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和尚哈哈大笑:“这畜生果然听话!”风鸟瞬间俯冲而下,复又翻身疾冲而上,在半空中团团飞转。气浪急旋,湖水暴涨,狂风生起,充盈着整个树洞。风势狂猛,王遥趴在巢穴中,抱住了风鸟的大粪球。那粪球重如巨石,一时之间还没被大风吹动。
肥遗没了对手,茫然若失,飞到王遥面前,咿呀尖叫。王遥嘴角吐出一丝微笑,说道:“小家伙,快去帮帮大和尚!”肥遗口中呜鸣,一双小眼睛闪动着欢欣的光芒,闪电飞去。
风鸟上下穿梭,雷霆穿梭,癫和尚抓住它的双角,任它如何折腾,就是不松分毫。风鸟不愿意被他控制驯服,卷起蛇尾,凌空飞甩,狠狠鞭打在他的背上,登时将他后背僧袍打烂,划出一道长口子,鲜血直流。癫和尚大怒,顾不上疼痛,驾驶着风鸟直接往洞壁撞去。
“轰!”一声震雷般轰鸣迭爆,洞壁被撞得迸裂开来,无数潜伏在上面的虫豸毒兽纷纷飞溅掉落。
风鸟惊怒狂暴,扭身飞出,盘旋冲舞,再次卷起蛇尾,想要鞭打癫和尚。就在这时,肥遗冲到它身旁,张口吐出一道电光,射在它的蛇尾上。风鸟吃痛,双翼扇舞,呼啸破空,卷起狂风怒舞。
癫和尚骑鸟翻腾,在树洞中上下来回穿梭,肥遗一路跟随,不断放电击打风鸟尾巴。十几个回合下来,风鸟痛得死去活来,只好放弃了鞭打癫和尚的举动。
而癫和尚驾着风鸟,渐渐也摸出了一些门道:只要左手用力握紧风鸟左边的鹿角,它就会转右飞翔;用力握它的右角,它就会左转;两手同时用力,它就会前进;若然突然松开双手,它就会后退。他心中大乐不已,浑然忘了是在和一大凶禽恶斗,操纵着风鸟在树洞中左冲右突、飞来飞去。
风鸟飞舞纵横,狂风怒号,水浪倾洒,鸟巢也被震荡得左摇右摆,底部碎石崩塌,随风呼啸,化为粉末。王遥抱着粪球滚来滚去,五脏六腑都好像都被挤压在一起的样子,风水吹来,四周模糊一片,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树洞中风声呜呜,风吹洞壁,回旋冲腾,穿过树洞千万孔隙,呜呜响起,气象万千,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王遥听了一阵,只觉那声音富有节奏,变幻无穷,听得入神,又再次坠入其中。
但听到那风声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像是恣肆飞扬的烈火,又像是潺潺的流水,高时如轰轰雷响,低沉似窃窃私语……迷糊之间,他忘了身在何处,忍不住从腰间解下凤血笛,站了起来,伴着那洞中风声,呜呜吹了起来。
笛声梦幻迷离,犹如仙蝶纷飞,直上云霄,曲乐跌宕回旋,更如游子思乡,让人闻之形神销瘦。这一曲正是《妙乐十六曲》中的金系灵曲,名字叫做《庄周梦蝶》。
所谓庄周梦蝶,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千百年来,谁又真能分得清楚?梦蝶交织,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此曲也表达了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唐人崔涂在《春夕旅怀》中就通过蝴蝶梦也寄托了自己飘泊他乡、思念故土之情:“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另外欧阳修的《玉楼春》:“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和洪迈的《秋日漫兴》:“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等都通过蝴蝶梦寄寓了游子的乡关之思。
