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作者:类意识 回复日期:2011-06-06 21:32:13 
  
    回形鑣,十八般武艺人人都会一手,我们来这里只为观瞻你那套精湛的刀法,你不要摆擂台,也不用论战给我我们看,观众嘛,鼓掌的也好,捣蛋的也好,我们既不怕他不来,也不怕他乱来,大家心里有数。你耍你的,专注于此即可,期待你的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唯经济是各行各路、各有各道。
  所以经济人见了面就多交流,整得老外那商家的会所是最漂亮的。
  你也多指点。
  作者:44yy44yy 回复日期:2011-06-07 17:54:32 
  
    咦,政委不太监鸟
  ————————————————————————————————————————————
  切~,老盼着俺练葵花宝典咩。
  
  正所谓“不入巫山,不感情深;不历沧海,不知钱极。”
  现在正大好时机,商人们都有杀错没放过的。
  无奈伪经济学太多,只好劳俺打扫。
  
  (接上节)
  
  升值?升值!
  
  以上算做个小标题。
  
  国内喜欢把使用价值以上获取的利润,叫“附加值”。
  这个名起得好!很简易地把咱们期望获取的使用价值之上,再获取一块不菲的利润,以酬咱们的辛劳。
  也就是说,在咱们获取“应得”的利润之后,还有没办法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一节就围绕着这方面聊聊。
  
  作者:发广告是不对的 回复日期:2011-06-07 00:42:00 
  
    从“估值”开始,是否太难?
    估值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前提。
    如果能做到正确的估值,已经是大成了,实际上,这是很多人梦想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也做呵。
  自古人们的决策向来有两途:
  一途是直面纷繁的客观世界,细心观察,耐心研究,最后终于获得简明易操的决策行为,由此政策后果就有效也周延,大伙都说好。
  ——这是道家所为。
  
  另一途呢,就是咱们儒家所为了。
  起点是很简单的“理论”,就是让大伙信“圣贤”就没错了。
  过程却日益繁复,越益失去“理论的控制力”,结果政策越来越厉,越来越狠。
  直到后来全面失控,大伙就狠狠地打在一块。
  
  利比亚的卡扎菲也犯了这个毛病,头脑简单地以为一开枪就把局面弹压下去了。
  没想到这一开枪,国家就迅速分裂。国际上根本就不给你讲什么“主权OR人权”,直接就以“发生人道主义危机”为由介入。
  到现在,卡扎菲家族不离开,就解决不了国内分裂局面。
  政府发言人再会狡辩,也于事无补了。
  
  所以所谓“科学决策”,决不能靠“圣贤”,而是靠符合实际。
  
  所以博弈论解决“共识”的问题十分有用。老百姓有句俗话,叫:“老李买火柴,擦过才知道。”——人与人之间总得有磨合,才能形成新模式的。在没有磨合之前,有些问题是呈现不出来的,谁也猜不出预后如何。
  法律制度讲各种博弈模式,就相应地可以推导出各种立法关系了。
  
  但经济学却并非如此,在交易中还是对各自的“流水”负责。
  比方说,合同的甲方、乙方是一种博弈关系吗?起码双方在侃价时,似乎就博弈挺激烈的:甲方提出100元/件,乙方就说“漫天开价,就地还钱。”还价就是50元/件。几经侃价,最后以75元/件成交。
  这种侃价是一种“博弈关系”吗?
  应该不是。
  因为甲方考虑的是:自身的流水成本+更高的附加值。
  乙方也是同样考虑这条公式。
  也就是说,双方的起点是一致的,都是赚钱,颇有点:“天下百虑而一致,同归而殊途”的味道,否则甲、乙两方坐都不会坐到一块来。
  这就很难用博弈的数理模型来表示了,只能用“有钱齐齐揾”的模式来表达——上游你赚,下游俺赚,生意人很喜欢用“分饼仔”(国内叫“分蛋糕”)来表达这种商业谈判。
  
  也由此,哈佛大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访问了上百名商家、七十多位外交家、四十多位政客,到最后写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叫《哈佛谈判术》。
  这本小册子的核心点,就是不要拘泥于“漫天开价,就地还钱”的商业侃价方式。开个价是可以的,但更积极的一方,则会不断给对方提出“服务”的方案,从而真正达致“有钱齐齐揾”的目的,双方或单方也能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正是博弈论的核心是“集合”——散乱的社会关系,用博弈去使之整合,集合。
  而经济的核心点却恰好是“分流”——前面说的耗散结构论,就代表了货币、金融、经济,都是呈耗散形式向下分流的。再大的渠道也好,总得分流至各小渠道、毛细血管,最后分流至消费者手上(消费终端)。
  否则大渠道就只能空转和虚耗,社会就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于是,连核心点都能证明经济是不能用博弈论的。
  所以,搞革命的大家,就未必是搞经济的大家,前面也举过相关例子了。
  
  经济是自有一整套规律的。
  只有认识清晰这些经济规律,咱们才能去从事经济工作。
  对的。
  耗散结构论就是经济的模型,博弈论就不是了。
  所以博弈论无论怎样改头换面,去解释经济事宜,都只可能到喉不到肺的,也就不可能提出“哈佛谈判术”那样的方法论了。
  经济有一个特点,它不可能是A VS B这样去表达,而只可能像电路那样:从A点传递到B点,过程消耗多少,增值又是多少;再从B点传递到C点,再消耗多少,增值多少……。
  
  所以经济与高等数学关系相当密切,几乎可以用高等数学进行“运筹式”计算。
  却不能用经典物理学的电磁原理,进行A VS B的建模。
  所以咱们看商业合同,当然应该看到甲、乙双方,但更会看到之份合同“做成了什么生意”及“价值几许”。
  
  作者:冥想者 回复日期:2011-06-08 23:37:11  回复
  
    呵呵,俺倒是觉得,博弈论可以应用于经济的某一层面。比如说甲乙签合同,这是一个经济行为,那么何种决策是最有利的并且最后大家能够达成一个共识(即均衡),就是博弈论的研究范畴。没有经济行为,即签合同这个过程,也就没有最后的“做成了什么生意”,和生意的价值。
    经济的层面是很多的,天涯上研究宏观的比较多,上述属于微观经济学范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呵呵,如果在现代经济学中引入博弈学,后果蛮可怕的。
  ——就是那种“流程博弈”了。也就是那种“累计期权合约”、“套保”,俗称:“Kill you a bit later”(迟点杀死你)的金融衍生工具了。
  
