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dyzang

  四、大象曰

  大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一)、俭德辟难

  泰卦是下乾,上坤,它的大《象》里说:“天地交,泰”。到了这否卦上呢,就倒过来成了乾在上,坤在下啦,就是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了。所以,这否卦大《象》辞,劈头就说:“天地不交,否”。意思是,看见了没,像这种“天地不交”的呀,它就是个否喽。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咋讲?
  “俭(jiǎn)”,即俭省、俭朴、勤俭里的“俭”,它的本义是指自我约束而不放纵。“俭德”,就是种自我约束而不放纵的德性。
  “辟”,在这它同躲避的“避”。
  关于“荣(róng)”,《说文》里说:“荣,桐木。”《尔雅》里也说:“荣,桐木(梧桐)也。”它的繁体字写作“榮”。在周朝金文里,它字形象两支相互照耀的火把,又像两只相互交叉盛开的花朵,所以,就引申出了兴盛、茂盛、荣耀等这样一些意思来。像光荣、荣华、荣誉、欣欣向荣里的荣,就都是这种意思。“荣”在这,应该就是以……为荣之意。也有的书里说,“荣”在这通“营”,是指经营。
  “禄(lù)”,即无功不受禄里的“禄”,是指古代官吏的俸给,也叫俸禄。禄米,为用作俸禄的粟米(古时俸禄以米粮计算,故称“禄米”)。禄位,指官职或爵位。有了禄位,尔后,就好领俸禄。不然,那禄位也便俩钱不值了鸟。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咋讲?这就是说,在“否”的形势下,那些个君子们呀,都是用“俭德”这种德性去避难的,都是非常注意约束而不放纵自己,以这种德性将自己引导到一个适当地处去躲一躲,以此好避过君子在“否”之形势下所遇到的诸般否厄不通的困境。因为,在“否”的“时位”里,正是小人得志,君子失势之际。如果君子此时不“俭德辟难”倒要去涨暴露头呢,那就会像枪打出头鸟一样,一枪就把个脑袋给挫了去。
  那么,在这种“否”的形势下,君子们最不该干的是个啥子呢?最不该干的,就是“荣以禄”。即是说,在这种小人横行霸道的“否”势下,你切不能以那么一星半点的俸禄为荣,便不顾了自己那高贵的品德,去做那些个与小人同朝为官助纣为虐,去与他们沆瀣一气为非作歹等等这样一些专属小人们的勾当。要明白,不用多久,否极就会泰来哦。
  郑板桥有幅名字是“难得糊涂”,想必,那就是他在身处否势之境所写的吧。

  (二)、泰与否

  这《周易》,虽说它是“二二相偶,非覆即变”,可仔细考究起来,在八八六十四卦里联系最密切的,也就是乾与坤、泰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这么几对卦了。乾与坤,讲的是一阴一阳;损与益,讲的是一增一减;既济与未济,说的是一终一始;而这个泰与否呢,你看它,说的就是一来与一往了。
  当你看到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有德有才之人越来越多,缺德小人慢慢没了容身之处,哎,这就进入了一个“小往大来”的“泰”的形势里。在这种形势下,就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了。这期间,你看吧,整个企业或单位,肯定是一派大吉,一路亨通不已。反之,若是一个企业或单位有德有才之人渐渐离去,缺德小人慢慢多起来了呢,他娘个腚的,不用说,这就走进“大往小来”之“否”的形势里了。在这种“否”的形势下,那便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了。这时节,有权的那些君子假如不能“以俭德辟难”的话,那就不得了,不用几天,可能就得让些个小人给收拾喽。
  同理,要是一个家庭,娶进来的都是些好种,嫁出去的净是些个干啥都不中用的糙蛋呢,天啊,这就是一片安泰之象了。这个家庭兴旺发达,便指日可待。反过来,假如娶进来的净是些孬种,而嫁出去的都是些干才呢,完了,这就是一片否背之象。这样的家庭呀,不用几代,必定破落无疑。
  同样,一个人,如果钱财越来越少,身上那病症却越来越多,你说,如此他还能有个好?这不就要走进个“否”里去了嘛。当然,只有反过来,身上毛病越来越少,挣得钱越来越多,这才会走进个“泰”里啰。所以,百姓都说:有啥别有病,缺啥别缺了钱啊。

