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经济学的修练,应该从“估值”开始

那是,前面说的是股市估值法,说到具体公司的估值法,确实没说到位。
  
  公司有两类:
  一种叫独立公司,很低调,只赚自已的钱。
  另一种叫开放性公司,上市公司属于其中一种,也就是公开向社会招股并由社会股东共同管理的公司。
  
  无论哪种公司的估值,都只能按前面说过的“流水估值法”。
  即:做什么生意(该项生意前景如何),过去两年有多大的现金流(做了多大的生意),未来能赚多少钱(盈利水平)。
  
  这是境外投资银行和会计师行(会计师行还会加上一项指标“投融能力与负债平衡”)对一家具体公司的估值方法。
  当然,由于投资银行明晓公司的全套流程,所以哪个环节整合一下,就可以让该公司还有升值的空间,则是另一个话题了。
  
  
  作者:wangdian 回复日期:2011-06-15 09:17:48  回复
  
    到这种程度,连踢场的必要都没了.回叔,换个角度好不,这样好难切进经济学的.
  ——————————————————————————————————————————
  经济学,并非你们这些“科班”所能理解的。
  经济学的天地,比你们这些学堂里的人能理解的大多了,也活泛多了。
  
  看过那部《战争之王》的电影吧?
  你能想像到做为一位国际主要军备供应商,竟可以在一个货柜里就做成了那么大的生意?
  与其在学堂里学那些“经济学理论”,还不如追踪跟进一条茶叶从采摘到销售到具体消费者手上的流程。
  
  现在学堂里学的“经济学理论”,不过是给人提供吵架用的口水子弹,作用也仅限于此了。
  
  经济学,只有在经济实践中才能学到。
  都是经济学的硕士了,竟连经济运作的事都看不懂。
  
  哎~,“理学”就是这么害人滴~。
  作者:wangdian 回复日期:2011-06-15 14:16:32  回复
    你讲的东西,我想绝大部分人不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经济学的基础训练,是比任何一门专业(甚至比医学)都要长的。
  俺老举一个例子:过去进大商号,就得有长达3年的学徒期;如果进银号,学徒期长达7年。
  现在要进国际大商号、大银行,也总有一些实习班。进实习班之前,还得签约。
  
  要不有“锱铢必较”那句成语?
  经济与医学一样,干货少点,训练少点,都容易把鸡鸡当盲肠割的。
  
  现在咱们毕竟还不算商业社会,还容易凭关系凭运气赚一笔。
  但真要做成境外VC那份,投资人、股东的钱不能亏,还得确保每年都有钱赚,还有心思搭理那些虚理?
  
  作者:壮士断奶 回复日期:2011-06-15 15:09:57  回复
    那未来盈利水平是不是按分析师们所说的那样呢?似乎不大可信,就像各大机构推荐的十大金股往往与预测的有很大的偏差。。。
    是不是普通人缺乏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对公司及其行业具体运作的深入了解,就很难对其作出较为准确的估值?
    另外,之前所说的微积分和线性函数是怎样运用的?能运用数字或公式举例吗?
  ————————————————————————————————————————
  国内的分析师俺不敢包,但境外的会计师算盈利水平还是挺准确的。
  由于现在经济、商业、金融的现金流,越趋大型化。哪怕是普通人进入这些行业,还是得学好财务等相关方面的知识。现在境外大公司几乎都是终身培训的,也鼓励属下职员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各种培训班进行学习,学习回来还有薪水、升职挂起钩来。
  
  微积分、线性函数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复杂,还很直观。做两年股民,就几乎成为线性函数测算的高手了。
  但让俺来说,就真挺难为俺了。毕竟学这些高等数学,俺也是半路出家,只及应用层面,再深俺就没辙了。
  
  作者:wangdian 回复日期:2011-06-16 07:59:23  回复
  你是让残疾人学医学啊
  ——————————————————————————————————————
  治病毕竟是三分治七分养。
  搞经济也是一样,先有经济运作的思维,慢慢就养好病了,就成正常人、健康人了。
  然后再往运动健将那边发展。
  
  医者眼中,没有残疾人,只有需要康复的人。
  
  作者:bostrong 回复日期:2011-06-16 10:23:15  回复
  
    回叔 你更新的太慢了 麻烦稍微快点吧 每天半分钟不到 就看完了
  作者:情缘何归 回复日期:2011-06-16 12:32:10  回复
  
    我看得慢点!也许要一分钟哦!回叔不给力哦!
  ——————————————————————————————————————
  那是,俺这就去更新怎样让产品“升值”那部分去了。
  谢谢支持!
  
