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旧事》说说文革前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发生过的奇闻!

  那蝎子好像也受了不轻的伤,有些行动不便,只是这周身开始产生出黄色的气体,一股酸味弥漫开来,老实这会儿有点儿反应过来了,知道这是俩气候精斗呢,悄悄的起身推着独轮车走了。
  因为觉得那块黑石头是宝贝,一直揣在怀里,赶完了早市儿,回到家当天,这老实就觉得肚子难受,去看了大夫,也看不出啥毛病。
  这庄稼把式,有点儿小病小灾的找大夫看不出毛病,以为抗抗就过去了,可到了晚上,这肚子就开始绞着劲儿的疼,一会儿的功夫就疼晕过去了。
  这一晕,老实的媳妇就发现老实不对劲儿,这刚没了动静,一会儿的功夫就开始浑身颤抖,而且硬是把弓着的身子伸直了,翻过身爬在炕上,嘴里开始吐白沫。
  老实的媳妇完全不知道自己当家的是怎么了,慌了手脚,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倒是睡在一旁的儿子被吵醒了,十五六岁的孩子,比自己的母亲稳重的多。
  当下让自己的母亲打盆热水,湿了条毛巾给老实擦身子,接着自己穿上衣服请大夫去了。
  大夫来了,左看右看,最后叹了口气,道:“这人啊,不是作病,应该是碰上脏事儿了,我是弄不了。”
  说完大夫就背着小药箱走了,老实的媳妇这时候也反应了过来,忙让自己儿子去招呼他大伯,去请先生。
  连夜来找一鞭子,刚巧赶上一鞭子不在家,无奈之下,也只能回去看着。
  这老实刚开始还只是颤抖,后来发展到不能让人碰,一碰就用后脚踢人,不管是谁,只要被踢着了,中招处必然会有剧痛,红肿的情况发生。
  可也不是全天都这样,有时候神志也清醒,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犯病。
  后来,妇人把儿子送到了他大伯家里,自己留下来照顾自家的当家的。
  听到这儿,一鞭子好像有点儿眉目了,开口道:“那块儿石头,在哪儿?”
  老实让自己媳妇去取来了自己赶集时候带的装钱的布袋子,从里面拿出来一块圆柱形,有大拇指粗细的黑色石头递给一鞭子。
  一鞭子接过了石头,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这块儿黑色的石头入手冰凉,放鼻子底下一闻,还有淡淡的香味扑鼻。
  一鞭子眉头一皱,眼神里一下子充满了疑惑,少时,又好像想起了什么,把这块儿石头揣进了怀里,开口道:“你是在哪儿看到的那东西?”
  老实说了一下位置,一鞭子从布包里掏出两张黄符递给妇人,道:“这两张符,一张贴在大门顶上,一张就贴在这屋里的窗上,这块儿石头我带走了,留着是祸害。”
  说完又小心翼翼的拿着百宝箱,带着爷爷出门,妇人出来送,出了大门口,一鞭子又想起了什么,从布包里摸出一个小瓷瓶,递给妇人,开口说道:“这瓶里是朱砂,你记住,这几天让他多喝麦子粥,里面放上一筷子朱砂,记住,千万别放多了。”
  妇人忙千恩万谢,一鞭子带着爷爷朝老实说的地方走去。
  到了地方,一鞭子仔细观察了一下路边儿的沟,却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倒是眼尖的爷爷在沟底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泡沫。
  在爷爷的提醒下,一鞭子下到了沟底,小心的用手沾了一些泡沫,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低头想了一会儿,开口道:“这应该就是蛤蟆死的地儿。”
  随即从包里掏出罗盘,测了一下方位,抬眼朝离的很远的山坡上看去,来回看了几次,收起了罗盘,把百宝箱递给了爷爷,让爷爷小心拿好,从怀里拿出了那块黑色的石头跟一把小刀,轻轻的在石头上刻了几下。
  随后就带着爷爷朝远处的山上走去,一路走了得有一个多小时,爷爷拿着百宝箱的胳膊都酸了,一鞭子总算在山顶一块布满了碎石的地方停了下来。
  接过爷爷手里的百宝箱,把黑色的石头放了进去,又从布包里摸出了三张符,把百宝箱小心的封了起来。
  随后一鞭子原地寻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从怀里掏出烟袋,爷爷完全没看懂一鞭子是什么意思,便开口问道:“干爹,咱这是要干啥呀?”
