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另外 矩阵是中国的翻译名字,,,也就是一个大型的机房意思,没什么好解释的
  ————————————————————————————————————————————
  给一个你容易理解的答案吧。
  ——每一块电脑芯片,就是一个小小的矩阵。
  作者:独孤蛋疼 发表日期:2011-6-5 0:38:00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11-06-04 23:09:41 
    
      博弈论--这是一个热得烫手的概念。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的运筹学中,也正在经济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几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频频授予博弈论研究者)
      
      ————————————————————————————————————————————
      所以俺专门要写出一节,博弈论不适合在商业实践运用。
      省得别人是越搞商业越上一层楼,咱们越搞经济越成为竞次。
    ======================================================
    不博弈不竞争和来发展???回叔你左边蛋疼还是右边蛋疼啊?这么傻的回答哪里来的?
    商业不该博弈也不该竞争是吗???拿谁还有动力去赚钱,,,人民公社,按需分配吗
  ——————————————————————————————————————
  也只有你这么脑残,才会以为人的动力源泉就只有竞争一项。
  你知道结盟不?知道升华不?……?
  这些都比你竞争带来更为强悍的动力。
  
  
  所以行外的“理论家”们,从来见识得少,还以为看到猪跑就知道猪的所有构造了。
  那些个“理论”,老犯瞎猜。
  假如:完善监管制度,完善行业标准,加大处罚力度(死刑),并且重重奖励举报人,并且全部透明于媒体,相信这种恶性事件发生概率将大大减少!
  ——————————————————————————————————————————————
  小盆友的政治学习,还是可以的嘛。
  作者:独孤蛋疼 回复日期:2011-06-05 00:55:56 
    你把反身性理解的完全错误,反身性就是反身性,正因为国内没有跟贴切的词汇量,所以起名叫反身性理论
    
    
    
    说对赌那完全是不懂!
    你的股票升值了,能抵得上输掉的钱吗?根本就抵不上!!!
  ——————————————————————————————————————————
  因为你对财务的“平衡流水”不懂,所以就以为反身性很高妙了。
  那俺再给你怎么说对冲,再为啥索罗斯的就叫对冲基金,你都不可能懂了。
  
  作者:独孤蛋疼 回复日期:2011-06-05 11:14:56 
    呵呵,如果是骂该骂的人,那么骂街那也是一种美德!!!傻逼们都去死吧!
  ——————————————————————————————————————————
  这个贴子里,也只有你与一叶障目315,充分证明了智商十分不高的特点。
  不过一叶障目315是俺的驴,说好俺用它两年的。
  他就很规矩地替俺推磨。
  你呢,俺就不想收了。因为你没啥用。
  作者:独孤蛋疼 回复日期:2011-06-05 00:51:40 
  ——————————————————————————————————————————
  俺也不会教你守规矩,因为那等于帮了你。
  再补充一点关于“商业竞争理论”的说法,省得咱们搞商业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做来,却收获甚微。
  
  “竞争”为啥在咱们国家这么流行,又这么容易流行?
  大伙会认为归之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但在达尔文的故乡,咱们见到的商圈人士,生意手法是有,但总体还是在规则之下进行的。
  ——规则,在这些发达国家中,是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还要有更高的意义和地位。
  这大概归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美国那的“五月花号宣言”吧?
  所以他们能够形成一种叫“法制社会”的公约性社会,并确保竞争在有序状态下进行。
  
  而咱们的竞争,起源于“权谋学”——是为了一时之需,甚至是为了个人的喜好,而进行的无边无际、更无规则可言的生死相博。
  俗称“你死俺活”,就是这了。
  
  这是一种人的本能,尤其在物质不丰富的年代表现最烈。
  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世界上的人们相互而食是理所当然的事。特别是天灾年份,就充分表现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了,力气小一点的都会被吃进别人的肚子里面去。
  ——因此造成了北京猿人那样的尼安特人种,全面消亡。
  