  (接上节)
  前面说到让咱的商品怎样获得“使用价值”。
  下文就说说怎样让咱的商品获得越来越高的“附加值”。
  
  咱们一说到“提升附加值”这事,首先就得面对一个怎样看待“投机炒作”的问题。
  这个问题,连国内经济大学者都感到很困惑,老脚得一说到“投机炒作”,就涉及到一个道义上的问题。
  
  其实“投机炒作”没啥值得困惑的,是一种完全的生意手法,并不涉及什么道义上的问题。
  只不过,玩投机炒作,就得懂得既可“掀得起波涛”,也得懂得什么时候“全身而退”。
  ——投机炒作,“退出”永远是比“进入”更重要的事宜。
  所以最老道的生意行家,会把“止损”、“退出”挂在嘴边,还经常教育咱们这些生意初哥:“女人要知道什么时候收口,男人要知道什么时候收手。”
  就连老美那的小证券行、小投行,一涉及投资事宜,第一时间就与你谈“Exit
  ”问题。生意还没谈成呢,就已经问了7、8次在这盘生意中,他的Exit在哪里。
  
  
  那么好,咱们就把这种生意上的“进”与“退”,分成两个话题具体说说。
  先说如果“进”,再说如何“退”。
  当然认真!
  作为公民对自己的权利很认真,对自己的义务责任也一样很认真。
  
  何况还是在境外呆过的大国公民,知道该怎样做好公民的事。
  所以俺总说香港影视,连拍痞子的都拍成了英雄。
  不像不懂做公民的,想拍英雄,却拍成了痞子戏。
  (接上节)
  
  先说说咱们生意道,为啥要进行“投机炒作”。
  哎~,这个问题说起来当真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行内人与行外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一个天一个地,整得咱们上世纪80年代之前还有一条“投机倒把罪”,犯之最高的刑罚就是个“押赴刑场,立即执行!”
  所以得把这个事儿说得仔细,省得官员们一看到“投机炒作”这字样,就提起心肝,要拉人兼封艇了。
  
  咱们前面不是有板油,说到了“卞和卖玉”的故事吗?
  咱们也知道,卞和卖的那块玉原石,后来一剥皮,就是咱们的中华第一美玉——和氏璧了。说这块玉是咱们中华玉文化的第一品牌,是不为过的。反正就围绕着这块玉,就打了好几场战争,死了不少人,还演绎出“完璧归赵”那样惊险悬疑、斗智斗勇的历史故事出来。
  
  但卞和卖这块玉原石的过程,却是彻头彻尾的“炒作营销”:
  先是编了个“凤凰不栖无宝之地”的故事出来,却由于故事编得太过离奇神话,连楚厉王身边的玉工都脚得是骗子上门了,结果很轻易地让卞和失去了一条腿。卞和第一次营销失败。
  卞和这就醒悟了:做生意要实在,不要拿异想天开的故事说人。结果第二次营销就用“悲情营销”了,专在路边候着,一见楚文王的车马队快到了,就悲凄凄地哭将起来,也就成功地把手中的玉原石卖出去了。
  
  什么什么?
  不是营销手法?
  哪卞和为啥不自己去请个玉工来剥石?连玉原石都认得,还不认识几位玉工?还十分有针对性地只对楚王家族进行定向销售,别人还不卖?
  ——无论是“故事营销”,还是“悲情营销”,都可以归为现代营销学的“事件营销”之类,跟那个腾讯与360干起架来的营销效果是一样的。
  
  只不过,后来为了维护这块和氏璧“中华第一美玉”的品牌度,才把这种营销手法用当时社会的普世价值“忠义”,去掩盖住了而已。
  
  (接上节)
  
  那咱们就知道了,与其说卞和是位“忠贞烈士”,还不如说他是位很执着的营销家。
  他明白真要让和氏璧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就必须卖给王家,这与咱们古时的那句话:“宝剑赠壮士,红粉予佳人”的意思是一样的。
  ——品牌的第一意义在于:用品牌的人,能用得起!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使用者“格调”的问题。要不现在国际上有些招人骂的低档歌星,却老喜欢提溜着高档名牌的包包逛街,该品牌还得花钱出来,买回她对该品牌的“使用权”?
  所以卞和连玉原石也不剥,使制作过程也要体现“王家制作”,然后才有“王家气派”。
  只是在营销手法上不断调整。
  在丢了条腿还如此坚持的情形下,终于他的“营销战略”成功了,和氏璧成了中华美玉的第一品牌。
  
  其实不仅卞和如此了,咱们搞工业的,也把自已的产品分成三类:“精品”、“行货(大陆货、大众货)”、“货尾”。
  咱们生产了100件产品,总有几件是货尾——这是考产品质量监控人员与程序(QC)的事了。
  但也总有7、8件是精品。
  这7、8件精品,连咱自己都是越看越喜欢。这不仅是咱生产的心血结晶,在同行中也是皎皎者,算得上“行业顶尖工艺与技术”了。
  
  真让这些精品进入订单行货的销售渠道,放在沃尔玛的货架上“天天低价”去卖,咱就会像丢了儿子似的舍不得的。
  通常会把这些精品另挑出来,戳上个“特级品”的名头,就请教那些销售行家了:“能不能另卖个好价钱?”
  销售行家一看,确实是好东西,就给出了唯一的建议:“就把这些精品,走品牌销售的路吧!”
  好,销售行家就开具一个“销售方案”了,而这种销售方案的第一步,肯定就是“炒作”——上央视卖广告,告知全国人民同胞这是好东西;开“新闻发布会”(注意哈~,对货尾才开“促销会”,商界对这些词汇可是怪敏感的,上了一定层次的商人,是从不参加促销会的),向社会宣示这种精品承担起了“颇高的社会责任”;……
  神马神马的,就是要把这类精品“花钱赚吆喝”,把它们“炒热”。
  
