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大家的关注,真有些受宠若惊。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
看到有很多天涯网友讨论投资农业,到乡下包地,养点土鸡,养点鱼,种点果菜,就以为是农业开发。我认为这是生产力的倒退,只能说对食品安全有利,但是对生产力发展,看不出有多少推动作用。对于农业,现在的提法是“现代农业”,即必须带现代化标签。所谓现代化,必须有有别于传统农业的地方。昨天去看了一家养殖企业,感觉就有现代农业的特征。
这是一家对虾养殖企业,去年进行反季节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北方来说,一般对虾下市是在仲秋节前后,过了仲秋,就吃不到鲜对虾了,只能吃到冷冻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家企业,却是在仲秋节后投苗,春节前后上市,结果十几元的南美白对虾到春节卖到五六十元,五六十元的基围虾卖到二百多元。他的作法有这么几点创新:
一是使用地热资源作为加热方式。如果北方在冬天养殖对虾,必须保持合适的水温,也就是必须要加热。加热有三种方式,一是锅炉加热,这是成本最高的。二是利用工业余热,如电厂、碱厂的余热,这样又有若干限制性因素,首先是养殖场既要靠近滩涂,又要靠近工厂;其次是靠近工厂海水还不能有污染,这样合适养殖的地方并不多。三是利用地热,通过地源热泵提取提地下水对海水进行换热,地热井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既环保又节约。这就是把工业中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带动农业的现代化。
二是工厂化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最大的风险就是靠天吃饭,遇到天灾,谁都没办法。去年8月的集中降雨,使环渤海的海参养殖户近乎绝产。所以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水里求财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的工厂化生产,可以人为地对温度、盐度、水质进行控制,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对虾的生长周期很短,极大的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海参养殖就不行了,一般的生长周期是三年,谁知道三年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近几年食用菌行业发展很快,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用菌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人为地控制温度、温度、光亮,而且生产周期又短,这就使得企业很容易上规模。
估计大棚养殖对虾,就像大棚种植蔬菜一样,会迅速地推广开来,进行反季节生产,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行业发展一片光明。
这是一家对虾养殖企业,去年进行反季节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在北方来说,一般对虾下市是在仲秋节前后,过了仲秋,就吃不到鲜对虾了,只能吃到冷冻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家企业,却是在仲秋节后投苗,春节前后上市,结果十几元的南美白对虾到春节卖到五六十元,五六十元的基围虾卖到二百多元。他的作法有这么几点创新:
一是使用地热资源作为加热方式。如果北方在冬天养殖对虾,必须保持合适的水温,也就是必须要加热。加热有三种方式,一是锅炉加热,这是成本最高的。二是利用工业余热,如电厂、碱厂的余热,这样又有若干限制性因素,首先是养殖场既要靠近滩涂,又要靠近工厂;其次是靠近工厂海水还不能有污染,这样合适养殖的地方并不多。三是利用地热,通过地源热泵提取提地下水对海水进行换热,地热井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既环保又节约。这就是把工业中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农业,带动农业的现代化。
二是工厂化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最大的风险就是靠天吃饭,遇到天灾,谁都没办法。去年8月的集中降雨,使环渤海的海参养殖户近乎绝产。所以老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水里求财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的工厂化生产,可以人为地对温度、盐度、水质进行控制,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对虾的生长周期很短,极大的降低了不可预料的风险。海参养殖就不行了,一般的生长周期是三年,谁知道三年后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近几年食用菌行业发展很快,最主要的原因是食用菌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人为地控制温度、温度、光亮,而且生产周期又短,这就使得企业很容易上规模。
估计大棚养殖对虾,就像大棚种植蔬菜一样,会迅速地推广开来,进行反季节生产,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行业发展一片光明。
@zhoutalin 4525楼 2014-04-04 11:57:28
询问楼主,本人大一学生,如此多跑路老板,他们跑路原因又是什么呢?除去高利贷和独资企业无限责任因素。是否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也会大量跑路呢?如果是,是不是一方面由于老板本来就打算只留一个空壳子,然后携款潜逃;或者另一方面,中国人有限责任意识不强,还抱有父债子偿的观念,即便对方破产,债主也要讨要到底,逼迫债务人跑路呢?