曲乐袅袅,在风中悠扬传送。那风鸟听了一阵,忽地振翅高扬,放声长吼,声音中少了许多暴怒,多了几许柔和清丽。风声激荡,竟然与王遥的笛声相互缠绕,呜呜和鸣,融为一体。
这情景却是王遥料想不到的。他本就是好乐之人,无意中听到风声在树洞孔隙吹荡产生的声音如同音乐一样变化多端,自然而然想要和它伴奏和鸣。而在进洞之前听过燕千行说过御禽之道在于心心相印,这风鸟是南海风穴的飞禽,虽然自小在这天树长大,但在它的血液里毕竟留着对故乡的愁绪。于是他选择了《庄周梦蝶》这一曲子,激发它的思乡之念。
《妙乐十六曲》开篇即提到天地人三籁的音乐说法。道家经典《庄子》中称“人籁不及地籁,地籁不及天籁”。所谓地籁,就是风吹洞孔发出的声音。这时风鸟所发出大风激荡洞壁之声,就是地籁之声。恰恰风鸟正是地籁的演奏者和传递者,所以远古之时人类才将自己的歌谣也称之为“风”,各国的歌谣集在一起,名字就叫做《国风》。
王遥误打误撞,和这风鸟心意相通,他纵情吹笛,浑然忘了一切。风鸟随其节奏,乘风直上,整个树洞都发出了轰然巨响。
癫和尚驾鸟直上,大声喊道:“小子,不要吹啦,快走啊!”风鸟从鸟巢旁边掠过,癫和尚伸手将王遥拉了上来。王遥骇然梦醒,骑在鸟背上,回头看去,不由得大惊失色。只见树洞底下水浪轰击,狂风呼卷,鸟巢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他大叫:“怎么会这样?”原来他和风鸟忘我奏乐,风鸟卷起的水龙卷风不断冲击鸟巢,转眼已经将巢穴撞得分崩离析,若然癫和尚来迟片刻,恐怕他也会被卷进风里去了。
风鸟驮着两人,张开巨翅,冲天高高飞起,朝着树洞的顶端冲去!
风声呼呼,仿佛海啸袭来,王遥惊呼声中,突地眼前一亮,放眼望去,天上红云滚滚,清风扑面,忍不住欢声大呼:“啊,我们出来了!我们出来了!”
肥遗没了对手,茫然若失,飞到王遥面前,咿呀尖叫。王遥嘴角吐出一丝微笑,说道:“小家伙,快去帮帮大和尚!”肥遗口中呜鸣,一双小眼睛闪动着欢欣的光芒,闪电飞去。
风鸟上下穿梭,雷霆穿梭,癫和尚抓住它的双角,任它如何折腾,就是不松分毫。风鸟不愿意被他控制驯服,卷起蛇尾,凌空飞甩,狠狠鞭打在他的背上,登时将他后背僧袍打烂,划出一道长口子,鲜血直流。癫和尚大怒,顾不上疼痛,驾驶着风鸟直接往洞壁撞去。
“轰!”一声震雷般轰鸣迭爆,洞壁被撞得迸裂开来,无数潜伏在上面的虫豸毒兽纷纷飞溅掉落。
风鸟惊怒狂暴,扭身飞出,盘旋冲舞,再次卷起蛇尾,想要鞭打癫和尚。就在这时,肥遗冲到它身旁,张口吐出一道电光,射在它的蛇尾上。风鸟吃痛,双翼扇舞,呼啸破空,卷起狂风怒舞。
癫和尚骑鸟翻腾,在树洞中上下来回穿梭,肥遗一路跟随,不断放电击打风鸟尾巴。十几个回合下来,风鸟痛得死去活来,只好放弃了鞭打癫和尚的举动。
而癫和尚驾着风鸟,渐渐也摸出了一些门道:只要左手用力握紧风鸟左边的鹿角,它就会转右飞翔;用力握它的右角,它就会左转;两手同时用力,它就会前进;若然突然松开双手,它就会后退。他心中大乐不已,浑然忘了是在和一大凶禽恶斗,操纵着风鸟在树洞中左冲右突、飞来飞去。
