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r63yhh 377楼 2014-07-12 22:39:00
遮天大王的意思是否是“遮天大亡”————遮天蔽日的死亡--扬州等的屠杀
-----------------------------
@216688 403楼 2014-07-13 12:51:59
我记得隔壁v哥的贴有人指出这个4月26日是西历算法,对应25日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九日,崇祯上吊那天,而文中未时也恰是上吊时辰。当时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探讨。内容在那个帖子还能找到。也是很有启发,挺独特的一个思路。不妨两个方向比较一下,看看哪个思路更符合作者原意
-----------------------------
读书要仔细,作者说四月二十六,实际内容写的是四月二十五!“次日乃四月二十六”,要反复读才能意会到!如果按照你那算法,作者笔墨写在了三月十八!还不走偏?
@216688 409楼 2014-07-13 14:32:01
西历的四月二十五,正是农历三月十九日!对此巧合,也可以有另一番说法,细细体会下。
-----------------------------
这样观点并不新鲜: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103035143/blog/1346229394
看看我2012年八月转载的一网友文章,就是这个内容
这个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绝非西洋纪年方式,理由是用“前儿五月初三”,“四月二十六交未时”这样中洋混杂的方式,作者可以考虑用时宪历,但如果用时宪历,就会很干净地使用,并在时间周围,提示用了西洋历法,不然神仙的读者也不能在鱼目混杂中猜出作者用意!
所以很早留意这样的观点,并不对此有多大支持度。要仔细思考在去取舍!
能支持的是这个作者把时代基本放到了明末清初,反清复明观点略与本人悼明骂清接近。
红学方面东西,你所知道的,我基本会有所了解。
“尚古风俗”,用了西历,夹杂中国传统历法,这样的表达,作者是要你看懂还是看不懂?
小说是要表达思想的,不管怎么方式隐藏思想,但作者一定会让读者很简单就明白影藏的内容在哪里,绝非是写了只有自己知道不让读者明白!
@还是时间裂缝 414楼 2014-07-13 15:18:58
“尚古风俗”,用了西历,夹杂中国传统历法,这样的表达,作者是要你看懂还是看不懂?
小说是要表达思想的,不管怎么方式隐藏思想,但作者一定会让读者很简单就明白影藏的内容在哪里,绝非是写了只有自己知道不让读者明白!
-----------------------------
@无情游 415楼 2014-07-13 15:32:25
吴老师,把你的观点推荐给一个朋友看,她给我的反馈,给你看看哦:
by: 雁飞
多谢多谢!!
有什么关于红楼的东西尽可以传我,要有时间,我都会看的。话说那篇天涯的帖子,尽管实在憎恨言语粗俗,情节赶集,但那天我还是看到了凌晨两点。(她指的好像是讲后28回情节的一个贴子)
喜欢红楼的人不是都有“结局强迫症”么,呵呵。只是最近两年要好点了,全因为注意力大半被宝贝吸引掉了。
关于红楼是不是......
-----------------------------
这种人,致死都不会理解透作品的伟大,只能让他们继续掩耳盗铃,那样的感觉很美妙,这世界上,绝对多数的人是叶公好楼了
@读史老姐 2014-07-11 21:04:02
@还是时间裂缝 326楼 2014-07-11 17:54:32
至于二十九回中说“四月二十六日”是“遮天大王的圣诞”个人牵强理解为“遮天”就是“这天”意思,“大王”就是“代亡”忌日。谁家过生日要与道士和尚牵扯在一起?
-----------------------------
@江山非帝景 357楼 2014-07-12 11:05:15
扬州一城之失,称代亡,帽子有点大
-----------------------------
@216688 417楼 2014-07-13 16:55:07
我也感觉这里应该是代指一国亡君的可能性比较大,这部分文字的描写应该是影射祭奠崇祯的去世亡国。更符合小说中描写的氛围。而对于屠城杀戮跟抗争这样的史实,个人觉得不会采用祭奠的文字跟手法去叙写。而这里分明是隐写了一个祭奠的场面。更可能的是对一个人和亡国的哀思。对于像扬州十日类似的 历史 ,从写作手法来说直觉的会影射在一些诗词里,或一些对话或事件里。不会专门的用一个祭奠场面去纪念它。而亡国之君......