-----------------------------
中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无限责任,如果公司借款,都是追加老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中国没有诚信的公司运行环境,如果公司真是有限责任,那全都不还了。
跑路的里面,不排除有跑了不还的,能借五分以上利息的,拿什么还。父债子偿在法律上是讲不通的,如果没有还款能力,什么办法也没有。
跑路只是宣告破产的一个手段,很多跑了之后又回来了的,跑之前还答应还还还,跑完回来谁来要债就是两个字:没钱。还没听说有跑路回来又还钱的,东山再起的更没有。
询问楼主,本人大一学生,如此多跑路老板,他们跑路原因又是什么呢?除去高利贷和独资企业无限责任因素。是否有限责任公司的老板,也会大量跑路呢?如果是,是不是一方面由于老板本来就打算只留一个空壳子,然后携款潜逃;或者另一方面,中国人有限责任意识不强,还抱有父债子偿的观念,即便对方破产,债主也要讨要到底,逼迫债务人跑路呢?
-----------------------------
中国的有限责任公司也是无限责任,如果公司借款,都是追加老板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中国没有诚信的公司运行环境,如果公司真是有限责任,那全都不还了。
跑路的里面,不排除有跑了不还的,能借五分以上利息的,拿什么还。父债子偿在法律上是讲不通的,如果没有还款能力,什么办法也没有。
跑路只是宣告破产的一个手段,很多跑了之后又回来了的,跑之前还答应还还还,跑完回来谁来要债就是两个字:没钱。还没听说有跑路回来又还钱的,东山再起的更没有。
@黄金战争 4507楼 2014-04-02 21:14:04
谢谢大家的关注,真有些受宠若惊。
-----------------------------
@codered1981 4520楼 2014-04-03 14:07:57
黄金战争
关于考察企业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怎么判断?就是如何判断里面的逻辑,可否讲几点,谢谢 !!!!!!!!!!!!!!!!
-----------------------------
企业借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固定资产,如买地建厂进设备,这种一般都有在建项目,项目建设之前也有可研报告,就是典型有短贷长投的行为;二是应收款太多,流动资金不足,主要看企业的下游客户是谁,是不是有拉长账期的情况;三是存货增加,流动资金不足,存货有两方面,一是原材料,只有原材料价格上涨才会存货;二是产成品,即产品滞销,库存增加。
判断企业的贷款用途是否是真实,最好的办法是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如果企业贷款后生产规模未见扩大,账户流水未见增多,一定是拿着钱干了别的。如果在此期间,贷款还在不停地增长,那么就是陷入严重的财务然机里面了。最好还是赶快撤,收晚了就回不来了。
谢谢大家的关注,真有些受宠若惊。
-----------------------------
@codered1981 4520楼 2014-04-03 14:07:57
黄金战争
关于考察企业贷款用途的真实性怎么判断?就是如何判断里面的逻辑,可否讲几点,谢谢 !!!!!!!!!!!!!!!!
-----------------------------
企业借款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投固定资产,如买地建厂进设备,这种一般都有在建项目,项目建设之前也有可研报告,就是典型有短贷长投的行为;二是应收款太多,流动资金不足,主要看企业的下游客户是谁,是不是有拉长账期的情况;三是存货增加,流动资金不足,存货有两方面,一是原材料,只有原材料价格上涨才会存货;二是产成品,即产品滞销,库存增加。
判断企业的贷款用途是否是真实,最好的办法是定期进行贷后检查,如果企业贷款后生产规模未见扩大,账户流水未见增多,一定是拿着钱干了别的。如果在此期间,贷款还在不停地增长,那么就是陷入严重的财务然机里面了。最好还是赶快撤,收晚了就回不来了。
@zhaochuwen 4509楼 2014-04-02 22:35:59
楼主思维严谨,又有宏观视野,你工作中经历过的这些案例都很鲜活,总结得更好。所以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我,然后读到最后一页,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你。
我也是个80后,目前在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县里创业(因为父辈在这一行做贸易做了几十年,某种程度也不算是创业,做的是某涉农深加工项目,项目倒是很稳定,而且这个行业现金流周转速度很快,不过利润率偏低,固定资产投资又较大),我老婆也是银行的,不过在市......
