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究竟处在什么位置?【已出版】

  作者:狐哥e 回复日期:2012-05-25 15:56:33  回复

  看到有媒体报道说,5月份前两周,存款减少2000亿元的前提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近乎“零增长”
  楼主高手,能否给解读下。
  ==================
  具体没查过,但可能是银行理财产品。债券交易一类的,也是吸引银行资金的。
  作者:淋湿资本 回复日期:2012-05-25 16:31:18  回复

  @食物人 2012-05-23 15:08:32
  楼主的回复让我哭笑不得。。我再把问题详细讲一遍,(新投资预期利润的是不稳定的,而且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2008年4万亿投资都投到了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的预期利润如何?(高铁:高铁的2.4万亿银行贷款,而高铁的预期利润根本就连利息都不够)不要忘记,这可是未来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繁荣或萧条?不搞清楚现在经济的基本面,一味强调未来的经济政策该如何不是空中楼阁吗?能先回答投资的预期利润这问题吗?.....
  -----------------------------
  支持食物人的观点
  食物人是奥地利学派的吧 我目前也在学习奥派的理论 多交流
  ================
  这种基本的经济学的东西,我想就不要解释了。我要写的,就是一般人都明白的,没必要搞那么复杂。去翻翻经济学原著就可以理解了。
  我上面已经提到政府投资项目的低效率的问题。


  作者:okyk 回复日期:2012-05-25 15:52:47  回复

  商品价格通常取决于供求关系,政府就是从这个角度来干预房价,主要政策有二个:一是增加供给,也就是大量建设保障房;二是限购,遏制需求。
  。。。  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的态度:1.尽量解决底层人群的民生问题,避免高房价影响社会稳定;2.暂时打压一下房地产市场上过浓的投机气氛。
  看来政府并没有下重手啊。

  其实打压房价的最治本的方法是彻底剥离商品房的投资属性:1.对二手房交易征收全额增值税,也就是说房屋转卖时,无论赚多少全部上缴,自己只能得到本金;2.对第二套以上房屋征收房产税,不一定要很高,但足以让房子成为赔钱货。
  双管齐下,房价想不将都难。不过这么折腾动静太大,后果必是灾难性
  的。
  =================
  这个没办法。之前的泡沫较大,一下子刺破,经济完蛋。
  作者:henanzlei 回复日期:2012-05-25 11:46:09  回复

  天涯难得的好文章。一般这种文章看的都少,被垃圾骚扰的少,
  楼主的分析很有逻辑和条理。
  要是出书的话楼主能免费送一本不?
  ================

  要是能出,可以呀,请继续关注
  作者:sea860860 回复日期:2012-05-25 10:45:08  回复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当年召开的中共十四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并把此作为党的基本路线。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中国改革的方向,在此方向下,中共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此后,中国所有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密切相关。但是今天这一概念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人们开始质疑这一概念,越来越多的人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切负面结果都归咎于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同时,在外界看来,执政党的改革正在失去方向。
  。。。
  ====================

  的确,改革需要回顾,经验要总结,方向要更加有针对性。


  (二)世界工厂的荣耀,许多人的第一桶金

  1998年,中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紧缩,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借东南亚陷于金融危机中一时难以自拔的时机,加上中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出口加工、来料加工的订单,而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举迁移其低端的加工生产线到中国,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

  那时候,凡是到深圳、东莞一带出差,你都会被当地繁荣的景象所震撼,到处是工厂,到处是集装箱货车。一时间,内地的人争先南下,那些被穷怕了的农民,到了这些工厂,能够做工人,可以吃免费午餐,每月可以有固定收入,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去年发生在富士康深圳工厂的十几连跳,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工作求之不得,体力劳动对这些久经劳作考验的农民来说一点也不算什么。

  逐渐地,类似鞋子、服装、纺织品、玩具、家电、电子消费品、电脑等等,这些劳动密集型商品几乎全球一半以上的产量产自中国,中国因此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2000年的时候,世界工厂是当时中国舆论的一个争论焦点。许多中国人都被中国的发展形势鼓舞,而另一些人则持批评态度,认为一些重污染、技术简单的生产线移到中国,对中国并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改革的过程,始终充满这种争议。

