肚子了。”
边上的六、七个小孩全叫了:“我也拉了!我也拉……”。
道长看看他们,将这些蜜丸子全倒入匣子里放好,对群童说:“都骗人,药是不能乱吃的。”
小孩们当然失望了,七嘴八舌嚷嚷:“道士小气,不给金丹吃!”
道士又用几种药材熬了一锅药汤,他用锯子把青毛竹锯成一段段,把药汤倒入了砍好的毛竹筒里,口子处用干净的棕叶扎好。航生知道,昨天夜里风大,好多人着了风寒,这些药都是给他们准备的。
做完这些,道士就坐在香泡树下的竹椅上歇息了。旁边那张竹椅上,施先生打着瞌睡,昨夜大风中敲锣,确实让他累着了。
一片蝉声中,小孩们又围了上来,有的要求讲抓鬼的故事,有的要求传授几招武功,有的问如何炼出长生不老的金丹…当中最吵闹的郎宝宝提着自己两只招风耳叫道:
“要不,道长帮我算个命,我会不会捡到金元宝?”
众小孩一听,也纷纷嚷叫起来:“帮我算算命!帮我算算……”吵得很。
“哎呀!这帮小鬼吵死了!戒尺呢?我打你们手心啦!”施先生从竹椅上撑起,有些恼,他刚睡着被吵醒了。这儿有几个是他学生,但在学堂外,就不太听他。
看来,不理会这些小孩,就别想歇息了。心灯道长半阖了眼躺在竹椅上,笑了笑,说,“好,就给大家算个命吧。”他起身捡起一段半尺多长的小竹筒,拿了那把剪药材的剪刀,在两指宽的竹节上刻了个“命”字,然后站起身来,示意小鬼们随他来。施先生搓了搓眼,也跟了过去。
出了后院的篱笆门,小道旁边是一道三步宽的溪沟,溪中淌着清澈的流水,是从对面三四里处的九龙山流淌过来的,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亮。
“都想知道自己的命吧,”心灯道长举起手中的竹节,回头对众村童说:“这段竹节,就是你们的命,你们看好,它会碰到什么?到哪里去了?”
说完,他一松手,那竹节一下落入水流,溅起一朵晶莹剔透的水花。
随后,它浮出水,顺着溪流飘去。村童们雀跃着,跟随这段竹节在溪沟两边追着,孩儿们的欢声充彻了对面的田野间。
这段竹子两端有节,中间空的,在水中有足够的浮力。它顺着流淌不息的水流,曲曲折折,磕磕碰碰,浮浮沉沉,一直飘向前方。航生追了几步,抬头望去,这溪沟是流入分阳江的,他回头问心灯道长:
“道长,它漂到分阳江中去了!”
心灯道长摇摇头,笑着说:“不是,这段竹节,会经过分阳江,漂到富春江,再经钱塘江,五天后,它就浮在东海里了。所有人的命,都和这竹节一样,浮浮沉沉,磕磕碰碰,最后去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它会到东海?”航生吃了一惊。至于人的命,倒不在意了。
道长又笑了说:“嗯,百川归海,说不定哪天,在我们这些人中,会在海面上碰到它呢。”
一时间,航生竟有了莫名的伤感,非常想念那支小毛竹,以后再见到它,终究不大可能了。不过,他又暗自惊叹,这支本来躺在自家后院的小竹节,一抛进水流,便一路穿梭江河,竟能飘流到遥不可及的汪洋大海!岂不是大壮行?祈愿它一路走好…
那群小孩欢声雀跃着,一会儿,就在几百步以外的堤坝上闹腾了,他们朝着已飘在江中的小竹筒扔石子,惊起江汀那片芦苇丛中一串串野鸭,一大群振翅飞向河岸的远方。
道长睥了一眼施先生,说:“施先生,昨夜没睡好,再去好好歇息吧…”
不料,此时他老人家没了瞌睡,施先生眺望着沙洲方向,微微摇头晃脑起来,航生知道,他要吟诗了。
“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他吟的是施东斋的《感忆》。无疑,飘浮的小竹节,触动了他老人家胸口某处。两年多来,和航生朝夕相处,情同爷孙,在德根家他住得最长,也最为习惯,前几日又收了新学生,那家正邀他搬过去,又舍不得这边……
微风拂动着他花白的胡须,施先生眯了眼,凝视着沙洲芦苇荡上飞成黑点的野鸭,忽尔叹息了……
篱笆外又陆续来了一些邻人,他们住的比较远,听说德根家有个精通医术的道长,就挎着篮里的鸡蛋提着鸡鸭,赶来看病了。
一时间,道长搭脉,望相,写药方,忙个不停。有趣的是,心灯道长只要看着素未相识的村人面容,就能说出他大致哪里不舒服了。医术是否比儒书有用?悬壶济世不更好吗?…航生暗暗自问,如果自己有道长那样的医术,当初娘的心绞就能得到医治了……
午后,心灯道长问舅妈要了个泥炉,航生帮着在后院生起了炭火。道长从边上行礼架里拿出一只色泽暗沉的铜锅,里面放了些根茎之类的草药,放在炉上烤着。稍后,道长拿了双大木筷夹碎烤脆的根茎,不停地翻炒着。
铜锅里发出一种很好闻的焦香味来。吸引了很多村童,窜进篱笆来。看着那型状像鼎的铜锅,纷纷嚷着:“呀!道士在练仙丹呢!”