-----------------------------
只有资产,不一定就能借得到、还得了,关键是看现金流,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匹配。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般人贷款买房,一定是不想让银行收了房子的,房产价值要大于贷款金额。如果贷20年,现金流入和支出是匹配的,还款没有问题;但是只贷一年,怕是银行也不敢放,两人每月的收入是一万元,到年底还50万,怎么还?企业贷款基本都是短期的,一年内的,贷款数额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不是说有资产就一定能贷得到相应的短期贷款。
一般来说,企业是不会守着资产而不还贷款的,无论是想什么办法,都要先把钱还上。到一个企业上,论资产确实不少,土地价值500万,设备有发票的就700多万,营业额一年有3000多万,但是半年来,账是基本没有看到钱,一分钱贷款也不敢批。销售收入不等于现金流,资产也代替不了现金流。
楼主思维严谨,又有宏观视野,你工作中经历过的这些案例都很鲜活,总结得更好。所以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我,然后读到最后一页,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你。
我也是个80后,目前在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县里创业(因为父辈在这一行做贸易做了几十年,某种程度也不算是创业,做的是某涉农深加工项目,项目倒是很稳定,而且这个行业现金流周转速度很快,不过利润率偏低,固定资产投资又较大),我老婆也是银行的,不过在市......
-----------------------------
只有资产,不一定就能借得到、还得了,关键是看现金流,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匹配。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般人贷款买房,一定是不想让银行收了房子的,房产价值要大于贷款金额。如果贷20年,现金流入和支出是匹配的,还款没有问题;但是只贷一年,怕是银行也不敢放,两人每月的收入是一万元,到年底还50万,怎么还?企业贷款基本都是短期的,一年内的,贷款数额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不是说有资产就一定能贷得到相应的短期贷款。
一般来说,企业是不会守着资产而不还贷款的,无论是想什么办法,都要先把钱还上。到一个企业上,论资产确实不少,土地价值500万,设备有发票的就700多万,营业额一年有3000多万,但是半年来,账是基本没有看到钱,一分钱贷款也不敢批。销售收入不等于现金流,资产也代替不了现金流。
有一天和一个客户吃饭,到最后付款的时候,两人抢着付,他在掏钱包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摔到了地上。最后是我付款成功了,可是看到手机从高处摔到地下,不免心里有些内疚:别为了这百十元的饭摔了几千元的手机,那是太不值了。从饭店出去之后,我不好意思地问:手机没事吧?客户拿出手机,看了看,又按了按,还好,安然无恙。客户攥着手机说:“戴套了,很安全。”
我说,从一些小事上,可以看出老板的风险意识。客户说,在发生火灾之后,人们总是关注火灾损失了多少,而不去问问事前是不是花几百元买个灭火器。
从出事的企业来说,很多老板就是根本就没有风险意识,有的可能意识不到这样经营下去的风险,也有的可能己经意识到了风险,但是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有一家做纺织的企业,有一年失了场火,虽说没有烧得倾家荡产,但是还是损失不小。尽管纺织企业失火的机率很高,但如果做好预防,是完成有可能杜绝的。发生火灾,说明老板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还是很不到位。果不其然,这家企业的担保圈连年发生问题,今年替这家还,明年替那家还,尽管银行采取了一些救济手段,但是还是有一些损失,如今己是负债累累了。由此可以看出,有些老板确实没有风险意识,喜欢冒险,而且这些险通常是很不值得的。
我说,从一些小事上,可以看出老板的风险意识。客户说,在发生火灾之后,人们总是关注火灾损失了多少,而不去问问事前是不是花几百元买个灭火器。