  在本版中曾有一位上来问“套保”的事,竟然用博弈概率的事情去计算结果的输赢,得出已方的盈利率为70%。
  俺在那个贴中声嘶力竭地狂喊,让他停手,因为他的数学方法用错。
  结果不过空谷回音。
  
  那时,在本版中不过仨几人明白累计期权合约、套保是怎么一回事。连中信泰富出那大事之后,中信总部用大型计算机运算了上千遍,才明白“累计期权合约是个注定亏损的结局”
  ——其实用线性函数推演一次就足够,连咱们中信的大型计算机,都沿用传统却不适宜经济金融的计算方式呵。
  
  那次之后一个月,香港的谢国忠发出预警,他在大摩呆过,知道老外那搞金融运用的是什么计算方式。
  第二天,国家商务部发出警示,要求国内企业停止套保。
  ——那时,咱们在金融市场上,国企+民营企业已经损失达1000亿USD之巨。
  
  哎~,对经济金融的数学方式用错,竟会遭至如此巨额的损失。
  也不怕说了,用博弈论的推演方式,是赚不了钱的。
  ——看中投这几年拿咱主权基金的巨款到国际上玩对赌博弈,亏得那样。
  
  俺这里把“累计期权合约”、“套保”等的数学原理说一下,就明白如果有高等数学和物理学的电路图思维的话,这不过是个很简单的把戏。
  
  首先,咱们看境外包销此类金融衍生品的银行,是怎样向咱们推销此类产品的。
  通常是开出两个条件:
  一、如果该项产品(美元呵、澳元呵、石油呵神马神马的热销产品)继续上升,则对方赔你3~7%的钱钱。
  二、如果这些产品万一下跌,则你按8倍赔。
  如何?
  
  这种提出条件的方式,咱们一看就开心了,就脚得开正自嘎的米路了:
  ——这不是=咱们上赌场,明摆着的上升趋势,还看着你的手在摇的。咱可聪明着,博弈对赌咱老早就写成了《孙子兵法》,这还不稳赚你的?
  是是是,没错,如果单是“赌趋势”的话,说70%的赢面还轻呢,应该高达95%以上的赢面。
  所以开始时咱的东航、中信泰富都赚了钱。
  赚到东航、中信泰富刚开始还是包销银行去游说咱们,到后来是咱自嘎寻上门去,要求多买几份这种“套保”和“累计期权合约”。
  
  其实一开始咱们就错了,错就错在这些都是3个月以上的“长期合约”,有个“时间差”在里面。
  而这个时间差,就足以在瞬息万变的股市、期市里,画一条长长的K线了。
  请注意,在这条长长的K线里,以上两个条件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
  ONE,当你“上坡”时,对方不过赔你3~7%点的钱钱,这就封顶了。如果你投的是1亿,则你上坡时,赚的不过是300W—700W元,多的就没得给你了。
  TWO,当K线从上坡转为下坡时,“卡”的一声,对方就给你加了把锁:对方给你开出的“8倍”条件,就=在金融场上给了你8倍的杠杆(8倍的金融透支信用度),有个你不知道的证券公司,就=在你开始亏损的时候,借给你本金8倍的钱钱,堂而皇之地成了你的债主。
  此时,当初的包销银行就退出了,所有盈亏的支付都由该家证券公司负责。
  
  好,当一条长长的上升曲线,不断有小波幅时,咱还不脚得自嘎已经开始亏损,毕竟是赢按本金,亏按8倍杠杆的“赢就赢粒糖,输就输间厂”的方式进行着游戏。
  咱蒙然不知咱赢时,对方就解锁;咱亏时,对方就加锁。
  
  但当这些产品进入实质下跌期时,亏损就立马呈放大趋势进行了,止都止不住损。
  一旦产品进入实质下跌期,是怎样亏损的呢?
  首先,证券公司是在咱的本金已经亏损超过20%时,才开始提醒,要咱们“补仓”——即补足亏损额。
  咱算一下:咱还是1亿元本金,现在+了8倍扛杆,也就是产品每跌一个点,咱就得亏:1*8*1%=800W。
  如果跌了3点,咱就已经实质亏损达2400万了。
  此时,证券公司就会来电话催补仓了。咱还莫名其妙的为啥咱亏了这么多,为啥要补这么多的钱钱。
  第二天,又跌了两点。完了,咱的亏损已达40%,证券公司二话不说就“斩仓”,把剩下的6000万就揣他们兜里去了。
  咱呢,如果在第二天就斩仓止损,也就亏了个本金,1亿元没了。如果咱们还“守信用”,不断地补仓,则亏损面会不断地加大加剧。
  所以中信泰富玩累计期权合约,不过当初才买了十几亿。但澳元下跌时,亏损面就“累计”到290亿之巨。
  后来紧急“斩缆”,才算成了147亿元的亏损。
  
  哎~,那个时候,咱们的经济主官、行政主官,都在大谈博弈论,恍惹博弈论是地球上“最先进的科学意识”。
  连陈久霖输了,还不知输在哪,还在埋怨失去了“大赌大赢”的机会。好嘛,这回出狱了,又调到另一个部门当经济主官去了。
  1000亿USD的学费呵,到现在还没学会高等数学上一条简单的“线性函数”,还没学会这种观测经济的高数工具。
  
  每当回想起这段往事,俺就不自禁地想起另一则往事:
  当初北越军队进西贡时,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地骑着辆自行车到处逛。
  西贡的老百姓见到了,就赶紧说:“同志~,俺有急事,老婆在产院里生孩子了。你能不能借你的自行车,给俺用用?”
  一听到西贡的老百姓用“同志”称呼自嘎,北越军人的心都化开了,就松毛松翅了,赶紧把自嘎的自行车借给西贡人。
  就是等着等着,等到了天黑,还没见人来还自行车,就蹲在路边哭呵哭的,埋怨命运对自嘎的不公。
  
