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后继乏人
严格地说,这家企业没有跑路,也没有倒闭,只是老板换了。但是在企业债务承接方面,还是捏了一把汗。
刚到这家工厂的时候,被门口镶在墙里面的门牌吸引住了:“国营**县第一棉纺厂 一九八六年”。呵呵,这家企业己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家改制企业,老板是大股东,当时58岁。走到这个厂里,仿佛真回到了八十年代,门是老式带窗棂的门,地面是水磨石地面,办公室门口挂着白底红色仿宋体的“财务科”三个字,连办公室的桌子似乎都用了20年了,会计还拔着算盘。董事会成员签字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50多岁了,不过所有的人都喊董事长为“厂长”。不容易啊,多少国营企业破产了,老厂长带领大家生存了下来,保住了饭碗。当时我想,企业都干了30年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还能在这一年完了?我也太衰了吧?
不幸的事情还真发生了。转过年来,老厂长到县里说,我不干了。
那贷款怎么还?我发现,近三年这家企业的贷款猛增,原来一直维持在2000万左右的水平,第二年增长5000万,第三年到老厂长准备撂挑子的时候,贷款己经到了8000万。这8000万似乎超过了企业的净资产。
终归是国有改制企业,政府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政府找了另外一家民营企业,把企业接过来了,承接了企业的所有债务。
由于这家企业还在经营,也不便揣摩和评论其中的是是非非。改制企业的接班,似乎是一个非典型性问题,巧的是那一年碰上了两个。对于改制企业,尤其是改制不彻底的企业,从形式上是民营,从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国营企业的体制,感觉就像骡子一样,他本身就是个四不像,也生不出后代来。
@272851715 907楼 2014-01-04 01:11:55
楼主,负债比到多少为不健康,多少濒临崩溃啊?
-----------------------------
我觉得关键是看现金流。资产很多,看似负债率不高,但是不能变现,还不了到期债务,现在企业倒闭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黄金战争 2014-01-04 01:18:31
@272851715 907楼 2014-01-04 01:11:55
楼主,负债比到多少为不健康,多少濒临崩溃啊?
-----------------------------
我觉得关键是看现金流。资产很
-----------------------------
@272851715 910楼 2014-01-04 02:07:31
已经到蛮吃力的阶段了,要怎么应对?
-----------------------------
措施一:退出激进预算
大家都在寻找拯救资金链的秘笈,但现金流紧张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现金枯竭不过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言,首先需要审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激进的财务预算,将投资以及规模的扩张放在了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利润质量的管理?或者当营运现金流出现负值的情况下仍不断地追加投资?或者太过依赖于单一的融资渠道?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个太过乐观和激进的并且失去监控的财务预算。
措施二:改善成本
对于已经处于现金流危机边缘的企业而言,最快速的方法是将现金从日常的营运中怎样解放出来。裁员、减薪、关闭生产线或卖掉价值贡献率不高的项目都是企业常用的手段。
措施三:加强库存管理
由于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价格暴跌,存货贬值所导致的企业亏损比比皆是。尽管零库存是企业比较希望的状态,但如何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不受影响?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减产,需求变得难以预计,极大地挑战了企业销售预测的准确性。
销售人员要更多去了解客户的生产计划和库存计划,并且制定产成品库存目标,再根据产成品目标制定原料库存目标,以此安排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为最大程度减少库存,公司每周甚至每天安排采购计划;对于小品种,实行零库存的订单生产。
措施四:广开资金源
企业在注意资本金和借贷之间的比例、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之间的比例,避免短贷长用的同时,尽量广开财路,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措施五:合理瘦身
对于一个高负债低现金的企业而言,重新审视过去的投资行为,出售相关资产或者关闭生产线可以快速缓解现金的饥渴,在决定出售什么资产、出售多少之前,必须进行谨慎的价值贡献分析,抛弃长期对企业价值贡献为负值的资产,才能使优质资产得到保全从而带来新生的机会。
@飘来荡去2007 969楼 2014-01-04 21:04:58
楼主写的很接地气!学习啦!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企业跑路了啊,难啊!
我是山西南部一地级市,现在我们这里私人借贷有抵押、有担保的情况下还是3分利,年利率36%。如果关系真的很不错的话那最少也是2分,我们这里很多企业都是借贷的,因为银行贷款部容易。呵呵。。。。。煤炭行情不行,说句实话,小姐们现在都开始不赚钱啦!