从出事的企业来说,很多老板就是根本就没有风险意识,有的可能意识不到这样经营下去的风险,也有的可能己经意识到了风险,但是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一个小小的失误,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甚至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有一家做纺织的企业,有一年失了场火,虽说没有烧得倾家荡产,但是还是损失不小。尽管纺织企业失火的机率很高,但如果做好预防,是完成有可能杜绝的。发生火灾,说明老板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还是很不到位。果不其然,这家企业的担保圈连年发生问题,今年替这家还,明年替那家还,尽管银行采取了一些救济手段,但是还是有一些损失,如今己是负债累累了。由此可以看出,有些老板确实没有风险意识,喜欢冒险,而且这些险通常是很不值得的。
最近有个企业又要下病危通知书了,多事之秋啊。在银行面前,他表现地很镇定,情况很好,企业不断在发展。但是背后里我知道,他在拼命地找钱。他和我的一个同学一直联系,所有的动作我的同学都知道,而他又不清楚我们的同学关系。
如前面所说,现在真的到了“明斯基时刻”了,有些信贷枯竭的样子。他的贷款这个月就到期,现在还款资金还没有着落,据说现在是一家接一家地找小贷公司、个人,每天都是领着这些人看企业。目前还没有银行抽他的贷款,在下半年还有几笔款陆续到期。如果我们行的贷款到期后不能续贷,他必死无疑。但是我是真的不想给他贷了。对于他的问题,我从二年前就提醒他,轻资产运行,防止担保链风险,招揽人才,等等。但是他的性格十分倔强,只有别人听他的,不能他听别人的,到后来,我就懒得和他说了,愿死愿活全由你自己吧。关于他的企业问题,有一大堆,现在还不宜评判。等到真倒闭的那一天吧。
进入预警状态的还有几家企业,每一家都有一长串故事。慢慢和大家痛苦地分享吧。
如前面所说,现在真的到了“明斯基时刻”了,有些信贷枯竭的样子。他的贷款这个月就到期,现在还款资金还没有着落,据说现在是一家接一家地找小贷公司、个人,每天都是领着这些人看企业。目前还没有银行抽他的贷款,在下半年还有几笔款陆续到期。如果我们行的贷款到期后不能续贷,他必死无疑。但是我是真的不想给他贷了。对于他的问题,我从二年前就提醒他,轻资产运行,防止担保链风险,招揽人才,等等。但是他的性格十分倔强,只有别人听他的,不能他听别人的,到后来,我就懒得和他说了,愿死愿活全由你自己吧。关于他的企业问题,有一大堆,现在还不宜评判。等到真倒闭的那一天吧。
进入预警状态的还有几家企业,每一家都有一长串故事。慢慢和大家痛苦地分享吧。
要当好一个客户经理,我觉得有两点性格上很难克服的障碍:
第一,要绝对的理性,不能带有丝毫的感情。如果对企业带有一些个人感情,或者有了侧隐之心,八成是要裁在这上面的。有时总是想着,企业多么多么不容易,老板一步步走到今天,一路辛酸,我们还有好好地支持他。可是,这种侧隐之心,影响了对企业最客户的判断。企业明明己是步履维艰,怎么拉也拉不动了,再拉他,就连你一块拖倒了。
第二,不能太善良,要以恶人的心来思考对方。人总是很善良,而且以这种善良的心来思考客户下一步的行动。的确,善良是好的,但是快要倒闭的企业,在死亡线在垂死挣扎的人,己经快失去人性了,毫可善良可言,这时候,他连操他亲娘的心都有,还有什么坏心眼没有?如果以一颗善良的心来揣摩对方,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做出这种事。倒闭的企业,害的最深的,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该下手时要下手。慈不带兵,义不放款。到期回收,也是正常的,我又没说能借给你一辈子。
第一,要绝对的理性,不能带有丝毫的感情。如果对企业带有一些个人感情,或者有了侧隐之心,八成是要裁在这上面的。有时总是想着,企业多么多么不容易,老板一步步走到今天,一路辛酸,我们还有好好地支持他。可是,这种侧隐之心,影响了对企业最客户的判断。企业明明己是步履维艰,怎么拉也拉不动了,再拉他,就连你一块拖倒了。
第二,不能太善良,要以恶人的心来思考对方。人总是很善良,而且以这种善良的心来思考客户下一步的行动。的确,善良是好的,但是快要倒闭的企业,在死亡线在垂死挣扎的人,己经快失去人性了,毫可善良可言,这时候,他连操他亲娘的心都有,还有什么坏心眼没有?如果以一颗善良的心来揣摩对方,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做出这种事。倒闭的企业,害的最深的,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该下手时要下手。慈不带兵,义不放款。到期回收,也是正常的,我又没说能借给你一辈子。
@GXX2011 4568楼 2014-04-06 21:25:49
看了楼主的所有贴,楼主从银行的角度看企,很有深度。说下我们这里的企业现状,楼主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有什么解决办法。东南省分某县级市,主要是造船与中小电机制造,船舶在三年前就基本不行了,大部分造船企业资不抵债,形成无数的坏帐,为沿江走一天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没造好的船只,三年来没有改,造船行业本人不是内行,只是看到的表面现象。重点说下电机制造是本地的传统产业, 历史 悠,中小电机出口占全......
