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北北方等地,在民间有种说法很有意思,对母牛或者其他雌性动物发情并需求多雄性交配叫做“走麀子”
有一个骂人的词叫做“母麀子”,骂人用“母麀子”是很正对性,是专门用来侮辱已婚外遇的女人,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改变,现今也逐渐消失了对女性的歧视,因而这些罕见的俚语也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其实“麀”字就是专门用来形容多异性的,修饰动物,就是自然的雌性动物与多个雄性动物交配,用来形容一个女人,那么就是指这个女人至少侍奉的不是一个丈夫。
换在君臣时代,用来形容大臣的话,大家不得而知,这是形容一臣侍二主或多主。要是用来形容人的姓氏,那就是对被形容人极端的辱骂,比如“我爸是李一刚”,你对我恨之入骨可能就骂“你爸是他妈的麀一刚”。这样你雪恨的心理我完全理解。如果你是个作家,你要给“我爸”写上一个符合大家认同的姓名,你肯定不是用“麀一刚”,而是“尤一刚”,这样看起来文字美丽而和谐,不显一个文人的粗疏与狭隘。
《红楼梦》很有意思,首先在几个人物出场时先这样描写:
却说贾琏素日既闻尤氏姐妹之名,恨无缘得见。近因贾敬停灵在家,每日与二姐三姐相认已熟,不禁了垂涎之意。况知与贾珍贾蓉等素有聚麀之诮,因而乘机百般撩拨,眉目传情。
这里讲了个词语“聚麀之诮”开篇。
而这几个人物结束舞台演出的时候,作品又这样描写:
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亏,今日之报既系当然,何必又生杀戮之冤。随我去忍耐。若天见怜,使我好了,岂不两全。”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这里用了一个词语是“麀聚之乱”,用“麀聚”照应了故事展开的“聚麀”,其实故事人物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匠心独具的设计,在聚麀与麀聚之间,讲述了尤三姐和尤二姐的故事。
小说插入: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
宝玉之言乃“麀(you)”也,故让二郎豁然醒悟,尤乃麀同音同义。
因此情节发展是: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乾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乾净。我不做这剩忘八。”
再看关于这一段故事中一个核心字“淫”
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若论起温柔和顺,凡事必商必议,不敢恃才自专,实较凤姐高十倍;若论标致,言谈行事,也胜五分。虽然如今改过,但已经失了脚,有了一个“淫”字,凭他有甚好处也不算了。
我跟大家曾多次提到,“淫”需要大家高度臆想才能领悟作者在不同情节描写中的含义,在三姐二姐故事中,也有场面激情的淫乱故事,这一情节中的“淫”,依然不是简单的男女器官交合,而是一个投降的“降”字幻笔,这里:有了一个“淫”字,乃有了一个“降”字!所以终身不会得以清白。通过“聚麀”、“麀聚”的圈围,记述一段可耻至极世代铭记的可耻而轰烈的历史。
原来中国历史上有个叫某三某的人,由于女人被他人受用举国尽知,做了“出名儿的王八”,干脆领一帮戎羌灭了一个民族和文化,可谓戎羌开国最大功臣,被封一方为王,三某从原来的国臣变成戎羌重臣,一段时间过后,三某感觉很不自在,做什么臣也不如君好,乃借复国之名揭竿预起,并通过各种渠道,与一义军勾通,预合兵而进,义军即将合兵之际,突然意识到:三某本就是降臣,是侍多主不堪为做君而起,与自己反戎羌并非同义,乃撤兵而去。
戎羌得知封王作乱便预起兵镇压,三某一惊二炸暴病而亡,可怜其孙本奔丧而来,却遭大兵包围,世人都想其孙必走投降之路,不料他扯出反戎复国大旗,铿锵挺拔,面对重围,掏出鸳鸯剑连刺喉咙两剑而终,其刚烈、其浩气世人叹罕,撤兵义军也后悔不已,深感措施痛杀戎羌好局乃退居云蒸大海之岛。
这某3某可以用“姓+三+某”来表示的话,某显然是某三某本人加他孙子的故事,某还不是全部都可恨了,用王熙凤的话就是“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
当然你很恨,作者也很恨这人,我们就首先可以给他取姓“尤三某”了,至于孙子的壮烈,给他也算是一种洗刷,叫个美妙的“姐儿”,尤三姐就跃然纸上
中国历史上,要说“出了名王八”,莫过于"冲发一怒为红颜"的那个谁了。
尤三姐是谁?
她的故事怎样在背面记载历史?