  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框架里走出来,国有企业改革非常困难,正是外资企业的引进,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国有企业下岗的员工,必须有合适的出路才行,正是因为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并推动中国经济借力出口贸易的猛增而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对经济的贡献非常大,也正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这些下岗的员工才可能找到其他各种替代的岗位。许多人评价外资的作用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政府在这一时期搞起了一站式服务,简化行政审批,可以说只要涉及外商投资的事项,领导都不敢怠慢。各级政府部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服务不好外商就是破坏招商引资工作,许多政府工作人员都非常认真对待招商工作,甚至被人诟病为全民招商。这一时期,各地的开发区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区的领导往往是地方高级官员的培养地。企业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的管制较少,得以较为自由地成长。外资企业的白领成为大学生向往的职业。下海,跑市场,也是时髦的事情。这一切,用欣欣向荣来形容,一点不过。

  得益于率先开放和港口优势,沿海地区欣欣向荣,发展迅速,不过,中西部地区相对差了很多。人们争先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每当春节来临,这些农民工返乡,外国人看了惊奇,称之为候鸟式迁移。

  恰恰是这些候鸟式迁移的农民工的吃苦耐劳,为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几乎用之不竭的劳动力,曾经创造了10年不变的劳动力工资的奇迹,这些都满足了当时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转移及其他国际产业大分工的需要。

  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曾经是接受这些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在1997年台海危机的历史关头,我们幸运地避开了所有的麻烦,并适时出台和贯彻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东南亚手里抢到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真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上的幸事。

  沿海地区以广东、福建为代表,后来加上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由于地域集中,劳动力集中,港口优势,等等,中国出口加工产业的竞争优势明显。早期的出口加工贸易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积累了技术、资金,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增加了就业。

  几十年与世隔绝的中国,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200多年前,中国曾经是世界的主要制成品出口地。一些西方人预言,善于手工制作,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很快重新成为世界的下一个制造业的中心。

  而折腾了很久的中国人,刚睁开眼睛看世界,什么都新奇。世界工厂的美誉,一度让许多中国人自豪,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期盼。的确,我们与世界隔绝的太久了!

  正因为国家经济发展依赖外贸和出口,优惠政策也集中在这一块,以及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只要参与到对外这一块,多少就能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成果。国营企业,那时待遇差多了,许多人才从国营企业流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贸这一块。

  而在浙江,民营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创业和发展的机会。现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许多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成立的,他们的第一桶金,大多和外贸有关。

  (二)世界工厂的荣耀,许多人的第一桶金

  1998年,中国成功地摆脱了经济紧缩,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借东南亚陷于金融危机中一时难以自拔的时机,加上中国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出口加工、来料加工的订单,而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开始大举迁移其低端的加工生产线到中国,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

  那时候,凡是到深圳、东莞一带出差,你都会被当地繁荣的景象所震撼,到处是工厂,到处是集装箱货车。一时间,内地的人争先南下,那些被穷怕了的农民,到了这些工厂,能够做工人,可以吃免费午餐,每月可以有固定收入,已经很满足了。至于去年发生在富士康深圳工厂的十几连跳,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工作求之不得,体力劳动对这些久经劳作考验的农民来说一点也不算什么。

  逐渐地,类似鞋子、服装、纺织品、玩具、家电、电子消费品、电脑等等,这些劳动密集型商品几乎全球一半以上的产量产自中国,中国因此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

  2000年的时候,世界工厂是当时中国舆论的一个争论焦点。许多中国人都被中国的发展形势鼓舞,而另一些人则持批评态度,认为一些重污染、技术简单的生产线移到中国,对中国并不是什么好事。