-----------------------------
电机行业既然是传统行业,那就面临着利润微薄、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业升级很困难,大多数企业完不成这一跨越。
对于产能过剩,中央也没有好办法,现在出台了一个政策,推动并购和重组,既然是并购,一定是有一些企业会被淘汰掉的。
这是一场浩劫,似乎谁都躲不过去。
看了楼主的所有贴,楼主从银行的角度看企,很有深度。说下我们这里的企业现状,楼主从银行的角度来分析,有什么解决办法。东南省分某县级市,主要是造船与中小电机制造,船舶在三年前就基本不行了,大部分造船企业资不抵债,形成无数的坏帐,为沿江走一天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没造好的船只,三年来没有改,造船行业本人不是内行,只是看到的表面现象。重点说下电机制造是本地的传统产业, 历史 悠,中小电机出口占全......
-----------------------------
电机行业既然是传统行业,那就面临着利润微薄、产能过剩的问题。
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业升级很困难,大多数企业完不成这一跨越。
对于产能过剩,中央也没有好办法,现在出台了一个政策,推动并购和重组,既然是并购,一定是有一些企业会被淘汰掉的。
这是一场浩劫,似乎谁都躲不过去。
@zhaochuwen 4509楼 2014-04-02 22:35:59
楼主思维严谨,又有宏观视野,你工作中经历过的这些案例都很鲜活,总结得更好。所以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我,然后读到最后一页,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你。
我也是个80后,目前在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县里创业(因为父辈在这一行做贸易做了几十年,某种程度也不算是创业,做的是某涉农深加工项目,项目倒是很稳定,而且这个行业现金流周转速度很快,不过利润率偏低,固定资产投资又较大),我老婆也是银行的,不过在市......
-----------------------------
@黄金战争 4530楼 2014-04-04 19:50:08
只有资产,不一定就能借得到、还得了,关键是看现金流,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匹配。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般人贷款买房,一定是不想让银行收了房子的,房产价值要大于贷款金额。如果贷20年,现金流入和支出是匹配的,还款没有问题;但是只贷一年,怕是银行也不敢放,两人每月的收入是一万元,到年底还50万,怎么还?企业贷款基本都是短期的,一年内的,贷款数额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不是说有资产就一定能贷得到相应的......
-----------------------------
@zhaochuwen 4534楼 2014-04-05 01:19:49
明白楼主说的了,原来我想做项目贷款,可了解了那繁琐的流程后,就基本没想法了,项目贷款基本是中大企业做的,我觉得。
像我的想法就是:像我们这种生产型的小企业,只能把自有资金最大化的投入去做完固定资产投入后,运作的钱再去找银行要点流动资金贷款,当然还得找本地的银行比如农信社之类,因为本地的小银行要求的文件和程序少很多,更容易贷到款,贷款期限也稍微长点(一般做2,3年)。
不过......
