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

  @樱花凋谢了 2389楼 2014-02-02 22:52:47
  楼主,请教高才,怎么看待P2P?2014年会是破局高发之年吗?会不会殃及到一些老平台?
  -----------------------------
  银行的日子都不好过,民间借贷更有可能崩盘。P2P也不可能幸免于难,老平台也未必安全。
  有人说,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自然成长与战略成长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坐电梯(战略成长)比爬楼梯(自然成长)要快,尤其是针对一个伟大的目标。

  有人说,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会有人坐在那里为他鼓掌。然而,“只有偏执狂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因为,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只有坚持不懈创新的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才能稳操胜券。



  这是一位老板的话,也许这就是企业家精神吧。
  所有成功的企业,离不开政府、离不开政策、离不开银行;所有行业的经营,离不开市场、离不开技术、离不开客户;所有想要成功的人,离不开目标、离不开责任、离不开行动。对于企业而言,讲的就是资源的整合,讲的就是商业模式、讲的就是创造第一;而对于想要成功的人而言,不在于做什么,而在于选择什么。因为,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有什么样的交易。
  我认为,当我们选择了这个目标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注定。只不过顺其规律者胜,逆其规律者亡(原则),即便我是一头猪,台风大了,我也会飞。

  引用
  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旷世之才,一定有坚忍不拔之志。
  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方法、勤奋的努力是成就未来所必须秉持的原则。
  对于集团的发展规划,站在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评价。对与错只能通过结果来验证。但是,即便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依旧要走对这个脚步。

  引用
  地球爆炸了,宇宙只不过少了一颗微尘而已,地球算什么?企业算什么?人又算什么?
  今天,我们残忍的对待自己;明天,市场才会宽容的对待我们。换句话说,我们今天不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明天,市场就一定会残忍的对待我们。
  很多人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没有把自己逼到极致;是因为没有格局或被细节所绑架。自身素质上的一塌糊涂,是不成功的根源。因此,转变一个念头,世界从此为你发生变化。
  很多人选择了安静。然而,太安静了就会被遗忘。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做人不能太安静,人生的意义本就在于折腾。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本源上说就是灵气和悟性。因为,灵气与悟性的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了。

  引用
  @军哥也是纯爷们 2429楼 2014-02-03 23:26:36
  撸主你好,你讲的东西我受益很深,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对你说的一个事情不赞同,就是关于养殖的,一般只要是养殖,除非天灾,只要细心管理,一般是不会赔钱的,当然想一夜爆发也是不可能,顺便问撸主一件事情,我前年有信用卡逾期三个月,不过后来还上了,然后卡退了,问一下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
  各银行掌握的尺度不一样,最宽松的是,信用卡只要当前没有逾期就行,各家银行松紧不一,但是逾期三个月时间有点长了。
  再来说说信贷泡沫

  现在一说到企业倒闭,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基本上都带有一个词:授信过度。当然,这是站在银行的角度说的,站有企业的角度就是,融资过度,本来不需要这么多资金,可是银行这么配合,那就顺水推舟,用吧,结果把钱东投西投,最后一点回不来,当银行看到事情不好,准备收贷的时候,企业己结没钱还贷款了。
  一、钢贸行业
  钢贸行业确定风光了几年,大概是从2000年到2008年,螺纹钢的价格从3000元上涨到6000多元,全国各地的钢贸商都大发了一笔,其中以福建人最多,福建人中又以周宁人最厉害。当然,钢贸做为大宗商品贸易,是一项资金密集型行业,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很多银行也从中获利不少,在上海、江浙一些地方,一个钢材市场就养活一家支行。
  银行为什么这么喜欢钢贸企业呢?其实不光钢材,大宗商品银行都喜欢。第一,钢材的资金量特别大,产业的存款多,如果放在一般行业,年销售收入几亿元就是很大的企业了,可以在钢贸行业,几亿元只是刚刚上规模,还属于小打小闹。第二,钢贸行业资金需求大,甚至可以无限扩张,如果是生产企业,产能是一定量的,多大的生产线,就有多大的产能,就有多大的销售收入,所以你的贷款不可能无限制地往上增。可是钢贸行业就不同了,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出上亿的销售收入,融个几千万是不成问题的。第三,钢材可以质押,是比较好的质押物,可以到后来,银行己经设计出比质押更简单的操作模式了,泡沫被吹大了;第四,钢贸行业几乎通用银行承兑汇票,干银行的都知道,承兑汇票是吸收存款的利器,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就靠着承兑汇票保证金,对于存款立行的银行来说,谁都喜欢这样的客户。

