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题呢,又要从那次钻胯的培训课程开始讲起,那个老师叫胡大平,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在台上胯下钻来钻去毫不做作。那次课程他还分享了一个很不错的观点,今天就此聊开去。
非洲有句谚语:耻于开口的人会饿死。
我们从逻辑上应该这样来理解,求不一定得到,但不求就一定得不到。去争取一个东西如果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算结果可能不如你所愿,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理解这句话深层含义的应该是街上的乞丐了,说这话的时候呢我是对乞丐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身上有可取之处,那我们又为何不取呢?再说俺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西装乞丐哦。
但我分享这个观点并不是让各位真的去做乞丐。而是明白这个道理,可以用于自己的业务和生活中。
工作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回到先前那个引子,其实,就是管理前线的斑竹屠龙有术,前段时间做的一件事,就是展业的需要,他要拿到一份名单,这份名单就是北京一个高端的名医座谈会的人员联系方式。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花3元钱打印了一张与会学员通讯录,直接去了会场,坐到最后排先写上一个手机号码,然后传到旁边的人,让与会的人逐个填写联系方式。
大猩猩就是大猩猩哇。
有图有真相,想了解事情始末的有心人可以去搜搜管前屠龙的帖子。
至于他的做法牛逼与否,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我们只研究其行为本身。
他公布了他的做法之后呢,就有人质疑他的做法了,说什么的都有。
那屠龙是咋说的呢?我去把原话复制过来大家看看。
方法精妙,不过有个疑问,这种会议一般都有组织者派专门的人员现场维护,如果你的行动被他们发现了怎么办?而且我的经验是最后一排一般都坐着组织方的人员,当然也有几次(组织方)工作人员坐在会议人员中间空位处,你的表格传到了他的面前是不是问题就来了? ====================================== 1、假设真的被发现,后果是什么? 答案:一不会坐牢,二不会枪毙,最多被别人说两句,这个成本等于零。 2、会场巡视的,都是小喽啰,换句话说,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全面,他们是不敢质疑、怀疑打着“会议标题”的、类似文件的东西的。
各位看到了吗?
你去争取,有可能得到好的结果,就算失败了,成本几乎为零。
综合来看,很多事情最优策略就是要去争取哇。
所以,那次胡大平老师2天的培训课程第一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要求每个学员课后向陌生人索取一样东西,第二天的课程再来分享。要知道参加培训课程的不是企业的总经理就是董事长,至少也是中高层干部了哦。
第二天,有趣的事情来了。
有的学员到西餐厅直接找个正在吃饭的陌生人要求别人请他吃饭、有的学员找陌生人要水果吃。。。。。。
最有趣的是一个拥有2家四星级宾馆的女老板,在路上招手拦的士跟司机说没有钱想让司机免费送她一程,结果几个司机直接吓得跑了,还有两个司机硬是把她赶下车了。。。她在台上分享经历的时候眼睛里面噙着泪水,很激动,说这次经历给她很大感悟,觉得整个人得到了升华,云云。。。
我讲这些呢,一样的道理,不是让各位去做这些事情,而是明白这些道理为自己所用。
那,工作生活中那些情况会用到呢?
比如副班以前遇到了个库存门面过大,可以租下来后再转租的机会,上去谈谈会花费多少成本呢?几乎没有成本啊,没有成本但可能有收益的事情,为何不去做咧?
又比如,你成功地开发到了一个客户,买了你的产品。你开过多少次口,让他给你转介绍他的其他朋友呢?就问一句话而已不浪费任何成本,但就有可能遇到有客户愿意帮你介绍,如果因为你没有这样做而浪费了机会,岂不是太可惜鸟?
。。。。。。
各位能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稍微延伸一下吗?
比如,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喝酒的人在喝酒的时候记得打电话点下酒菜,那平时给客户发发短信是在干嘛?就是在增加他记得点菜的概率哇。他每次看到我们发送的短信都会留下个印象,久而久之,喝酒时就很难不记得这回事,不点菜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负罪感,觉得别人都这么惦记着我,我不点一次菜太不通情理了吧?
而我们群发一条短信,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呢?