  但单炒热了也没用,还没有承销投机商进来呢。
  那么品牌销售方案的第二部,就铁定去找投机商来承销这些“精品”,也就是“品牌产品”了。还会与投机商们商量,你用什么方式去销售是成本最低,又赚回最多的:是“专卖店”?是“连锁店”?是“加盟店”?还是跑去行业的集散地市场中占个柜位?……——反正这些售卖方式都得体现该品牌的“格调”,好吸引到有这格调的“壮士”、“佳人”来。
  
  那么咱们就看到了,原来所谓的“炒作”与“投机”,最初的意义都是奔着“品牌销售”而来的,搭着这些“品牌产品”的顺风车,就开了个自己的米路和财路。
  还真别说,看咱广州有一条街,不长,就有三家“五粮液专卖店”,各笼络着自己的一群“壮士”、“佳人”。俺也有附庸风雅的坏毛病,也在幻觉中总想扮扮“壮士”的,平时就滴酒不沾,要喝就只喝五粮液,还让这其中一家赚了俺不少钱钱。
  
  所以咱们那些小投机商们,也别老说只有“趋势”,没有“价值”这档子事了。
  说这话还没入商行呢。
  跟着“价值产品”走,财路既稳定钞票又大把的。看赚了俺不少钱钱的那家五粮液专卖店的东主,刚开店时面有菜色,神情迷惘。就开了两年,脸上神采飞扬,红粉翻飞的,无论从哪个兜里一掏就是一大叠的红杉鱼,汶川地震时还领着头捐款呢——生怕五粮液被震倒了,他的财路就又断了。
  
  所以咱们的小文人们也不要再骂神马“血汗工厂”了。
  说这话就是不晓世事了。
  一个地方的品牌企业一倒掉,就不仅是当地的GDP减少了,还是一大堆人的财路断掉了。
  小文人们别正经事不晓得干,就会说些倒人米、断人财路的话。
  
  所以咱们的官员也不要老咋呼“腾笼换鸟”、“产业升级”了。
  说这话就明白不懂经济事宜了。
  厂子的生产是讲适配的,订单要生产什么就买什么样的机械,不会单为了好看才去搞个“现代化的大厂房”来的。
  就在这种“适配原则”下,咱民营企业什么生产不出来?也不是说啥了,你把拨给国有企业的钱钱,拨给民营企业试试看,大飞机早就生产出来了,空姐们早就变空嫂了。不像现在似的,大飞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
  连老美那都明白这一点,都得把建造“末日诺亚方舟”的活,派给咱们伟大的工人阶级吧~——还不是咱们民营企业,给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在世界上打响了朵?
  要明白“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还处在“大陆货”的水平,不是咱生产不来,也不是咱生产不好,而是咱们的品牌销售没抓好。
  既无人给咱们“炒作”,也无人“投机”于咱们的精品,而是咱们按订单生产出来了,搭上集装箱货船,就干挣挣地跑别人的大卖场货架上去了。
  不像小日本,在上个世纪七十年纪末,就透彻地研究了美国文化,再炒热他们的汽车与电器。再招揽一批美国本土投机商,就让他们的汽车与电器成功“登陆”与成功“侵略”了吧?
  咱们现在派钱到美国与欧洲,也别单捞个“救世主”的虚名头回来。也招揽一批欧美的小投机商、小渠道商回来,炒热咱的“中国制造”,让咱的精品也在欧美销售火旺起来。
  这对欧美而言,才算“扶贫”扶到实处——反正在咱汉唐那会,也没少扶老欧家的贫。对咱而言,才会在国际市场销售上实现“产品升级”、“鸟枪换炮”。
  呵呵,企业管理是一整门科学,却没有鼓励竞争这一门道的。
  虽然商人们都很硬朗,都不害怕竞争,却最终都要达致齐齐赚钱的目的。
  
  所以在境外企业里,要不像汇丰银行那样各管各事,对着桌子却可能三年都不说一句话,这叫“分权与授权的严谨”——就是你做领导的,把任务指标、方式方法布置得很细,让属下好做,相互间就无需交流了。
  要不就像利丰贸易行那样,很多进出口贸易商都可以要求“加盟”这一企业。这叫“互补所需,充分合作”的模式。也就是利丰总部接了一起订单,当然总部也可以做,但下面的小加盟商各有路子呵,如果利丰总部觉得那条路子更好,就发给这小加盟商做了,就是赚得比总部,总部也不眼红。
  
  以上“汇丰”和“利丰”的管理模式,哈佛大学都有整理成管理案例的。
  
  作者:leononly 回复日期:2011-07-08 10:57:21  回复
  
    楼主跑别的帖子里去了,这贴就这么撂下了?
  
  
  作者:公民灌水权 回复日期:2011-07-09 15:17:14  回复
  
    话说这是要TJ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忙,写贴的心思就暂时搁下了。
  幸好还有三、两小节就结束了,争取把“不太监”的好名声给拿回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