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我的《尚书》我做主--带你看懂“天书”(连载)

    
◆伊训第四

  【伊训要意】

  射天郎曰:本篇是明显的后儒伪作,内容反映了商朝元老伊尹在王室祖庙前告诫年轻的王位继承者太甲做天子的注意事项。

  【原文】

  成汤既没(1),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2),伊尹祠于先王(3)。奉嗣王祗见厥祖(4),侯、甸群后咸在(5),百官总已以听冢宰(6)。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7),以训于王。曰:“呜呼!古有夏先后(8),方懋厥德(9),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莫不宁,暨鸟兽鱼鳖咸若(10)。于其子孙弗率(11),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12),朕哉自亳。惟我商王,布昭圣武(13),代虐以宽,兆民允怀(14)。今王嗣厥德(15),罔不在初(16),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天家邦(17),终于四海。呜呼!先王肇修人纪(18),従谏弗咈(19),先民时若(20)。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21),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敷求哲人(22),俾辅于尔后嗣(23),制官刑,儆于有位(24)。曰:‘敢有恒舞于宫(25),酣歌于室(26),时谓巫风(27),敢有殉于货色(28),恒于游畋(29),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30),比顽童(31),时谓乱风。惟兹三风十愆(32),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33),国必亡。臣下不匡(34),其刑墨(35),具训于蒙士(36)。’呜呼!嗣王祗厥身,念哉!圣谟洋洋(37),嘉言孔彰(38)。惟上帝不常(39),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40),万邦惟庆(41);尔惟不德罔大(42),坠厥宗(43)。”

  【序文说明】

  成汤逝世后的太甲元年,伊尹一口气写了《伊训》、《肆命》和《徂后》这几本书。

  (1)没,通“殁”,指成汤去世。
  
  【正文注释和译文】

  (2)惟,句首助词。元祀,元年。乙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日。
  (3)祠,通“祀”,祭祀。
  (4)嗣王,新王,指太甲。祗,敬。厥,其。祖,指祖先神位。
  (5)侯、甸群后,诸侯。咸,都。
  (6)总已,总摄其职。冢宰,周代最高行政官职,相当于宰相;冢,高、大。
  (7)明言,公开赞扬。成德,成功之德。
  (8)古,从前、古代。先后,先王。
  (9)懋,这里取盛大之义,理解为“勉励”不妥。
  (10)暨,与、包括。咸若,都如此。
  (11)率,遵循。
  (12)造攻,通“肇功”。这句指鸣条之战奠定大局。
  (13)昭,光明。圣,智慧。武,勇武。
  (14)允,诚。怀,向往、归心。
  (15)嗣,继承。
  (16)这句是指一切都遵循先王的旧制。
  (17)天,通“大”。
  (18)肇修,创建。人纪,指各种规章制度。
  (19)咈,不悦。这句即从谏如流的意思。
  (20)先,以……为先。时若,即“是若”;若,顺。
  (21)“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现代的说法叫“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2)敷,大、广泛。求,招致、搜罗。
  (23)俾,使。
  (24)有位,指朝官。
  (25)恒舞,常舞。宫,指宫堂。
  (26)酣歌,醉酒而歌。室,家内。
  (27)时,通“是”。巫风,巫人习气;古人从事巫觋活动时载歌载舞。
  (28)殉,贪求。货,财货。色,美色。
  (29)游,闲逛。畋(tián),打猎。
  (30)远,疏远。耆德,耆老有德之辈。
  (31)比,与……相匹。比顽童,指和不懂事之徒混在一起。
  (32)愆(qiān),过失、罪过。
  (33)邦君,国君、诸侯。
  (34)匡,匡正、规劝。
  (35)其刑墨,施臣下以墨刑。墨刑,五刑中最轻的,在面部刺字或图案,再染以墨黑。
  (36)蒙士,地位低下的士人。
  (37)谟,谋、韬略。洋洋,浩大之意。
  (38)嘉言,良言、箴言。孔,甚、很。彰,昭著。
  (39)不常,无常恩、常命的意思;常,固定不变。
  (40)惟,有可能是助词,也可能通“为”。罔,无。
  (41)不德,指做不符合道义的事情。
  (42)庆,福庆。
  (43)坠宗,颠覆社稷。
  
  太甲元年十二月乙丑日,伊尹主持祭祀商朝先王的大典。他带领嗣君恭敬地到老领袖纪念堂参见祖宗神位,大批诸侯在场陪祭,百官各就各位听从总理伊尹的号令。伊尹当堂庄重宣扬烈祖的成就,以训戒于新王太甲。

  伊尹说:“哦啦啦!从前夏朝的圣明先王们美德盛大,因而感动上天不降灾祸,山川鬼神都各安其位,连乌鸦狐狸和王八也全都心平气和。后来的夏王室子孙不遵守祖先的王道,于是皇天降灾,假手于我大商颠覆夏朝,我们在鸣条战役中取得辉煌胜利,是因为我们在革命圣地亳邑时就注意三大纪律八项主义。我们的红太阳阿汤哥伟大光荣正确,用宽仁取代光头党夏该死的暴虐,天下民众推着独轮车支持我们革命。今王继承先王的美德,萧规曹随,对亲族施爱,对长辈尊敬,先治理好家族与王国,再推之于天下。”

  “哦啦啦!老一辈革命家创立制度规则,从谏如流,人民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君主圣明,臣民忠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终于解放天下,二万五千里的创业历程相当不易!(先王)广泛招罗人才、重用贤达,使他们辅佐你继承王业,制定官员惩处条例,以儆戒百官。他曾说过:‘敢有在宫廷经常举行舞林大会,在家中酩酊酣歌,这属于巫觋的做派;敢有贪恋财货美色,隔三差五出游打猎,这属于侈淫习气;敢有亵渎轻慢圣言,怫逆忠直之辈,疏远耆老贤德,行为类同顽童,这叫做昏乱抽风。上述三风十过,中央干部沾上一样,其家必丧;地方领导身染其一,省长市长就别当了。近臣如不及时规劝君上,惩罚以墨刑,地位卑下的一般士人也要以此为儆戒。’哦啦啦!新领袖太甲请恭谨己身,牢记这些!圣人韬略深沉,箴言非常在理。天帝不作常命,品行端正奖励百福,胡作非为降罚百殃。陛下修德纵然小,对天下万邦都是喜事;陛下如缺德纵然事情不大,也会颠覆我们的人民政权。”
  
  【题外话】

  射天郎曰:根据《史记》的记载,商初名臣伊尹确实在太甲元年创作过《伊训》、《肆命》和《徂后》三大名著。东汉大儒郑玄曾解释:《肆命》的内容是关于政治与教化的,《徂后》的内容是关于商汤之法度的,显然伊尹的这三篇大作都是为了向新王传授政治经验。

  不过本篇却是比较典型的伪作,风格夸张、造作,概念中出现些春秋、战国才有的扎眼东西,属于儒家假先贤之名在宣扬自己的学说。

  太甲,也写作大甲,他是商汤的嫡长孙,商朝的第四位国王,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关于他和伊尹的故事,我们后面再叙。
  
  ◆太甲上第五

  【太甲上要意】

  射天郎曰:《太甲》三篇是部连续剧,主人公是耆宿大佬伊尹和年轻的商王太甲。第一集“幽禁太甲”,第二集“还政于王”,第三集“伊尹退休”。

  【原文】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1),思庸(2),伊尹作《太甲》三篇。

  惟嗣王不惠于阿衡(3),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4),以承上下神祗(5)。社稷宗庙,罔不祗肃(6)。天监厥德(7),用集大命(8),抚绥万方(9)。惟尹躬克左右厥辟(10),宅师(11),肆嗣王丕承基绪(12)。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13),自周有终(14),相亦惟终(15);其后嗣王罔克有终,相亦罔终。嗣王戒哉!祗尔厥辟(16),辟不辟(17),忝厥祖(18)。”
  王惟庸罔念闻(19)。伊尹乃言曰:“先王昧爽丕显(20),坐以待旦。帝求俊彦,启迪后人(21),无越厥命以自覆(22)。慎乃俭德,惟怀永图(23)。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24)。钦厥止(25),率乃祖攸行(26),惟朕以怿(27),万世有辞(28)。”
  王未克变。伊尹曰:“兹乃不义(29),习与性成(30)。予弗狎于弗顺(31),营于桐宫,密迩先王其训(32),无俾世迷(33)。王徂桐宫居忧(34),克终允德(35)。”
  
  【序文说明】

  太甲登基为王之后,表现忒次,伊尹关他禁闭于桐。三年后太甲返回亳都,表态想做正事,伊尹就写了《太甲》三篇。

  (1)放,这里指幽禁。诸,之于。桐,古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2)思,想着。庸,通“用”。“思”演化出“思考”的字义较晚,说明序文是后来创作的。另,一说“庸”指“常法”,牵强。
  