-----------------------------
这个扬州十日确定,还与“三月二十八”有关,前文冯紫英打围,三月二十八是与四月二十五衔接的,不能只取其中一部分
讨论红学,不要把个人恩恩怨怨放到台面,幕后每个人都有自己故事。
不支持其他的一些观点,不是不了解观点,否则都像红学毒害的无数人一样,不知我说是什么,就对我歇斯底里,我看一眼都觉得抬举。
蔡元培,邓狂言,杜世杰,潘重规,他们的一些观点,我也并不认同,但他们可取之处依然尊重着他们的独到。至于那个成天喊抄袭的逗比,到是令人越发不屑。至于他说别人怎样,我不在意,他对我指手画脚,只有自找难看。
即便有着众说纷纭,v哥还是每天保持跟我一些沟通,他在打开红学压迫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对他全盘否定,也无疑是对自己全盘否定,他独立分离发挥出去是他的事,对错网友自己判断,引发对红学反思是最终目的,对错与否是来日新体系下仁者见仁
@216688 426楼 2014-07-13 17:20:03
作者:经历成熟 时间:2014-06-09 17:04:35
特意查了万年历,4月26日确实符合崇祯帝死后拜祭的时间,绝不仅仅是巧合啊。
-----------------------------
这样的巧合,多年前就思考过,终不能贯通作者前后文而放弃,转载在自己空间,说明我很留意这样的认识。
@huar63yhh 377楼 2014-07-12 22:39:00
遮天大王的意思是否是“遮天大亡”————遮天蔽日的死亡--扬州等的屠杀
-----------------------------
@216688 403楼 2014-07-13 12:51
我记得隔壁v哥的贴有人指出这个4月26日是西历算法,对应25日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九日,崇祯上吊那天,而文中未时也恰是上吊时辰。当时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探讨。内容在那个帖子还能找到。也是很有启发,挺独特的一个思路。不妨两个方向比较一下,看看哪个思路更符合作者原意
------------------------------
@俯视天之涯 442楼 2014-07-13 20:20:23
一喉二歌,即吊崇祯又悼扬州死难者
-----------------------------
巧合是不能回避的,至于作者用意,只能向最合理方向靠拢,一喉二歌一般不会太复杂话,也许时下各种说法,都未得其解,只能对每一个说法进行仔细排查与排除
就像脂砚斋说云“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给读者的印象可谓是不亚群钗和宝玉,以一个底层生活的农民形象出现在大观园,留下无数笑料给看官,那么用《石头记》密码,反面看到刘姥姥 有是怎样的一番影像呢 我们从刘姥姥出场开始吧:
【文】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 〖甲侧: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又与荣府有甚瓜葛?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甲戌双行夹批:妙谦,是石头口角。〗逐细言来。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
“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怎么“忽从千里之外”赶来?
又有:次日天未明,劉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的孩子,一无所知,听见劉姥姥带他进城逛去,〖甲戌双行夹批:音光,去声。游也。出《谐声字笺》。〗便喜的无不应承。于是劉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甲戌双行夹批:街名。本地風光,妙!〗
一曰千里之外,一曰当日就能到宁荣,今天动车或者飞旅也不过如此,实在令人费解。
是作者疏忽自相矛盾?还是读者看错眼?
都不是,这正是作者故意露出破绽,让读者注意到混乱,也就留意了作者人物的特殊寓意
劉妪本金陵人氏,若指千里,劉氏探贾府莫非生了双翼?其实作者另有深意,劉氏本异邦胡虏,故留此破绽
一家四口,仍以务农为业,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劉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狗儿遂将嶽母劉姥姥〖甲戌双行夹批:音老,出《谐声字笺》。称呼毕肖。〗
这里对劉姥姥特意加批
是何用意呢?