  由此,现代智人们这一系,为了保证自已的种族不致灭亡,才不断发展出大规模种植、商业贸易等,以确保物质够人类所需。
  而黄帝轩辕氏更是发展出“结盟”的方式,使人类走出了为他人食物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食物链条。
  因此咱们把黄帝轩辕氏列为国人政治文明的起源,对这位老祖宗的评价咋都不为过。
  
  也从黄帝轩辕氏起,结盟在后来三千年中,都是中国政治的主流。
  因此有了“城邑”,有了“国家”。
  大伙伙起来劳动,干事业。再用一千年的时间,就超过了那个当时世界上第一的文明——美索不达美亚的两河文明。
  繁荣一直沿续到了汉代。
  
  在秦朝时,发生了一些小事。
  秦始皇的执政算是头脑简单的一类,他总是很害怕别人在他后面说他坏话。所以他派出不少探子,到民间的“私社”(也就是今天的“沙龙”了)去打探,看有没人说他的坏话。
  后来这种做法竟然成为了秦朝国家体制的一部分,以至于手里掌握着这些探子的赵高,能够公然篡政。
  秦朝瞬间崩溃,成为了中国史上最短命的皇朝之一。
  
  但是秦朝的这种做法,却被后来的儒家全面接手。
  以至于王莽篡政时,就有儒士给王莽提出建议:要鼓励手下竞争,使他们相互争斗,你皇帝的地位就容易保住了。
  王莽造着做了,结果死得更快。
  
  这种解构正式正规的体制,走向私权无序竞争的做派,一直延续到唐初,以至于李靖、李勣两位伟大的军事家,位属师徒名份,都要按“常规”在李世民面前摆出一幅“你死俺活”的姿态来。
  直到李世民表达出一种重新构建正式的国家体制,重建政治文明的决心,两师徒才“重归于好”。
  
  到了宋朝,儒家重新霸占政治舞台,提出“大一统理论”——所有权利归于皇帝一人,而与之相对应的做法,就是鼓励民间争斗。
  于是,不仅国家被解构,连社会也被解构,变成了一盘散沙,社会一派萧杀。
  
  今天,经济理论家们鼓励咱们商人“充分竞争”,其思维初衷与预导结果,不是已经很明显了吗?
  也不怕说了,俺刚到商场时,就有原来的旧僚给俺“出主意”:你要鼓励手下竞争,就是排一条生产线的,也要排成两条。
  俺刚进商场时是挺亏本的,逼得俺不得不出境外重新学习。
  才明白俺当初的亏本,就是“太权谋”,还以权谋术搞经营造成的。
  
  那么,现在吧,俺还会花钱搞竞争吗?
  俺还看不出“鼓励竞争”的真实目的?
  
  但俺还是劝一句:把心思放在正规体制的建设为好,那才是保身家性命、长治久安之道。
  权谋是既无用,更无益的。
  无论权谋如何机巧多变,最后只能发生连自已也掌控不住的局面。
  作者:发广告是不对的 回复日期:2011-06-06 01:28:21 
  
    关于竞争,我不太能理解。
    1、前面说过,自然科学的规律放到社会科学上,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自然界不是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吗?如果放到社会科学上,不就是残酷的竞争关系吗?
    2、蛋糕不会无限大,实际上,无论形成蛋糕还是分享蛋糕,都需要消耗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不狙击其他分享者,怎么发展自己呢?
    3、也许会形成一个动态平衡,某蛋糕被有限的组织分享,但显然,这也只是暂时的,除了竞争,我看不出来他们还有更好的前景。除非,蛋糕可以无限大,或者,有人放弃对这块蛋糕的追逐。
    所以,我觉得,除非蛋糕无限大,并且蛋糕的增长速度跟得上分享者的增加速度,否则,竞争不可避免。
  ————————————————————————————————————————————
  关于第一条,咱们可以拿蜜蜂做一个例子:大自然是以自已的规律运作的,蜜蜂为了自身的生存,就发展出十分规整的六角形蜂巢来——这可以称之为“蜂的文明”。
  也就是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一种自然态,古时咱们叫“无情”。而各类生物如果要在这种无情状态生存,则只有发展出自己的文明出来,将无情转为有情。
  如果无法做这项工作,则在条件适应时得以生存。条件一转变,种群消亡,恐龙就是这样一种例子。
  ——这就叫“适者生存”。条件转变了,还能生存的,在进化史上就生存期长。除了自身身体条件适应外,文明也是做这个工作的。比方说,咱们身上没有了足以御寒的长毛,但发展出“农桑”:农可以果腹,产生热量;桑可以织衣,足以御寒。
  