  【正文注释和译文】

  (3)嗣王,指太甲。惠,本义为爱,这里做听从、顺从。阿衡,指伊尹。
  (4)顾,看。諟(dì),通“諦”,审视。
  (5)承,承顺,引申为侍奉。
  (6)祗肃,敬肃。
  (7)监,下视为监。这句实际是说上天看到了商汤的美德,很欣赏他。
  (8)用集大命,将大命(统治天下)赋予他。
  (9)抚,安抚。绥,安定。
  (10)躬,身。尹躬,伊尹。左右,帮助。厥,其。辟,王。
  (11)宅,安定。师,众人。
  (12)肆,故。丕,大。承,继承。基,通“其”。绪,事业。
  (13)这句的准确意思不好确定,或者说有争议。有研究者基于资料理解为:尹伊受商汤安排,到夏都从事各种工作(谍报、反间、营救等)。个人观点以为:根据史料和现代考古研究成果,尹伊出身于姒姓的有莘,有莘是夏王族的母族(大禹本应从父鲧姓姬,可能是羞于父亲治水无功且被杀,所以从母姓为姒),而且是在陕西渭河流域(古洽阳,即今合阳);所以这句当理解为尹伊回忆从前,说自己是由夏王国的西土属国有莘来到商国的;见,做“现”解。
  (14)周,忠信
  (15)相,助、赞勉
  (16)祗,敬。厥辟,这里指王位、王权及王业。一说“辟”指“法”,可参考。
  (17)辟不辟,即“王不王”。辟,王。不辟,不遵行王道。一说本句当解为“王不法”,牵强。
  (18)忝,羞辱。
  (19)庸,用;一说做“常”解。罔念闻,指不想,如同没听到。
  (20)昧,幽暗;爽,明;昧爽,指凌晨天快亮。丕显,大显、大光,这里当理解为商汤天亮时分就从服饰到精神都为新一天的政务做好了准备。
  (21)启迪,帮助、开导。
  (22)无,毋。越,谮越。
  (23)怀,思索、胸怀。永,长;永图,雄图大略。
  (24)虞,指猎手。机,弓弩的发射机关。省,检查、省视。括,机括,即扣弦处。度,瞄准器。释,发射。
  (25)止,行止,指行政。
  (26)率,遵循。攸,所。
  (27)朕,我。怿,高兴。
  (28)辞,指美名。
  (29)兹,指太甲的作为,理解为太甲也无妨。不义,不符合正义,即违逆王道。
  (30)习,习气、表现。性,天性、本性。这句可理解为性与习互相影响。
  (31)予,我。弗,不。狎,习惯,引申为容忍、迁就。
  (32)密迩,亲近。其训,让先王教导的意思。
  (33)俾,使。世,一生、一辈子。
  (34)徂,往。居忧,这里是指让太甲生活于忧念商汤的环境中;因而后世用居忧来代表守孝。
  (35)克,能。终,终成。允,信、诚。
  新领导太甲不待见伊尹,伊尹便作书说:“先王仰承敬畏皇天的大命,供奉上下的神灵,社稷宗庙无不宝相庄严。老天欣赏他的德行,把统治人间的权利赏赐给他,帮他成就伟业,于是安定天下万方。老夫我全心辅助王上,安定众人,陛下这才能继承光大先王的事业。老夫是从夏人的属国来到咱大商的,和汤哥共事时,老夫始终忠心耿耿,辅助汤哥是不遗余力;你个小屁孩对老夫不信任始终,老夫也就会撂挑子了。陛下要引以为戒喔!你在位要敬业,如果不恪守王道,这叫羞先人!”

  太甲的表现让人失望,他并没把这些良言放心上。伊尹只好又劝他:“汤哥治国,天刚麻麻亮就洗脸刷牙穿衣服,精神抖擞地坐在宝座上盼早朝。他还广泛搜罗能人,都是为了开导辅助你小子,让你不至于谮越天命、荒废责任而有损社稷。你现在要慎行简朴美德,心怀雄图大略。好似猎人张弓,认真检查准星无误再发射。要慎重自己的行止,遵循你祖先的优良传统,如此老夫就会为你骄傲,你也会被千秋万世颂扬。”

  太甲还是我行我素。伊尹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庄严宣告:“嗣王小甲违逆王道,不良天性和丑陋表现结合,让人鄙视他。老汉我不能迁就他这么胡闹,安排人营造了桐宫,让这小混帐在那里亲近学习先王的语录,免得他一辈子糊涂。小甲同学现在去桐宫报到吧,要好好进修,祝你学业终成哦!”主
  
  【题外话】

  射天郎曰:伊尹放太甲确有其事,《史记》也记载伊尹曾作书《太甲》三篇。本篇属于仿古文的风格,但不排除与商相伊尹的真手笔有一定关联性。

  无论是欣赏故事的内容,还是品味其中的文字,大家一定都发现了这个伊尹很强大,对堂堂的商王太甲很不客气,是个大牛人。他凭什么这么牛?贫僧觉得很值得八卦一番。

  一般意见以为,阿衡(也有作保衡)就是伊尹,伊是此人的姓氏,尹是商汤封他的官职。这个人物不仅在先秦古籍中经常出现,而且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金文中都有记载,甚至被商王室尊敬地与开国君主大乙(即成汤,也作天乙)并列一起来祭祀,的确是商朝一位声名煊赫的大臣。

  伊尹是哪里人,最爱争古代名人籍贯权的河南同学一口咬定是洛阳嵩县人,山东同学于是不乐意了,有所谓的权威历史砖家论证他是山东曹县人。要依贫僧来说,全是尼玛的鬼扯!史料根本无法准确说明这位大佬的籍贯,只知道他是有莘氏陪嫁到商国来的媵臣。上古的有莘氏或有莘国在哪里?这点现在已经形成共识,从新石器时代到商末,基本始终聚居在陕西合阳一带。况且,人家伊尹都说了:“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姒姓有莘氏是大禹的母族,而且大禹还改随了妈妈的姓氏,有莘国是夏启册封的西土大邦,是姒姓十二联盟中排名很靠前的望族,所以将这里的西邑夏与有莘国划等号也并不荒唐。

  司马迁认为伊尹的老本行是厨子,《墨子?尚贤》记载“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具体原来是干啥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被商汤重用,成为“帝王之师”,对建立和巩固商朝贡献至伟。

  按照史书和古籍的记载(未必真靠谱啊!),伊尹不仅在把握大局上很有韬略,而且微观上也是个运做的好手,很可能擅长谍报策反工作,而策反的对象居然是夏桀冷落的元妃末喜氏(换成妹喜两字就更著名了)。所以,也有部分研究者理解篇中的“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为伊尹到夏都出差,搜集情报并组织别动队搞破坏活动;更有现代好事者说伊尹是经常到洛水附近的夏人领地去找老情人妹喜幽会;所以贫僧对咱们傲来人的想象力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伊尹是商汤的绝佳搭档,对成就辉煌霸业做出了旁人无法替代的贡献。所以《诗经?商颂?长发》里盛赞他“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周代的青铜器金文也颂扬他“伊少(小)臣佳辅,咸有九州,土禹之堵。”商汤去世后,伊尹还辅佐过两届商王,加上本篇的主人公太甲,伊大佬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不过也有研究者反对伊尹四朝元老说,认为汤哥挂了后上位的就是太甲。

  这位伊老爷子帮助商汤东征西讨,他们的成绩把氐羌之族都震慑得“莫不敢来享,莫不敢来王,曰商是常。”伺候太甲前他已经辅助过三位商王,多年权倾天下,所以老头脾气大、说话横,这些其实都可以理解啦!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12-04-18 17:48:07  回复

  ............................
  长安君,俺可是最早一批粉丝哦。
  干么不谢俺?

  =================================================
  呵呵,对回先生要亲自致谢才够礼数O(∩_∩)O!
  