  一鞭子:“这啊,是要引蛇出洞,把正主引出来谈谈。”
  一直等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也不见有什么动静,爷爷已经被冻的鼻涕都流了出来,乱石堆里总算有了动静,爷爷看着一股股黄灰色的烟雾开始弥漫出来。
  一鞭子好像也察觉到了,站起了身来,右手插进了布包里,左手一把把爷爷拉倒了自己身后。
  一会儿的功夫,黄灰色的烟雾越来越浓,渐渐的弥漫开来,直到完全笼罩了整个山头,爷爷躲在一鞭子身后探头探脑的看着,一鞭子倒是神色很自若,好像根本就没看见这漫天的黄灰色气体。
  少时,乱石堆烟雾最浓厚的地方走出来一个矮个子小秃老头,一身黑色打扮,只是这秃头已经油光铮亮了。
  这小老头一出现,一鞭子的脸色一下凝重起来,先开口道:“阴阳有道,不知陈户人家如何得罪,还请高抬贵手。”
  小老头两只纯黑色的眼珠一下子盯住了一鞭子,好一会儿的功夫才用一个尖细的声音说道:“我识得你,你便是那唤做一鞭子的小娃娃,是也不是?”
  一鞭子接口道:“哦,这么说你也知道我是走哪行的了,如今这事儿,你看该如何解决?”
  小老头:“陈户一家,盗我神宝,不可轻饶,我敬你祖上有神,不与你一般见识,你还是退去的好。”
  一鞭子:“你既知我祖上有神,缘何不可放这一户人家生路?”
  小老头:“哦?这般看来,你是要为这户人家出头了?”
  一鞭子:“祖训圣约,不敢违背。”
  小老头:“这神宝在陈户手中,迟迟不归还与我,反倒找上门来,是何道理?”
  一鞭子:“神宝自在这百宝箱里,取舍与否,还凭你自身手段。”
  小老头的眼神一下转到了一鞭子放在一旁的百宝箱上,看到封口处贴着黄符后,神色一变,语气恶狠狠的开口道:“欺我有伤在身,待我养好伤,必会取那陈户一家性命,我倒要看看你能护住他一家大小不能。”
  一鞭子接口道:“既执意要取陈户一家性命,说不得,在下只好亮亮家伙事了。”
  说着把插进布包里的右手拿了出来,手上拿着刚串好的铜钱剑,这小老头一看一鞭子手上的铜钱剑,脸色一变,少时充满了疑惑,缓缓开口道:“我来问你,你可是周氏一脉?”
  一鞭子看小老头脸色阴阳不定,思量了一下,开口说道:“在下正是周氏一脉传人,有何手段,使出来吧。”
  小老头神色古怪,少时哈哈一笑,开口道:“罢罢罢,天意如此,吾与那神宝缘数已尽,强求不得,我观你身后少年,也有丝丝周氏一脉气息,就当是我送与他的护身宝罢了,你记住,此物可解百毒,功用无穷,好生珍惜。”
  说完不待一鞭子接口,满山的烟雾瞬时消失的干干净净,小老头也随着烟雾消失不见,一鞭子身后的爷爷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什么情况?莫非这蝎子精与周氏祖上有什么渊源吗?