  中国改革的过程,始终充满这种争议。

  中国刚刚从计划经济的框架里走出来,国有企业改革非常困难,正是外资企业的引进,推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国有企业下岗的员工,必须有合适的出路才行,正是因为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并推动中国经济借力出口贸易的猛增而保持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对经济的贡献非常大,也正因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这些下岗的员工才可能找到其他各种替代的岗位。许多人评价外资的作用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政府在这一时期搞起了一站式服务,简化行政审批,可以说只要涉及外商投资的事项,领导都不敢怠慢。各级政府部门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服务不好外商就是破坏招商引资工作,许多政府工作人员都非常认真对待招商工作,甚至被人诟病为全民招商。这一时期,各地的开发区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资企业,开发区的领导往往是地方高级官员的培养地。企业在这一时期受到政府的管制较少,得以较为自由地成长。外资企业的白领成为大学生向往的职业。下海,跑市场,也是时髦的事情。这一切,用欣欣向荣来形容,一点不过。

  得益于率先开放和港口优势,沿海地区欣欣向荣,发展迅速,不过,中西部地区相对差了很多。人们争先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每当春节来临,这些农民工返乡,外国人看了惊奇,称之为候鸟式迁移。

  恰恰是这些候鸟式迁移的农民工的吃苦耐劳,为中国沿海地区迅速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赢得了无可比拟的比较优势。几乎用之不竭的劳动力,曾经创造了10年不变的劳动力工资的奇迹,这些都满足了当时世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转移及其他国际产业大分工的需要。

  而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曾经是接受这些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在1997年台海危机的历史关头,我们幸运地避开了所有的麻烦,并适时出台和贯彻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和出口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从东南亚手里抢到了这一历史发展机遇,真是我们国家历史发展上的幸事。

  沿海地区以广东、福建为代表,后来加上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逐渐形成了典型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由于地域集中,劳动力集中,港口优势,等等,中国出口加工产业的竞争优势明显。早期的出口加工贸易为中国的下一步发展积累了技术、资金,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增加了就业。

  几十年与世隔绝的中国,再次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潜力。200多年前,中国曾经是世界的主要制成品出口地。一些西方人预言,善于手工制作,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很快重新成为世界的下一个制造业的中心。

  而折腾了很久的中国人,刚睁开眼睛看世界,什么都新奇。世界工厂的美誉,一度让许多中国人自豪,也是许多中国人的期盼。的确,我们与世界隔绝的太久了!

  正因为国家经济发展依赖外贸和出口,优惠政策也集中在这一块,以及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因此,只要参与到对外这一块,多少就能分享到经济成长的成果。国营企业,那时待遇差多了,许多人才从国营企业流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贸这一块。

  而在浙江,民营企业获得了极好的创业和发展的机会。现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许多公司就是在那个时候成立的,他们的第一桶金,大多和外贸有关。

  作者:a51948549 回复日期:2012-05-26 10:50:15  回复

  烂尾吗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不会的。
  这几天有点事出去了一下,速度有点慢。

  还有就是收集一些必要的资料,看书,需要时间消化。


  一日偶感:

  我们的国人现在已经个个是各显神通找关系,从政府投资项目、国营企业、相关利益获得自己的利益。

  谁也不想也不屑维护公共利益,这样的社会,还有公共精神吗?这样的社会,总有瓦解的一天。

  作者:一事悟成 回复日期:2012-05-26 09:26:16  回复

  中国经济就像人上山,一开始上山容易,越上越累。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是这样的。
  