  ◆太甲中第六

  【太甲中要意】

  射天郎曰:本篇记述的是伊尹迎归太甲后俩人之间的君臣对话,重点是伊尹交代太甲要向先王学习,恪守王道。

  【原文】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1),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2),作书曰:“民非后(3),罔克胥匡以生(4);后非民,罔以辟四方(5)。皇天眷佑有商,俾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休(6)。”
  王拜手稽首曰:“予小子不明于德(7),自厎不类(8)。欲败度,纵败礼(9),以速戾于厥躬(10)。天作孽,犹可违(11);自作孽,不可逭(12)。既往背师保之训(13),弗克于厥初(14),尚赖匡救之德(15),图惟厥终(16)。”
  伊尹拜手稽首曰:“修厥身,允德协于下(17),惟明后(18)。先王子惠困穷(19),民服厥命,罔有不悦。并其有邦厥邻(20),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21)。’王懋乃德(22),视乃烈祖(23),无时豫怠(24)。奉先思孝(25),接下思恭(26)。视远惟明;听德惟聪。朕承王之休无斁(27)。”
  
  【正文注释与译文】

  (1)三祀,太甲三年。
  (2)冕服,王之礼服、朝服。
  (3)民,民众。非,没有。后,君主、领袖。
  (4)罔克,不能。胥匡,相匡。生,指民生、生存。
  (5)辟,王。
  (6)休,福祉。
  (7)予小子,太甲的自称,因年轻而谦称“小子”。不明,不显;也可理解为“不敏”,不黾勉的意思。
  (8)厎,致、招。不类,不类于先王的意思。
  (9)欲败度,纵败礼:欲,心念。败,败坏。度,法则。纵,恣纵。
  (10)速,招致。戾,罪咎。
  (11)作,兴起,这里指降下。孽,祸、灾。违,远离、回避,引申为应付。
  (12)逭(huàn),逃。
  (13)既往,从前。背,违背。师保,指太(大)师和太(大)保,都是周代的最高荣誉官职,即“三公”中的两种,由此也可见本篇是伪作。也可理解这里的“师保”是指伊尹。
  (14)厥初,指即位之初。
  (15)尚,这里应该通“上”,为示尊敬伊尹。匡,正;匡救,挽救。
  (16)图,指望、图谋。终,这里指以后。
  (17)允,信、诚。协,协和、与……好。
  (18)明,显、圣明。后,君主。
  (19)子惠困穷,即“爱民如子”;惠,爱。困穷,都是指遭遇困难的人们。
  (20)有邦,通“友邦”。
  (21)徯,等待。我,我们。后,君主。罚,灾难。
  (22)懋,勉励。乃,你。
  (23)视,效法。烈祖,有大功德的祖先。有的版本这里做“厥祖”,从文法上讲重复了。
  (24)豫,逸豫。怠,怠慢、忽视。本句中的“时”还可能通“事”。
  (25)奉,侍奉、事奉。
  (26)接,这里是“与……在一起”的意思。
  (27)承,承受,这是恭维的客套话。无斁,不厌倦。理解为“无已”也通。
  
  太甲三年十二月朔日,伊尹让小甲身穿王者服饰回到亳都,他作书宣布:“群众没有领导,就无法组织力量干大事;领袖失去群众拥护,就无法称王天下。皇天眷顾保佑我们商朝,让嗣王小甲终成美德,拿到当领导的文凭,这可是万世无疆的福分啊!”

  小甲行礼回答:“小哥我从前糊涂,自讨没趣。欲念过盛有伤法度,放纵自我违反礼仪,以至于自作自受。老天降祸,尚且可以回避应对;要是自己作孽,那就肯定死翘翘啦。从前我不听常委们的戒训,刚当领导时表现不好,多亏同志们挽救帮助了我,让我又上岗争取将来干好!”

  伊尹对王行礼后说:“慎修王德,以德服人,这是好领导的风范。先王汤哥爱民如子,对弱势群体常施恩惠,民众就拥戴和听从他,上下都happy!连友邦和邻国的人们也说:‘等待我们的领导吧,领导来了苦日子就到头了。’我王要勉励自己的德行,以您伟大的祖先为楷模,不再逸豫怠政。事奉先人要心怀孝意,面对臣下要不忘恭敬。看得远叫做明,听得清谓聪。我祝大王福寿无疆。”
  
  【题外话】

  射天郎曰:第二集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伊尹安排学业有成、拿到从业资格证的太甲同学重新上岗当国王了。

  本篇要留意两点:

  ①按照“古本竹书纪年”的说法,伊尹在太甲七年自立为王,太甲自己偷偷地潜入了商都,后来夺回王权并杀了伊尹,但他却宽容地对待伊尹的子嗣。“古本竹书纪年”一般被认为可信度很高,偏偏这处却让人难解,因为从甲骨卜辞和《诗经》来看,商王室对伊尹是极其尊重的。总之,读者喜欢相信哪种说法都行,反正贫僧是有点小糊涂了。

  ②本篇中出现了“并其有邦厥邻,乃曰:‘徯我后,后来无罚。’”这可以与《仲虺作诰》的类似记述互证,说明商汤当年确实很受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欢迎,不过诸侯或贵族则看来有意见。
  此外,本篇也属于仿古文风格。
  
  ◆太甲下第七

  【太甲下要意】

  射天郎曰:本篇是伊尹退休前对王太甲的工作交代。

  【原文】

  伊尹申诰于王曰(1):“呜呼!惟天无亲(2),克敬惟亲。民罔常怀(3),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4)。天位艰哉(5)!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6),惟明明后(7)。先王惟时懋敬厥德(8),克配上帝(9)。今王嗣有令绪(10),尚监兹哉(11)。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12)。无轻民事,惟艰;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13);有言逊于汝志(14),必求诸非道。呜呼!弗虑胡获(15)?弗为胡成(16)?一人元良(17),万邦以贞(18)。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19)。”
  
  【正文注释和译文】

  (1)申,一再、反复。诰,告。
  (2)这句意思是“天无常亲”。
  (3)常,固定的、不变的。怀,这里指归属感。
  (4)鬼,亡灵。神,神灵。享,享食。这两句实际是说:如果祭祀者缺乏诚意,鬼神对他的祭品也没有兴趣,当然更谈不上保佑祭者了。
  (5)天位,即大位,指王座。
  (6)与,相与,交往的人。
  (7)惟,通“为”。明明,双字强调句式。后,君主。
  (8)时,这里指时刻。懋,勉励。
  (9)配,配得上。这句实际应是指商汤死后升天,配享于天帝左右。
  (10)嗣,继承。令,好、善。绪,事业。
  (11)尚,表希望的助词。监,通“鉴”,以……为鉴。
  (12)陟,行。遐,远。迩,近。
  (13)诸,之于。道,道义。这里是指要把臣子的话与道义对比的意思。
  (14)逊,恭顺。志,心之所在为志,这里指想法。
  (15)弗,不。虑,思考、筹划。胡,何。
  (16)为,作为。成,成就、成功。
  (17)一人,指天子。元,大。
  (18)贞,正,吉利、吉庆。
  (19)邦,这里指商朝。其,表示祈盼的助词。永,长。孚,保、孚佑。休,福。
  
  伊尹向王太甲一再告戒说:“哦啦啦!老天不私其亲,能敬天道的他才亲近。民众的归属感也非固定不变,大家只归心于仁君。鬼神同样不永远享食于某人某家,而是享食于诚信的君子。做天子是很不容易的!有德天下才治,无德世界则乱。与治者一起努力,国家必兴旺发达;与乱臣折腾,社稷没有不亡的。从头到尾一直注意选择能臣贤者,这是英明的君主。先王汤哥当年时刻勉励自己敬修良德,所以能够配得上天帝。陛下现在继承了很好的基业,希望以此为镜。要登高,必自低处开始;要去远方,必从近处起步。不可慢待老百姓的事情,要体会他们的艰难;不要安乐于王位,要有危机感。慎终就要从开始做起。听到不中听的话时,要和治道对比;听到好听的话时,要甄别是否不合道义。哦啦啦!不想事怎能有收获?不做事哪里来成功?王者称职,这是全天下的福音。领导不胡言巧语偏离从前的政道,大臣不倚仗君宠和利禄而安于成功,这样王朝将福庆无疆。”
  
  【题外话】

  射天郎曰:这篇古书是典型的假托古人以陈述己见,但是作者的政治见解还是有些功力的,尤其是最后的观点稍微引申些便是放到现代社会都不过时。

  “君罔以辩言乱旧政,臣罔以宠利居成功,邦其永孚于休。”现代社会没有什么君君臣臣这些历史陈物了,但是同样要求执政集团不要对内利用宣传工具花言巧语,对外不可装疯卖傻胡言乱语,做公仆的不该盗用公权公器来盘剥社会,否则肯定死菜菜。

  根据《史记》的记载,伊尹可是个难得的老寿星,他居然又比王太甲捱过了更多的时光,逝世于商王沃丁时期。伊尹还授太甲以“太宗”的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看来,伊大佬对太甲这个曾经调皮的熊孩子最后还是很满意的。
  
  ◆咸有一德第八

  【咸有一德要意】

  射天郎曰:前两年媒体报道清华简的新闻时曾顺便说过《咸有一德》的事情,于是现在几乎满大街的人都知道今本《咸有一德》是假货了,看来现代媒体的影响力真不是盖的。这篇山寨文的核心与特色就在于强调和坚持“一德”的领导决不动摇。啥叫“一德”,读者自己往下看。
  
  【原文】

  伊尹作《咸有一德》(1)。

  伊尹既复政厥辟(2),将告归(3),乃陈戒于德(4)。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5)。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6)。夏王弗克庸德(7),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监于万方(8),启迪有命(9),眷求一德(10),俾作神主(11)。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12),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13),爰革夏正(14)。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15),惟天降灾祥在德。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16)。终始惟一,时乃日新(17)。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18)。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其难其慎,惟和惟一(19)。德无常师(20),主善为师(21)。善无常主,协于克一(22)。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绥先王之禄(23),永厎烝民之生(24)。呜呼!七世之庙(25),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26)。无自广以狭人(27),匹夫匹妇(28),不获自尽(29),民主罔与成厥功(30)。”