  ——博弈论,一用到经济场、金融场上,就=丢失了自行车的北越军人。别人用最简单的东西骗咱们,咱都十分开心地受骗的。
  所谓的“胜利”,就来得这么不牢靠。
  
  巧合的是,在咱们美元生意国际业务全面亏损的同时,国内财政部的税务政策却密集出台,从各地税务的拉网式涸泽而渔,到税务稽查的强迫增加税收3%,再到迫不及待地出台“房产税”。
  ——颇有点“堤外损失堤内补,国际损失国内补”的架式。
  
  唉~,咱的经济官员,应该将自已视为咱们国家的“管家”,是社会宏观经济心态沉稳的“信托人”。
  咱老百姓,对国家与政府是很有感情的。在自嘎困难的时候,还愿意省下一口给你们干部吃。更不要说现在日子好起来了,是很愿意让公务员们都过上体面和稳定生活的。
  
  但你们从事经济的官员,要确保自嘎不会发疯。
  而让经济人发疯的,就是沾染上了赌博恶习。
  更不要说在“光辉博弈理论指导下”的赌博恶习,那叫个“奉旨赌博”,胆量是超大的,后果是不计的。
  
  咱老百姓是你们的爹娘,都对你们寄于厚望,都希望你们长大成才。
  千万千万不要看着你们大,却看着你们坏。
  咱们老百姓对人性是熟悉的,有些老爹情愿渡儿子吃白粉(海洛因),因为儿子染上了赌博恶习。老爹与其一个星期就让儿子败了身家,还不如让他吃上白面,两、三年之后再让他败家。
  
  现在的宏观经济已呈混乱状了。
  不少税源性实体经济,都转成“地下状态”、“游击状态”、“境外状态”了。
  就是你们内部熟悉经济程序的官员,也明白这种赌博思维再漫延下去,就不可逆转了,都情愿退出体制,自己开个小公司自保了。
  留下来的经济官员,就不要再用“大赌大赢”的思维了,而要确保认识清晰经济真实的运作规律。
  博弈论,毕竟是有其实用边界的,不可逾越至经济层面。
  
  ——因为,你们这些经济官员手里赌的筹码,不是虚幻钱钱的数字,而是这个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是咱们老百姓的血汗,是咱们社会的资产。
  
  算是最后的提醒了。
  因为俺还是见到高级层面经几年的调查研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以后俺也不会再提醒了,省得做“烦人”。
  俺也得学学清华人:也许还有拯救世事的悲壮情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幅木头木脑的老农民形象。
  作者:快刀斩倭头 回复日期:2011-06-11 09:00:23  回复
  累计期权合约和套保的例子只能说中信泰富 东航等上当或者说在这块金融领域里没有人家专业,并不能说明博弈论适不适合经济学。
  
  作者:快刀斩倭头 回复日期:2011-06-11 11:07:36  回复
  没有了投机者,企业怎么在市场上规避现货的价格风险?从这点看,博弈论倒是适合这块的。
  lz举的东航 中信泰富的例子仿佛筛子赌大小:两颗筛子,2到6算小,8到12为大不论压什么出7点都算庄赢,概率上庄已不败。就是说输规则上了,这个和博弈论适不适合拉不上关系啊。看楼主解释了。
  
  作者:公民灌水权 回复日期:2011-06-11 13:01:43  回复
  我是比较喜欢博弈论的观点的,我认为在经济上博弈论也非常重要。博弈论的运用上最核心的就是为了达成最佳策略,讲究均衡和双赢。无论是囚徒困境还是纳什均衡,都是在当前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
  我以前看过分析美国MBA制度的视频,其中说到,美国MBA并没有什么高尖端理论,也不是拉帮结派,其最重要的作用是达成一种普遍共识,譬如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股东利益和企业利润,又比如面对问题大家怎么交流解决的一套程序化流程。实际上是让高管之间沟通有一个共同的切入点和共识。
  个人认为博弈论也是如此,他不能让你赚钱,但他能让大家的合作在限定条件下达到最优的效果,最牢固的关系。
  博弈论的广泛传播如同MBA课程,是为了达成一种普遍共识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实际上博弈论的重点并不是输赢而是均衡,共赢,讲究的是双方最优策略。相比楼主提到的人情关系,长袖善舞之类的,博弈论一旦达成均衡,在情况不变时双方都不能找到更好的选择。更有可靠性和长久性。
  另外博弈论只是中文翻译,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博弈,合作结盟联盟都是可能的选择,博弈论讲究的是选择最佳策略,包括楼主说的结盟,做大蛋糕之类的,只要是最佳策略都是值得选择的。
  输赢,恶性竞争什么的都不是博弈论的观点,貌似楼主对博弈论理解有偏差。
  ++++++++++++++++++++++++++++++++++++++++++++++++++++++++++++++++++++++++++++++++++++++++
  +++++++++++++++++++++++++++++++++++++++++++++++++++++++++++++++++++++++++++++++++++++++
  这个要好好解释一下,因为这对当前经济实在太重要了。
  
  首先说,博弈论是一种思维方式,用此是最容易理解很多社会关系的。
  不妨这么说吧,西方古代产生的形式逻辑,孔子前期的学术思想,咱们古代哲学的顶峰——明朝王阳明的“心学”,都是根据“博弈”思维产生和展开的。
  咱们看诸葛亮,就是三国时代的一位博弈大家。
  所以博弈论很容易为人理解,也最容易在社会上流传,以至于咱们国内现在的大学经典教程,都是按博弈思维展开的。
  
  咱们用最简单的语言,去概述博弈论,可以有以下两个原则:
  阿一、有“此”有“彼”——这世界就得分出个彼此来。
  阿二、怎样处理“彼此”的关系,就演绎出不同的博弈论出来了:
  可以用绝对的“二元说”,谁强谁话事,拳头大的一方说话——这是奴隶社会的典型做法与特征。奴隶是弱势一方,就只能认挨揍的命,谁叫投生没投对地方——这就是很典型的“零和博弈”,总得动拳头解决谁话事的问题,最终由自然法则来“归零”,并没啥胜利者。
  
