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记录--我在张家界散养土鸡的过程直播

  2016年9月17日,第1417天。
   
  晴。
   
  年怕中秋月怕半。在老父亲的念叨中,此年此月次日,中秋节就这样来了。跃过东山,今年的中秋月又大又亮又圆。不变的阴晴圆缺,照千古离合悲欢。
  
  以前读“云在青天水在瓶”句,觉得这幅图甚是符合这样的意境。生命就像是一株草,再恶劣的环境也要长出来,石头缝里也要蹦出来,被大石头压着掀不翻也要从边上绕出来。生命也像这些萍,巴掌大的破坛子里也要珍惜自己的光阴,哪怕只有一掬水那也是自己浩瀚无边的世界。
   
  你看花开花落,你看春去秋来,你看这坛死水平静无奇,你可曾看到了生命的张扬和澎湃。
  2016年9月20日,第1420天。
   
  晴。
   
  霞姐,很早就认识了。
   
  刚开贴不久,就有一位“百合农家庄园”的ID经常同我探讨农业和养殖的心得,共同学习,相互砥砺。在老蛮鸡蛋刚刚销售时就开始购买,就鸡蛋的包装、细节、品质都给予及时的反馈、建议和探讨。每年购买两份鸡蛋会员,尽自己所能宣扬老蛮的鸡蛋和健康的理念。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位男士,因为热心农业的以男士居多,后来才知道是位女士,比老蛮还年长几岁。
   
  霞姐两口子本来在广东发展,因为对农业的向往和热爱,多年前就在老家湖南桃源县承包了一片果园,主要是桔树和橙树。以前工作和生活都在广东,果园委托别人常规打理,果子随行就市,基本也小赚不赔。
   
  但是自2014年开始,为了践行梦想,留下霞姐继续广东的工作,爱人吕哥则毅然辞职,全力打造果园。先是参加朴门的农业培训,结合以往的知识研习自然农法,逐步按照无害方法打理他们的果园。于是,14年的12月,老蛮就收到了吕哥的辛劳果实,一箱橙子。
  
  金秋已到,霞姐的果园又将迎来收获季。期待他们的捷报,分享他们的喜悦。
  2016年9月23日,第1423天。
   
  晴。
   
  今年的野生猕猴桃到25号就要截单了,虽然没卖多少,可是这段时间可忙坏我和张姐了。
  
  看帖的朋友还能不能认出这两个小姑凉?
   
  三年前稚气未脱,如今看已青春乍现。时光啊,你可不可以慢些走。
  2016年9月29日,第1429天。
   
  阴。
   
  27号,终于把预售的猕猴桃都发完了。这种鲜货,能采到才有,有了立马包装,和时间赛跑,因为正处于中秋和国庆两个物流高峰期,发出了也要担心能不能及时顺利到达顾客手上,真是身心俱惫。还好。终于顺利完工了。
   
  忙完猕猴桃,去看了看鸡场后面的八月瓜。几株藤,几十个瓜,竟然只剩下这一个了。诧异!不知是让偶尔上山的人采走了还是被猴子摘走了。这个瓜,父母都不吃,留着给我。只好独自享用了。上百粒瓜子,留着,看明年春上能不能发出芽来。如果可以,在鸡场周围种植一点,分享给农场的朋友们。
  
  2016年10月7日,第1437天。
   
  多云。
   
  上个月初,老骆来鸡公垭测量了改造民房的尺寸数据,回去之后还特地考察了半个月的民宿设计,拿出了第一次的方案。
  
  最后,顺便说一下张家界过赶年习俗的源由:
   
  明朝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倭寇为患,胡宗宪奏请征调湖广土司兵征剿倭寇,张家界境内的覃氏茅岗土司接到命令出发时正值年关。为不耽误行程,出征将士提前过年,饱餐腊肉和米酒的年饭之后赶往江浙,后来果然不负所望,同永保土司兵一起取得王江泾大捷,歼杀倭寇两千,被誉为“东南第一战功”。此后,这一习俗就保留直到如今。
   
  停不下来接着说,再后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永顺县为纪念破倭的土司领袖彭翼南,在县城修建“翼南楼”,以矢湘西人民的抗战决心。楼上楹联:
  “破虏溯当年,浙海东南传伟绩;鼓颦思战士,大乡西北有高楼。”永顺古称大乡县,以此代指湘西。
   
  此后不远,为配合淞沪会战,湘西子弟兵在嘉善同日寇血战七天七夜,完成阻击任务后,7000编制的128师只剩下不到3000人。
  2016年10月9日,第1439天。
   
  晴。
   
  九月九,重阳。渐入深秋。
   
  至此已持续干旱一个月整,气温还不低,依然是短衣短裤的行头,仅在早晚的山上能感受那抹秋凉。
   
  下山的时候,往往老乡们的第一句话就问,山上还有水喝不?感谢大地苍天,鸡公洞的清泉足够滋润蛮山。只是因为干旱,蛮山的阳霍还没长出地面就开花了,刨开泥土掰去花瓣,还是吃了两餐应应时鲜。
  
  喝完酒已是8点。从山路上下来,看天边新月如钩,离老余的牛棚也不远,于是打个电话给他,让他把茶烧起。喝茶,聊天,直到晚上11点。然后我上山,老余去水沟里洗莲藕,第二天早上天不亮就要去赶集。
   
  此时,新月已隐,看残荷凋绰,听秋风阵阵。老余打了个寒噤,道,好他妈冷啊!
   