这一段正是讲述明末几个“出名儿”的汉人,尤三姐是吴三桂和他后人,尤二姐折射耿仲明耿精忠父子及尚可喜尚之信父子,而柳湘莲折射的正是郑成功父子
这段人物都是一个人代表一对父子形势出现,文章也做了隐约交代:
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这里点出了“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对理解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压缩起到了辅助作用。
当然尤二姐用一个人故事折射两对父子这是高度艺术提炼,尤二姐的下场正是清人处理后两对父子结局的拼接。
我们现在进入小说情节中,看看故事与故事背后的故事
首先我们要对红楼梦的密码进行一下反译,在家族象征中,当象征崇祯的秦可卿死后,宁府就成了北方清人势力范围象征,整个宁府除了贾珍清朝高官,蓉蔷(戎羌)等人已不言而喻。石头记原本贾赦也当为宁府之人,这些由汉人变成清高官还包括了贾赦贾琏。
我们看这段淫极的“降”情: 贾珍便和三姐挨肩擦脸,百般轻薄起来。小丫头子们看不过,也都躲了出去,凭他两个自在取乐,不知作些什么勾当。
“凭他两个自在取乐,不知作些什么勾当”,一方是清代表,一方是吴三桂,他们在一起是什么勾当,确实连作者也不知道,留下无边猜想给看官。作者明说凭他两个个自在去乐,已经粗略交代了性活动主题,后缀“不知”乃故意露出破绽引发读者思考。
再看那三姐装扮:
这尤三姐松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淫浪,不独将他二姊压倒,据珍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乾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風流者。
全用绿、雪、金、秋来评此人,不犯赤、朱,用红楼梦密码翻译,尽是一身皆清,彻底背叛了朱明。
继续看淫荡场面:
他那淫态風情,反将二人禁住。那尤三姐放出手眼来略试了一试,他弟兄两个竟全然无一点别识别见,连口中一句响亮话都没了,不过是酒色二字而已。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洒落一阵,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竟真是他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他。
吴三桂借降作福,为所欲为,确令清同治者无所适从,继而:
那尤三姐天天挑拣穿吃,打了银的,又要金的;有了珠子,又要宝石;吃的肥鹅,又宰肥鸭。或不趁心,连桌一推;衣裳不如意,不论绫缎新整,便用剪刀剪碎,撕一条,骂一句,究竟贾珍等何曾随意了一日,反花了许多昧心錢。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后 盘踞一方,没人能对吴三桂怎样,自然任他骄纵过时日,清人也后悔无奈过
尤三姐走来说道:“姐夫,你只放心。我们不是那心口两样人,说什么是什么。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说着,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一句不真,就如这簪子!”说着,回房去了,真个竟非礼不动,非礼不言起来。
这一情节是指吴三桂与郑成功之子郑经达成合兵反清复明妥协,以婚约掩饰军事合作历史。
然而郑经在准备合兵过程中,发现吴三桂根本不是真心反清复明,而是一心想坐皇帝的根本意图后幡然醒悟撤兵而去,这就有了上文宝玉与柳湘莲的情节:
宝玉道:“你原是个精细人,如何既许了定礼又疑惑起来?你原说只要一个绝色的,如今既得了个绝色便罢了,何必再疑?”湘莲道:“你既不知他娶,如何又知是绝色?”宝玉道:“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湘莲听了,跌足道:“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乾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乾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宝玉听说,红了脸。湘莲自惭失言,连忙作揖说:“我该死胡说。
这样由合到分的过程就纹丝不乱地掩饰在美妙的爱情故事中了
当然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那尤三姐在房明明听见。好容易等了他来,今忽见反悔,便知他在贾府中得了消息,自然是嫌自己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今若容他出去和贾琏说退亲,料那贾琏必无法可处,自己岂不无趣。一听贾琏要同他出去,连忙摘下剑来,将一股雌锋隐在肘内,出来便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一面泪如雨下,左手将剑并鞘送与湘莲,右手回肘只往项上一横。可怜“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芳灵蕙性,渺渺冥冥,不知那边去了。
这里“淫奔无耻之流”几乎直接说出是“投奔无情之流”,把淫字进一步暴露。“降”字呼之欲出。
此处三姐已经幻化身份,幻为吴三桂之孙吴世潘,一反世人思维,坚决抗清,当穷途末路之时并没有走吴三桂之路,而是用鸳鸯剑刺吼自尽,世人为之一惊,可叹可泣