  也可以用“道德怀柔说”,强势的一方对弱势的一方采取怀柔、仁厚、容忍、照顾的方式方法。这叫“相对均衡博弈”,强势的一方只是暂时克制,但总有爆发的一天。
  因为总有一天弱势的一方要挑战自身的“权威”,所以这种博弈关系每每以强势一方进行“秋后算账”而告一段落。看看利比亚的局势演化至今,就是利比亚的老百姓看到卡扎菲那么强悍地动用了机关枪与迫击炮,害怕今后要承受更为严酷的“秋后算账”,就没弯转了,赶紧在东部也拿起了武器。卡扎菲自己再说自己如何“爱民”,如何仍以“部落联盟首领”自居,也没用了。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很流行的“共识合作-互动说”,就是老美那的《五月花号公约》之后,才得以在当今世界流行开的博弈论方式。
  当初在“五月花号”上那帮,全是劳改犯,被欧洲驱逐流放到美国那的。
  上岸之前,这帮劳改犯就很痛苦地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已的前半生算毁了。现在拖家带口地来到这个蛮荒之地,是不是还要沿续前半生非干架就偷盗的生活方式?能不能有新的生存生活方式?
  这个问题让这帮劳改犯一起说:“这样吧,咱们还是认真探讨清楚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没得到解释和解决之前,咱们还是不忙着上岸。”
  于是,经过在船上多天的争论,最后达成了一种“新生活条约”,就是上岸后,大伙平等相处,见了面就得表达对对方的尊重,而不要见了面就干架,反正都是“强人”,干起架来谁也讨不了好去。这样大伙才能各安本份,各自发展好自已的生活。
  ——这就是老美那“私人权利平等”的起源。
  当初这帮劳改犯还赌咒画押、指天发誓,说该条约是“神圣条约”,怪严肃的。
  后来这个“神圣条约”,好像是在第三任美国总统杰弗逊时,就进入了《美国宪法》,并确定了这种“五月花号精神”。
  从此吧,不管你是王公贵族,还是乞丐妓女(不好意思,现在应该叫“失足妇女”),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就流行开罗~。
  
  好,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了,博弈论的主旨,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解决社会之间关系的。
  ——这就是博弈论的范畴界限所在。
  
  各位就不用忙着教育独孤蛋疼了。
  咱们都没收到学费,无需花这等心神。
  
  毕竟各行各业,都有“几不教”原则的。
  但是,仅仅解决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个大自然环境就围着咱转了吗?
  比方说,霍元甲、泰森这些勇武的拳师,打了几场漂亮仗,就一世可以打赢了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些勇武的拳师也受自身的生理周期所支配,而他们的生理周期也有高潮期与低伏期。在高潮期,他们比较容易打赢;而在低伏期,他们就可能输多赢少。
  所以忠勇的关云长有“五关斩六将”,也有“走麦城”。睿智的诸葛亮有“隆中对”,就也有“七出祁山而不获”。
  
  看看现在的李娜后面的那个“支援团队”,就明白哪怕是当今的体育竞技项目,也有专人负责跟踪跟进李娜的身体和竞技状态的。
  这种“专人”,就在电脑里把李娜的身体与竞技状态的高潮期和低伏期,都标示出来,然后用一根“曲线”将这些高潮期和低伏期串连起来,就比李娜本人还更清楚她本人的“生理周期”,甚至“生命周期”。
  然后就知道了在李娜高潮期时,就任她发挥;而在低潮期时,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调整了。
  ——这就是一门新学科“生命科学”,所要解决的事。
  ——生命科学,可是当今世界上一门很重要的前沿学科,由此引发的新科学学科也特多的。
  
  单从这一简单的例子,就明白在“解决社会关系的博弈论”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科学领域——直接面对世界与人类的“自然态”,发现自然规律、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
  而科学从古到今的主旨都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化“大自然的无情”,为人类善于利用的“有情”。
  
  恰好,经济类科学,就这样站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从经济实践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担当起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桥梁”角色。
  ——没有一门学科,有比经济科学更能联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了。
  ——因此,当经济繁荣的年代,科学与文化就逢勃兴起。相反,当经济萧条时,科学与文化也就蜇伏。
  
  
  
  
  好,既然经济类科学站在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界线上,那么是迁就自然科学多点,还是迁就社会科学多点?
  ——这是没得含糊的,当然只能按自然科学说的办,社会科学只能给咱们一些“附助性资料”。
  
  比方说,咱们讲“团队”、“盈利性机构组织”神马的,这里面确有运用博弈论去解决人力资源关系的时候。
  但不要忘记,人力资源只是企业构成的“四要素——人、财、物、信息”之一,有些社会科学的通行原则,你还不能运用到企业中来。因为还有其它三个要素,特别是“财务流水”这一项要素,只有严格按自然科学的来,你才能有盈利。
  比方说,咱们这个社会得讲“义”字。这就很值得琢磨了:
  你是对自己企业的内部人讲“义”字,还是对客户消费者讲“义”字?有实体经济经验的人都很明白,这不是同一码事。最大的可能是:对内部人讲“利”,对客户消费者讲“义”,这就成了当今商业社会的“信用体系”了。如果对内部人只讲“义”,不讲“利”,那就不要去搞经济实体了,改成“军事组织”打仗去好了。
  那么,这就明白咱们搞经济实体,就是运用“博弈论原则”,也与其它“非盈利组织”有很大的不同——咱经济实体不讲“强悍有力”,很可能是相互尊重,让别人脚得咱“松松垮垮”的,只要大伙有钱赚就行。在一个经济实体里,就别说肌肉发达的事;只说谁最晓得赚钱,谁就能当经理当总裁的。
  ——没钱赚,还搞经济干么?说咱“见利忘义”的,就不要来搞经济了,改去大学混就好了。
  反正大学里的风水佬,总能呃(骗)人个十年八年的。
  
  可见吧,只要搞经济,不管是实体的微观经济,还是处在国家社会层面上的宏观经济,都十分客观地面对两个问题:
  你从哪搞钱来投资?——毕竟没投入就没回报;
  又怎样保证你的投入有回报?——光投入没回报,或者投了个西瓜只能收获粒芝麻的,不是让人哭瞎眼睛的事吗?
  