  【沃丁】沃丁既葬伊尹于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咸乂】伊陟相大戊,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伊陟赞于巫咸,作《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太戊赞于伊陟,作《伊陟》、《原命》。
  【仲丁】仲丁迁于嚣,作《仲丁》。
  【河亶甲】河亶甲居相,作《河亶甲》。
  【祖乙】祖乙圯于耿,作《祖乙》。
  
  【序文说明】

  《咸有一德》是伊尹的作品。

  (1)咸,都、俱。一德,纯一的德行,纯德。

  【正文注释和译文】

  (2)复政厥辟,归政于王。辟,王。“复辟”即来源于本句。
  (3)归,回到自己的封地。
  (4)陈,陈述。
  (5)谌,信。靡,无。常,固定。
  (6)九有,旧解指九州;实际是当指夏王拥有天下众多属族,上古习惯称呼酋邦或部落为“有X”或“有X氏”,九是形容多。
  (7)弗克,不能。庸德,用德。
  (8)监,下视为监,相当于俯察。
  (9)启迪,开导。有命,指适合承担天命的人。
  (10)眷,眷顾。求,当理解为“寻求”。
  (11)俾,使。神主,这里指神选定的下民之主。
  (12)享,适应、合。
  (13)师,众。
  (14)爰,助词,乃。革,替代。夏正,通“夏政”。
  (15)僭,差错。这句是说人的行为好坏会决定吉凶,而不是吉凶受制于人。
  (16)新,动词,使……新。
  (17)时,通“是”,此,指一德。
  (18)左右,指朝臣、大臣。
  (19)和,与……不排斥。一,纯一。
  (20)师,师法,引申为规则。
  (21)主善,以善为主。
  (22)和谐于能一。
  (23)克,能。绥,安。
  (24)永,长远。厎,致。烝民,众民。生,生产生活。
  (25)七世之庙,供奉了七代祖宗神位的宗庙,实际指天子之庙。
  (26)非,无。后,君主。罔事,不好干事。
  (27)自广,认为自己厉害。狭人,看扁别人。
  (28)匹夫匹妇,代指普通人。
  (29)不获,不得。自尽,尽个人的心意
  (30)民主,这里指王。
  
  大佬伊尹把朝政大权还给小甲同学,准备退休回封地享清福,临走前告戒小甲要注意以德服人。

  伊尹说:“啊呦呦!天心难测,天命无常。你娃要时刻不忘修德,在王座上给爷坐稳了。王德不常存,号令九州的王权就要死翘翘啦!夏桀那鸭的端得缺德糊涂,慢待神命,虐待民众。皇天决定让桀下课,于是关注下方万国,从中引导保佑聪明的孩子,眷恋寻找纯德的乖乖仔,使他作神立的人主。老衲和汤哥,都练的是纯阳纯一的有德大法,所以得到天心的欢悦,承包了天帝的王权重组项目,成为天下九州万众景仰的新偶像,革了夏桀的命,让他滚蛋到南巢。这可不是天帝对咱们大商偏心哦,老天是保佑纯一之德滴;也不是大商向下民求爷爷告奶奶才得来的,是群众主动归心于纯一之德喔!有德神功练到纯一的最高境界,举手抬足全都大吉大利;要是走火入魔分德神成二三,立马全身瘫痪,一动小命就难保。吉凶不出差错取决于人,老天可是根据德行来决定降灾还是赐祥滴。”

  “你娃现在刚正式上台,要好好练、天天练有德大法。如果你娃能坚持不懈追求一德,你娃的德功必然也日新月异。要让贤材当官,左右大臣最好也都是练家子。这样,臣下可以对上帮你修炼有德大法,对下施德于民。这武功很难,修炼时千万谨慎哈,秘诀就是‘和’与‘一’。德这玩意吧,其实没有不变的规则,只要向善就对头;善麻痹的也没有固定之法,最关键是纯洁,别鸭的行善是为了夹带私货。你娃要努力,使老百姓都大喊:‘哇噻,我王好有才啊,说得真给力哈!’还会说:‘看呐,看呐,我王的心纯一了啊!’。如此可安享先王的福禄,长保众民的生活安定。哦啦啦!谁家的庙里能供奉上数七辈的祖宗,从中便可看到其家的德行!有人能担任万夫之长,可以从他身上观察为政之道。君主离了百姓就是光杆司令;民众没有首领不好干大事。千万不可自大瞧不起别人,如果你娃不能让普通百姓人尽其力、各畅其意,你娃这王必定也会做得没滋没味!”

  【沃丁】王沃丁安葬伊尹于亳都后,大臣咎单用伊尹的事迹训戒于王,《沃丁》记载的是此事。
  【咸乂】伊陟做王大戊的相,亳都发生了祥桑瑞谷共生于朝堂的稀奇事。伊陟告诉了巫咸,于是作了《咸乂》四篇。
  【伊陟 原命】王太戊把欲改过自新的打算告诉伊陟,史官作《伊陟》和《原命》。
  【仲丁】王仲丁把首都迁到了嚣邑,《仲丁》记载了此事。
  【河亶甲】王河亶甲定都于相邑,《河亶甲》说的是此事。
  【祖乙】王祖乙的都城耿邑被水患冲毁了,《祖乙》的内容与此事相关。
  
  【题外话】

  《史记》记载伊尹曾作《咸有一德》,不过司马迁显然认为这事情发生在成汤在世时,虽然不知道他看到的真《咸有一德》是什么内容,但依常识推测大致应该是伊尹和商汤君臣相互勉励的事情,就是说大儒王肃的“言君臣皆有一德”的论断成立。

  而伪作《咸有一德》就太尼玛夸张了。古人希望天子德治天下可以理解,现代社会好品德也有市场。但是作假的酸儒宣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可就看着像根神棍了!所以贫僧对本文的评价是:“一德你妹!”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政治的德治观是有很大的“物理性缺陷”的,就是放到过去的农业社会也往往实现不了。贫僧说“领导以德服人”是尼玛的玄而又玄的政治理想或空中楼阁不冤枉它,这德大爷又没有个明确的计量工具或直观即时的判断标准来观测,所以就毫无操作性。你麻痹的领导做不到一德时咋整?总有伊尹这样的大佬吗?领导缺德的话事情更蛋疼!所以贫僧说德治这玩意放在纯粹的农业社会也不靠谱,现代社会谁要相信领导们会“一德”,那不是大傻帽就是让人蛋疼的新儒家。
  
  ◆盘庚上第九

  【盘庚上要意】

  射天郎曰:“盘庚三篇”记载的是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甲骨文作般庚)为迁都北蒙(也称殷都)之事先后对相关人等发表的三次重要演说。《盘庚上》的核心内容是王者盘庚在旧都奄邑对高级贵族和重臣们做的说服动员讲话。
  
  【原文】

  盘庚五迁(1),将治亳殷(2),民咨胥怨(3)。作《盘庚》三篇。

  盘庚迁于殷(4),民不适有居(5),率吁众慼出(6),矢言曰(7):“我王来(8),即爰宅于兹(9),重我民,无尽刘(10)。不能胥匡以生(11),卜稽,曰其如台(12)?先王有服(13),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14),不常厥邑,于今五邦(15)。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16),矧曰其克従先王之烈(17)?若颠木之有由蘖(18),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19),绍复先王之大业(20),厎绥四方(21)。”
  盘庚斅于民(22),由乃在位以常旧服(23),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24)!”
  王命众,悉至于庭。
  王若曰:“格汝众(25),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26),无傲従康(27)。古我先王(28),亦惟图任旧人共政(29)。王播告之修(30),不匿厥指(31)。王用丕钦(32);罔有逸言(33),民用丕变(34)。今汝聒聒(35),起信险肤(36),予弗知乃所讼(37)。”
  “非予自荒兹德(38),惟汝含德(39),不惕予一人(40)。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41),乃逸(42)。若网在纲(43),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44),力穑乃亦有秋(45)。汝克黜乃心(46),施实德于民(47),至于婚友(48),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49)。乃不畏戎毒于远迩(50),惰农自安,不昏作劳(51),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52)。”
  “汝不和吉言于百姓(53),惟汝自生毒(54),乃败祸奸宄(55),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56),乃奉其恫(57),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58),犹胥顾于箴言(59),其发有逸口(60),矧予制乃短长之命(61)!汝曷弗告朕(62),而胥动以浮言(63),恐沈于众(64)?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65),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66),非予有咎(67)。”
  “迟任有言曰(68):‘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69),予敢动用非罚(70)?世选尔劳(71),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従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72)。”
  “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73)。汝无侮老成人(74),无弱孤有幼(75)。各长于厥居(76)。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77)。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
  