这段故事显然是经过严绳孙(曹雪芹)巧妙润色增加的情节,在完善吴梅村痛骂吴三桂为尤三桂的基础上,注入激昂的音符,用吴三桂后人的刚烈事迹柔化暴死汉奸的结局,因此三姐叫起来美丽动听,尤三姐也不是吴三姐,褒贬一体令人叹为观止。其实按照吴梅村思维,这一节当是只骂不赞的,因此他在回目中透露的情榜应当是“耻情”,因为回目为“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根据我的回目透露情榜规律,尤三姐已死,情榜就在文中或者回目里巧妙透露,那么尤三姐情榜这一回就肯定透露了出来,但经过润色以后,这个耻字已经不能是尤三姐全部,甚至不是尤三姐主要部分了,严绳孙(曹雪芹)在处理最后情榜时必将做出调整。
有了这样三姐故事,我们就掌握了这一历史单元的特点和方法了
首先我们看到的人物的以父子或者爷孙形势出现,比如柳湘莲,幻化的是郑成功和他儿子郑经,尤三姐折射的是吴三桂和吴世潘爷孙,那么尤二姐这个人物,我们就很轻易找到对应折射,大家会不假思索想到耿仲明和耿精忠父子,但从被王熙凤的把玩惩治过程看,又与清政府惩办尚可喜与尚之信父子异曲同工,大家转身思维一下这是什么?——原来正是被清撤销的三藩!爱情故事背后正是掩盖清初那三藩之乱令人难以置信。
有网友不太了解耿仲明和尚可喜两对“出了名儿”汉奸,可以查查资料,百度也有基本的介绍,我这里给大家一点扫盲信息。
1. 耿仲明(1604—1649),字云台,祖籍山东, 清初三藩之一。1633年春从孔有德渡海降后金。1636年被清朝政府封为怀顺王,隶汉军正黄旗;1644年随清兵入关后,镇压农民起义军;1649年改封靖南王,与吴三桂、尚可喜合称清初三藩,旋以匿逃人,惧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子耿继茂袭封,驻广州,又移福建。继茂卒后,继茂子耿精忠袭封,后随吴三桂叛清
耿精忠(1644 ~1682),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镇压,遂降,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康熙帝即诏将耿精忠凌迟处死。一再降清者的下场
2. 尚可喜(1604─1676),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1634年(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率部航海弃明投金,部队被封为“天助兵”,发还被俘人口,封总兵官,尚可喜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了汗马功劳,在清杀戮明人的功臣。
尚之信(1636~1680) ,清初藩王。祖居辽东。少时入侍。康熙十年赴广东随父佐理军事,赐公爵,后加封镇南王。十五年(公元1676年)在广州危急之下发兵围困其父府邸,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十七年(公元1678年),诏命出兵往救宜章、郴州、永兴,皆托词不赴。据守广东,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又因其残暴跋扈,出言不逊,十九年(公元1680年)下旨逮问,缚送北京,随即赐死,家属皆赦免。
吴三桂 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暴死。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大将军察尼趁机取岳州(今湖南岳阳),克辰龙关。安亲王岳乐克长沙,喇布复衡州,傅宏烈等部收复桂林,甘陕清军克复汉中、重庆、成都。康熙十九年十月,吴世璠再逃昆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云南,占五华山,围昆明城,城内粮食不继,文武大臣纷纷投降。十月攻破昆明,吴世璠兵败以愿意件连刺喉咙两刀自杀,残部6700余人投降。三藩之乱终告结束。
这一故事中,关键在于对淫字的理解。我们简单作者怎么写淫字
通过这一讲,我们应该认识到红楼梦中丑美同步、正反并行的高超艺术手法,这样大家才能正确意识到各种人物的历史使命,至于尤三姐是谁,至此大家应当有自己明确的猜解答案了。
顺便带出一个红学感兴趣情节:
凤姐又问道:“谁和他住着呢。”兴儿道:“他母亲和他妹子。昨儿他妹子各人【山东方言】抹了脖子了。”凤姐道:“这又为什么?”兴儿随将柳湘莲的事说了一遍。凤姐道“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
这个情节中“出名儿”是什么,王八是什么,大家都会豁然开朗,而不是跟着红学家云山雾罩地意淫而去。吴三桂与陈圆圆一节,正历史进知之事这样的绿帽子岂不是出了名的王八?假如是我老婆红杏出墙,我不会是出了名的,至多骂我一句忘八。
@还是时间裂缝 810楼 2014-07-25 01:14:45
原来中国 历史 上有个叫某三某的人,由于女人被他人受用举国尽知,做了“出名儿的王八”,干脆领一帮戎羌灭了一个民族和文化,可谓戎羌开国最大功臣,被封一方为王,三某从原来的国臣变成戎羌重臣,一段时间过后,三某感觉很不自在,做什么臣也不如君好,乃借复国之名揭竿预起,并通过各种渠道,与一义军勾通,预合兵而进,义军即将合兵之际,突然意识到:三某本就是降臣,是侍多主不堪为做君而起,与自己反戎羌并非同义,乃撤兵而去。
戎羌得知封王作乱便预起兵镇压,三某一惊二炸暴病而亡,可怜其孙本奔丧而来,却遭大兵包围,世人都想其孙必走投降之路,不料他扯出反戎复国大旗,铿锵挺拔,面对重围,掏出鸳鸯剑连刺喉咙两剑而终,其刚烈、其浩气世人叹罕,撤兵义军也后悔不已,深感措施痛杀戎羌好局乃退居云蒸大海之岛。
-----------------------------
@无情游 816楼 2014-07-25 01:46:03
以前看书总觉得尤三姐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好遗憾她怎么一下子故事就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啊!