  爷爷刚想开口询问,一鞭子却率先来到了百宝箱跟前,一把扯开了封口的黄符,从里面拿出了那黑色的石头,回身带着爷爷朝山下走去。
  一路上一鞭子都是一副埋头苦思的表情,对爷爷的问话根本不理睬,爷爷也知道一鞭子在想事儿,也就不再问了。
  爷俩就这么回到了家里,一鞭子一头扎进了西屋,捧着祖上传下来的自传看起来,完全把爷爷晾在了一边儿。
  干娘看一鞭子一进门就一头扎进了西屋,谁都不理,就小声问爷爷是怎么回事,爷爷小声把事情的经过简单跟干娘说了一遍,干娘听完好像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随后领着爷爷到了西屋,看一鞭子还在埋头苦读,干娘缓缓开口道:“别瞎翻了,凌云志里有记载。”
  一鞭子一愣,猛地一拍脑门,接着匆匆来到供奉桌前,依礼参拜过后,从桌子最里面的牌位下取出一个黑色的小木盒,恭恭敬敬的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用黄绒布仔细包裹着的一本书,又一头扎进西屋。
  干娘看一鞭子又忙活起来,笑着摇了摇头,领着爷爷去了东屋,爷爷问:“干娘,凌云志是啥呀?”
  干娘就给解释道:“这凌云志啊,是周氏一脉祖先留下的最古老的一本书,上面记载着很多现在看来很匪夷所思的东西。”
  爷爷:“那干娘,你是咋知道的?”
  干娘:“这啊,是我嫁过来后趁你干爹不在家的时候偷偷看的,你可别跟你干爹说哈。”
  爷爷:“那里面都记载了什么啊?给我讲讲吧,干娘。”
  爷爷见干娘不给自己讲,也只好作罢,上了炕跟小凤香有一搭无一搭的闲聊,正聊着,一鞭子风风火火的进了东屋,打开大衣柜翻找起来,干娘问:“你找啥呢?”
  一鞭子也不搭话,一会儿的功夫找出来一个黄布上还绣着红色图案的小包袱,又风风火火的去了西屋,爷爷好奇,就下炕跟了过去。
  见一鞭子把小包袱放到了西屋炕上,小心翼翼的打了开来,里面零散的包着一堆小木头盒子,一鞭子翻找了一下,挑出了其中一个,一回头看爷爷眼巴巴的看着自己,道:“拿半碗热水,一副筷子来去。”
  爷爷立马去拿来了半碗热水一副筷子递给一鞭子,一鞭子接过热水放在炕沿儿上打开了手里的小木盒,用筷子小心的把木盒里的一个大米粒大小的黄色珠子夹进了热水里,小珠子一遇水就沉到了碗底。
  一鞭子接着又从怀里拿出那块黑色石头,也小心翼翼的放进了碗里,接着,半碗热水好像沸腾了一样咕噜咕噜冒起了泡,一会的功夫,本来清澈的水就变得浑浊起来。
  不过倒是没有再冒泡,一鞭子用手里的筷子从碗里捞出了黑色石头,摸过炕上的抹布擦了一下,依然黑黝黝的没什么变化。
  随即一鞭子又端着半碗已经浑浊的热水来到院子里,一小点一小点的把半碗热水倒了个干净,一直到倒完了,也没见那颗小黄珠子。
  一鞭子倒完了碗里的水,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看的爷爷瘆的慌,靠上前去,小心翼翼的问道:“干爹,你这是咋了?”