-----------------------------
不光是煤炭,现有大宗商品都不赚钱。我们这里往山西内蒙运柴油的,今年量很小。因为钢厂开工率低,焦炭用的就少,煤矿的煤运不出去。他们往矿上供柴油,结果柴油也送不出去。钢铁、煤炭、成品油价格全部低迷,这不是暂时性的,我觉得也不是周期性的,这是工业化时代结束的标志,大炼钢铁、煤老板大发财的时代结束了。
至少做煤炭贸易的,更不容易。我们这里,山西的煤矿直接把煤炭送到电厂,不要钱!先欠着!这些贸易商还怎么干?
这个例子也是中小企业无法交班了例子,更典型一些。
这是一家做化工的企业,他的历史也相当辉煌的,他做这一行二十多年,今年53岁。他是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至于带动了一大批从业者,全县70%的从业者都是他们镇上的,被称为“**帮”的领头人。他也带出了一批老板,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富,给他供货的、销货的有几十人,到他厂里的时候,小轿车排了一大排,全是装货、卸货、结账的。跟着他干的,据说手里现金过千万的就有好多。
他最后的贷款,应该有4000多万,上一年的时候,只有2000多万。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企业贷款大幅猛增,而且是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对于这种十年以上的年的老企业,应该说这种贷款需求是不正常的。到下半年,有一家银行贷款到期,宣布无力归还,只有一句话,你们起诉我吧。
又遇上了一只黑天鹅。
我和同事们笑着说,这TM的没法干了,企业没法看,没车没房的我们不贷,结果开好车住好房的跑了。觉得新企业不稳定,结果老企业也撂挑子不干了。企业到底怎么看?
年轻的创业者说,现在事业不好干,人家老企业的底子厚。年龄大的老板说,现在事业不好干,是年轻人的天下。
关于他为什么宣布举手投降,有两种说法,一是年龄大了,现在的同行业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人家敢闯敢干,再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和他们这一代人不同,走不到一个圈子里去。二是公司后继乏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这成为他越干越累、最后不想干的最主要原因。
他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和他一起经营。他前几年的时候,聘过一个总经理,是他的侄女女婿。这个女婿很优秀,公司管理的非常不错。可以后来不跟他干了,自己跑出去单干,关键是还带走了一批客户。这对他的打击中非常重的,核心人才流失,再加上客户流失,对于一个五十多的人来讲,再让他回过头去重新干,那是相当累的。而且工厂今年搬迁,老厂拆了,新厂没建起来,这一年几乎没有业务。老底估计是越吃越空,最后宣布企业死亡。
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影响中小企业交班的重要原因
很多民营企业,而且是干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明摆着是交不下去,企业不知道交到谁手里,这是面临着一个普遍的困惑。和一些50岁以上的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也是一脸茫然,企业的管理层,也是不知道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交班,一般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子女,最好是有儿子;二是子女愿意接班,愿意吃苦受累干实业;三是子女有能力接班,具备经营管理能力,能守住业。可是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十分困难的。有孩子这个条件一般都能满足,但是子女愿意接班就未必了。干实业是很辛苦的,整天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乱七八糟的事一大堆,政府、客户、银行的关系需要处好。穷二代羡慕富二代,可富二代也有他们的苦衷,顺治皇帝感叹“奈何生在帝王家”看来也是有苦衷啊。富二代不是不想继承这些财富,而是不想再受父辈的累。第三个条件是子女有能力管理,这个更难了。第一代创业成功者都是在商场中摸爬滚打从商战中拼出来的,就像开国皇帝,哪个也不简单。可是守业者就未必了,他们是在温室中长大的,简单地说就是创业容易守业难。
有这样一个段子,如果问日本人企业是谁的,日本人说企业是社会的;如果问美国人,美国人说企业是股东的;如果问中国人,100%说企业是老板的。这就是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同。尽管我们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设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实行三权分立,股东享有所有权、受益权,董事会具有决策权,总经理行使管理权,但是在中国实现不了。中国的民营企业,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必须是三权合一,老板既是股东,也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为什么,因为总经理靠不住,因为职业经理人靠不住。
职业经理人吃里扒外的事屡见不鲜了,有的职业经理人不顾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只顾个人益。愿意干就干,不愿干就换老板,或者是自己单干。正如上面说的,如果老板完全依靠职业经理人的话,那会输得很惨。最典型的例子,是黄光裕和陈晓,本来黄光裕是东家,陈晓是掌柜的,可是在东家的受难的时候,这个掌柜的联合其他小股东,把大东家做了,他成了大东家。股东聘请总经理会出问题,总经理再引入其他股东也是问题。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引入了风投做大股东,结果自己很快被清理。
只有从法律层面解决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甚至有些恶劣行为需要上升到刑法层面,才能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接班的问题。
@黄金战争 980楼 2014-01-04 22:35:46
有这样一个段子,如果问日本人企业是谁的,日本人说企业是社会的;如果问美国人,美国人说企业是股东的;如果问中国人,100%说企业是老板的。这就是公司治理制度的不同。尽管我们的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设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实行三权分立,股东享有所有权、受益权,董事会具有决策权,总经理行使管理权,但是在中国实现不了。中国的民营企业,不能实行三权分立,必须是三权合一,老板既是股东,也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为......