  最初,只有少数几家银行在做钢贸行业的时候,或者说在铁贸行业比较景气的时候,这时应该是没有泡沫的。也可以说做钢贸的同行们有点忖,赶上信贷政策宽松,可偏偏钢材材又不景气,这时泡沫就产生了。从2008年之后,钢材的价格又从6000多元回到3000多元,几乎没有了行情,包括短期行情,一吨钢材毛利只有二十元。钢材行业是不赚钱的,或者说是没有资金需求的。但是这时又赶上信贷比较宽松,各家银行争着上业绩,于是一如既往地支持钢贸企业,而且不但原来支持的继续,还有很多银行跟风而进。
  明明是企业不赚钱了,银行还是大笔大笔资金地注入。很多故事就是这么产生的,那时候周宁人很自豪地说,一张周宁的身份证,就可以轻松贷到50万。再说银行,仅仅是质押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了,因为货物质押的杠杆作用太小了。后来又推出了联保,再后来,由钢贸商成立担保公司,统一由担保公司担保。有的钢贸商还联合成立了钢材市场,由市场对商户进行担保。其实转来转去还是那些人在一起玩。关键是,很多银行都看到这样做不错,既有存款还没风险,都一家接一家地进。
  既然主业不赚钱,那么钢贸商贷到的款都到了哪里?据现在的统计,大约20%进入了民间资金市场,70%进入房地产市场,自己用了不到10%。民间资金市场基本血本无归,随着整个钢贸行业的蹦盘,他们的资金注定是收不回来了。在房地产市场,他们也是门外汉,东投一个项目,西投一个项目,而且运作经验不足,很多都成了房东。
  这时,只要企业的资金链不断,能按期还得上贷款,银行还会接着和他们玩下去的,何况有的银行己经不能自拔。但是2012年,银监会的一个风险提示,很快就把这个泡沫吹破了。因为,任何一个局外人,都看到这种放贷行业是不正常的。起初,钢贸商们还在争取,还在挣扎,和银行谈判,要求还后再贷。可是监管部门的态度是明确的,泡沫必须是要破的。关键是这时,泡沫不破也不行了,有些后进入的银行,一看到风吹草动,就全力收贷,起诉,保全,企业不想完也完了。既然有人做空,这轮行情是没法继续了。看来续贷无望,钢贸企业干脆不还了。
  到清收时才发现,即使是质押,水分也很多,假仓单,空仓单,重复质押,货物处理根本不够还贷款的。
  一场泡沫剧就这样结束了。银行的损失,以几百亿计。
  从钢贸行业中,可以总结出信贷泡沫的几个特征:
  第一,明知企业不好而发放贷款。明明看到贷款超出了企业的资金需求,明明看到了企业不盈利,明明看到企业挪用了信贷资金,还是向企业发放款。大家都不冷静,都被利益冲昏头脑。
  第二,在泡沫破裂前,信用环境是好的。在2010年的时候,上海有一家比较有影响的钢贸商,因为炒期货赔了,他的同乡为了还了两亿元的贷款。这个事件,不但没有打击银行向钢贸行业投放贷款的热情,反而觉得周宁人信用好,更加加大了对钢贸行业的信贷投入。在所有的泡沫破裂前,市场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大家都赚钱,皆大欢喜。
  第三,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不断进行博傻。如果只是一两家银行在做,那也不至于引起泡沫,也不会引起监管当局的注意,主要是参与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银行盯上了这块蛋糕,不断地把泡沫吹大。
  第四,有人做空市场,导致泡沫破裂。有的银行抽贷,就是做空市场,一家银行抽贷,其他银行也抽,抽到后来的就抽不回来了。有时候监管部门开会,反复叮嘱各家银行的行长,对于大企业的贷款,一定要“同进同退”,决不允许任何一家银行抽贷,否则会如何处罚云云。可是,真要是“同进同退”,那还叫市场经济吗?出了问题是自己的,自己先收回来再说。
  --------------------------
  @ycfl202 2454楼 2014-02-04 21:52:46
  我一直有个疑问,既然只是财富转移,泡沫破了后,怎么会都变穷光蛋呢?原来已卖出的已将钱赚到了,不会变穷,还没有卖出变现的只是预期少了,他本来已有的财富也不会因此变少,只有最后低价卖出的才会亏本。仍只是少部分变穷。盼回复!
  -----------------------------
  最后接盘的,是把所有的身价都押上了。有的能低价出手,有的低价也出不了手。如果房地产泡沫破了,房子是很有可能卖不出去的,人们习惯于买涨不买跌,几十年的积蓄全押在房子上了。
  @军哥也是纯爷们 2455楼 2014-02-04 22:02:52
  谢谢撸主,我那时是民生银行,麻烦撸主说一下,是不是对以后办卡办贷款有影响?
  -----------------------------
  我是说各家贷款银行掌握的尺度不一样,有的银行审批时觉得信用卡逾期三个月不要紧,有的就不行,到时候还要看哪家银行审批、从宽还是从严
  担保公司