  一鞭子听爷爷一问,止住了笑,兴冲冲的拉着爷爷到了西屋,让爷爷上了炕,开口给爷爷讲了个故事。
  原来,这凌云志其实就是周氏一脉最早传人撰写的一本自传,里面有记载,曾经有那么一个年代,逢山必有妖,逢水必有怪,而因妖孽丛生,天下大乱,后道门能人辈出,终把一个时代逆转了过来。
  之后的叙述,就是这凌云志的撰写者的自述了,这周氏先祖还小的时候,曾发生过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天午后,周先祖跟几个小伙伴去后山玩耍,这天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几个小伙伴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
  周先祖年幼,由他先找,于是周先祖的一帮小伙伴就一哄而散,各自藏了起来,周先祖待到时间,开始寻找,小伙伴一个个的都被找了出来,可就跟周先祖玩的最好的二胖寻不到。
  无奈之下,周先祖开始大喊认输,让二胖自己出来,可喊来喊去,直到小伙伴都加入了呼喊的行列,却始终不见二胖的出现。
  呼喊无果之下,一众小伙伴被别的游戏吸引了过去,只剩下周先祖还在努力的寻找,这一找,就跟小伙伴们走散了,周先祖照着之前小伙伴看见二胖的方向一路前行。
  走了好一会儿,嗓子都喊哑了,却始终不见二胖的身影,等周先祖反应过来后,才发现自己迷了路,来时的路完全没了印象。
  周先祖年幼,当时有些惊慌,便寻着一个方向开始走起来,可转来转去却依然找不到出路,树丛渐渐的茂密起来,抬头已经看不到天空了,完全被树枝遮住了。
  凭感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应该快到傍晚了,周祖知道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就麻烦了。
  可越是着急就越找不到路,最后走了一圈,竟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走了一下午,周先祖已经困乏难耐了,而且口渴似火,最后索性一屁股坐在了树底下,休息起来。
  内心期盼着家人发现自己走丢了,会进山寻找,坐下后不久,周先祖困乏之下,竟睡了过去。
  一觉儿醒来,周边漆黑一片,不是还有虫鸣声传来,周先祖感觉自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接着在内心的恐惧跟周边的压力下,放声大哭。
  哭了一会儿,嗓子像是冒了烟一样难受,无奈之下,起身摸索着开始寻找出路,又跌跌撞撞的走了一会儿,却猛的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亮光,远远看去,像是一栋房子。
  周先祖大喜过望,舔了舔自己干涩的嘴唇,朝亮光处跑去,越走越近,到了近处,果然是深山林中的一处人家,烟筒里还冒着丝丝白烟。
  周先祖忙上去敲门,屋内传来一个沙哑的女声:“这大晚上的,是谁呀?”
  周先祖哑着嗓子回应道:“我在山里迷路了。”
  话音刚落,屋门吱吱嘎嘎的打开了,一个老妇人打开了门,见门外站着年幼的周先祖,就让了进去。
  进屋后,周先祖发现屋内点着一盏油灯,火苗不大,但照的屋里很亮堂,而且炕上还摆着吃食,一副刚做好饭要吃饭的样子,炕上还坐着一个老头儿,头发都已经花白了。
  老夫人看周先祖一副饥肠辘辘的样子,就让周先祖脱鞋上炕,一块儿吃,周先祖也是饥饿难耐了,就不客气的爬上了炕,吃喝起来。
  这顿饭,周先祖印象深刻,不记得吃的是什么了,只记得味道很好,吃过了饭,周先祖就感觉迷迷糊糊的开始犯困,老妇人就收拾了一下,让周先祖早早睡下了。
  一觉醒来,半夜,憋醒了,迷迷糊糊的睁开眼,下地拖沓着鞋,出门对着荒地撒起尿来。
  一泡尿撒完,周先祖打了个冷颤,清醒了几分,转身要回屋继续睡的时候,却猛的听到了一个很尖锐的呼喊声。
  从声音还听不出是男是女,屏息仔细分辨了一下,声音是从房子的屋后传来。
  周祖好奇之下,来到屋后,却发现屋后放着一盘磨石,除了磨石就空无一物了,周先祖又仔细分辨了一下,发现声音就是从磨石附近传来了。
  走近后,一个很清楚的声音从磨石下面传出来,可听不出说的是什么,周先祖急于想知道这磨石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就用手扒起了泥土,直到把磨盘下面掏出了一道小沟。
  声音渐渐清晰起来,虽然还是听不出来是说的啥,但能清清楚楚的听清楚字节了,只是内容不连贯。
  正在周先祖想仔细分辨一下这个声音到底在说什么的时候,自己掏出来的小沟里爬出来一只蝎子。
  周先祖一愣,起身抬脚就要踩,却猛地一下子听懂了尖锐声音的喊话:“别踩,别踩。”
  周先祖一愣,抬起的脚就没有落下去,莫非,这个尖锐的声音是这只蝎子发出来的?