-----------------------------
大部分生产型企业都存在短贷长用的问题。因为中长期贷款比较难申请,固定资产贷款,需要具备发改委立项、安评、环评,这三个是必须的,有的地方还要水评和能评。这些手续,一般只有大企业才得办得到,才有专人去跑这些手续,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完成,自然也就申请不到贷款。项目贷款的审批层级比较高,如果短期授信是省分行批,固定资产贷款就需要总行批;批完之后还要按进度投放。很多项目贷款,等到贷款批了,项目实际己经快投产了。
短贷长用的一个致命的风险是,万一到期搭不上桥怎么办、万一还款后续不上怎么办。项目的回收期是三到五年,可贷款是一年一还,中间必须是需要搭桥资金的。如果融资环境好,这一问题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搭完桥,还上贷款,而必须保证银行能继续放下来,否则就背上高利贷了。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完成这个似乎越来越困难了。有时贷款少,反而不占便宜,贷款少,担保圈就小,融资就越困难。
楼主思维严谨,又有宏观视野,你工作中经历过的这些案例都很鲜活,总结得更好。所以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我,然后读到最后一页,真是受益匪浅,谢谢你。
我也是个80后,目前在南方一个不大不小的县里创业(因为父辈在这一行做贸易做了几十年,某种程度也不算是创业,做的是某涉农深加工项目,项目倒是很稳定,而且这个行业现金流周转速度很快,不过利润率偏低,固定资产投资又较大),我老婆也是银行的,不过在市......
-----------------------------
@黄金战争 4530楼 2014-04-04 19:50:08
只有资产,不一定就能借得到、还得了,关键是看现金流,即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是否匹配。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一般人贷款买房,一定是不想让银行收了房子的,房产价值要大于贷款金额。如果贷20年,现金流入和支出是匹配的,还款没有问题;但是只贷一年,怕是银行也不敢放,两人每月的收入是一万元,到年底还50万,怎么还?企业贷款基本都是短期的,一年内的,贷款数额要和企业的现金流相匹配,不是说有资产就一定能贷得到相应的......
-----------------------------
@zhaochuwen 4534楼 2014-04-05 01:19:49
明白楼主说的了,原来我想做项目贷款,可了解了那繁琐的流程后,就基本没想法了,项目贷款基本是中大企业做的,我觉得。
像我的想法就是:像我们这种生产型的小企业,只能把自有资金最大化的投入去做完固定资产投入后,运作的钱再去找银行要点流动资金贷款,当然还得找本地的银行比如农信社之类,因为本地的小银行要求的文件和程序少很多,更容易贷到款,贷款期限也稍微长点(一般做2,3年)。
不过......
-----------------------------
大部分生产型企业都存在短贷长用的问题。因为中长期贷款比较难申请,固定资产贷款,需要具备发改委立项、安评、环评,这三个是必须的,有的地方还要水评和能评。这些手续,一般只有大企业才得办得到,才有专人去跑这些手续,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完成,自然也就申请不到贷款。项目贷款的审批层级比较高,如果短期授信是省分行批,固定资产贷款就需要总行批;批完之后还要按进度投放。很多项目贷款,等到贷款批了,项目实际己经快投产了。
短贷长用的一个致命的风险是,万一到期搭不上桥怎么办、万一还款后续不上怎么办。项目的回收期是三到五年,可贷款是一年一还,中间必须是需要搭桥资金的。如果融资环境好,这一问题可能不是问题,但是搭完桥,还上贷款,而必须保证银行能继续放下来,否则就背上高利贷了。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完成这个似乎越来越困难了。有时贷款少,反而不占便宜,贷款少,担保圈就小,融资就越困难。
@与未来同行 4579楼 2014-04-07 11:53:25
楼主您好,您觉得农信社,农商行未来发展如何?省联社的信贷部,资金部,风险合规部,业务拓展部,这几个部门哪个更有前途和钱途,本人目前在科技部门,以后想找机会去业务部门,请前辈指点这几个部门选择,非常感谢
-----------------------------
应该是信贷部和风险合规部,农信的体制可能和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但无论是哪个行,风险审批口一定是最出人才的
楼主您好,您觉得农信社,农商行未来发展如何?省联社的信贷部,资金部,风险合规部,业务拓展部,这几个部门哪个更有前途和钱途,本人目前在科技部门,以后想找机会去业务部门,请前辈指点这几个部门选择,非常感谢
-----------------------------
应该是信贷部和风险合规部,农信的体制可能和其他商业银行不一样,但无论是哪个行,风险审批口一定是最出人才的
企业短贷长投的原因
短贷长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提供的资金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错配,而这种错配又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银行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