  以上两个问题,就不是博弈论可以解答的事了,全凭自然科学去解答。
  这就对了,牛顿的事儿咱马上开估,也说说自然科学在当代发展的事。
  
  牛顿很容易被化身为“科学”的代表。
  但牛顿这人也是有变化的,前期他被树上掉下的苹果砸了,就恍然大悟于“万有引力”,也就被人公推为经典物理的代表了。
  但后期,他与其它人一起琢磨出了“微积分”计算方式,还对一帮20来岁的小毛头搞“量子物理”持以宽容的态度,就表明他的思维已经从一个“固定、必然的经典物理世界”中走出来了。
  当然了,最后期还走向了“灵学”,就不是咱们能评价的事了。
  
  正是因为牛顿这种对量子物理的宽容态度,所以现在量子力学门类中的所有科学家,都对经典物理采取一种尊敬的态度。
  ——但是,谁都暗中知道,量子力学是彻底地颠覆了经典物理的“必然世界”的。
  
  量子力学从物质最微小的层面中获知:世界是无序的,是高速运动的,是“测不准”的,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是哪怕光照那么对一般人来无足轻重的事,都能让粒子构成向不同的方向去发展构建的。
  所以,量子力学就告诉咱们:去测知粒子的暂时位置是无益的,最好是可以知道粒子的“运动轨迹”,也就是咱们知道的“流程”、“进程”了。
  ——所以,一整门的量子力学,其实就是观测“物质运动进程”,从而达致“系统控制”的科学。
  单一工具,在量子力学里是用不上的,得用“组合拳”、“系统工具”,才能对流程进行观测与最终的控制。
  
  哎~,也不是说啥了,当初由华罗庚牵头的几个所,将咱们高等数学与高能物理(也就是量子力学了)伙起来研究,就使咱们在六十年代中期爆发出一种“科技革命”。看看那时神马“流程学”、“射流学”、“激光学”这些学科,现在都拍马追不上。
  就是当时咱的经济界由于搞计划经济,愣是没这种思维方式。华老亲自领头的“优选法全国巡回演说”,还是毛老爷子亲自批准的呢,全国厂矿走了一圈回来,据华老的回忆说:那些厂长矿长的,只有一人听懂了。
  ——都生活在想像中的“必然的世界”里呢,咋听得懂“运动、流变”的科学学科?
  
  作者:公民灌水权 回复日期:2011-06-12 17:55: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急,俺正好要说到易经呢。
  
  实际上,咱们国人也一向有“世界是固定的”与“世界是流变的”之争。
  
  最早引发这场争议的,就是那位大禹。
  大禹的老爹鲧同志,是勇气可嘉的,来了大洪水都敢堵,脚得俺堵住了大洪水,就完成天子交代的光荣任务了。
  但大洪水是这么容易堵的吗?大洪水能堵得住的话,母猪都能上树了。
  结果鲧同志死得那个惨,那么早的时候,就受老美那流行的“电刑”了。
  
  大禹呢,采取的方式就完全不同。
  史籍上介绍,说他是从湖南那出发,绕着中国转了大半圈,总算摸清的洪水“流动的规律”,结果就打通九山九岳,把江河水疏导到海里去了,总算救了咱这个农耕民族。
  结果大禹就发展出整整一门“流变学”出来。所谓“河图”、“洛书”都是带“水旁”的吧?都是说“流变”的。
  连后来咱们中国发明出的“九宫图”、《九宫算法》、《九章算术》这些数学方法,原理上都与现代高等数学没啥差别,都是计算“流变”的。
  ——这种“运筹算式”的数学方法,一直沿延到了咱们元代。直到明、清时才被深埋于九泉之下了。所以明、清时的科学思维,比元代还不如。
  
  这种注重“流变”的思维方式,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史籍,就是那本《周易》了。
  这本书用了“阴阳”的记述方式,搞到后来读易之人莫名其妙,以至于解释《周易》是本什么书的各家学说,竟有两千多种。
  其实这个“阴阳”在那时特简单,就与咱们计算机的“二进制语言”是一样的:“阴”与“0”一样,是往下的运动;“阳”与“1”一样,是往上的运动。阴与阳(0与1)贯穿起来,就是一条“历史起伏高低的曲线”了。
  所以所谓《周易》,这个“易”字,就是“不断变化、不断流变”的意思。
  
  还真别说,孔子老年之前是挺固板僵化的。直到看了《周易》,终于获得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你看他说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是不断变化的,咱们做君子的,就得紧随着这种变化脚步而变化,方谓“强”)。
  结果孔子也就改变了前期的学术核心——礼,改讲“仁”去了,也就是今天说的“人道主义”了。
  当然了,后来的儒家不争气,只拿他的的“礼”来说事,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后期的学术核心“仁学”,是因为儒家需要拿孔子来做品牌、做旗帜,去争权夺利撒~。
  
  但还真别说,孔子这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倒真说出了炎、黄两个中国大家族的特点。
  炎帝姓姜,黄帝姓姬。
  姬、姜两姓,可是在上古时代延绵了将近四千年的“王姓”,一直到周朝还是这两姓是中国排名第一、第二大的家族种姓吧?姬姓就不用说了,咱熟知的钓鱼用直钩的姜子牙,就是炎帝后人。
  ——之所以能横跨四千余年,家族实力不衰,就说明他们很能适应“天的流变”,不断调整自嘎,也就福绵泽厚,也就世代强盛了。
  ——明清之后,大伙都成“圣人”了,都不善于根据社会流变调整自嘎的,还有啥真正意义上的大家族、贵族?强盛的晋商金融集团,一个社会改朝换代的大浪头打来,就几乎全军覆灭。哪像姬姜家族,中间还隔了个强盛的商朝呢,四百年之后,还是他们当政。
  
  
  
  
  