  作者:okok2006 回复日期:2012-05-27 20:16:50  回复

  我们提前进入福利社会,现在又要从里面走出来 ,恐怕很难很难。


  =======

  我们没有进入福利社会。如果我们真的进入福利社会,欧债危机就不会再欧洲,而在中国
  
  作者:maomao_jian 回复日期:2012-05-27 11:06:57  回复

  中国现在的经济问题是结构性产品过剩-经济危机。
  想要产品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国内没有(波音,空客,苹果,加长林肯,LV包包。。。。。。),高端产品自己没有知识产权,改革开始时把自己作了几十年的运十,芯片研发队伍下马的下马,下岗的下岗;大学里的改革开放,当了官的都是教授,博导,假的挤了真的,科学大奖多少年不是空着就是给了80-90岁的,一个得国际大奖的青蒿素还是老毛时的成果。
  满街都是卖不出去的鞋子,衣服,玩具,家电,家具,还要给那些生产低端产品的小企业放贷,不是脑子进了水,就是有意坑害这些中小企业,想方设法把他们手里的最后一点钱骗出来。
  好不容易武钢做了一件聪明事:钢材过剩去养猪,讽刺嘲笑的一涌而上。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产生。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罗斯福的新政也是因为经济危机,是不得不用上层建筑中的政改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修补,改进。
  现在就是经济危机,需要的是利用政权的力量,利用还有的国有经济,调整,巩固,提高。
  像武钢一样,集中一部分力量搞高段产品的研发,把一些崭时用不着的去搞农副产品,既保留人才,避免大规模裁员,给社会造成问题,也给企业创收。
  解放后,不再有大仗打。大批的部队转成了建设兵团(新疆,黑龙江)。有人说过去是两湖熟天下足,现在是吃粮靠两江(新疆,黑龙江)。不也很好。
  一定要跟经济规律过不去,死抗着,满地都是买不出去的产品,还要再投资
  太奇怪了,房地产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价格早就下来了。只要二套房真收税,房价会下不来吗?这十年北京上海的房价涨了10倍都不止,还要死撑着,坑的就是80后的年轻人,让他们透支他们后半辈子,发财的是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但是他们也吃了亏,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前天,小区里几个人吵架,一个说,你们大家都来看,他们是不要脸的拆迁办,应声大家围了上去,对拆迁办的没一个有好脸色,一个政府机构变成人人喊打的,我要是市长后脊梁都凉,脸上也没光。
  政府到底是干什么的?是维持社会安定稳定,凌驾于社会各阶层上的机构,是不能谋利的。
  现在在台上的人不象解放初年的干部,没几个是有大学学位的,现在不是都混了一个硕士,博士,学政经的博士不知道政府是干什么的吗?怎么变成了房地产商,或者他们的后台呢?
  =====================

  数据的繁荣,的确不代表我们经济的质量,
  分配的失衡瓦解了社会的凝聚力。
  国家资本主义被特权绑架。。。。

  
  作者:zolshitou 回复日期:2012-05-27 02:38:27  回复

  @走近一点点 2012-5-23 10:04:00
  作者:金融社会 回复日期:2012-05-22 23:41:32  回复
  没有新行业出来就等着大萧条吧,科学家是救世主。资本主义的大功臣是科学家。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
  当一切都冠之科学的名义,我们就失去了信仰和自我,历史进展就失去了原动力···而我们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倡导科学论,难道没有发现万有引力之前万有引力就不存在吗
  =================

  科学还是要人来掌握的,而人是精神的动物,归根结底,就是主观和精神的人----意志,推动着人类主动去思考世界、思考人类自我、发现科学。因此,意识和信仰的东西,我认同黑格尔的说法


  (三) 狂飙突进的世界市场,谁要分道扬镳

  未来的世界历史,一定还会反复研究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

  之前的世界历史,一直由西方人领导和控制,而在过去的10年,世界发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无奈的时候。2009年奥巴马就任后,迅速访问了北京,姿态之高,令许多西方精英深感震惊。对于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潜在敌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不得不对中国采取高姿态,实在是美国囊中羞涩,而中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足以维持美国的发行债务的需求。之所以发生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至今许多人在反思。

  记得之前,一本叫《货币战争》的书,一度风靡中国。其主要诉求,是对美国等西方银行家通过发动印钞机操控世界,并认为近现代世界史不过是金融史货币史。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世界印钞机却需要求救于货币收藏者。原因其实很多人没想明白,中国实际上拥有更厉害的印钞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下面会分析这么说的原因。

  上述种种令人迷茫的现象,到处充斥全球。

  这是一种急剧变化的时代,这是一个全球化第一次全面大胆实践的时代,没人能预测,似乎也没人能够控制。如今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不过是这次全球化的副作用的表现而已。