1、存款短期化趋势。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上,存款的期限越来越短,在存款加息预期、理财产品利率不断走高等原困的影响下,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企业存款,都出现短期化的趋势,而且以活期为主,定期存款比例不断降低。银行信贷坚持“流动性”的原则,如果固定资产发放比例偏高,就会出现“短存长贷”问题,使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因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威胁,无论是银行的内部运营,还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都会存在问题。
2、短期授信容易获批。中长期贷款不好批,因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是项目融资,银行一般认为这个品种风险高、期限长、流动性差,所以在审批程序上比较严格,第一是资料要的多,发改委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评、环评,等等,一项不能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审批;而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企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些批复,也就不可能申请到项目贷款;第二是权限上收,有的固定资产贷款权限上收到总行,审批程序、时间更长。 因为项目贷款审批程序比较繁琐,耗费时日,如果企业等着所有审批手续完成之后再建设,那么市场机会很有可能就错过了,一个项目上半年投产可能行情较好,到下半年可能风云突变,到了第二年又是另一个行情。企业为了早投产、早见效,就铤而走险,以短期贷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是等到项目贷款批复放款的时候,企业己经投产了,这样在贷后检查和外部监管上又存在一定问题。
3、短期贷款成本低、还款方便。 短期贷款的利率要比中长期贷款低,更重要的是,中长期贷款一般是采用按月还本付息的方式,这样对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个月还一定的本金,就要求多出相应的经营性现金流,而很多项目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新项目也需要更多的配套流动资金,所以企业更愿意短期贷款到期后,使用过桥资金“倒一倒”,这样企业的现金流在一定期限内不会减少,甚至有的企业这将种还款方式归纳为“只还息、不还本”。
短贷长投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银行提供的资金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错配,而这种错配又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银行的原因,也有企业的原因。
1、存款短期化趋势。在银行的资金来源上,存款的期限越来越短,在存款加息预期、理财产品利率不断走高等原困的影响下,无论是居民储蓄还是企业存款,都出现短期化的趋势,而且以活期为主,定期存款比例不断降低。银行信贷坚持“流动性”的原则,如果固定资产发放比例偏高,就会出现“短存长贷”问题,使银行资产负债表期限错配,因其对流动性风险的巨大威胁,无论是银行的内部运营,还是监管部门的监管,都会存在问题。
2、短期授信容易获批。中长期贷款不好批,因为中长期贷款主要是项目融资,银行一般认为这个品种风险高、期限长、流动性差,所以在审批程序上比较严格,第一是资料要的多,发改委立项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安评、环评,等等,一项不能少,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审批;而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一些比较敏感的企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根本不可能拿到这些批复,也就不可能申请到项目贷款;第二是权限上收,有的固定资产贷款权限上收到总行,审批程序、时间更长。 因为项目贷款审批程序比较繁琐,耗费时日,如果企业等着所有审批手续完成之后再建设,那么市场机会很有可能就错过了,一个项目上半年投产可能行情较好,到下半年可能风云突变,到了第二年又是另一个行情。企业为了早投产、早见效,就铤而走险,以短期贷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往往是等到项目贷款批复放款的时候,企业己经投产了,这样在贷后检查和外部监管上又存在一定问题。
3、短期贷款成本低、还款方便。 短期贷款的利率要比中长期贷款低,更重要的是,中长期贷款一般是采用按月还本付息的方式,这样对企业的现金流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个月还一定的本金,就要求多出相应的经营性现金流,而很多项目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新项目也需要更多的配套流动资金,所以企业更愿意短期贷款到期后,使用过桥资金“倒一倒”,这样企业的现金流在一定期限内不会减少,甚至有的企业这将种还款方式归纳为“只还息、不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