风鸟飞舞纵横,狂风怒号,水浪倾洒,鸟巢也被震荡得左摇右摆,底部碎石崩塌,随风呼啸,化为粉末。王遥抱着粪球滚来滚去,五脏六腑都好像都被挤压在一起的样子,风水吹来,四周模糊一片,就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树洞中风声呜呜,风吹洞壁,回旋冲腾,穿过树洞千万孔隙,呜呜响起,气象万千,发出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王遥听了一阵,只觉那声音富有节奏,变幻无穷,听得入神,又再次坠入其中。
但听到那风声有时飘忽升腾,有时低回下降,像是恣肆飞扬的烈火,又像是潺潺的流水,高时如轰轰雷响,低沉似窃窃私语……迷糊之间,他忘了身在何处,忍不住从腰间解下凤血笛,站了起来,伴着那洞中风声,呜呜吹了起来。
笛声梦幻迷离,犹如仙蝶纷飞,直上云霄,曲乐跌宕回旋,更如游子思乡,让人闻之形神销瘦。这一曲正是《妙乐十六曲》中的金系灵曲,名字叫做《庄周梦蝶》。
所谓庄周梦蝶,是蝴蝶化为庄周呢,还是庄周化为蝴蝶,千百年来,谁又真能分得清楚?梦蝶交织,人生如梦,一切皆空,纵然现在不是活在梦中,但又与梦有什么区别?
除此之外,此曲也表达了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唐人崔涂在《春夕旅怀》中就通过蝴蝶梦也寄托了自己飘泊他乡、思念故土之情:“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另外欧阳修的《玉楼春》:“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和洪迈的《秋日漫兴》:“倦游已梦庄生蝶,不饮何忧广客蛇”等都通过蝴蝶梦寄寓了游子的乡关之思。
曲乐袅袅,在风中悠扬传送。那风鸟听了一阵,忽地振翅高扬,放声长吼,声音中少了许多暴怒,多了几许柔和清丽。风声激荡,竟然与王遥的笛声相互缠绕,呜呜和鸣,融为一体。
这情景却是王遥料想不到的。他本就是好乐之人,无意中听到风声在树洞孔隙吹荡产生的声音如同音乐一样变化多端,自然而然想要和它伴奏和鸣。而在进洞之前听过燕千行说过御禽之道在于心心相印,这风鸟是南海风穴的飞禽,虽然自小在这天树长大,但在它的血液里毕竟留着对故乡的愁绪。于是他选择了《庄周梦蝶》这一曲子,激发它的思乡之念。
《妙乐十六曲》开篇即提到天地人三籁的音乐说法。道家经典《庄子》中称“人籁不及地籁,地籁不及天籁”。所谓地籁,就是风吹洞孔发出的声音。这时风鸟所发出大风激荡洞壁之声,就是地籁之声。恰恰风鸟正是地籁的演奏者和传递者,所以远古之时人类才将自己的歌谣也称之为“风”,各国的歌谣集在一起,名字就叫做《国风》。
王遥误打误撞,和这风鸟心意相通,他纵情吹笛,浑然忘了一切。风鸟随其节奏,乘风直上,整个树洞都发出了轰然巨响。
癫和尚驾鸟直上,大声喊道:“小子,不要吹啦,快走啊!”风鸟从鸟巢旁边掠过,癫和尚伸手将王遥拉了上来。王遥骇然梦醒,骑在鸟背上,回头看去,不由得大惊失色。只见树洞底下水浪轰击,狂风呼卷,鸟巢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他大叫:“怎么会这样?”原来他和风鸟忘我奏乐,风鸟卷起的水龙卷风不断冲击鸟巢,转眼已经将巢穴撞得分崩离析,若然癫和尚来迟片刻,恐怕他也会被卷进风里去了。
风鸟驮着两人,张开巨翅,冲天高高飞起,朝着树洞的顶端冲去!
风声呼呼,仿佛海啸袭来,王遥惊呼声中,突地眼前一亮,放眼望去,天上红云滚滚,清风扑面,忍不住欢声大呼:“啊,我们出来了!我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