  【序文说明】

  盘庚在位期间第五次迁都,营造新都北蒙(殷),当时平民们意见很大。《盘庚》三篇记载了这些事情。

  (1)商朝建立后,从王仲丁开始,曾数次迁都。盘庚是第20位商王,他之前商都历有亳、嚣、相、庇、奄,盘庚即位于奄都,后迁都于北蒙(殷),正好是第五次迁都。本句不可理解为盘庚任内迁都了五次。
  (2)治,营造。亳殷,指的是北蒙,又叫殷都,位于今河南安阳境内,著名的殷墟即该城遗迹。
  (3)咨,嗟叹。胥怨,相怨。
  
  【正文注释和译文】

  (4)这句当理解为“盘庚(准备)向殷迁都”,而不是“盘庚迁都到了殷”。
  (5)民,指奄都的平民。适,往、去。有居,指新都的居处。
  (6)率,相率。吁,吁请、呼吁。众慼,同“众戚”,指诸权贵。
  (7)矢言,陈述意见、上言。
  (8)来,归来、回来。这句应该说的是盘庚从旁邑或外地来奄都继承哥哥阳甲之位;另一种主流意见认为是指从前的商王南庚将都城由庇迁到了奄。
  (9)即,就。爰,乃。宅,以……为家、居住。兹,这里,即奄都。此处极关键,不可误解为殷都。
  (10)重我民,以我民为重。刘,本义为杀,引申为伤害。这两句应该是漂亮话,属于贵族们劝盘庚不要迁都之前铺垫的客气恭维之辞。
  (11)胥匡,相匡、相扶就。这句实际意思是如果在一起遇到矛盾或意见不同。
  (12)卜,占卜。稽,推究、判断。如台,如何。这句是指“卜以决疑”,即让占卜结果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13)服,事、事情。
  (14)兹,如此、这样。犹,犹自、尚且。
  (15)五邦,即五都,指的是“亳、嚣、相、庇、奄”。
  (16)罔知,不知。断命,决定。
  (17)矧,何况。克,能。従,古“从”字,追随、继承。烈,大功。
  (18)颠木,颠覆之树、倒木。由蘖(niè),树木被砍伐后残存茎根处长出的新枝。
  (19)永我命,长远命我之意。兹新邑,此新邑,指的是奄都,南庚将首都从庇邑迁于奄,至盘庚当王时不过二十余年,故曰奄为新邑。此处关键,稍不慎就会误会成殷都。
  (20)绍,继承。复,复兴、光大。
  (21)厎,终。绥,安定。
  (22)斅(xiào),教、开导。
  (23)由,当系讹字,原字应该是“迪”,导。乃,其。在位,有朝官之职的人。常,遵守。旧服,旧制。
  (24)无或敢,表示禁止的意思。伏,凭借;一说指隐瞒。小人,草民。攸,所。箴,规劝之词。
  (25)格,来。
  (26)猷(yóu),谋、筹划。黜,取消、除去。乃,你、你们。心,指私心。
  (27)傲,轻慢、傲上。従,通“纵”,放纵。康,康逸、安逸。
  (28)古,从前。我,我们。
  (29)旧人,这里指世家贵族。共政,共同议政,分享政权。
  (30)播告,发布命令。修,行。
  (31)匿,隐藏。 指,通“旨”,美;旧解为旨意不当,“旨”作为官长的命令是后来才衍生出的新字义。
  (32)丕钦,大敬。这句当理解为“王之利益得到大敬”,旧解为“王因此很尊重(贵族们)”略逊色,理解“用”为“行”则相对中性。
  (33)逸言,多余的话。
  (34)丕变,大变。这句同样当理解为“百姓利益得到了改善”,旧解“民众因此大大改变”也显得空泛。
  (35)聒聒(guō),话多喧扰的样子,引申为愚蠢拒善却诉说己见的贬义。
  (36)起,兴起。信,通“伸”。险,邪恶、凶险。肤,大。
  (37)讼,争辩。
  (38)荒,废弃。兹德,指任用世家旧人的传统。
  (39)含,本义为包于口中,引申为隐藏、知而不用。旧解“怀德”或“藏德”语焉不详。
  (40)惕,敬惧;旧解“施、给予”有误。予一人,我。
  (41)亦,也。拙,钝,浅。谋作,谋有所作。这句实际是说自己也放弃力图改变不利情况的意思。
  (42)乃,则。逸,过失、错误。
  (43)纲,网口上的总绳。
  (44)服田,治田、耕地。
  (45)力穑,努力收割。有秋,指秋日的收获。
  (46)克,能。黜乃心,去除私心。
  (47)实德,实惠。这句实指迁都是真正惠民的实德。
  (48)至于,及于。婚友,指姻亲。
  (49)丕,助词。丕乃,于是。
  (50)乃,如;理解为你们也通。戎,大。毒,灾害。迩,近。
  (51)昏,太阳西落至地平线下。这句是形容勤力劳作。
  (52)越其,于是就。
  (53)和,响应、应和。吉言,好话。百姓,指诸多民间家族的族长和耆老等。本句是盘庚在指责贵族们不向奄邑的居民们说明自己迁都的好意。
  (54)自生,自己制造。毒,祸害。
  (55)乃,连词,从而。败,毁。祸,灾患。奸宄,内外作乱为奸宄,这里引申为混乱。
  (56)乃,你们。既,已然。先恶于民,指引导民众作恶。
  (57)乃,于是。奉,承受。恫(dòng),痛苦。
  (58)相,看。时,通“是”。憸(xiān),奸邪、奸猾。
  (59)犹,尚且、犹自。胥,相。顾,顾忌。箴言,规劝的话,这里指王令。
  (60)发有逸口,指平民求助于贵戚向王表达不满;逸口,他人之口的意思。
  (61)矧,何况。制,操纵、掌握。短长之命,或长或短的寿命。
  (62)曷,同“何”。
  (63)胥动,相动。浮言,不实之言,即谣言。
  (64)恐,恐慌。沈,通“沉”,落入;清儒黄式三认为通“抌”,理解为煽动,错误。
  (65)向迩,接近。
  (66)弗靖,不安宁。旧解“靖”为“善”不当。
  (67)咎,过失、罪责。
  (68)迟任,据郑玄说是上古的贤明史官。
  (69)暨,与。胥及,一起。逸,安乐。勤,当理解为奋斗。
  (70)非罚,不当的惩罚。
  (71)世,世代。选,记数。劳,功绩。
  (72)非德,违反德性。
  (73)射,射箭。有志,有靶子,“志”通“识”。
  (74)侮,轻慢。老成人,这里是指老人。
  (75)无弱孤有幼,无使有幼弱孤;有幼,小孩子。
  (76)长,动词,做官长、领导。商朝时还盛行聚族而居,所以盘庚在这里交代贵族们领导好族人,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77)作猷,计划、谋划。
  (78)理解这两句的重点在于确定主语。按照正常的上古文语法,主语当是众贵族而不是盘庚。用罪,行恶、犯罪。伐,惩罚。厥死,指罪恶。用德,行德。如果认为是盘庚在施奖罚,那么当理解这两句为“我要用刑罚处置为恶者,用赏赐来表彰善良。”
  (79)邦,这里指王国。臧,善、美。
  (80)佚,《国语?周语》引作“逸”,过失。罚,罪责。
  (81)凡,共、所有。
  (82)其,表示祈望及命令的助词。惟,通“为”,理解成助词也通。致告,转告、传达。
  (83)自今,从现在。后日,以后的日子。
  (84)齐,管理。位,指官职。
  (85)度乃口,闭上你们的嘴。
  
  商王盘庚准备迁都北蒙,百姓不愿意迁徙,相率呼吁上层贵族们出面,向盘庚代为陈词说:“我王入奄登基后,就一直以奄都为家,以我等民众为重,保护我等全体不受伤害。我们生活中有意见不统一时,占卜来判断,它会指导我们如何选择。以前先王们有事情时,从来恪守恭谨于天命,就这样也不能长久得安宁,首府无法固定,至今已经相继建立并迁居了亳、嚣、相、庇、奄五座城邑。现在我们不遵循古训,也不知道上天的决定,还谈什么继承光大先王的功烈啊!就像翻倒的树木会就地生出新枝一样,老天安排我们长期以奄邑为安身立命之地,继承光大先王的事业,安定四方。”

  盘庚教谕臣民,教导高官们遵守往日的办法,勘正法度。他说:“谁也不许再凭借小民们的劝谏来反对迁都!”

  盘庚召集众贵族,都来到王宫的庭院。

  盘庚这样说:“来吧,众位贵人。我现在要告诫你们、训示你们,目的是去除你们的私心,不至于轻慢君王而沉迷于康逸。从前我们的先王们,一直与世家贵胄们分享朝政。先王发布政令,贵族们不隐瞒政策的美意,王的利益被大大敬重,众人没有多余的话,民众的利益也因之大大变好。现在你们罗里罗嗦地拒绝善意,还引起争端、制造大的混乱与危险,我不知你们争辩的是什么!”

