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中开头猜不到结局,聊聊我的同学们选择外企、央企或企的十年之后

  随着 A 融入外企的环境,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她出差太多,回来也更喜欢和同事一起玩。

  我们聊天的时候,开始有冷场了,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A 已经懒得单方面分享了,A 需要对她的付出,对她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感同身受的朋友。

  她的一些观点,我也接受不了。比如她说外企来中国,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传播民主,因为外企的工作氛围非常民主公平,上下级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每一个人,不管什么级别,都是平等的。我说这么说有点过了吧,她说你没在外企呆过,你不懂。

  有一段时间,我们接触很少,我也换工作了,跳到私企做了一些跟我的专业相关的工作,一下子变得特别忙。

  我记不得是多久以后,我们难得见面吃饭,饭后,她居然要求 AA 制。我特别诧异,我们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是零花钱买了零食也要互相请客的。她没钱,我给她钱花都乐意的。我死活没要她的钱,她说你可真是搞不明白阿。

  那时候,我觉得我会失去这个朋友了。

  没想到,几年以后,我们又亲密起来。

  那是她当了 Manager 之后我们见面,她依然衣着光鲜,面容却常疲惫的样子。

  她说,我终于明白了一些事情。外企根本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个样子。

  比如我们组里有“VIP”,因为能带来客户,根本不用怎么干活就有好待遇的,只有老板和项目经理知道。

  还说,和另一个行业高层人物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我们这行太可怜了,好几个孩子通宵弄的东西,其实真的没人看那么重的。我们弄一个项目辛辛苦苦的,拿的钱是别的行业的零头。

  她说我永远爬不上去了,因为我看我们现在的boss们都是什么人就知道了。他们想的就是节省成本,多弄项目,该用Senior干的活,派Junior去,大家累死干不完也不管。跟客户面前也像孙子一样。当初我入行的时候,总说职业独立性,职业尊严,其实跟国内同行没区别,就是用高工资好环境哄着小孩干活罢了。

  然后她就说到同事咳嗽很久不去看病,最后居然是肺癌,才三十多岁。

  她说,我要学会给自减压,该偷懒就偷懒,今年的目标是把偷懒学会。

  当时,我问了一下她的收入,居然跟我差不多,我非常惊讶,原来是所得税太高了,三分之一都交税了。我到私企以后,涨得挺快,但没想到能追上她。

  这回她没跟我 AA, 我说我请你吧,你这么辛苦,她说好吧,早知道吃更贵的。我当时觉得,我的 A 又回来了,后来发现,远不是那么简单。
  A 说自己的身体已经吃不消了,准备换工作。

  但是后来她找了无数工作,都不满意。A 嘴上说只要不是那么累,能养养身体就可以了。但是真到具体的工作摆在面前,她就不满意了。

  清闲的工作,她嫌待遇不好,说收入一下子下降一大块,接受不了。

  民营公司拉她入伙,有股份,收入可能更高,但需要拼博,也有风险,A 觉得一样的累,还不如在外企,何况外企只是单纯的身体累,她说她可不想操与人打交道的心,太累了。

  甚至有个工作,待遇很好,也不是很累,只是工作环境差一些,只是普通的商务楼,A 也接受不了,说每天穿过去的衣服去上班,都不搭。

  每次她和我商量,我都能感觉到,她是希望我劝她留在外企的。

  现在想想,她舍不下的东西真的很虚幻。

  我前面写了五星酒店,其实我还应该写写她们那些必须穿礼服参加的年会,写写国贸一大堆高档餐厅拿着她们的胸卡就可以打折,写写我爸单位的人听说 A 在 X 公司,也会恭维她爸爸几句。

  就是这些东西,把 A 给网住了。

  其实外企四年是个砍,跳出去了,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这时候,就08年经济危机了。
  刚刚想到一点,A 舍不下的,除了外企的光环,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上面有人说的,没有“勾心斗角”的工作环境。

  外企怎么可能没有勾心斗角,每个企业都需要“善于勾心斗角”的人,再大的企业都一样,要不然怎么拿单子?谁来协调各种人事和利益?自己做公司以后,跟外企打交道多了,发现越是高层的,越狡猾,跟下面做技术的,根本是两类人。

  但是基层岗位,做技术的岗位,那大多数人只要干好活就可以了。

  可是在服务业,工作质量很难量化,那么就只有让员工自觉自愿地燃烧自己,才能最大限度的创造利润。

  大外企在这方面不愧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熏陶出来了,他们首先招一些名牌大学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特点就是学习好。

  学习好的人有个毛病,就是把自我价值和自己的努力成果挂钩,自己干出来的活太恶心,自己都受不了。而干活干得比别人好,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经过洗脑,这中责任感被强化了,就成了“为了自己的心”“为了自我价值”而工作,根本不需要监督的。

  同时,外企还提供最好的工作环境,和最大限度的光环与虚荣,让员工觉得,我就是这么优秀,我不屑于偷奸耍滑,我不屑于勾心斗角,我不屑于算计,我不屑于像外面那些没素质的人一样,因为我努力工作,所以我有资格享受这一切。不断强化这些好学生因为工作努力而产生的优秀感,最终成了优越感。

  写到这里想起来了,A 到现在也总是说“中国人就是”如何如何。

  这下好了,员工都不算计公司了,心眼都不留地拼命干。

  可是外企算计员工么?当然了!算计得更彻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