  当2011年寒冬,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终于取得成果,13亿中国人融入世界的那一刻,人们没有想到之后世界面貌的巨大变化。谈判中处于强势的美国人以为可以占到便宜,处于守势的中国人惴惴不安。但之后的演变结果令自大的美国人至今只有暗暗吞下苦果,巨额逆差和金融危机让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威信严重损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外资撤离中国,印证了全球化以来的西方资本的撤出事实,这既源于资本的逐利和避险的综合考量,又迫于满足本国监管当局提高的监管指标要求。中国和发达国家的银行先是热情地相互拥抱,现在开始陆续分手,其实正是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面临分道扬镳的一个征兆。而大获成功的中国人面对这形势也态度分化,因为中国人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漂亮的数据里面,有些什么问题,可能也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正如中国在加入世贸后能够在这场全球的角逐中占尽优势的内在原因可能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理解一样。

  美国人始终没搞清楚的是,中国是权力至上的社会,任何市场竞争原则在中国不适用,权力相关的人际关系成为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的武器。中国人依托市场吸引外资,但在中国的领土上,外国人怎么都占不到便宜。同理,权力至上的社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一点也不要想占到什么便宜。

  《货币战争》预测的受害者成了宏观上的最大实际受益者,预言的不靠谱,也是这个世纪头十年的最值得记录的一页。

  加入世贸的10年,中国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的进口国,规模分别增加4倍以上,这样的增速,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时代,让我有点相信,世界文明可能是轮流演进的。后发的国家,一旦成为世界意志,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主宰。

  不过,用温总理的话说,中国的事,如果除以13亿,就是很大的问题。这话其实也可以这么来推论,一旦13亿的潜力得以发挥,就肯定是举世瞩目的事情。过去的10年,恰恰印证了这一推论。加入世贸的10年,是过去几百年以来,中国主动对外开放、态度最谦虚的时候,因而中国人的潜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结果就是我们的表现就像中世纪的蒙古骑兵一样横扫世界,当然我说的是贸易领域进出口数据而言。

  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句名言,似乎实用性很强。对于中国人来说,表面上国家的发展似乎的确到了最好的时代,实际上较少数超额受益的阶层的确高呼,这是最好的时代,而较大多数人因为体制、机遇等原因成为承受负担和困苦的阶层,在他们难以承受这一切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无时不在呼喊,这是最坏的时代。当一个国家的美好场景是用大部分人未来的透支和现实中的痛苦来换取的时候,这样的美好就是一个泡沫。

  泡沫没有刺破前总是美好的,因为它总是掩盖了所有的矛盾和未来的风险。
  (内容过长,下面续上)

  (三) 狂飙突进的世界市场,谁要分道扬镳 (续上面)

  中国的股市,消灭了一批善良的中产阶层;中国的房市,消灭了更多善良的中产阶层,并让他们成为不幸福、生活质量差的社会阶层。与之对应的是,股市壮大了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业;房市暴富了一批投机者、当权者。无论是股市还是房市,推动的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资本筹集国家,以国有资本实力不断壮大为代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实力越来越雄厚,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制成品输出国,也成为世界潜在的最大资本输出国,进而推动的是世界全大的资源消耗国、设备进口国以及奢侈品消费国。

  让我们回顾形成这一切的过程。

  2002-2007期间,借助全面的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的政策,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的机会,中国由外商直接投资(FDI)导致的出口加工贸易和自营贸易都取得了爆发性的增长,世界工厂就像脱缰的野马,驰骋于世界市场。由于中国外汇资本项目的管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强行结汇的结果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供应急剧增加。流动性的充裕推进了信贷和投机的盛行,这导致拥有巨大消费需求的房地产行业成为投资投机资金的追逐对象。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房地产行业一旦启动,就像一匹脱缰的野蛮,接过了外贸和进出口的棒子,承担起推动信贷急剧扩大的发动机,说白了就是房地产行业成为推动中国印钞机加班加点的原动力,因为这一行业的猛涨,不仅推动了银行信贷猛增,也推动了国际游资的逐利流入,也就是热钱,而热钱迫使中国印钞机加班加点工作以满足结汇需求。

  2009年开始,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再度放开房地产市场,这次还加上了4万亿基础设施和刺激汽车、家电市场。这些史无前例的刺激措施,主要以货币投放为推动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庞大起来,巨额利润让全世界咋舌,但我还是要说,这是里面更多的是货币现象。在迅速增加的人民币面前,汽车的价格不再是障碍,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销国,汽车价格因为通货膨胀而相对便宜下来,从而成为渴望已久的中国人的追逐对象。