  “不是我放弃信任重用世家的传统,你们却隐瞒了我对百姓的善意,这是对王的不敬。我就如在旁观火燃烧一样,要是也放弃努力谋划让事情好转,那事情就更糟糕了。就好比织网要结于纲绳上,才有条理而不乱;如同农者干农活,努力收割才有秋收。你们应该放弃私心,给属民以实在的利益,包括姻族和亲戚,这样才能宣称你们积有恩德。如果你们不担忧周围出现大灾害,像懒惰的农夫那样只求安逸,不勤奋劳作,不从事田间劳动,那么就没有粮食。”

  “你们不向老百姓宣扬我的美意,这是你们自招祸害,如果发生灾患和混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你们已然(轻率)引导小民作恶,于是身受其害,事后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看这些奸滑小民尚且顾忌我的政令良言,知道表达意见找上层代言人,何况我可以对你们生杀予夺!你们有意见为何不找我直接反映,却造谣生事,造成大众的惶恐混乱?这如同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一样,人都无法接近,怎么可能去扑灭!这是你们大家自己在闯祸,不是我有过错。”

  “迟任曾经说过:‘朋友是故人好,器物(有条件)别用旧的,要新的才好。’从前我们的先王与你们的先辈一起奋斗、同享升平,我又怎敢用不合适的办法来处罚你们?王朝世世代代都记录和表彰你们的功绩,我也同样不会掩盖你们的好处。现在我要隆重祭祀先王,你们的祖先也会跟着一起享受祭品。(迁都)是福是灾,(由祖先之灵来决定),我也不会草率违德。”

  “我将行事的艰难告诉你们是为了同心协力,就像射箭要有靶子一样。你们不可轻慢年长的人,也不可使孩子们孤弱无助,领导好自各的族人。你们须勉力服从我的谋划。不论远近亲疏,作恶者必因罪受罚,行德者会受到表彰。国泰民安归功于你们,国家治理得不好是我的过失。你们所有人,要把我的话传达下面:从现在到以后的日子,每个人要恭敬做好份内之事,安于职守,不可妄自胡说。不然被责罚时,后悔也晚了!”
  
  【题外话】

  史悟空抢先曰:师傅你解说前面书篇的态度太不端正,让我等捍卫国学正道者忒烦躁!这回的盘庚三篇可都是真家伙吧?你老小子还有什么话要聒噪?
  射天郎曰:You got it, my guy!这三篇商书确实都是真古董,值得严肃对待,内容也有的吧啦吧啦!
  史悟空:“哼!我看你老小子怎么说!”

  射天郎:在王权传承制度上,商朝整体上远不如周朝严格谨慎。从开国君主成汤到迁殷的子旬(即盘庚),商王室的王位继承主要奉行兄终弟及原则,这种继承法则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受上古母权制遗俗的影响。

  由于商朝不执行严格的父传子制度,就颇容易因争夺王位而发生混乱和内争,不仅王室内部关系会在王权变动时期显得紧张,通常还会牵涉到王朝统治上层的很多利益集团。此外,新王上台后,难免受到前王家族势力的掣肘,尤其是父辈先王一系的堂兄弟们很难保证对在位同辈王者的友好。

  所以,从商王仲丁到阳甲,商朝曾出现著名的“九世之乱”,王朝势力下滑,首都也频繁迁徙。一般意见认为:商人频繁迁徙王都应该和自然灾害或游耕游牧的关系不大,根子当在于王权传承制度不成熟。新王上台后,为避免在首都树大根深的前王家族的影响,另寻块净土建立新都,既摆脱掣肘势力又提升自己对朝廷的控制力,不失为可行的聪明办法。

  一郎:这么说,师傅认为盘庚迁殷的目的是为了躲开商王南庚诸子的纠结。我记得盘庚是王祖丁的儿子,他继承的是哥哥阳甲的王位。
  射天郎:深层因素很可能是出于类似的政治考虑。南庚把首都从庇邑迁到了奄邑,这个奄邑在今天的曲阜,是很早就开发了的发达经济文化区;再往前叫“穷桑”,河济地区著名的上古宝地。好地方来好风光!为师以为应该比当年号称“天下之中”的殷都北蒙至少在经济上更有雄厚潜力。
  斯密达:可是殷都不是更靠近商族早期的发祥地漳河流域吗?
  射天郎:是的。但是商朝建立后,主要势力南下,王都基本都选建在黄河以南人烟稠密、经济富庶的中原腹心地区;而黄河北岸的今河南安阳地区虽然有河山形胜,土地也够肥沃,但当时的人气却并不旺。从常理而言,古人迁徙很少会选择个相对艰苦的地方给自己找罪受,所以别具慧心的王者盘庚应该是为了追求王权的自由和稳固而选择北蒙以锻炼大家远离奢侈。至于殷都的繁荣昌盛那是后来的事情!
  斯密达:明白了,师傅。所以就有很多人反对国王的决定,包括高级贵族和平民百姓。
  射天郎:正是如此!

  射天郎曰:本篇有几个要点希望大家把握。

  ①这是盘庚在迁都前于奄邑发表的谈话和命令。

  由于相关文字的模糊,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事情发生在迁都之后;实际上是大家不仅对迁都计划有怨言,而且部分人公然反对,迁都还没有真正实行。另外盘庚三篇中的“兹新邑”都是指的旧都奄邑而非新都北蒙,稍不留心就会被弄迷糊。

  ②从这三篇商书的记载来看,迁殷的王者盘庚尽管并非年高德昭之辈,但却是个霸气外露、头脑敏锐、伶牙俐齿的政治家,堪称智慧之王,威武之王!

  本篇中,他时而推心置腹地慷慨陈词,时而花言巧语地安慰权贵,时而夹枪带棒地恐吓众人;正面激励,反向压服,比喻说明和大道理说服;无论是心理战术和讲话技巧都拿捏得非常高超。贫僧如果是当年反对迁都的权贵,估计在聆听大王演讲的时候一定也会立场动摇,重新考虑有关的事情。后世还有一位大王也有这个深厚功力,那就是动员上千万年轻学生放弃城市生活到农村去大有作为的伟大领袖。

  ③本篇的内容说明了商朝政治的特点,即王室和世家高级贵族长期共同把握国政。不仅在人间如此,先朝大臣的在天之灵同样也有权分享王家对先王的祭祀血食。

  ④商代是盛行聚族而居的,不仅农村的组织方式是古典式的农业公社,在城市也基本如此。所以盘庚特别交待贵族们“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
  
  ◆盘庚中第十

  【盘庚中要意】

  射天郎曰:《盘庚中》是子旬对奄都反对迁徙的居民的讲话,对象应该是平民百姓各家各户的家长之流。
  
  【原文】

  盘庚作(1),惟涉河以民迁(2)。乃话民之弗率(3),诞告用亶(4)。

  其有众咸造(5),勿亵在王庭(6),盘庚乃登进厥民(7)。曰:“明听朕言,无荒失朕命(8)!呜呼!古我前后(9),罔不惟民之承保(10)。后胥慼(11),鲜以不浮于天时(12)。殷降大虐(13),先王不怀厥攸作(14),视民利用迁(15)。汝曷弗念我古后之闻(16)?承汝俾汝惟喜康共(17),非汝有咎比于罚(18)。予若吁怀兹新邑(19),亦惟汝故,以丕従厥志(20)。”

  “今予将试以汝迁,安定厥邦。汝不忧朕心之攸困(21),乃咸大不宣乃心(22),钦念以忱动予一人(23)。尔惟自鞠自苦(24),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25)。尔忱不属(26),惟胥以沈(27)。不其或稽(28),自怒曷瘳(29)?汝不谋长以思乃灾(30),汝诞劝忧(31)。今其有今罔后(32),汝何生在上(33)?今予命汝一(34),无起秽以自臭(35),恐人倚乃身,迂乃心(36)。予迓续乃命于天(37),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38)。”

  “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39),予丕克羞尔(40),用怀尔(41)。然,失于政,陈于兹(42)。高后丕乃崇降罪疾(43),曰‘曷虐朕民?’汝万民乃不生生(44),暨予一人猷同心(45),先后丕降与汝罪疾(46),曰:‘曷不暨朕幼孙有比(47)’故有爽德(48),自上其罚汝(49),汝罔能迪(50)。古我先后既劳乃祖乃父,汝共作我畜民(51),汝有戕则在乃心(52)!我先后绥乃祖乃父(53),乃祖乃父乃断弃汝(54),不救乃死。”
  “兹予有乱政同位(55),具乃贝玉(56)。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57):‘作丕刑于朕孙(58)!’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59)。”