  如果说人生四季。二十岁之前应当是人生之春,然后又到四十岁算是人生之夏。四十以后,便渐入秋了。真真好应景。
   
  回山的路上,车灯所指,思绪难平。于是油了几句:
   
  南山试新酒,
  北垅品清茶。
  一曲秋风里,
  不见旧荷花。
   
  有朋友夸,好生活!好才情!好诗意!
   
  其实在这前面,还油了四句:
   
  西山新月比镰钩,
  岭过秋风试寒裘。
  满眼残荷蛩声里,
  一壶浊酒对牛头。
   
  谁能读懂其中的萧瑟,便是知己。
  2016年10月13日,第1443天。
   
  阴。
   
  重阳那天短衣短裤还觉得热,晚上秋风一起,第二天就要穿外套了,第三天就要穿棉袄了。昨晚,实在抵不住那份寒意,将冬天的厚被子找出来,睡了一个不被冻醒的觉。毕竟是深秋了。
   
  这两天陆陆续续下了点小雨,小得不能再小的小雨,仅仅润湿地皮,不足以植物解渴。但是因为这点湿气,有了蛮山今早的第一场秋雾。
  
  现在,我是真心地喜欢上了这个地方。这相对独立的山腰盆地,淳朴易处的民间村落,春花冬雪,过岭风凉,心自在处,就是桃源。
  2016年10月15日,第1445天。
   
  阴。
   
  前天试挖了红薯和紫薯,虽然在长果的时候干旱,相对来说比较小个一点,但整体看来还算不错。
  
  我很小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没什么印象,只记得个子瘦高,头上缠着青纱长头巾,标准的民国时期西南男人的装扮。从父母和老家人口里了解到的外公简直是个奇才,力大无穷担着两百斤担子往返川湘路上做挑夫头儿且按下不表,最为神奇的是从未上过学的外公竟然能读懂很多部旧书演义,两晋,隋唐,说岳,薛刚等等,烂熟于心。而且都还是说书艺人的那套搞法,绘声绘色,趣味无穷。我父亲那辈的老家人,就是在听着外公的故事中长大的。集体化的时候,那时也没什么电影,队上在农闲时,每晚都要安排外公在队屋里说书讲故事,算是队里的文娱活动了,而且是算工分的,每个晚上记两个工分。父亲现在还在说,那个时候,一吃过晚饭,他们那辈小孩子,就带着小板凳欢呼邀约,走啊,走啊,听李民初讲古去!
   
  从外公的故事里,父母对计取摩天岭、三箭定天山等耳熟能详念念不忘。每晚杀鸡的时候,陪他们看看电视里的隋唐,聊聊那些陈旧的过往,也算是对外公的缅怀吧。
   
  我没听过外公讲的故事,因为我记事的时候外公已因病瘦弱不堪,整日卧床了。但是他给我说过的一个谜语,却至今依然记得,也是关于薛仁贵的:
   
  “毛子贞,带箭投军,一进部,抢锣先行。薛仁贵,挂红赤义,摩天岭,一扫太平。”
   
  这是一个事件谜语,说的是发生的一件事情,在山上砍柴的时候可能遇到。这里面有很多谐字谐音,看有没有朋友能够猜出来。猜不出来我下次更新的时候公布。
   
  其实我心里更为疑惑的是,这个谜语到底是书上本来就有的,还是我外公自己编的。但是在网上我一直没有搜到这段话。不知有没有朋友看到过,如果有,请告诉我,老蛮谢过!
  2016年10月19日,第1449天。
   
  小雨。
   
  前天早上七点,彤云映东山。老父亲说:早上发霞,等水架茶。恐怕快落雨了。结果又是晴天丽日。直到今天早上,终于下了一点小雨。看天气预报,往后几天都是小雨。这么长时间的秋旱真的要结束了么。
  
  收到以后,她妈妈很满意。我也很开心。一路走来,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间,朋友们对老蛮的宽容和包容太多。也正是朋友们的大度支持,才使得老蛮稳步走到今天,并且朝着新的目标,义无反顾地继续行进下去。
   
  衷心地谢谢朋友们!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