  一位国际人士惊呼,中国从世界工厂变成了世界市场!这话没错,看看我们的铁矿石、有色金属、石油等资源的进口量,看看我们大批先进设备的进口量,看看我们的汽车爆发性增长,看看我们的巨大的奢侈品消费量,的确,没有理由不把中国看成世界市场。不过这次,大多数中国人一点也没有响应这位国际人士的赞美。因为这个世界市场,并没有和自己有多大的联系。

  13亿人的力量,这一次全球一定记忆深刻。而13亿人的大部分人的勤奋努力和忍耐,的确也让全球不好过,这不,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到现在的欧债危机,全球经济都在动荡中。

  当然,既然是泡沫,总有承担者。通货膨胀实际上可能也是史无前例,许多物价在这几年都翻了几倍,商品房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焦点而已。

  通货膨胀的结果,实际上是财富的再分配,社会不同人群的再分配、现在和未来的再分配。以前的政治家说,通货膨胀是掠夺老百姓财富的武器,让老百姓承担了更多的负担。通货膨胀还让现在承担了更多未来的负担,通俗点说就是透支未来。

  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货币现象的虚幻,而并非我们的经济有多强健。银行地产,都是高度金融杠杆的行业,这两个行业的爆发,成就了中国过去10年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带动了中国的投资投机需求的暴涨,从而带动了以中国市场需求为目标的FDI,带动了国际贸易的猛涨,带动了外汇储备的猛涨,最后,外汇储备的猛涨带动了中国货币流动性的泛滥,而流动性的泛滥再次反过来推动了金融地产和其他投资投机行为的疯狂,外汇储备的增加和不断增加的生产能力,大幅增加了美国等消费国的消费泡沫和金融泡沫。这是一种不断强化的反馈过程,直到金融危机的爆发、欧债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危机就是这样爆发的。全球化面临挑战,发达国家、新兴国家、中国,分道扬镳的力量在增加。

  13亿人的力量,体现在数量上,因此,其对世界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体现在了令人惊异的数量上,但其内在的质量,我们自己反而比外国人看得更清。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那样,我们有多少世界级的品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制成品大公司?

  我们有多少优质的工作岗位供知识阶层、较高文凭和教育水平的人群选择?为什么我们的白领成了灰领?灰领就是灰头土脸的意思。这些年越演越烈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说明什么?

  突飞猛进的世界市场,并没有造就世界白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的经济数据繁荣说明不了什么,数据是数据,生活是生活,质量是质量。经济的繁荣,更多的是货币的繁荣。

  过去的10年,我们成了世界市场,但之前我们说的世界工厂,其实有些名不副实。本意上说,中国本来是要借加入世贸的机会让世界工厂升级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经济史巨变的开始,成为世界经济新中心的出发点。但是因为我们的有些变味的发展,世界制造业中心还没有真正确立。这就是本章我们接下来要深入讨论的核心问题。

  关于世界制造业中心,简而言之,我们应当造就大批的社会中坚力量的白领阶层,应当造就一批真正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并受世界尊重的世界级大公司。

  
  作者:274514794 回复日期:2012-05-28 00:29:47  回复

  我不是学经济的,很多地方都还看不懂,楼主写得很实在,不像有的帖盲目的看好或者看衰中国经济,我认为中国的经济确实出现了问题,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因为国外经济不景气已难有往日的辉煌,投资沪深两市萎靡不振,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亦无济于事,国内金融服务水平亦难对实体经济提供多少实质性的帮助,至于内需因为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以及去年在高通胀下政府实行的货币紧缩政策致使人民对物质消费只能望洋兴叹了。过去十年政府盲目的追求经济发展给今天的经济带来了许多后遗症,不过这些问题也是经济转型所必须经历的,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国印钞机的转速!希望楼主能继续坚持写下去,我等必定拜读,狂顶!
  ==========

  呵呵,谢谢。我会努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