  “呜呼!今予告汝:不易(60)!永敬大恤(61),无胥绝远(62)!汝分猷念以相従(63),各设中于乃心(64)。乃有不吉不迪(65),颠越不恭(66),暂遇奸宄(67),我乃劓殄灭之(68),无遗育(69),无俾易种于兹新邑(70)。往哉(71)!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72),永建乃家。”
  
  【正文注释和译文】

  (1)作,即君位、当商王。
  (2)涉河,涉渡黄河。
  (3)乃,助词,曾、于是。话,教导、训导;一说为召集、会合。民之弗率,指不乐意迁徙的民众;弗率,不遵从。
  (4)诞,大。告,同“诰”。亶,诚实。
  (5)有众,众人。咸,都。造,到场、来到。
  (6)勿亵,不亵慢。一说勿亵是不安的样子,还有人认为指旌旗飘扬。
  (7)登进,使……靠近,让大家走近。
  (8)荒失,疏忽、轻视。一说“失”通“佚”,还是轻忽的意思。
  (9)古,从前。前后,先王。
  (10)承保,承安、续安。
  (11)后,首领的泛称。胥,通“谞”,知。慼,古“戚”字,亲近、亲爱。
  (12)鲜,很少。浮,行。这两句是说从前的商王行事总是本着爱民敬天的原则。
  (13)殷,同“慇”,大、盛。降,由天而下。大虐,重大灾害。
  (14)怀,顾惜、舍不得。厥攸作,指当时所居的都城。
  (15)视民利,根据民众利益。用迁,迁居。
  (16)弗念,不思。古后,先王。闻,旧闻。
  (17)承,本义是于下面接受、托着,引申为领导。俾,使。康,安康。
  (18)非,不是。有咎,有过失。比于罚,比近于罚的意思。
  (19)若,如此、这样。吁,吁叹表示不以为然。怀,顾惜、怀恋。兹新邑,指旧都奄邑。
  (20)丕,大。従,追随。厥志,先王之志。
  (21)攸困,所困。
  (22)咸,都、俱。大不宣,隐藏。
  (23)钦念,敬念,这里做热望、奢望的意思。忱,本义是真诚的情义,这里是指貌似诚心的言辞。动,打动、动摇。
  (24)鞠,穷苦。
  (25)臭,朽败、朽坏。厥载,舟之所载。
  (26)不属,不类。本句意指你们的忠诚很虚伪。
  (27)胥以,相与。沈,通“沉”,陷溺。
  (28)其,助词。或稽,指对前人迁都的事情予以借鉴;此外,认为“或稽”通“获吉”的见解也可参考;理解为“克同”则牵强。
  (29)自怒,自己怀怨。瘳(chōu),病愈。
  (30)谋长,深谋远虑。
  (31)诞,助词。劝,乐、安于。
  (32)今,指眼下的状态。其,将。有今罔后,有今人无后代的意思。
  (33)生在上,当指死后的灵魂可在天上享受后人的祭祀。
  (34)今,现在。一,同心。这句是要求众人听从迁都的号令。
  (35)起秽,扬起污秽。自臭,自败。这句是形容,实际是要求别再造谣生事。
  (36)恐,担忧。倚,偏斜、不正。迂,邪僻。
  (37)迓(yà),迎。续,延续。
  (38)用,致力于或旨在的意思。奉,敬奉,理解为帮助也通。畜,养。
  (39)先神后,神圣的先王,当指的是成汤。劳,嘉其勤劳而慰劳之。尔先,你们的祖先。
  (40)丕,于是。羞,通“馐”,本义为进献美食招待,这里实际表示重用并赏赐富贵的意思。
  (41)用,以。怀,感慰。
  (42)然,可是。失于政,为政不良。陈于兹,意思是长期在奄邑居住。
  (43)高后,应该还是指成汤。丕乃,于是。崇,重。
  (44)生生,筹划营生、谋生。
  (45)暨,与。猷,谋。
  (46)先后,先王。丕,乃。
  (47)朕幼孙,指盘庚。有比,亲近、相与。
  (48)爽,差错。
  (49)指先王在天之灵在施惩罚。
  (50)迪,通“道”。这句是说被神灵惩罚者无话可说、咎由自取。
  (51)畜民,指臣民。
  (52)戕,残害。则,通“贼”。
  (53)绥,安。
  (54)断弃,断然抛弃的意思。
  (55)乱,治理。乱政同位,指朝中大臣。
  (56)具,通“聚”,聚敛。乃,其。贝玉,代指财宝。
  (57)丕乃,于是。告,禀告。
  (58)作,用、行。丕,大。刑,责罚。
  (59)迪,助词。崇,重。弗祥,不祥,指责罚。
  (60)不,通“丕”,大。易,变化。这句是要求诸人迷途知返。
  (61)敬,儆戒。大恤,大患,指盘庚忧虑的事情。
  (62)胥,相。绝远,指君臣感情疏远。
  (63)分,当。猷念,谋思。
  (64)这句是要求大家持心中正。
  (65)不吉,不善。不迪,不道,走歪门斜路。
  (66)颠,陨。越,坠。不恭,不敬上命。
  (67)暂遇,意思不好解释,可能“暂”通“谮”,“遇”通“逾”, “谮逾”的意思是越轨。奸宄,内外作乱。
  (68)劓(yì),割除。殄灭,灭绝。遗育,指子孙后代。
  (70)无俾,无使。易种,延续本族。兹新邑,指的是奄都而不是新都,注意。
  (71)往哉,去吧,这里是让听训话的众人解散的意思。
  (72)试,通“誓”,一定。
  
  盘庚当商王后,筹划涉渡黄河带国民迁居。他开导那些不乐意搬迁的民众,开诚布公地劝诫大家。

  当时反对迁都的人都到齐了,规规矩矩地在王宫庭院听王训话,盘庚让众人靠近些,然后说:“仔细听清了我的话,不要无视我的命令。啊呀!从前的先王都关心国民的安居乐业。王者晓得爱护臣民,行事很少不恪守天时。老天降下大灾患时,先王并不顾惜辛苦建好的都城,而是根据民众的利益择地迁居。你们为何不想想我们先王们的这些故事?我领导你们(筹划迁居),是想让大家共享和谐盛世,不是你们有了过错而被惩罚。我对大家留恋奄邑的情状不以为然,搬家是为了你们好,同时意在遵循和光大先王为人民服务的传统。”

  “现在我打算带你们迁居来安定王国。你们不体谅我内心的忧困,却纷纷隐藏自己的真实心意,奢想用花言巧语来动摇我。这是你们自取穷苦,好似是乘船水上,如果不渡河上岸,那么船上所载之物便会朽败。你们的忠诚是虚伪的,只会让我们陷溺(于糟糕境地)。不看看前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徒自怨怒又有什么好处?你们面对灾患不做长久打算,居然还乐于忧患。如此下去必将这代人舒服而后代断绝,你们怎么有可能在天上享受后人的祭?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服从我的安排,别再传播谣言来败坏自己,防止有人使你们身歪心邪。我这是在下一盘迎续尔等天定命运的大棋,不是用王威压服你们,目的是为了拯救你们大家!”

  “我考虑到太祖汤爷爷当年与你们的祖先休戚与共,所以我才重用你们,给你们荣华富贵以安慰大家。可是,我们(在奄)为政目前已经出现了乖谬,还坚持长久居住在此地。于是汤爷爷重重施降罪责,质问为政者们:‘你们为何虐待我的臣民?’你们万民如果不好好谋生,不与我同心协力共奔小康,先王同样也会问罪你们:‘为何不与我的幼孙小太阳盘庚保持一致?’所以当你们德行乖谬时,上天会punish你,你们也无话可说。先王们曾与你们的祖先同甘共苦,你们现在也都是我治下的臣民,你们内心却居然存有残虐的恶意。先王和你们的祖宗君臣相安,你们的祖先也(因为你们的可耻行为)而断然抛弃你们,不会拯救你们的死罪。”

  “现在朝廷中有些为政的高官热衷于一切向钱看。他们的祖先禀报太祖爷说:‘请用大刑从重治我们子孙的罪恶!”汤王之灵于是才重重降下责罚。”

  “唉!我现在正告你们:赶快悔改吧!对我所说的这些严重忧患要永远儆慎,不可彼此疏远!你们当好好想想怎么跟领导保持一致,务必坚持三个代表和伟大集团的先进性。假如有谁心怀恶意走邪路,违反党纪国法,扰乱稳定,我必无情消灭其人,还要让他生孩子没屁眼,让其家族在奄都disappear。现在解散,好好筹划以后的营生。现在我一定要带领你们迁居,在新都北蒙建立你们长久的家园。”
  
  【题外话】

  射天郎曰: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老百姓最烦领导乱折腾;所以盘庚要迁都,很多平民百姓,特别是旧都的居民想不通,不乐意长途搬家。于是,领导又在王宫广场耐心地开导平民反迁派中各家各户的代表。

  这篇演讲辞也相当精彩!