  作者:猫来个咪的 回复日期:2011-06-13 08:01:14  回复
  
    这就对啦,可以预测牛顿能够成为股票大师,也可以语言牛顿能成为一个著名的大仙,而结果是牛顿既没有成为股仙也没有成为大神,他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成为做一个大仙大神的联系不过只是被拿来作为这些预言的支撑。
    ……同样那些用各种无法验证,唯物主义完全无法认同的方式赚钱的交易者一样。外人眼中的荒谬并不妨碍他们赚钱。
    —假若数学模型可以用于交易预测赚钱,周易八卦也可以用于交易赚钱,同理,求神托梦跳大神也该可以透悉股票赚大钱。这里对牛顿和股票盈亏的估量已经又一次揭示了,估值,的真相,它只不过是对例如,牛顿,股票预测等这些商品的估价者自身身价的展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大师别着急,俺下面就说说怎样用数学流水模型来赚钱。
  省得一整门的高等数学和高能物理,被咱们摆在了历史博物馆里,怪寂寞的。
  却连那些经济繁荣好赚钱的时代,都被忘得一干二净。
  只有权谋博弈的零和,甚嚣尘上,瓦釜高歌。
  
  (接上节)
  从西周算起,就有一帮子专门研究“世界流变”的人,被西周国家列为=今天“科学家”、“科技专家”的身份,受国家直接管理。
  ——他们那时叫“道家”。
  
  不过请注意,这个道家与后来的道教,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道教的四大发源地中有三个,是起源于东汉末年兴起的“神仙教”。只有武当山金顶的那部《道藏》,才遗传了一些上古时代道家的真正思维方式和具体“方术”。
  这批道家可以说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的“乱世”熏陶,却从未停止过自身的科学科技研究,以至于到秦汉时代,就形成很完整的科学体系了。
  
  咱们得留意一个史实:秦汉是咱们中国的科技时代,完整的科学建制所形成的制式化、社会化、大规模的社会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都是中国后世历代皇朝难以比肩的。
  以至于到了今天,咱们再也看不到那些“政绩工程”神马宫殿的遗存,却仍能凝视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清波的静静流趟,仍在使用西汉的冶炼技术、农耕科技以至那个著名的“汉历”(农历)。
  
  直到那个傻B汉元帝刘奭,一下子终止了这川源远流长的“流变思维”,提倡儒家的“固化权力思维”,咱们中国就开始进入一个围绕着“权力核心”而转动的世界罗~。
  
  作者:wangdian 回复日期:2011-06-13 14:16:10  回复
  
    回叔做为新思想鼓手,好卖力啊.
    
    回叔是五毛.
  ————————————————————————————————————————————
  难能可贵你在本贴中一直表露的无知与肤浅。
  老爷子说:“人做一件傻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傻事!”
  恭喜你~,你做到了。
  
  这你倒无需谦让。
  从你不知道硅晶片为何物,却竟敢写一篇有关硅晶厂家的贴子,就已足够这个称号了。
  (接上节)
  儒家的权力思维成为咱们国家的主流思维之后,其进程就无需俺再说了,大伙都懂的。反正在咱国民革命年代发生的那次“五四运动”,其中一句响亮的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哎~,波及到祖师爷都被拿出来晾,看儒家做弄得这逊的。
  谁叫儒家这些读书人的,正儿巴经的干货没有,粘上的不是权谋术,就是谶讳学,全是些虚头巴脑、主观唯心主义的玩意与虚道理,在现实运作中不走向彻底的虚无主义,是不可能的。
  到头来还充分显示出“越无知越霸道”的作派,搞“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除了自己能理解的虚道理外,其它的全是“跳大神”、“奇淫巧计”,连自然科学也不例外。
  所以宋后的理学兴,则科学亡。
  
  可见吧,儒家这种权力思维,与咱现代那种“冰毒”的功用是一模一样的:粘上了就是导致脑残的后果,却有高成瘾性。越脑残,就越上瘾;越上瘾,就越脑残,由此恶性循环反复。中毒越深,还越怪现实世界不听他的话去运转,也就要求更多更高的权力呢。
  ——虚头巴脑的所谓“道理”和权力,就是这样让人的智商迅速退化的。哪怕是240的天天天天……才级别的智商,一与权力这俩字挂上钩,就迅速向脑残那边发展。
  
  所以孙中山先生在中大演讲时,就对年青人说:“要立志于干大事,不要立志于当大官。”真正有真才实学的大学,就听明白这话了。因此才有清华生那种“也许还有拯救世事的悲壮情怀,表现出来的却是一幅木头木脑的老农民形象。”与北大那种有事没事都要瞎侃瞎绕一轮完全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范伟经典语录之一)
  
  其实大伙都明白,真正能揭示自然世界运作规律的,只有不断进行与进步的自然科学研究,而不是那些有“话语权”的圣贤哲人。
  包括经济实践,咱不用自然科学的成果,而按权谋术、博弈论的来,哪怕能暂时撮合人群,却形不成“流水”,到最后人群行为依然失却方向。
  (接上节)
  
  比方说,咱们说索罗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对英磅体系的行为,就是严格按高等数学运筹方式进行的。
  
  那会英磅干么呢,为啥这么容易被索罗斯等赚大钱?
  英磅那会在扭计撒娇呗~,硬要说自己才是欧洲的老大,也就在加入欧盟与欧洲共同货币体系谈判时,挥舞着英磅说:“看看俺多强势,你不给俺老大话语权,俺就不加入你欧盟与共同货币区!”
  自然,英磅也就把自嘎的门前堆满了防子弹的沙包,再在自嘎的门上加上十几道门栓门锁——这叫“金融壁垒主义”,以为把城墙筑得高高的,门栓得死死的,就“有实力”了。
  但这样做,才暴露出重大漏洞出来:咱们前面不是说了货币经营、金融经营、经济经营这些,全是“流水式”的吗?你把货币当成是“实力”的表现,囤在“城堡的水池子”里了,也就是你的钱是“死钱”了,你的“流水通道”就断了。
  ——这就是违背经济、金融、货币自然规律的事了。那行,索罗斯是不会用“人海战术”去把这座城堡攻陷的,那样赚不来钱钱。就是用“金融货币渠道”这档子事,就足够玩你英国大鼻子了。
  
