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

  @有点疲劳 349楼 2014-01-01 18:35:48
  回复第329楼(作者: @shpm999999 于 2014-01-01 17:17)
  你做的这笔业务犯了好几个错,应该不适应干信贷,而且根据你说的是联保业务,更是眼光短浅,将能多做几……
  ==========
  话是没错,可我想楼主和银行的兄弟们更多的时候都是要为营销让路,向任务低头,饥不择食啊!
  -----------------------------
  这是句实话。其实做业务面临很多两难的抉择,放还是不放?放有可能有风险,不放就没饭吃。越是风险大的业务,收益越高(不是说灰色收入,而是贷款利率高、存款派生高)。掌握的信息越多,发现的问题越多,就越不敢放。这两年来,一直在谨小慎微地走着,直到现在,虽然遇了了一些问题,但目前保持零逾期的记录。业绩也过得去,不算是最好,但还能交待。前一段时间领导找我谈话,说胆子要大些,别这不敢做那不敢做。我说现在的目标是保住饭碗,不是发大财的时候。果不其然,昨天年终决算,大家在一起看下发的核销呆账的处理责任人文件。去年时,上级行提拔了5名80后的支行副行长、行长助理,都是当时业绩比较好的,也算是风云人物,不过到现在,己经挂了三个了,免职,专职清收。其中一个在处理文件里写得很严重,说谁谁发放的贷款形成3700万的不良,占其全部贷款余额的29%。看来领导是真生气了。还有一位80后的支行行长,其岳父是某上市钢厂的一把手,前几年很风光,收入很高,年轻有为,这几年做的钢贸企业出事了,据说是很难受。
  从我的视角来看,只要来到银行来借款的企业,十分八九是不健康的,是多多少少有问题的,或者是财务上的问题,或者是经营管理上的问题,真正是因为业务蓬勃发展而缺资金的所占比例很少。这些有问题的企业,有的得了是慢性病,有的是急性病,有的是发病初期,有的到了晚期。我和同事们开玩笑,我们放款之前,要请大师算算企业的寿限,看他还能撑几年,能撑两年就放一年,能活三年就放两年。
  对于贷款风险,我是这样看的,“尽职免责”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要出了呆账,就要追究责任,行里是不会饶过你的。尽管监管部门和上级行对不良贷款都有容忍度,但那是对单位集体的,具体到某个人,那就是零容忍。对于贷款风险,我做好了三种准备:第一层是能安全收回,这是上上签;第二层如果借款人不能还款,通过第二还款来源收回,包括担保人代偿和处置抵押物;第三层就是第二还款来源也还不上,走到了核销程序,责任不可免,但是千万不能爆料出什么丑闻,什么收好处费了,什么参与企业借款了,等等。
  我最喜欢的企业

  我最喜欢的客户,不是风险程度低的客户,因为低风险对应着低收益。客户心里都有数,觉得自己资金不是很紧张,他的议价能力就很强,就不会承担很高的价格,利息高了不行。而且有的客户什么也不配合你,平时要结算没有,月底要存款没有,网银也不用,贷后材料也不按时交,惹烦了就把贷款还上。真是应了那句话:“有钱就是大爷”。但是也不能光追求高收益,那是高利贷干的事,高利贷有的是手段,银行使不出来。
  我认为理想的客户就是,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但是有一部分属无效资产。有资产,资产大于负债,就不会跑路。有无效资产,短时间风无法变现,所以贷款就还不清,几乎是年年周转。手头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客户在08年上了个新项目,他的上游客户是中国重汽,08年重汽的目标是年产量从8万辆提到20万辆。重汽扩产,供应商也要跟着扩产,他就买了地、上了设备。可是投产之后,赶上金融危机,重汽的产能没提上去,到现在的销量也不到8万台。结果把他给坑了,新厂压根就没开工,设备在那闲着,就这样背上了债务年年还着。这样的企业,新上的资产就属于无效资产,又不舍得处置,年年付着利息。
  还有一个企业,是一家生产型企业,前几年根据市里的规划,他的厂区可能要拆迁,于是在自己厂里建了几万平米的办公楼,也为此背上了债务,可是政府迟迟不拆迁,前一任领导没动,这一任领导也没想动,他就要继续还着利息。
  第三个客户是搞房地产投资(当其另外还有其他产业),前几年以比较低的价格,从开发商手里接了一个尾盘,贷了一些款,可是尾盘一直卖不出去,低价卖又不舍得,就这样年年转贷。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