  这里还有种情况应该说几句。有人占卦,要是一下子占了个泰卦,往往立马就会高兴得不得了,以为这就要一派大吉大利喽。若是占了个否卦呢,可能就会垂头丧气,感到眼前是一片黑暗。当真正悟透了这对泰与否,你就明白了,其实,根本就用不着那么一惊一喜地大惊小怪。泰与否,它就是天地交际而裁制出来的一阴一阳这么两样东西,本无好坏之分。这就像个电灯开关,泰是开,否为关,能开能关才是个好家伙,一开一关才能随人的意。又譬如,肚子痞满不通当然是个病,可亨通不已,腹泻不止那不也是个痛嘛。因此说,泰与否一个也不能少,只有一阴一阳才能成其道。“否”的坏形势,虽然不利于君子干事,却有利于君子在磨难中进德长才干。只有长出那德才来,才能成就个君子呐。“否”的坏形势,虽然君子不得势,但它却有利于小人逞能长身体。只有长出小人来,才能见出你个君子哦。没有小人,你又往哪去找君子?咹?
  所以,有人说,否是坏卦,泰是好卦,这是不准确的。处泰,有“泰”的应对,在否,有“否”的举措,这才是最最关键的。
  那么,到底身处泰势该如何应对?身在否势,又当咋去行为?你只要能把以上这对泰与否真正参悟透了呀,我操,保证你就会觉得很简单了哩。
  .直接输入图片链接即可插入图片,限5个链接
  @dyzang

  第十三卦 同人

  《周易》原文: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卦辞: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大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爻辞、小象曰: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一、卦画与卦名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

  “同人”里的“同”,从甲骨文字形上看,它就像房子里有口锅的样子,也有写成像同一个房檐下有口锅的。这就表明,“同”,就是一帮人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在一口锅里吃饭,也即为在一起的意思。所以,陈年间,把同在一处做营生的人或同行业的人就叫“同人”,又叫“同仁”。
  《孙子?谋政》篇里指出:“上下同欲者胜。”说是一帮人呀,如果不管在上还是在下的,他们那欲望都能凑到—个房檐下,都能想到一块去,哎,如此一帮人打起个仗来,就能旗开得胜了呢。假如,单是等待开饭时才见那帮子人凑在一处围着个鸟锅台打转转,光知道吃在一处,别的事却就孬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了呢,那就完了,这帮子人呀,不用说,就净成一帮饭桶而决不是“同人”咧。这么一帮饭桶们,那是绝对打不了个胜仗的。
  岁数大点的人都会记得,在早,人们出来进去的逢人好叫“同志”。同志,当然就是志趣相投,志向相同的一拨人。这“同志”的意思,便与“同人”有些相似。
  同人卦,从卦画上看,它是由八经卦的乾与离组成。乾在上,离在下,乾象征天,离象征火,所以,就叫“天火同人”了。由卦象就能看得出,上面是个天,下面为堆火,这就表明,那是一帮人共顶一片天,同围在一堆火傍边,共同在那商量什么事情啊。可见,卦里所彰显出的意思,也即是“同”的本意,甲骨文“同”的意思,与同人卦所表示的意思是密切相通的哩。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同人: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一)、圣人心中的同人