道长把铜器中炒焦的根茎研成细细的粉末,倒入了点蜂蜜,绞拌成胶泥状,在一个木模子里,压成一个个圆圆的黄亮丸子,香的很。

“这个是不是金丹?”航生的同窗郎宝宝问,他嘴最馋,什么都敢吃。
道长说:“这是止泻药”。
郎宝宝忙说:“我刚刚拉肚子了。”
边上的六、七个小孩全叫了:“我也拉了!我也拉……”。
道长看看他们,将这些蜜丸子全倒入匣子里放好,对群童说:“都骗人,药是不能乱吃的。”
小孩们当然失望了,七嘴八舌嚷嚷:“道士小气,不给金丹吃!”
道士又用几种药材熬了一锅药汤,他用锯子把青毛竹锯成一段段,把药汤倒入了砍好的毛竹筒里,口子处用干净的棕叶扎好。航生知道,昨天夜里风大,好多人着了风寒,这些药都是给他们准备的。
做完这些,道士就坐在香泡树下的竹椅上歇息了。旁边那张竹椅上,施先生打着瞌睡,昨夜大风中敲锣,确实让他累着了。
一片蝉声中,小孩们又围了上来,有的要求讲抓鬼的故事,有的要求传授几招武功,有的问如何炼出长生不老的金丹…当中最吵闹的郎宝宝提着自己两只招风耳叫道:
“要不,道长帮我算个命,我会不会捡到金元宝?”
众小孩一听,也纷纷嚷叫起来:“帮我算算命!帮我算算……”吵得很。
“哎呀!这帮小鬼吵死了!戒尺呢?我打你们手心啦!”施先生从竹椅上撑起,有些恼,他刚睡着被吵醒了。这儿有几个是他学生,但在学堂外,就不太听他。
看来,不理会这些小孩,就别想歇息了。心灯道长半阖了眼躺在竹椅上,笑了笑,说,“好,就给大家算个命吧。”他起身捡起一段半尺多长的小竹筒,拿了那把剪药材的剪刀,在两指宽的竹节上刻了个“命”字,然后站起身来,示意小鬼们随他来。施先生搓了搓眼,也跟了过去。
出了后院的篱笆门,小道旁边是一道三步宽的溪沟,溪中淌着清澈的流水,是从对面三四里处的九龙山流淌过来的,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亮。
“都想知道自己的命吧,”心灯道长举起手中的竹节,回头对众村童说:“这段竹节,就是你们的命,你们看好,它会碰到什么?到哪里去了?”
说完,他一松手,那竹节一下落入水流,溅起一朵晶莹剔透的水花。
随后,它浮出水,顺着溪流飘去。村童们雀跃着,跟随这段竹节在溪沟两边追着,孩儿们的欢声充彻了对面的田野间。
这段竹子两端有节,中间空的,在水中有足够的浮力。它顺着流淌不息的水流,曲曲折折,磕磕碰碰,浮浮沉沉,一直飘向前方。航生追了几步,抬头望去,这溪沟是流入分阳江的,他回头问心灯道长:
“道长,它漂到分阳江中去了!”
心灯道长摇摇头,笑着说:“不是,这段竹节,会经过分阳江,漂到富春江,再经钱塘江,五天后,它就浮在东海里了。所有人的命,都和这竹节一样,浮浮沉沉,磕磕碰碰,最后去的地方都是一样的…”
“它会到东海?”航生吃了一惊。至于人的命,倒不在意了。
道长又笑了说:“嗯,百川归海,说不定哪天,在我们这些人中,会在海面上碰到它呢。”
一时间,航生竟有了莫名的伤感,非常想念那支小毛竹,以后再见到它,终究不大可能了。不过,他又暗自惊叹,这支本来躺在自家后院的小竹节,一抛进水流,便一路穿梭江河,竟能飘流到遥不可及的汪洋大海!岂不是大壮行?祈愿它一路走好…
那群小孩欢声雀跃着,一会儿,就在几百步以外的堤坝上闹腾了,他们朝着已飘在江中的小竹筒扔石子,惊起江汀那片芦苇丛中一串串野鸭,一大群振翅飞向河岸的远方。
道长睥了一眼施先生,说:“施先生,昨夜没睡好,再去好好歇息吧…”
不料,此时他老人家没了瞌睡,施先生眺望着沙洲方向,微微摇头晃脑起来,航生知道,他要吟诗了。
“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
他吟的是施东斋的《感忆》。无疑,飘浮的小竹节,触动了他老人家胸口某处。两年多来,和航生朝夕相处,情同爷孙,在德根家他住得最长,也最为习惯,前几日又收了新学生,那家正邀他搬过去,又舍不得这边……
微风拂动着他花白的胡须,施先生眯了眼,凝视着沙洲芦苇荡上飞成黑点的野鸭,忽尔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