原来是这么个故事,可悲,可叹!
更可悲可叹的是我们的民族,不禁想问:
这个罪孽深重的民族到底做错了什么,在每个重要的 历史 关头,总是走向深渊,积重难返,无力回天?
-----------------------------
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笔血泪史。令人不忍如此解读。然而我们必须面对这样震撼的作品。
其实只要的故事,只要自己问过自己,就能得出答案了。比如你读到:凤姐道“这个人还算造化高,省了当那出名儿的忘八。”
你只要问:谁是中国出了名的王八?
锁定一下明清历史,小说故事迎刃而解。就是这样简单,也是这样隐蔽。
悲惨到窒息,只能说作者的构思,空前绝后。
作者在用来骂“降”字时,采用尤氏姐妹,对应着吴三挂爷孙,耿仲明和尚可喜两对父子。一喉二歌,一石三鸟。可恨无知之辈不能看懂了
回头想想中国谁是除了名王八或许有一天豁然开朗。生活在闭塞偏僻地区,也许明白“麀”是什么含义
至于夏金桂,那也是吴三桂的映射,可夏金桂的故事,无法表达作者对丧节投降的辱骂,而只能表现为对香菱的残酷,也就是吴三桂整死朱由榔的故事,并非尤三姐就是吴三桂,而是尤三姐故事,隐藏了吴三桂丧节,夏金桂故事也折射吴三桂一部分,是他残酷一面,所以夏金桂也不是吴三桂,把人物楞跟历史人物对应,只能盲人摸象。
还有一些吵嚷着,秦可卿不是崇祯者。又生扯黛玉是崇祯、黛玉那么多故事,哪一件是冲着?
黛玉死的一瞬间是崇祯,怎么最后是白骨收场?
小说先把可卿写死,做为时间节点,但正常故事情节不能写出崇祯那样悲惨死法,但可以继续描写盛大的葬礼,作者可以设置任意一个人来实现对崇祯之死的补充,可那任意一人的做法,显然不能以黛玉之死更有代表意义,所以选择了黛玉,当然黛玉之死也就不能以盛大场面展开。
一些人不愿意接受骂清的主体,那必须要把故事擦边球到明末,没有了清初就不会骂清。所以人要是没有脑子,永远会被人牵着鼻子走。除非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炎黄子孙
红楼梦最大的回目规律,通过吴祖本情榜,我们惊奇发现: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情憨 史湘云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情呆 甄香菱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情络 莺 儿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情义 金 刚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情烈 金钏儿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滥情 薛 蟠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情敏 贾探春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情慧 紫 鹃
懦弱迎春肠回九曲--------情懦 贾迎春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情勇 晴 雯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情箴 袭 人
吴祖本继续这个规律:
邢夫人执意寻舛错--------情执 邢夫人
鸳鸯女谮语泄天机--------情谮 鸳 鸯
冷惜春甘伴青灯佛--------情冷 贾惜春
毒中毒薛姨妈添病--------情毒 夏金桂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情雄 王熙凤
情不情僧遭逢穷途--------情不情 贾宝玉
从这些情榜与回目的惊奇对应,我们知道,《风月宝鉴》关于尤三姐的情榜应该是“情耻”,是作者对投降的憎恨,从回目中可以看到“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而情榜中却为“情刚”显然是经过润色以后调整了情节与情榜,因为在原创作者吴梅村眼里,看不到吴世潘那样壮烈的一幕,不在自己构思范围,而润色以后,把对应故事发展到一个壮烈的结局,完整掩饰,当然情榜也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忽略了目录的情榜规律。个人认为,这个回目应该为“情小妹刚情归地府”
从回目透露情榜的特别规律看,吴祖本也不是今天谁都能想得出伪造的
@216688 844楼 2014-07-25 17:09:58
当然,简单地把黛玉影射成崇祯,是不够的,它无法体现钗黛合一这一特色。我那天晚上思考了后,得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想法,稍后我会把它发表出来。
但黛玉是南明遗民,宝钗是汉人汉奸,各一半,这个思路绝对是错的。后面我会把它说出来。
-----------------------------