原来:姥姥即外婆,取“外”意。“劉”是“金”字头顶、右边都带刀,又是外邦,叫她姥姥实在太妙了。红楼梦密码告诉我们,金就是清,这正是全副武装的清人象征,用一个姓氏就表达得十分完备,
当然还有一个字,不是今天讨论的范围,那就是作者反复骂的“錢”字,也是带着两把兵戈的“金”
姥姥姓氏惊心动魄,简化字害人之深难以估量。劉——劉,篆书为 ,意思:1.本意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古代为皇权之象征。2.动词,诛杀、杀戮(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劉实乃藏金(清)之字!
下面是关于刘的一点资料:
1“劉”字本意:名词,斧钺一类的兵器,古代为皇权之象征。
例如:一人冕,执劉,立于东堂。——《书?顾命》。
《孔传》:“劉,钺属。”
孔颖达疏 引 郑玄 曰:“劉,盖今镵斧,”
《广雅?释器》:“劉,刀也,”
《正字通?刀部》也解释说:“劉,钺属。”
2.动词,诛杀、杀戮(形声,从金,从刀,丣( yǒu)声。本义:杀,戮)。
《尔雅?释诂上》说:“劉,杀也,”例如: 胜殷遏劉,耆代
重我民,无尽劉。——《书?盘庚上》。
孔传:“劉,杀也。”
秦晋宋卫:间谓杀曰劉,晋之北鄙亦曰劉。——《方言》卷一
大家可能对 小说第42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谬补余香”中一条批语很纳闷,红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就做出“伪脂批”定义,下面我们从这里看起:
【文】李纨见了他两个,笑道:“社还没起,就有脱滑的了,四丫头要告一年的假呢。”黛玉笑道:“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得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道:“也别要怪老太太,都是劉姥姥一句话。”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蟲’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宝钗笑道:“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在蒙本中“一句是一句,这‘母蝗蟲’三字”有这样侧批“触目惊心,请自思量”
我们每每装模作样喊,人云亦云地喊小说字字是泪,句句是血,实际自己一处血泪也没看到,就像这里,批语说触目惊心,我想,复制给大家这一片文字够戳眼,可是大家怎么没用“心惊”呢难道真是红学家所说的伪脂批?“请自思量”,关键是大家思量没有,或者有没有按照自己思路观察,其实触目的不是别的正是黛玉探春强调的“一句话”,这“一句话”正是出自村妇口中,正是作者“假语村言”,真事隐藏在“这‘母蝗蟲’三字”
“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这是强调母蝗虫的真实寓意,就是一窝虫中一个“皇”被润湿包围起来,刘姥姥不是别人,正是清人做了皇帝的象征,用蝗字来比喻皇帝是对清人皇帝的不屑与鄙夷,不能接受那样粗俗无知野蛮愚蠢丑陋的民族或者个人统治自己,第40回牙牌令中“大火烧了毛毛虫”正是在这里点睛。简化字就很难理解到这样含义,后来,《红楼梦》的命名人吴玉峰——徐乾学之子徐骏就是在这样启发下“笔误”写了奏折“狴下”,完全是一种态度与思想,自作聪明的灵感就是来自《红楼梦》。
刘姥姥原来是清人皇帝的化身,那就是清人占领中土征伐杀戮的至尊,自然也就是让人心惊后而胆颤了!