又比如前两天曾经提到的,如果你的目的是让你发问题的帖子得到别人的回复,那么有的朋友只是经常发一句话提醒一下让别人回复而已。
那,反正你都要发个帖,为何要说句提醒的话而不再把帖子复制出来一次呢?
这样,人家经常能看到你发问的帖子出现,不回复都会有种愧疚感哇,这样,你的发问被回复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至少,你失去的是,别人本想回复你的问题--但由于你没有把问题再粘贴过来--别人又要去前面去找你的帖子--由于太麻烦而放弃回复--这样的一类情况。
而你复制粘贴一下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呢?
。。。。。。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是一个人思维的具体体现。出现不好的结果,大多不是外界的原因。
不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没有生产力可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认识不足,提升思维,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最后引用林肯的名言作为这个小专题的阶段性标语吧:
很多事一些人不去做是因为觉得不可能,其实,很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这句话曾作为我大学期间的座右铭贴在我的床头)
但,但,但是,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过犹不及。
什么叫过犹不及呢?
就是说,你可以去尝试一些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以期望得到好的结果,但不能为此耗费太多的资源。
如果在得不到好的结果的情况下,你依旧向纵深发展,往往就要开始付出代价了。
比如说,如果屠龙当时的行为被发现受到了谴责,他如果还是继续坚持的话,可能就要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了,往往结果会因为你的坚持而变得更糟,得不偿失了。
又比如说,我是个流浪汉,路上遇到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我可以上前去问问能不能留个手机号码,大家交个朋友?她如果给,我潮,岂不是爽翻了。就算不给我也不损失什么嘛,大不了吃个白眼。
但这时候我假如依旧紧追不舍、死缠烂打、非让她留个联系方式咧?估计要被抓去暴打一顿哦,何必呢?何苦呢?
就像法国一本畅销书的作者,10年来每次做飞机,都会冒充旅行社员工要求一下机组人员帮他从经济舱调换到头等舱,屡试不爽,但被戳穿咋办?立刻回到自己的经济舱呗,再坚持下去估计情节就严重了哦。
所以,对于一些小概率有利事件(注意这里我提到的是小概率有利事件),可以在不花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去争取一下,但切记适可而止。
非洲有句谚语:耻于开口的人会饿死。
我们从逻辑上应该这样来理解,求不一定得到,但不求就一定得不到。去争取一个东西如果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算结果可能不如你所愿,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理解这句话深层含义的应该是街上的乞丐了,说这话的时候呢我是对乞丐有着独特的情怀,他们身上有可取之处,那我们又为何不取呢?再说俺也做过一段时间的西装乞丐哦。
但我分享这个观点并不是让各位真的去做乞丐。而是明白这个道理,可以用于自己的业务和生活中。
工作中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举个身边的例子吧。
回到先前那个引子,其实,就是管理前线的斑竹屠龙有术,前段时间做的一件事,就是展业的需要,他要拿到一份名单,这份名单就是北京一个高端的名医座谈会的人员联系方式。
那他是怎么做的呢?他花3元钱打印了一张与会学员通讯录,直接去了会场,坐到最后排先写上一个手机号码,然后传到旁边的人,让与会的人逐个填写联系方式。
大猩猩就是大猩猩哇。
有图有真相,想了解事情始末的有心人可以去搜搜管前屠龙的帖子。
至于他的做法牛逼与否,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我们只研究其行为本身。
他公布了他的做法之后呢,就有人质疑他的做法了,说什么的都有。
那屠龙是咋说的呢?我去把原话复制过来大家看看。
方法精妙,不过有个疑问,这种会议一般都有组织者派专门的人员现场维护,如果你的行动被他们发现了怎么办?而且我的经验是最后一排一般都坐着组织方的人员,当然也有几次(组织方)工作人员坐在会议人员中间空位处,你的表格传到了他的面前是不是问题就来了? ====================================== 1、假设真的被发现,后果是什么? 答案:一不会坐牢,二不会枪毙,最多被别人说两句,这个成本等于零。 2、会场巡视的,都是小喽啰,换句话说,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全面,他们是不敢质疑、怀疑打着“会议标题”的、类似文件的东西的。
各位看到了吗?