  面对百姓的不满情绪,领导盘庚恩威并施,不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极力忽悠迁都的合理合法性,还艺术性地离间平民和贵族在反对迁都上的松散同盟,最后不忘用神灵惩罚和严刑峻法来威胁草根们,以达到安抚听众情绪并诱导群众支持迁都的意图。

  盘庚的确是语言艺术和心理战的高手。他先说明商人的祖先经常迁居,领导们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然后声明自己迁都的苦心也是为了大家更幸福,不是给群众找别扭;接下来他就要求大家体谅自己,别因不明真相被少数敌对势力利用了,还特别表态自己不会用王威来压服反对意见。

  在放出负面消息来恐吓和怂恿民众方面,盘庚尤其高明。“殷俗尚鬼”,盘庚就把成汤和民众祖先之灵请出来讲政治了,效果和拿美帝来吓唬毛孩子一样神奇!

  更绝的是,面对与当朝上层集团本来就可能存在一定矛盾的老百姓,盘庚直接把百姓对自己迁都的不满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上。

  “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

  咱们纵然不是现场目击者,但也能想象来这番领导讲话的强力效果,估计憎恨不公和贫富悬殊的很多草根都乐意跟着盘庚大王去新首都共建和谐新世界了。
  
  ◆盘庚下第十一

  【盘庚下要意】

  射天郎曰:《盘庚下》是迁入殷都后,大王盘庚对诸侯贵族和主要长官们的讲话,指示大家务必安顿好民众,把新都建设成和谐美丽的首善之区。
  【原文】

  盘庚既迁(1),奠厥攸居(2),乃正厥位(3),绥爰有众(4)。

  曰:“无戏怠(5),懋建大命(6)!今予其敷心腹肾肠(7),历告尔百姓于朕志(8)。罔罪尔众(9),尔无共怒(10),协比谗言予一人(11)。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12),适于山(13)。用降我凶(14),德嘉绩于朕邦(15)。今我民用荡析离居(16),罔有定极(17),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18)?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19),乱越我家(20)。朕及笃敬(21),恭承民命(22),用永地于新邑(23)。肆予冲人(24),非废厥谋(25),吊由灵各(26);非敢违卜(27),用宏兹贲(28)。”

  “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29),尚皆隐哉(30)!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31)。朕不肩好货(32),敢恭生生(33)。鞠人谋人之保居(34),叙钦(35)。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36),罔有弗钦(37)!无总于货宝(38),生生自庸(39)。式敷民德(40),永肩一心(41)。”
  
  【正文注释与译文】

  (1)这句是指盘庚带领大家来到了新都。
  (2)奠,行祭。厥攸居,其所居,指新都北蒙。旧解“奠”为“稳固”或“安定”不当。
  (3)乃,连词,又、于是。正厥位,指安排好朝堂及新都的各级官长。
  (4)绥,安。爰,及。
  (5)戏,轻慢。怠,懈怠。
  (6)懋,勉力。建,建设。大命,这里指王国事业。
  (7)敷,布。这句是开诚布公的意思。
  (8)历,数说。百姓,指众多姓氏之族。志,心思。
  (9)罔罪,没有责罚。
  (10)共怒,指多数抱有不满情绪。
  (11)协比,一致。谗言,诽谤之意。
  (12)多,超越、大。前功,前人之功业。
  (13)适,往、去。
  (14)用,因此、结果。降,减少、消除,即克服。凶,灾患、灾害。
  (15)朕邦,我国,即商王国。这句是说“适于山”的王者大大造福了国民,因而被臣民高度评价。
  (16)荡,动荡。析,离析、分散。
  (17)定极,定止,安定的止息之处。
  (18)曷,通“何”。
  (19)肆,助词。上帝,天帝。复,复兴、恢复。高祖,当指成汤。
  (20)乱,治理。越,于。
  (21)及,通“汲”,急切。笃,笃厚。
  (22)承,续。
  (23)用,致力于。永地,长久居住。新邑,新都北蒙。
  (24)肆,故、因而。冲人,年轻人。
  (25)非,不。废,放弃。厥谋,指迁都的谋略。
  (26)吊,作。由,遵循。灵各,通“灵格”,指祝卜者指示的天神意志。
  (27)违卜,违背占卜启示来行事。
  (28)用,致力于。宏,弘大。兹,此。贲,美。
  (29)邦伯,诸侯。师长,泛指管理人众的官员。执事,泛指治事的官员。
  (30)尚,表示希望的助词;理解成庶几也一样。隐,隐度、自己思考、。
  (31)予,我。其,将。懋,勉力于。简相,视察、审查。念,顾念。敬,通“矜”,关怀。
  (32)肩,做动词时本义为担当,引申为任用。好货,指贪财的官员。
  (33)敢,表示谦逊的助词。恭,尊敬。生生,促进百姓营生的意思。
  (34)鞠,抚养、养育。保居,安居。
  (35)叙,次第,这里当指官秩。钦,敬。
  (36)既,已经。羞,进。若,顺。
  (37)弗钦,不敬。
  (38)总于货宝,聚敛钱财的意思。
  (39)庸,功绩。
  (40)式,助词。敷,陈布、布施。德,仁德、恩惠。
  (41)肩,克、能够。一心,同心。
  
  盘庚带领臣民迁徙到了北蒙,在新都进行了隆重祭祀,整顿好朝纲,安顿好众人。

  他发表公告说:“大家不可怠慢懒惰,要勉力兴旺王国。现在我推心置腹地告诉你们各氏族及家族我的心思。我没有(为迁都之事)怪罪责罚大家,你们也要给我面子,别再联合起来心怀不满地发帖诽谤本王。从前我们的先王想创立超越前人的事业,便迁徙到山地去。因此克服了灾患,受到王国臣民的颂扬。现在我们商民动荡离散、居处不安,没有安定的止息所在,你们问我为何不惜震动万民迁徙到北蒙?原因在于天帝希望复兴我高祖的盛德,治理好我们王国。我迫切地恭敬笃行天意,认真地续顺民生,努力在新都建立我们的永久乐园。所以我这个年轻人,不敢放弃迁都的谋略,遵行灵巫传达的上天意旨;我不敢违背占卜的启示,而是努力发扬光大这一美事。”

  “啊呀!各位诸侯、管人和管事的官员们,希望大家都认真考虑!我将勉力视察你们照顾安顿民众在新都安居乐业的情况。我不会任用贪财者,而尊敬那些帮助民众谋生的人。对善于养育国民和谋求王国安定升平的贤者,将论功行赏。现在我已经告诉了你们王心之好恶,不可对我不敬,不可利用网络围脖造谣传谣。当官的不要聚敛财宝,辅助百姓打理好营生才是建功立业。要用心施惠于平民百姓,永远和群众同心同德。
  
  【题外话】

  射天郎曰:本篇是盘庚迁殷大片的第三集,故事场景取材于迁都后。

  盘庚已经顺遂己意将王国人民迁徙到了北蒙,当然更要做好善后工作。于是他在隆重的新都祭祀大典后集合贵族和官僚集团,就下一步工作发表了最高指示。

  面对王国上层集团,大王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扬其开诚布公演讲风格的个人魅力:“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大王同志着意强调迁都考虑的是顺应天意,复兴大商,禁止人们在非议此事。

  接下来应该是盘庚的核心意图,指示大家安排好庶民百姓们乔迁殷都后的繁琐事务,以团结群众老老实实建立新秩序,特别还警告交待某些人要改改贪财敛贿的臭毛病!

  有研究者认为,传世“盘庚三篇”的秩序有误,《盘庚中》应该是第一篇,《盘庚下》是第二篇,《盘庚上》是第三篇。其实,上、中两篇中的演说很难判断发表时间孰早孰晚,只有《盘庚下》明显反映的是迁都后的事情。

  总之,盘庚迁殷与水患、奢侈之风、地力衰退和外寇侵袭可以肯定没啥关系,如果属于这些不利因素,不至于那么多人都反对迁都,民意和官场舆情早该对相关事情有所体现!综合来看,迁殷的主要原因当是王者盘庚为了削弱旧都贵族从而张大自己的统治权。

  商王盘庚不仅在迁居动案上坚持己见、力排众议,而且从最终的结果看也是完胜!这次迁都后,商王朝不仅再没有出现举国迁居的大动作,而且不久后的确呈现出全面中兴的势头,摆脱了之前的萎靡不振,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评价此事说:“百姓思盘庚!”

  最后,贫僧发表一点个人意见:“盘庚三篇”可能并非一般意见认定的商朝原始宫廷文件,从措辞和语气来分析,倒很像是周初史官根据前朝相关资料整理的;但并不完全排除商朝确实就有“盘庚三篇”的可能性。无论如何,这三篇都是真金白银打造的。

  一郎和斯密达:晕,原来这三篇真商书也可能是后人追溯的...
  史悟空:KO,放你娘的臭狗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