  具体做法是:
  先用两年的时间囤积英磅,第一轮的战术实施也不用那么多的钱钱,记得好像不过就9000万英磅,还不过亿呢。那会索罗斯也没那么多的钱钱。
  然后分三个批次向国际货币市场抛出,兑换美元——这会造成英磅在国际市场上的暂时贬值。
  这就足以引起了英国央行的反应了:货币可是自身经济的源头,无论是贬值还是升值,都足以引起自身经济的动荡。所以,得“捍卫”英磅的币值稳定。
  于是,英国央行马上按一个“固定汇率”,把英磅收回,使英磅恢复到“固定汇率”上。
  英国央行刚做完这一轮的工作,索罗斯第二批次的英磅又抛出了,英国央行再承兑第二轮英磅……。
  
  请注意,此时还是索罗斯与英国央行的“对赌”,索罗斯凭那微小的英磅波动幅度,也赚不来啥钱钱。
  问题是,这之后引来了一系列“对冲”,才使索罗斯等狂赚钞票了。
  
  就在索罗斯抛出第一轮英磅时,整个国际货币平衡交易市场的操盘手们,还在喝着咖啡,相互调笑着索罗斯这小子不知死呢,竟敢向一整个货币体系发起攻击。
  但是随之发生的英磅微小波动,就足以让这些操盘手们突然打起精神来了——因为,每一个细小的曲线波幅,都会使这些金融场上经验特老道的操盘手们绷起敏感的神经,他们会马上用微积分算式,算清英磅区的囤货规模,然后在电脑上虚拟出英磅的未来“趋势”,就知道怎样赚钱、赚多少钱了。
  
  因此,当索罗斯抛出第二批英磅时,全球货币市场除了东亚区、拉美区的外,全部电脑就几乎锁定了英磅进行运筹式计算。而且索罗斯的第一批“援军”,也跟进抛英磅了。
  等索罗斯抛出第三批英磅时,已经没问题了,他已经成了打头的那只头狼,后面跟进的几乎是欧美区的货币操盘手们所能调动的全部英磅。
  ——在“群狼”的冲击下,英磅马上陷落:英国央行再无法按固定汇率去进行承兑。英国央行如果再按固定汇率去进行承兑,则承兑多少,就被别人赚多少钱,自嘎就流失多少。只好解除金融壁垒屏障,任由英磅进行“自由浮动”。
  
  到这一阶段,咱们脚得很“权谋”吧?很“货币战争”吧?
  如果这样理解,咱就没学到东西,没学到干货了。
  因为,这用一个形象比喻的话:索罗斯就像一滴雨点,落在了池塘里,产生了一小圈的涟漪。如果没有能量跟进的话,则索罗斯的能量递减,很快就消失在池塘里。但如果有活水的不断注入,而索罗斯这圈涟漪又恰好与水流方向一致的话,则会汇成巨大的旋涡,足以冲垮任何堤坝与壁垒的。
  可以借用毛老爷子的“池浅王八多,庙小妖风大”改动一下,就可以形容这种状况了:“池浅可以王八多,庙小可以妖风大”——论实力,那时的索罗斯哪能与英国央行比?但他善用自然科学,王八就自然多,妖风也就自然大了,多到大到连强悍的英国央行也顶不住。
  
  什么什么,还说这不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不会去看看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30来元的价钱,就学到怎样在流水中借用能量,狂赚钞票和的真本事了。
  划算得很!
  
  看这些能让人赚钱的书,才明白所有的博弈、所有的权谋,不过是个开始。要在过程中实施控制,达致赚钱的结果,只有靠自然科学。
  所以吧,善施“阳谋”的毛老爷子,每每能猜出事件的开局。但他失去了“科学实施”的过程时,他就只能封闭自己,铸成了晚年的大错。
  
  当英磅被迫自由兑换时,狼群们的赚钱就变得异常容易了。因为此时英磅已经严重贬值,却与“实际购买力”还有一个“时间差”,也就是说英磅还有一个“平衡流水”的过程。你就单重新购进英磅,等待它恢复到升值到“平衡”时再抛去,就又能狂赚一笔了。
  ——这就叫货币的“对冲”,也就是索罗斯“反身性”的意思。
  看他在英磅的运作中,几次漂亮的反身,从抛出英磅到购进英磅,再抛出英磅,就狂赚了一笔,还稍带奠定了他在国际金融界上“对冲大师”的地位。
  
  毕竟,流水没啥“正义不正义”之分,只有能量大小和如何“借力使力”之分——当两条河流对冲到一起的时候,并没有谁消灭谁的问题,只有人类能否善于利用使自身丰盛的问题。
  而两河交汇的地方,每每是人类繁荣的地区,看咱们能不能掌握“流水”的规律,并善加利用了。
  
  (接上节)
  这世界总是美妙的。
  其中一项美妙之处,就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人总是相似的,也总能碰到一块。
  
  如果问起国际外交界:这世上谁最聪明?
  怕十有八九会指着中国与英国说:“这俩最聪明!但是真要分出个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来,怕就不容易了。”
  确实如此,论政治权谋、论博弈学,这世上只有这两个国家最有发言权。
  也因此,这两个国家的政客们总是自信满满。
  英国的老政客会把:“俺算过的事,你们就无需再算了”挂在嘴上。
  咱们呢,最耳熟能详的,怕是两句了:
  ONE,“咱们有5000年的智慧。”——当然了,咱们现在主要用的,还是后面1000年的“智慧”。
  TWO,“**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看看,高手风范吧?
  