-----------------------------
@天上一散仙 982楼 2014-01-04 22:47:07
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国任何制度都行不通。
企业如此,ZF更是如此,长的百年,短的几十年甚至几年就改朝换代。
说白了,就是没有任何契约精神。急功近利,短视。
-----------------------------
可以现在很多企业动不动就喊着“做百年企业”,怎么做?现在的环境下,除非老板能活500年
转型升级,首先要转变观念
也许从国家层面的转型升级,企业在实现起来有难度,这个毕竟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资金和人才。但是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觉得老板们可以先从自己的观念上进行转变。以下是我所感觉到的几个变化,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一、从暴利进代进入微利时代
大家都在说,钱不好赚了。听一些经历过轻松赚钱的老板讲起过去的故事,真是幸福的回忆。原来柴油3000一吨,每吨能赚1000,现有8000一吨,每吨只赚200。原来店里的人真多,早上还没吃完饭,客户就在门外等着,现在坐一天也等不来个人。原来东西真好卖,一车羽绒服拉来,一下午就抢光了,现在堆在仓库里满满地等着打折促销。
时代变了,没有暴利。以前那种发财机会,一去不复返了,必须接受这个现实。
二、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工业信息化时代
到现在了,有的老板还想着到工业园买地建厂。可是从我所见到的工业园区,大多数是冷冷清清,能满负荷开工的,不到十分之一。甚至很多是为了占地,买了之后就没动。法国七十年代就没有钢厂,美国八十年代没了纺织厂。工业化时代结束的种种标志己经开始显现,中国的钢产量己经是世界第一,原来这第一都是发达国家的帽子,主要的行业,都呈现产能过剩的状态。我们没有全部完成工业化,只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在同步进行。
信息化时代,一切都在变化。从身边来说,淘宝、美团、携程动了多少人的奶酪?只有顺应这种变化的,才算是适应潮流,才能从时代进步中分得利润。
三、从多元化经营到专业化经营
企业再起名叫什么“集团公司”,我感觉没有前途。香港的公司喜欢就叫集团公司,因为香港太小了,市场很小,只有什么都干,就像在村里只能开个杂货铺什么都卖,要是开个专卖店一定没有顾客。日本的也喜欢就财团,因为日本市场本身也不大。但是美国,欧洲,几乎都是专业化公司。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也太大了,必须进行细分,不细分就没有竞争力。“小地方开大店,大地方开小店”,乡镇上的超市东西越全越好,一线城市的专卖店越专越好。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市场足够大,企业必须走专业化的路子。
四、从凭胆量到凭智慧
现在都叫嚣读书无用论,知识改变命运,越读书越没前途。经常说谁谁谁文化水平不高,现在是大老板,谁谁谁上了大学还给人家打工。这种现象都是在转型期的特殊现象,不会一直这样下去。以前发财是凭胆量,因为这个生意没有人干,没有愿意冒这个险,他正好是城乡待业青年,去干了,发了财,主要原因还是那时候的发财机会多。现有没有了,再找那种捡钱的感觉是找不到了。现在的经营,必须凭智慧。
@李坏李坏李坏 997楼 2014-01-04 23:37:28
水泥行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呢?广告传媒行业如何呢?楼主可否分析一下,谢谢你
-----------------------------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夕阳产业也有赚钱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新材料一样有倒闭的,就看老板怎么经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