首先,刘姥姥来荣国府,刘姥姥进大观园可以用“打劫”一词姑且概括。
我们进入文本:
【文】狗儿听说,便急道:“你老只会炕头儿上混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劉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錢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
狗儿说难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而刘姥姥的回答是:谁叫你偷去呢。
弦外之音,不是偷去,而是去打劫也,首先确立自己趁火打劫的目标而来。
再看她胃口:
【文】贾母这边说声“请”,劉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这是第一批,有点牵强了。”
此话看似令人喷饭,实则令人眼泪横飞!劉繁体字乃金人挥刀,猪乃朱音,是大势已去的朱姓王族,在清人眼里就是任意宰割的猪羊,这句话寓意是金人挥刀,吃掉大明势不可挡
【文】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蟲’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攜蝗大嚼圖》。”〖蒙侧批:愈出愈奇〗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
《攜蝗大嚼圖》并非什么考证派考证出来的乾隆什么玩意图,而是清人贪婪吞噬,逐渐灭掉南明的丑态概括,在黛玉的“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下“比方出来”的。
气若游丝的南明,在大清的摧古拉朽攻势下走向彻底消亡
【文】凤姐儿便拉鸳鸯:“你坐下和我们吃了罢,省的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劉姥姥笑道:“我看你们这些人都只吃这一点儿就完了,亏你们也不饿。怪只道風儿都吹的倒。”
風儿乃残忍清風谁人能挡,可叹史可法早已随江而去,再也没有誓死抵抗的梅花魂了
这是打劫者的胃口也是结果和趋势
当然清人入关,不是蒙古人那样生猛血腥,而是靠一定机遇和巧合,因此写刘姥姥进入荣国府和大观园都是靠一直瓜葛与巧合
【文】忽见一带竹篱,劉姥姥心中自忖道:“这里也有扁豆架子。”一面想,一面顺着花障走了来,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只见迎面忽有一带水池,只有七八尺宽,石头砌岸,里边碧浏清水流往那边去了,〖蒙侧批:借劉姥姥醉中,写境中景。〗
“得了一个月洞门进去”——捡到便宜而入大明殿堂
史湘云更用牙牌令表达“御园却被鸟衔出”表达清人得来江山之易和作者极端辱骂。
其次我们看刘姥姥的在红楼梦暗线下的瓜葛的人物都是些什么角色。
在一进荣国府中,有一个奇怪情节
【文】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甲侧:惯用此等横云断山法。〗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轻裘宝带,美服华冠。〖甲侧:如纨绔写照。〗劉姥姥此时坐不是,立不是,藏没处藏。
王熙凤正会刘姥姥,莫名其妙插入贾蓉送炕屏一情节,与构思故事情节没有直接关联一样的一件事,其实这一环节,不光暗示了贾蓉和凤姐的暧昧,同时关联了贾蓉和刘姥姥,当然也关联了正面线索的巧姐和刘姥姥.贾蓉不是等闲之辈,包括贾蔷,是作者把戎羌二字拆开,人格化的两个人物,他跟刘姥姥的一面是伏线千里,首先是刘姥姥关联戎羌,也就是在说,刘姥姥不是汉人。刘姥姥是什么人呢
看另外一个关联,交代她是什么身份:
【文】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鸳鸯忙令老婆子带了劉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劉姥姥换上。〖庚双夹:一段写鸳鸯身份权势心机,只写贾母也。〗
“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令给劉姥姥换上”,鸳鸯是姓金的,这里换上衣服,其实就与鸳鸯合并,劉姥姥必有鸳鸯关联,劉姥姥是胡虏,鸳鸯是金人,劉姥姥和鸳鸯都是金姓!只是劉比金更复杂!金是作者斥骂的清(后金)
再看下面一些文本,都是写了刘姥姥和金鸳鸯的关联:因为只是资料汇集,基本用意一直,不做展开,但提供了【松批…】内容批评,大家可以参考.