  关于“蛋糕”,确实可以无限做大的——咱们西汉中期的例子与现代科学都足以证实这一点。
  从人口上来说,西汉中期是咱国人第一次突破5000万大关,但由于科学水平处当时世界之巅,又有良好的组织思维与方式,所以人越多社会就越繁荣。
  现代科技在新能源与新材料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与进展,要取代石油也不是啥难事。主要是因为石油已经形成了“生产链”和“创富链”,不好一下子取代而已。
  所以只要科技水平发展,又有良好的社会组织形式,人多反倒是件好事。
  不必担心,人再多,在地球上也是沧海一粟,更不要说宇宙了。白蚁的巢穴,可以在一亩地上,就集中了上百亿只呢。除非白蚁内部“组织形式崩溃”,白蚁们全都发疯了(这在生物学上,也是常有的事),否则这种白蚁穴对周边环境虽有害,但整体上是促进的,并不会造成荒漠。
  
  作者:ms赫本 回复日期:2011-06-06 02:01:27
  ————————————————————————————————————————————
  这倒是,俺在政府的登记上,确实是一位“失业人士”。
  好像是去年吧,街道还打电话来要关怀俺这弱势人士呢。俺只说了一句话,政府马上就走了,以后再不用关怀俺了。
  所以俺挺悲惨的:即没享用一分钱的社保,还每天要工作十六个小时。
  
  你美丽如赫本的,是不是也想关心下俺?
  作者:cheui2008 回复日期:2011-06-06 08:22:57 
  
    独孤蛋疼,你一直歪楼,居心不良。回大虽有些错误或有的观点与你不合,也范不着你穷追猛打吧,他的核心思想还没展现就被你贬的乱七八遭,你专搞破坏的吧,难道索罗斯能代表一切吗,连自己的核心思想都没有只知道生搬硬套,这就是你的水平?奴性不小啊,你姓孔的吧?
  ——————————————————————————————————————————
  俺靠~,这才叫高智商捣乱。
  
  作者:cheui2008 回复日期:2011-06-06 08:22:57 
  
    独孤蛋疼,你一直歪楼,居心不良。回大虽有些错误或有的观点与你不合,也范不着你穷追猛打吧,他的核心思想还没展现就被你贬的乱七八遭,你专搞破坏的吧,难道索罗斯能代表一切吗,连自己的核心思想都没有只知道生搬硬套,这就是你的水平?奴性不小啊,你姓孔的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俺靠~,这才叫高智商捣乱。
  
  连骂人都分明暗两层、阴阳两极的。
  (接上节)
  好,咱们接着聊。
  
  上面说了“估值”的基本道道和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
  话说,这段经济学理论乱,乱到被索罗斯质疑是伪科学,就是具体的分析评估方法不明确,各说各话,鸡同鸭讲。
  起码不像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会,数理运用到股市特多的。那会,一种数理方法就代表一种投资或投机手法。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单美国股市上,就有127种投资或投机手法了。
  初进去就玩玩曲线分析,玩深的就玩到“数学矩阵”上去了。
  整得华尔街那会特繁荣。
  
  后来吧,华尔街就牛逼了,权力大了,不用玩高等数学单玩渠道对赌,都狂赚钱的,那些大投行就慢慢脱离“科学发展”了,也就一不小心搞了出个“金融海啸”出来。
  算是有点咎有自取了。
  