  这个案例本来是不打算讲出来的,毕竟和当事人走的很近,而且事情的影响也不算小,怕让他知道也不太好。前几天,这家担保公司的一个员工过来说,过了年不打算在那里干了,年底发了前两个月的工资,总共3000元,也没有干下去的可能了。到银行去吧,也不太容易,一是现在形势不好,没有好户可做,二是公司声名狼藉,银行也不是很认可。唉,事己至此,也该反思一下了。但是大家千万别去对照是哪家公司,就当听故事就行。
  这家担保公司,规模最大的时候,担保总额超过10个亿,这个规模,在担保行业,应该是不算小了,在全省,也算是比较靠前了。可是最近,公司因为债务问题,有上亿的资金不能兑付,因为被担保的企业有一大批,不能倒闭,被政府接管了。
  说到这里,又要说到担保公司这一行业的问题了。就担保业务来说,担保公司是几乎是不能能盈利的,这家公司的担保费不超过3%,这个比例,覆盖不了损失。担保十个亿,一年出两三千万的不良是很正常的。担保公司要想盈利,担保费至少要收到5%以上,可是本身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就不低,担保公司再收高了,企业又负担不了。在国外,基本没有民营的担保公司,几乎所有的担保公司都是政府设立的,或者行业协会设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为了支撑中小企业融资而设立了。而现在的担保公司,大部分是民营的,政府出资设立的也有,但基本不做业务。这些民营的担保公司,既然担保费不能盈利,就要看他的盈利点在哪里。
  在企业问题暴露之前,我一再追回,企业的盈利点到底在哪里。就担保费的收费水平而言,谁都知道不盈利,如何保住公司庞大的开支?出事之后,一切也就真相大白。担保公司凭借着自己的信用,当然主要是银行给予的信用,也或多或少地向社会融资。融资来投到哪里,无非还是那两个领域,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当然,在担保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垫款,但是,仅是垫款,还不至于企业倒闭。就房地产而言,他需要的周转期很长,从前期项目投入到最后回款,最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民间借贷的期限都比较短,和房地产开发有一些不匹配。民间借贷,稍有不慎,再加上运气不好,就会损失上千万。这两项业务,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一片风雨飘摇。
  @黄金战争 2447楼 2014-02-04 21:02:50
  第二,钢贸行业资金需求大,甚至可以无限扩张,如果是生产企业,产能是一定量的,多大的生产线,就有多大的产能,就有多大的销售收入,所以你的贷款不可能无限制地往上增。可是钢贸行业就不同了,轻轻松松就可以做出上亿的销售收入,融个几千万是不成问题的。
  -----------------------------
  @有缘人甲 2463楼 2014-02-04 23:28:59
  求教楼主,为何钢贸行业资金需求这么大,甚至可以无限扩张?纯贸易吗?谁在需要?
  -----------------------------
  大宗商品行业有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比如买一千吨货是一个价,买一万吨货又是一个价,量越大越便宜,所以企业都想资金量大一些,越多越好,只要银行敢贷,他就敢用。这是在正常情况下的资金需求,实际到后来都被挪用了,真要是买了钢材不至于还不上贷款,贸易行业全是流动资产,比较容易变现。
  至于对担保公司的不利传闻,我始终不太相信,总觉得是同行在诋毁他,毕竟人家做到那么个规模了。可是现在想想,还是犯了错误,不够理性,前面讲了,和担保公司的关系比较近,甚至带有一些感情色彩,不愿意相信担保公司出现了问题。第一,更换法人,大股东撤股。当时的解释是,为了办业务方便,法人不在当地,有时签字不好签。现在看,大股东撤股是转折点。第二,有人传闻,担保公司虽然收费比较低,可是向被担保单位借钱。我总觉得不可信,怎么没听客户说起。后来从别的客户那里听说,很多担保公司都向企业借钱。还有其他传言,但这两个是最关键的,也是我判断失误的。
  当时总觉得担保公司大、大、大,只要大就没问题,事实也差不多,政府后来是接管了,因为他的担保量太大,不接管不行,这么多银行,这么多企业,一出问题就是一连串反应。但是大不能压倒一切,企业大了,可是问题也多。不慎重啊,走到今天,没有估计到。
  二、信贷泡沫之二 ——我所接触的温州商人