【文1】贾母道:“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松批:只有青(清)才是】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劉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松批:鸳鸯总是关联劉姥姥。金陵人和姓金人自有金字合意!劉姥姥姓氏乃是带着屠刀的金!怀金愤懑是作者作者本意】
【文2】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劉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劉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文3】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劉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松批:谁和姥姥是“咱们”?金者鸳鸯劉者金刀】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劉姥姥忙道:“刚才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
【文4】王夫人等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来。”鸳鸯未开口,劉姥姥便下了席,【松批:无半笔闲文,一叹】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
鸳鸯笑道:“我知道你这十个杯还小。况且你才说是木头的,这会子又拿了竹根子的来,倒不好看【松批:竹根子即明底子,自是清人不愿看】。不如把我们那里的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拿来,灌他十下子。”
【文5】劉姥姥见无事,方上来和贾母告辞。贾母说:“闲了再来。”又命鸳鸯来,“好生打发劉姥姥出去。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劉姥姥道了谢,又作辞,方同鸳鸯出来。到了下房,鸳鸯指炕上一个包袱说道:“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蒙侧批:写富贵常态,一笔作三五笔用,妙文。〗【松批:绝对妙!一喉多歌——一是平面情节华丽叙述,二是关联金鸳鸯和劉姥姥与金的联系,三是劉姥姥穿贾母衣服意味身份,前批已让看官思考太君是何身份】
【文6】劉姥姥道:“这是那里说起。我那一世修了来的,今儿这样。”说着便接了过来。鸳鸯道:“前儿我叫你洗澡,换的衣裳是我的,你不弃嫌,我还有几件,也送你罢。”劉姥姥又忙道谢。。【松批:再次合并金鸳鸯鸳鸯刘姥姥二金】鸳鸯果然又拿出两件来与他包好。
以上摘文,大家可以根据“松批”提示,自己琢磨和理解,全说穿大家也就没了自己思考。
鸳鸯和姥姥一样也是可怕的金!
和鸳鸯的关联就是说刘姥姥是金!(金在红楼梦中代清)也就是能代表清人的皇帝。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就是金人入主中原,也必然为祥和的汉人带来灭顶之祸
【文】且说劉姥姥带着板儿,先来见凤姐儿,说:“明日一早定要家去了。虽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各房里的姑娘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就算我的心了。”凤姐儿笑道:“你别喜欢。都是为你,老太太也被風吹病了,睡着说不好过;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在那里发热呢。”
“老太太也被風吹病了”、“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分别用“风”“凉”代表清,表明灾难是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在劫难免,更有下文不久就闹“蝗灾”,所谓蝗灾,不是蝗虫灾害,而是作者眼中毛毛虫一样的人做了皇帝带来的不幸。
【文】凤姐忙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大红绵纱袄子襟儿拉了出来,向贾母薛姨妈道:“看我的这袄儿。”贾母薛姨妈都说:“这也是上好的了,这是如今的上用内造的,竟比不上这个。”凤姐儿道:“这个薄片子,还说是上用内造呢,竟连官用的也比不上了。”【松批:凤姐言红袄之可怜,即言此时朱姓之悲惨】
最后,作者用正面的村妇形象塑造,让他进入闻所未闻的殿堂,尤其是进入宝玉房间,制造象征意义,嘲弄清人愚昧无知孤陋寡闻的丑态。以酒腥屁臭来反衬中华民族的绚丽和文明。作者在正面刻画过程,最重要的意义有两条:1. 塑造朴实善良无知粗陋农民形象用以实现作者要表达的“村言”,作为作者的代言假托自己心声。这一作用在第四十回牙牌令压轴大戏中得以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思想和观点,至于刘姥姥的牙牌令,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本人关于牙牌令的相关讲座,这里不再重复。在二进荣府的一些章节,“村言”所村之语言下面做一个简单点评
A. 美女抽柴:
【文】因说道:“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風里雨里,那有个坐着的空儿,天天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就象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户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劉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说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庚双夹:劉姥姥的口气如此。〗刚说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乾的,别唬着老太太。”
“见现成的柴【松批:棷即柴意】
“劉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松批:是主人,不是本村也不是他村,即是各村主子】
“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极标致的一个小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松批:即言也姓朱,青州横王被灭是1645,正是相当崇祯以来17~8岁】
“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庚双夹:劉姥姥的口气如此。〗【松批:就用村妇村夫思维理解抽柴故事——劉姥姥在说一个人名,不是朱由检而是朱由棷,因为“村言”设计不出高雅的谜语】
“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又说:‘不相乾的,别唬着老太太。’”【松批:“不相乾”,刘姥姥讲这故事,让人感觉是在讲鬼怪,我们之前也不断解释一个“蓬头鬼”,而刘姥姥是讲朱由棷,他听到大家可能联系了朱由检蓬头鬼吓着老太太了,所以说“不相干”,意思“不是吊死鬼”(不是崇祯)】”
故事讲了青州衡王朱由棷,为姽婳词伏线,从而揭示76回“吟诗序仲昆”中“仲坤”与朱由检的内在联系
故事并未结束——
【文】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足的拉了劉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劉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松批:是必要看官自想!】说着又想名姓。宝玉道:“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松批:是必要看官自想!】只说原故就是了。”劉姥姥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明喻也!可怜崇祯17年江山,恰如風华正茂少女。高鹗在这里很难处理人名了,换人名等于彻底换作品无异,于是灵机一动,把茗玉换成若玉,乍看是笔误,不再被太做篡改的怀疑!始在太聪明了,此处正是交代“茗玉”,以玉代明之事理,又联系了以茶言明(茗)
【文】茗烟拍手道:“那里有什么女孩儿,竟是一位青脸红发的瘟神爷。”
网友们且止笑,东北田埂乃清人盘踞之意,那里的庙堂就是象征惨无人寰的清人!不是瘟神难道是汉人菩萨?
B. 老也风流:
【文】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凤姐便拉过劉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劉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風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風流才好。”——少也風流,老也風流,就是一个風流!风流就是一个清字——劉姥姥就代表清。又在骂清是妖精!作者嘲弄劉姥姥百般洋相,只是为表达胡虏之族看我中土文明之粗浅博大差异
C.宝玉床卧
【文】劉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竟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那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劉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那一位姑娘带你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劉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毕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
象征清人入主,登基称帝,母蝗蟲乃毛蟲窩裏皇帝,在大汉人宫殿当朝,实在是丑态百出,酒腥屁臭高高在上,实乃大汉千年基业的耻辱
在正面塑造过程中,刘姥姥另外还有线索人物意义,与门子、贾雨村、甄士隐、冷子兴、颠僧跛道一样,支撑作品框架和脉象,这在以后的讨论中会继续给大家展开。
综上4个方面认识,刘姥姥的身份、目的、影响以及象征意义,可见她在风月宝鉴背后,就是清人皇帝的象征,作者用村妇的粗陋代言异邦的愚昧,用善良淳朴掩饰残忍失信,都是在极致处变幻无常,如果大家不能用极限思维理解,如果大家不能用自己眼光观察,作者匠心独具的一喉二歌创作,就只能是平面的风花雪月,虽然美妙,也不是高得没有作品可比。