  那咱们一定要留意,经济理论家们的瞎掰扯,固然对经济学实践有害无益;而那些没有数理分析的“投资分析”、“经济分析”,总是有那么点不靠谱。
  所以吧,听说咱们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俺就思摸着是不是送个花牌过去,还寄望于这个研究院多与具体经济实践结合,多解决经济运作测算的事。
  至于那个“发改委”,就让他们下课好了,把他们送去养老送终、姬养天年。反正他们“经济基本靠估,金融基本靠霸,财政基本靠凶,发言基本靠恶,政策基本搞诈”的,干不出神马正经事。
  还搞得局面越来越混乱,自嘎没辙了,就说些“十三亿人民一起跳,地球也会翻个个”、“中国人如果过上美国人那种生活,就会使地球资源在十年内消耗完”之类的混话。
  还管“改革与发展”呢,说得咱中国人就不配过好日子似的。
  抓权时就紧紧张张、神经兮兮,遇到问题了就甩手兼摇头地推卸责任,全不是人能干出的活。
  
  好了,估值的事儿说完了,下面就转到“如何提升价值”这个问题上来。
  今儿晚找只大黑狗来把他妈给上来先!!!看能不能给你生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嗯,过火位了。
  那俺就只好投诉封艇兼拉人了。
  
  作者:发广告是不对的 回复日期:2011-06-07 00:59:41 
  
    而且,我觉得,如果按“使用价值+文化精神价值”立论的话,使用价值是包含在文化精神价值中的。也就是说,正确的立论应该是“劳动价值+文化精神价值”。
    劳动价值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使用价值不能,单纯从使用价值,无法给商品定出精确的价格。使用价值的属性与您所说的文化精神价值相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劳动价值”之前,要万分谨慎。
  因为这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完全是两条道了。
  
  用“劳动价值”标准,很容易走向“俺生产什么,你就必须消费什么”的道道,也就是咱们曾经的“计划经济”了。
  俺听那时商业厅的头头说:那时的工作相当好做,中央与省的“计划部门”每年下达计划,就开个会布置下去。然后每个月催缴下属国营单位的“计划落实情况”,再汇总上报就行了。
  这种“计划生产”,却导致了后来咱们国营企业体制的全面崩溃,不得不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更坏的是,还引发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这是当初想都想不到的,在社会总体物资紧缺的面下,还存在那么大的产能过剩。只不过那时不叫“产能过剩”,叫“工业产品存在极大的浪费现象”。
  ——这正是脱离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产品就只好堆放在仓库中,任其朽烂。所以在计划经济下,只好大建仓库。
  
  在这种情况下,咱们顺德是率先走另一条路的。就是他们几个人的小生产厂家,就购买了传真机等通讯设备,直接与法国等地联系,问他们“需要”什么工业产品,就让法国等地把设计图纸传真过来,就“按需生产”,也就是消费者具有什么使用价值,他们就生产什么。
  美的、科龙等大制造业集团,当初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最终,这种“按订单生产”就发展成整整一个珠三角。
  而还按“计划生产”的国营厂子,几乎全部倒闭。
  
  发展到今天,现在国内几乎所有厂家,小厂就是“接订单生产”——商业途径收集到的消费者“使用价值”,转化为“订单”的形式发放到各小厂家;大一点的厂子,就是“销售决定生产”——商业销售渠道发现了使用者的爱好变化,就及时反馈回生产部门,生产流水线立即做出相应调整。
  
  可见吧,劳动只有在适合消费者使用价值时,才具备价值。
  如果不适合使用价值时,则劳动不具备价值。
  经济学就是这样告诉咱们,消费者的使用价值是第一性的,劳动价值则是依附于使用价值的。
  
  万不可因为劳动价值好计算,咱们就简单化地将劳动价值提为第一性的,而忽略了“商业调查”这一重要环节。
  社会就会“物资紧缺”与“产能过剩”同时出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