  温州出事之后,温家宝火速赶到温州救火,还制定了温州金融改革方案。时隔两年,效果怎样?现在浙江成为全国银行的重灾区,温州的不良率在全国最高,成为在总行挂号的难题,有的基至成立了专门的处置小组。中央出手都救不了温州?对,是这样的。因为中央也没有找到症结所在。
  从媒体上的观点来看,温州信贷环境出现问题,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被迫借高利贷(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二是是民间资本没有出路,民间资本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制,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求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注入流动性,二是加快金融行业的发展,成立更多的村镇银行云云。我不在温州,但是据我所观察到的温州企业,这两个问题根本没有说到点上,温州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信贷破沫破裂,而且这个泡沫的形成、膨胀、破裂和上海钢贸是一个模型,只不过上海钢贸集中于一个行业,而温州集中于一个地区。
  温州的中小企业是最发达的,早在其他地方的人还没有开化的时候,温州人己经大发其财了,这里形成了全国、全世界若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至今也没有其他地方能够替代,比如低压电器、泵阀、皮革、制鞋、服装、包装印刷等等,而且一些行业的龙头企业都出在温州。温州的实业最发达,温州人的经营头脑也是最发达,和温州人打交道大费脑筋。
  温州人抱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温州商会是全世界组织最多的商会,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温州商会,而且商会之间联系密切,组织严密,而且浙江省政府有专门的机构对接各地的温州商会。
  温州人在闯世界的过程中,对于商业精神口口相传,几乎每个温州人都对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耳熟能详,经常有人和我说温州人的“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温州人的“四千精神”——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不但是商业精神,而且感觉他们和怎样和政府打交道、怎样和银行打交道,都形成了固定的套路,无论走到哪里,屡试不爽。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