你只一个晚上的思考就能得出绝对正确的结论,通仙级别了,难道我会无视后文黛玉之死?可通篇不是黛玉之死!对此你可以自己去发布你的东西,本人表示以后不再回复你。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把作品提吴梅村自己还是毛蛋孩子时代进行扯淡。意淫去吧自己开贴。
有人要把作品提到明末,那这样的人是不会解读秦可卿的,要解读也得把秦可卿写到还生活在塞外的后金人家里,这是必然,即便牵强到了塞外人家,也不会展开对文本的分析,不信你们就等着瞧,看到底会不会有秦可卿篇。
或许会有人用阿巴亥敷衍秦可卿,都是意料之中事,总之不会轻易敢去认识这个关键的节点人物。阿巴亥也算经常讨论中话题人物。不过她不是一个人埋在了地下,恰恰是“宾主”了,而可卿之死是“无宾主”。
我在看着人跳神。
人物一言堂?失望。宣布弃贴,我心血不要被人糟蹋。各位保重
@无情游 868楼 2014-07-26 01:48:34
啊,吴老师我真是烦死了。朋友把你的书从国内寄过来被海关扣了,要我提供发票或者付款凭证证明物品的价值。马上要去科隆和柏林见朋友,一是想拿自己喜欢的书做礼物送人,二是希望朋友看看有没有价值和渠道在港台找到出版的机会的。
明天就出发了,今天收到海关的信,让我拿付款凭证去报关,报个P啊!吴老师私印的书,又不是正式出版的书,定价都没有。而且正好明天一早的火车就走,书是别想拿到了。出去10天才回来,怎么......
-----------------------------
如此波折,只能回头在慢慢想办法
可以解释为自发打印的文学作品,把书要回来
第七回送宫花
开篇有主题诗
题曰: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
小说开始就给读者带去一个问题,谁是惜花人
先不问花是什么含义
谁去惜花人?
在周瑞家的送花之前,我们娘胎带出热毒的薛宝钗,要吃是药: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錢,……”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錢。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确实够独,这是吃尽四季花之精髓
惜花人还没找,一个最糟蹋花的人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么,与之对立的角色呼之欲出,只这里,用心的人就知道作者安排的惜花人可能是谁了。
粗略第看看那些接受者对花的举措,我们就可以清楚他们的心态:
薛姨妈的安排是:
薛姨妈道:“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香菱答应了,向那边捧了个小锦匣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送花过程:
薛姨妈道:“姨娘不知道,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
1.点明薛宝钗从来不爱花,不谈“惜”字
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侍书二人正掀帘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2.迎春探春,停棋道谢,书香门第女孩应有的礼节而,命丫鬟收下,说明只当收到一般性礼物,没有迫不及待的心情,珍惜指数50%
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笑,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说着,大家取笑一回,惜春命丫鬟入画来收了。
3.惜春甚至不愿接受,勉强让入画收下,珍惜指数 10%
平儿便到这边来,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瑞家的忙起身,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半刻工夫,手里拿出两枝来,先叫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
4.王熙凤跟贾琏鱼水之欢,根本不是送花的时候,心情与态度不得而知,特意多送了2只,也未见怎样宝贝,还立马有转送了别人,显然用着别人东西办事,再收买一个心情,王熙凤做得出,也是她特点,留下两只,说不定还能给什么人送去,惜花人谈不上,指数30%
最后是黛玉,也是薛宝钗对台戏的角色:
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5.红学带着不明觉厉的读者解读:“黛玉刻薄小气,正是黛玉性格”
事实是作者精心安排,说明黛玉太在意了这宫花,只有在意的人,她希望得到更好的或者最好的,因此也觉得最好得到的可能就是挑剩的
黛玉才在作者安排的惜花人。不用心解读,一定会更6x5一样,惜花人找不到,猜到了秦可卿那里去了,真会意淫扯淡。
十二花容色最新,黛玉正是惜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