  蹲下身去,见这只蝎子一动不动,那个尖锐的声音又传了出来:“救命,救命。”
  周先祖不明所以,就小声问道:“是你在说话吗?”
  蝎子:“是我,多谢恩公救命之恩。”
  周先祖一时没有转过弯儿来,又开口道:“你怎么会说话呢?”
  蝎子便开口讲述了自己的身世。
  原来这蝎子盘踞在此地已经上百年了,是借这块地气修行的灵,前几年,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两个蛤蟆精,合力把这蝎子精压在了磨盘底下,接着这块儿风水宝地一边修行,一边做那残害人命的勾当。
  之前每来一个人,蝎子精就要呼喊一阵儿,可陆陆续续也来了有十几个人了,相继被那两个蛤蟆精吸取了魂魄,却没有一个人发现这磨盘下面的蝎子。
  周先祖一听慌了神儿,正要起身逃跑,耳边却又传来蝎子精的声音:“恩公别怕,我虽斗不过这俩蛤蟆精,但保恩公周全还是没问题的。”
  周先祖此时已经完全被搞懵了,开口问道:“你都斗不过它俩,如何能保我周全?”
  蝎子精:“恩公有所不知,那俩蛤蟆精仗着自己有宝物在手,不惧怕我这尾阵之毒,只要能把它俩的宝物设法弄过来,后面的事儿就交给我就行了。”
  周先祖:“既然是宝物,那必然会紧紧看守,我怎么能弄过来。”
  蝎子精:“恩公请听我说,那俩蛤蟆精都是趁鸡鸣之前,人的魂魄最为动荡的时候吸取,恩公只要一会儿把我揣进怀里,进屋偷偷的在那个化成老头的蛤蟆精枕头下摸来一块儿圆柱形的黑色石头,藏起来就行了。”
  周先祖略一思量,眼下也只能这么办,自己半夜三更的如果是跑,还不知道能跑哪儿去呢。
  当下捡起了地下的蝎子揣进怀里,悄悄的又来到了屋里,老夫好像醒了过来,迷迷糊糊的问了一句:“哪儿去了?”
  周先祖忙回到:“哦,出去撒了泡尿。”
  老妇没有搭话,翻了个身又呼呼的睡了过去,周先祖也装模作样的打了个哈欠,上炕躺在了老头与老妇中间,装作睡觉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听到老妇跟老头都打起了呼噜,周先祖小心翼翼的把手伸进了老头的枕头下面。
  当时的周先祖可算是紧张之极,都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的跳声,屏住呼吸,脸都憋的红了也不敢喘气。
  最后总算在老头的枕头下面摸到了一个小布包,像是个小香囊一样带有紧缩口,正要把小布包揣进怀里,却猛然发现小布包上拴着一根细绳,一头就系在老人的脖子上。

  PS:本书目前黑岩更新超过天涯,想看的多一些的兄弟姐妹们 还请移步黑岩阅读网,搜索 老村旧事!感谢支持!
  幸好发现的早,这要是就这么揣进怀里,肯定会把老头拽醒的,当下小心翼翼的打开了小布包,把里面的黑色石头拿了出来,揣进怀里。
  顺手从怀里摸出了两个羊拐装进了小布包里,又偷偷的把小布包放进了老头的枕头底下。
  接着按照蝎子精的指示睡觉,哪儿能睡得着啊,一想到睡在自己身旁的就是俩害人的蛤蟆精,心脏就一阵儿乱蹦。
  可又不敢乱动,只能惴惴不安的假装睡觉,熬着等天亮,感觉时间过了好久好久,一旁的老头嗯哼一声,醒了过来。
  周先祖眼睛睁开了一条小缝,想观察一下老头在干嘛,可无奈无力一片漆黑,啥都看不见,听声音老头是起床了下地了,一会儿老妇也起来了。
  就听地下传来姑姑嘎嘎的一阵儿细微的声音,周先祖估摸着这是时间到了,要下手害人了,当下紧张的身子都崩的紧紧的,一动不敢动。
  一会儿的功夫,就感觉自己脸上传来了一阵儿气流,像是有人在自己脸附近呼吸,心念一转,装作睡熟的样子翻了个身,接着四周一下安静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极其微弱的声音说道:“看看,看看,是不是睡着了?”