你去争取,有可能得到好的结果,就算失败了,成本几乎为零。
综合来看,很多事情最优策略就是要去争取哇。
所以,那次胡大平老师2天的培训课程第一天的课后作业,就是要求每个学员课后向陌生人索取一样东西,第二天的课程再来分享。要知道参加培训课程的不是企业的总经理就是董事长,至少也是中高层干部了哦。
第二天,有趣的事情来了。
有的学员到西餐厅直接找个正在吃饭的陌生人要求别人请他吃饭、有的学员找陌生人要水果吃。。。。。。
最有趣的是一个拥有2家四星级宾馆的女老板,在路上招手拦的士跟司机说没有钱想让司机免费送她一程,结果几个司机直接吓得跑了,还有两个司机硬是把她赶下车了。。。她在台上分享经历的时候眼睛里面噙着泪水,很激动,说这次经历给她很大感悟,觉得整个人得到了升华,云云。。。
我讲这些呢,一样的道理,不是让各位去做这些事情,而是明白这些道理为自己所用。
那,工作生活中那些情况会用到呢?
比如副班以前遇到了个库存门面过大,可以租下来后再转租的机会,上去谈谈会花费多少成本呢?几乎没有成本啊,没有成本但可能有收益的事情,为何不去做咧?
又比如,你成功地开发到了一个客户,买了你的产品。你开过多少次口,让他给你转介绍他的其他朋友呢?就问一句话而已不浪费任何成本,但就有可能遇到有客户愿意帮你介绍,如果因为你没有这样做而浪费了机会,岂不是太可惜鸟?
。。。。。。
各位能在这个道理的基础上稍微延伸一下吗?
比如,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喝酒的人在喝酒的时候记得打电话点下酒菜,那平时给客户发发短信是在干嘛?就是在增加他记得点菜的概率哇。他每次看到我们发送的短信都会留下个印象,久而久之,喝酒时就很难不记得这回事,不点菜都会有种莫名其妙的负罪感,觉得别人都这么惦记着我,我不点一次菜太不通情理了吧?
而我们群发一条短信,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呢?
又比如前两天曾经提到的,如果你的目的是让你发问题的帖子得到别人的回复,那么有的朋友只是经常发一句话提醒一下让别人回复而已。
那,反正你都要发个帖,为何要说句提醒的话而不再把帖子复制出来一次呢?
这样,人家经常能看到你发问的帖子出现,不回复都会有种愧疚感哇,这样,你的发问被回复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至少,你失去的是,别人本想回复你的问题--但由于你没有把问题再粘贴过来--别人又要去前面去找你的帖子--由于太麻烦而放弃回复--这样的一类情况。
而你复制粘贴一下又增加了多少成本呢?
。。。。。。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是一个人思维的具体体现。出现不好的结果,大多不是外界的原因。
不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没有生产力可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认识不足,提升思维,才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最后引用林肯的名言作为这个小专题的阶段性标语吧:
很多事一些人不去做是因为觉得不可能,其实,很多不可能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
(这句话曾作为我大学期间的座右铭贴在我的床头)
但,但,但是,需要补充的一点就是:过犹不及。
什么叫过犹不及呢?
就是说,你可以去尝试一些看起来不太可能的事情以期望得到好的结果,但不能为此耗费太多的资源。
如果在得不到好的结果的情况下,你依旧向纵深发展,往往就要开始付出代价了。
比如说,如果屠龙当时的行为被发现受到了谴责,他如果还是继续坚持的话,可能就要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了,往往结果会因为你的坚持而变得更糟,得不偿失了。
又比如说,我是个流浪汉,路上遇到一个美若天仙的少女,我可以上前去问问能不能留个手机号码,大家交个朋友?她如果给,我潮,岂不是爽翻了。就算不给我也不损失什么嘛,大不了吃个白眼。
但这时候我假如依旧紧追不舍、死缠烂打、非让她留个联系方式咧?估计要被抓去暴打一顿哦,何必呢?何苦呢?
就像法国一本畅销书的作者,10年来每次做飞机,都会冒充旅行社员工要求一下机组人员帮他从经济舱调换到头等舱,屡试不爽,但被戳穿咋办?立刻回到自己的经济舱呗,再坚持下去估计情节就严重了哦。
所以,对于一些小概率有利事件(注意这里我提到的是小概率有利事件),可以在不花什么代价的情况下去争取一下,但切记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