@俯视天之涯 473楼 2014-07-14 17:42:43
刘姥姥从文本上看知恩报恩,黛玉骂母蝗虫、妙玉嫌弃刘姥姥也只说明贵族小姐歧视乡下人,对楼主的解读存有疑惑
-----------------------------
反复再去领悟十年自然明白
这一次外出考察,我会还原一段吴祖本真相:
吴祖本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是嬉皮笑脸带着乡人进驻,由于最初发布时,刘俊俊坚决反对这样内容,因为他认为刘姥姥是善良朴实农民,不可能在大观园那番情景,采取删除与篡改公开发布,而当时何丽丽对红楼梦了解不深,默许了这样篡改。
其实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象征清人彻底占据汉人江山,《攜蝗大嚼圖》的主角,成了大观园主人。
【文本】有人问刘姥姥救巧姐怎么解释,那么先看一段吴祖本94回文本:
话说平儿趁乱由几个小厮护着,带着巧姐从贾府西南角门偷偷逃了出去。此去投奔的地方平儿早就暗暗盘算好了,就是离府不远庄子上姓周的一个地主,其人家资殷实,虽是一介乡绅但极通文墨,风雅不俗,早年就与贾政相契合,并有一子,名周新贤,爱如珍宝,自小喜读圣贤书,整日舞文弄墨,小名世示,文采极好,本欲求取功名,可惜时值末世,难以施展一身才学,为国分忧,每日家唉声叹气,无可如何。周乡绅因见巧姐年岁与其子相近,也曾向政老暗明此意,无奈贾琏自视甚高,不找个王孙公子誓不罢休,从未把个土财主发于眼里,只能作罢。
大家仔细一下巧姐要嫁的这个地主:周新贤,小名世示
作者呼之欲出要说的是长平公主丈夫周世显,此处周新贤、周世示正是映射周世显
这个刘姥姥救巧姐,正是清人为笼络汉人对朱家唯一的厚待,让绝望中的公主,嫁给了周世显的故事折射,其善良是在占有江山下的险恶用心。
不能贯穿作者对这“打秋风”村妇的理解,永远不知刘姥姥是女真的幻化。
不愿意颠覆,刘姥姥就是不解的矛盾人物!
不是黛玉刻薄,而是做刻骨铭心的辱骂!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当日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
底下一句是什么?为什么探春会说骂自己?
红学家把“姬子”加了书名号,完全是臆想,历史上没《姬子》一书,姬子是谁,周汝昌很会考证,得出结论就是姬昌。
假设他的考证是正确的,那么他说过这样的话:“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孔孟是啥时候人?真能算到4~500年以后?扯淡了。
其实红楼梦中,作者有的时候故意用别字,比如在78回姽婳将军故事里,他用的是"青州横王",事实上,大家一看就知,那是“青州衡王”。这里也是一样道理,说的“姬子”不是姓“姬”,而是“嵇子”,讲的是嵇康的故事!
这样,这个古怪的骂自己就豁然开朗了:
嵇康,三国时谯郡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竹林七贤所代表的那种"魏晋風度",在明末清初大行其道,这是因为改朝换代前后,如陈眉公、张宗子一类"山人"、"隐士"甚多,与"魏晋風度"心理相通,行径相仿。而“姬子”所云正出自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巨源绝交书》说的正是山涛推荐嵇康。"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
正是山涛劝嵇康放弃隐逸生活,出山为官做宰,"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指的是嵇康所言“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非汤武而薄周孔”严辞拒绝的山涛话(《与山巨源绝交书》全文见本文文末附录)而后文“刚肠疾恶,轻肆直言”正是嵇康“骂自己”的话。
面对篡权的改朝换代,嵇康那些文人,高风亮节,放弃仕途而选择归隐
同样在明末清初,不接受异族统治,选择归隐也是作者一种欣赏的境界。
所以探春说,再多说就是骂自己,其实也不是骂自己,原来是嵇康拒绝邀请,用一堆贬低自己的话,意思没有能力跟着新时代去混江湖。探春与薛宝钗说到这里,未说出后文,就是作者“不写之写”,是思想内涵所在
还好,吴祖本这里又一条重要批语,几百年前就否定了当今红学的扯淡:【吴祖本注:实未听说有姬子一书,乃杜撰也,若系文王之姓,姬昌岂知后世孔孟乎?一笑】
没有吴祖本这条批语,即便真人也难得其解了。
下面是《与山巨源绝交书》 全文
《与山巨源绝交书》
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常谓之知言。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则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攻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烦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见直木不可以为轮,曲木不可以为桷,盖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红楼梦开始就提到嵇康陶潜,后用嵇康与陶渊明出现在作品中,并以陶渊明与庄子对比,表达自己对两人中更欣赏陶渊明,是与嵇康故事异曲同工
陶渊明也是放弃对不合法政府的仕途“采菊东篱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