  另一个声音:“点灯,点灯,看不见。”
  接着周先祖微微张开的眼睛就看到了亮光,但怕被发现,不敢张的太大,眼前一片朦胧,看不清。
  只感觉有东西在摸自己的肚子,摸的周先祖浑身一阵儿鸡皮疙瘩,猛地,周先祖感觉自己揣在怀里的蝎子一动。
  一个粗犷的惨嚎声在自己耳边响起来,周先祖这时候感觉四周一片晃动,睁开眼发现自己正躺在一个土堆上,之前看到的房子炕,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不见了。
  此时月亮已经不知道去哪儿了,唯一还有亮光的就是天上的星星了,眼前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清。
  接着周先祖闻到了一阵儿奇香,又昏睡过去。
  再次醒来是在自家炕上,父母正守候在自己身边,一醒来,猛的坐了起来,难道发生的这一切都是梦?
  可仔细想想,发生的一切都太过真实了,周先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听到自己的娘亲在旁边儿说:“可算醒了,吓死娘了,娘昨晚跟你爹找了一宿,今早儿才在后山上找着你,你一晚上都跑哪儿去了?”
  周先祖一时又恍惚起来,分不清自己是在现实还是在梦中,习惯性的摸了摸肚子,却意外的摸到了一块硬邦邦的东西,微微一愣,伸手从怀里掏出了一块圆柱形的黑色石头。
  一看到这块儿石头,周先祖大惊,知道昨晚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可是这太过匪夷所思了。
  一旁的娘亲看出自己的儿子不对劲,追问下来,周先祖把昨晚发生过的事儿讲给了娘亲听,娘亲听完,略一思索,伸手把周先祖手里的黑色石头接了过来,道:“那这块石头就是蛤蟆精布包里的了?”
  周先祖点头,娘亲又道:“那不能留,得找个地方埋了。”
  说完就递给了周先祖的父亲,父亲接过石头出去埋去了。
  本事事情到了这会儿就应该结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先祖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这件事儿,可就在某天晚上,周先祖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一个小老头告诉他,东西他拿走了,还告诉他,他与道有缘,日后若是入了道门,小老头已经给备了一份礼,报他的救命之恩,礼就埋在北山蝎子口旁边儿的巨石下面。
  接着老头就化作一阵青烟消失不见了,周先祖也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刚睁开眼,就听到了鸡鸣声。
  醒来想着事儿有些蹊跷,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渐渐的忘记了这个蹊跷的梦,后机缘巧合下,周先祖真的踏进了道门,而周先祖的师傅算出了这档子事,带着周先祖找到了蝎子口的大石头,做法劈开了石头,见石头底下压着一百零八枚铜钱,还有一本三清诀。
  爷爷听到这儿,反映了过来,感情这蝎子精跟周氏一脉先祖有渊源,周氏一脉代代相传下来的铜钱剑就是这蝎子精所赠。
  一鞭子又拿出了那块儿黑色的石头,对爷爷说:“娃儿,这石头干爹先替你保管,待你日后出师了,干爹把铜钱剑与这黑石头一块儿传给你。”
  爷爷点头。
  此后一直到过年,再没发生什么需要一鞭子出手的事情,当然,爷爷的偷懒生涯仅过去了两天就结束了,之后的日子又恢复了锻炼,练胆儿,背书的循环中。
  当然,接下来的日子爷爷除了偶尔回家看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着一鞭子学习,直到大年三十,一鞭子让干娘打算了一些东西,让爷爷带着回家过年。