  在香港问题上,这两位绝世高手终于碰上了。
  如果经历过那个过程,不崇拜这两个绝世高手都不行。
  ——那是两位都手上捧着香港这颗“东方明珠”的过招呵~。
  两位旷世高手拳来脚往、招招狠把式,软功、硬功、外功、气功、一阳指、二指禅、三连腿、四扇门、五雷轰顶……招招都使了,香港还是好好的,还是那么靓丽。
  不能不说博弈学的各个层面,都在香港问题的解决上得到了体现。至今俺还没有见到过任何一门“博弈学理论”,能涵盖这场精彩绝伦博弈实践之万一。
  
  但是,顶级的博弈学高手,也最容易犯两个毛病,就是英国那位女作家奥斯汀写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了。
  英国与中国这两位武林绝顶大师,在宏观经济与金融上,都十分相似,各自发展出这俩毛病来。
  只不过,英国那被毛头小伙索罗斯一顿教训,才学咱们的清华生:哪怕壮怀激烈,也得面对现实、面对客观放低姿态。
  (接上节)
  偏偏咱们这,俩毛病却日渐增长:
  傲慢之处在于:连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也得分出个“国企”与“民营”两大阵营来,只要是“国企”的、“央企”的,就得是“长子”。宏观经济也就是照顾长子的利益,而不是统筹兼顾的。
  偏见之处在于:民营理所当然是没信用的,民营的增长与国家实力的增长无关,所以国企必须战胜民营。
  
  ——俺靠~,玩博弈玩到经济领域上来了,挺让人犯愁的。
  毕竟可是当今世上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的绝世博弈高手呵,咱民营的做流水就很在行,一见博弈的事就发愁,是那种“很怕死却不反动”的主。
  整得咱们做也不是,跑也不好。
  
  就是宏观经济在这种博弈思维下,失衡了。
  首先,在经济的源头央行那,就已经在博弈思维下,有个“政策倾斜”了:款子只贷给国企央企;民营的嘛~,可贷可不贷,贷也让他们知道谁才是他们的“主人”。
  呵呵,本来吧,中小企业要运作,啃腚要贷流动资金的。一接到订单,买原料呵、雇人呵神马神马的,都得贷笔流动资金。
  放贷给企业这种流动资金,从来都是金融机构的“常项固定收入”:哪还有这种放“六月债,还得快”的好收入?
  怕中小企业没有信用?切~,谁不知道现在干企业几个年头,都很晓得算自嘎的流水了。谁还会像过去20年那样,什么钱都敢往里贷呵?不晓得算自嘎流水的,在七、八年前就已经死掉了。
  好吧,现在你五大行不贷这笔流动资金了,那就民间借贷与国际热钱来赚这钱吧——年利率18~48%,生意也好做得很。
  你博弈高手就不乐意了:俺抓你们这些民间借贷与国际热钱进牢里去~。
  行呵,生意照旧,就是形成比你地上还热闹蓬勃的“地下钱庄生意”,你连资本税都收不到。
  这种傲慢与偏见,连各地的地方实务官员都觉察到了,于是在批贷各类政府担保的款子时,总不忘提醒中小企业一句:“别去大行借哈~,去招行、浦发容易借。”
  ——看看,连“体制内”都受不鸟这种傲慢与偏见了吧?
  
  好,五大行非得贷款子给国企央企,这些企业又重来不是用流水来做生意的,只是靠垄断赚俩钱的,贷的又是巨款,风险才特高。
  ——这叫“渠道风险”。巨量的钱贷到手上,都不知道往哪投,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赚回来。结果不是巨量资金空转,就是狂炒你石油、粮食、棉花神马的。
  把这些原材料炒得高高的,能不能让你五大行资金顺利回笼还是个未知数。
  回不了笼,你们这些博弈高手再比划啦谁的手掰子有力吧~。
  反正你央行在这种“内部博弈”中,只可能是输家:大伙没钱用时,总会指着你的鼻子骂的。还要欠你银行钱越多的,骂得你越狠,好把你骂蔫了,下次还可以施施然再上你家门再借过。谁叫内部全是千锤百炼的博弈高手,你银行拿得出的又是他们最熟悉的一套博弈套路。你银行好歹是穿鞋的,与圈内的博弈高手们玩同质竞争,不嫌死得快咩?
  你就只好让财政部多收税回来,再进入这种“渠道博弈”当中,补充你的亏损。
  
  就是各类原材料被炒得高高的,央行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好,轮到发改委上场了。
  “约谈”各类下游企业,“命令”其不许提价。谁敢提价,就罚他款子。
  俺靠~,你管不了你的上游涨价,倒把板子打到咱的屁股上了。
  那行,是人都知道“削减成本,就是削减质量与服务”。结果奶类就狂掺和三聚氰胺,炸鸡里就掺和苏丹红等化工原料。反正表面上是越做越好看了,就是内瓢子是越来越次了。
  也不怕说了,就是同一品牌的东西,境外境内就个天差地别,连常出外的人们都纳闷:咋会差别那么大呢?算了,俺还是经常到境外购货吧,国内的东西信不过。
  
  ……
  
  哎~,钱钱这东西吧有样好,它是越流转越带劲的。每转一次回来,大伙就开心一次,社会就进一步,这就叫“社会是螺旋性上升的”。
  就是千万别掺和傲慢与偏见。
  一掺和进这两样玩意,钱钱每转一次,大伙就蹩屈一次,社会关系就绷紧一下。整个社会就不是往上转,而是往下转了。
  
  
  一般在股市中对各公司股票的估值,是有三步程序的:
  第一步是“看大盘”。就是看整个市道情况,流转到那个行业了。随便举个例子,不要当真哈~。比方说社会资金充裕,大伙都想买房子,那么咱们就要密切留意房地产业、建材业、钢铁业等这些大盘行业,因为资金容易流向这些行业。
  第二步是“看行业”。看了大盘的情况后,就要对留意的行业进行具体研究,看这些行业的“波幅周期”。要调出这个行业过去十年的涨落行情,就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一个“周期波幅”的。如果大盘+行业都显示该行业有上升的迹象,则要将资金主打方向定为这个行业。
  第三步才是“看企业”。行业处在上升期,行中企业未必能在大势中跃起,因为很可能存在前期过度炒作的迹象。则要在行中挑选那些“能赚钱”的企业,包括团队的成熟度呵,产品在市场的活跃度呵,有没可能有新噱头呵,等等。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以上的估值过程,不论有什么新奇的想法,都必须以K线(也就是大盘、行业、公司业绩的线性函数了)来证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