  爷爷欢天喜地的带着东西就要回家,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过年的这几天可算是不用锻炼了,也不用背书了,能舒舒服服的过个年啦。
  正想着呢,一鞭子送爷爷出了大门,开口说了一句:“右边儿的包袱里装着书,过年这几天锻炼能省了,背书不能省,过完了年干爹可要检查,要是背不出来,看干爹怎么收拾你个臭小子。”
  爷爷听到一鞭子的话,一个趔趄,差点儿摔倒。
  回到家里,太爷跟太奶也是很欢喜,虽说知道自己的孩子跟着一鞭子在学本事,但这么长时间没在身边儿,也想的慌。
  太奶还从院子的某个角落里给爷爷拿来了半根她舍不得吃的糖葫芦。
  一下子成了家里的宝儿,爷爷还有些不太习惯,可太奶收拾一鞭子给带的东西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很精致的木头盒子,打开一看,两锭金元宝。
  太奶一下急了,这么贵重的东西这么能收,忙打发太爷给一鞭子送去,爷爷一看盒子里的金元宝很熟悉,正是跟一鞭子去凤凰山洞里寻到的一对儿金元宝。
  太爷此时都已经准备带着金元宝出门了,被爷爷拦了下来,接着爷爷就把金元宝的来历说了一遍,听的一家人如痴如醉。
  可事儿讲完了,太爷太奶仍然不知道这一鞭子把金元宝给自己家送来是什么意思,细心的姑奶在放金元宝的木盒底下发现了一张字条,爷爷接过字条,读了起来。
  周兄,这对儿东西乃是我无意中得来,修道之人命中不得大贵,眼下又是年景将至,就送与周兄,还望周兄笑纳。
  太爷太奶一听爷爷读完了纸条,这对儿元宝送回去也不好,是不送也不好,最后还是太奶开口了:“罢了,别多想了,娃儿反正跟那小凤香已经定亲了,日后就是一家人,就当是给娃儿的礼吧。”
  说完就把这对儿金元宝收了起来,不知道藏到哪儿去了。
  过年自然是热闹无比的,对于爷爷这个年龄的孩子更是欢乐无比,很多在这个年代已经消失不见的事物,是那个年代孩子们的最爱。
  过完了,走完亲戚,刚出十五,一鞭子就来把爷爷接了过去,继续锻炼,虽说这年味儿还没有断,但锻炼起来一鞭子却毫不留情,爷爷几度偷懒,都被一鞭子抓到,一番教育,爷爷被收拾的很惨,很惨。
  说起来爷爷也很奇怪,明明一鞭子已经在树底下睡着了,但爷爷的锻炼一缓,一鞭子必定会睁开眼。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开春,这么长时间的锻炼,配合一鞭子后来教的心法跟每顿午饭晚饭之前必有的干娘不知道用什么东西给炖的汤,爷爷的体质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
  首先说,一路小跑二十公里左右的路程,爷爷只用差不多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就能跑下来,而且只是微微的脸红气喘,跳绳的话,不用半分钟的功夫就能破百。
  只是这在缸沿儿上行走的本事一鞭子一直没让爷爷尝试,爷爷其实自己也很好奇自己现在能不能在缸沿上行走,央求一鞭子,却被一鞭子在脑门上狠狠敲了一下,道:“还没学会走呢,先想学跑,好好练,不准分心。”
  一开春儿,一鞭子就让爷爷回家跟着太爷学木匠手艺,那个年代,开春是大部分手艺人最忙的时候,木匠自然也不例外,伐树,买木材,盖房,修房,打家具,都挤在一起。
  太爷带着爷爷匆忙赶工,这家做完做那家,虽说爷爷跟着太爷忙着干活,却觉得现在木匠的活儿太轻松了,至少比跟着一鞭子锻炼要轻松的多。
  这天,赶着中午结束了这家的活儿,算好了工钱,太爷刚领着爷爷回到家里,就有人赶着马车来找太爷。
  来人是别处的木匠,进门后急乎乎的跟太爷说:“于哥,南面儿龙子山上有几颗柏树要卖,我联系了一下,想把这几科柏树包下来,你要不?”
  太爷一听,这龙子山上的柏树可是在这周边出名,木质好,打出来的家具不容易变形,比平常的柏树奈潮,奈旱。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