  在这一卦《彖》辞里,孔圣人首先将他对“同人”的理解,给咱们做了个介绍:“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柔得位得中”,讲的是这一卦六二爻。六二爻是阴柔正好居在阴爻之位上,而且又正呆在下经卦的正中间。所以,孔圣人就说它是“柔得位得中”。这种“得位得中”的爻象表示啥意思?它就表示前面反复讲的那个“贞”,就是凡事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都正卡在事物的那个正道上,正好“与天地准”。
  “应乎乾”里的“乾”咋讲?这个“乾”是指位居九五天位的那条九五爻的。九五爻,也是阳爻正好居在阳爻位,也是既中且正。这就表示,它凡事也能“贞”,也能“与天地准”。如果你用“象思维”以象取类,这条九五爻,它也代表上经卦“乾”,也代表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样一些乾德。
  “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是说,你道什么是“同人”?从卦象上来看,“同人”就是二爻正好是阴爻居在阴爻位上,且又正呆在下经卦的正中间;光这还不算完,它还正好又与九五爻所表示的乾形成上下呼应之势,像这样的卦,它就是“同人”了哇。
  假如二爻不是阴爻,或是阴爻却不居中,或者尽管六二爻既中且正,而九五位上呆的却不是条阳爻而是阴爻,从而形不成上下呼应之势的呢,不用说,这就不叫“同人”了鸟。
  从“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这种卦象来看,这“同人”呀,它其实就是指身居下位的人位居中正,步步都走在“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而身居上位的人呢,不仅位居中正,不仅能走“与天地准”之道,并且,还富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这样一些阳刚精神,只有这两者共同形成一种相互呼应之势的如此一帮人,啊呀,这才能叫“同人”哦。
  如果,居下位的净是些不三不四不走正道之人,在上位的不仅居位不中正,且不管遇上啥事还都像秋后熟透的柿子一样,脓软脓软地犹如鼻涕一滩,似这般,那就要命也不能叫“同人喽。顶多,也就是群乌合之众而已。
  这便是孔圣人理解的“同人”喽。
  @dyzang

  (二)、跟谁去同人?

  《卦辞》“同人于野”里的“野”咋讲?原来,古代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为“郊”,郊外呢,就是“野”。“利涉大川”里的“渉”,指跋涉。“涉大川”,是指像红军长征那样,去跋山涉水地办大事。
  《卦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是说,在荒郊野外,要是能遇到“同人”呀,咦,那就会亨通不已,就“利涉大川”,就有利于去涉大川、过大河,有利于去创大业嘞。
  为啥?孔圣人的《彖》里道:“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说是同人卦《卦辞》里讲,在荒郊野外遇到“同人”就会亨通,大家一道前往就有利于去涉大川,去创大业,这即是说,像涉大川、创大业这等事,它是一种“乾”的行动啊。
  这种“乾”的行动仔细说来究竟是咋个样子的呢?《彖》里接着道:“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这段《彖》辞的意思是,你看同人卦,它下经卦是离,上经卦是乾;离象征火,表示像用火等这种天下文明的大事情(这也即是“利涉大川”在此处的具体所指);乾代表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处事皆都能“贞”(即“中正”)等这样一些乾的德行;这种卦象向人们朗显出来的道理就是:像用火等这种天下文明的大事情,只有同人们一道以“天行健”的精神去实行,去开创,才能造化成功啊。那么,同人们咋才能凑到一条道上来?这就得靠“中正”,靠“贞”,靠“与天地准”了。只有处事“中正”,事事都能“贞”,都能“与天地准”,而后人们才会有相应。那又是啥人能将手中百般事件件都处理得“中正”而不歪斜呢?“君子正也。”只有君子,才能那么正啊。即是说,有这等能耐的也就唯有那君子喽。
  所以,《彖》辞最后感慨道:“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说是,也就唯有那些君子是为能通晓天下人心志的人。只有君子才能理解百姓的疾苦,从而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而后一呼百应,形成上下呼应的“同人”,进而同心同德一道前去涉大川,一道前往去做像推行天下文明等这种大事情哦。这等重任,那些小人,你就是打死他,他也胜任不了哇。
  孔圣人《彖》辞里讲的这个意思,也即是周文王《卦辞》最后那句“利君子贞”的意思。“利君子贞”就是说,只有君子带领着“同人”,将那些事事件件都尽干在个“贞”上,事事都不偏不倚地卡在“与天地准”的道上,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尽按客观规律去办了,哎,这才能亨通不已“利涉大川”啊。不然,恐怕就是条小沟、小河啥的,你都过不去哦,更不用说是去造化天下文明这等大事了。
  可见,说于野外遇上“同人”就会“利涉大川”,并非指随便不论碰上个啥鸟人,就都可去与他共在一处,却必须是遇上那真正的“同人”,真正的君子,你才能与他去“同人”呢。要是碰上的不是君子倒是小人,那你要命都不能去与他“同人”呐。
  邓小平的女儿问小平:您长征时干啥子?伟人小平说:跟着走。你当他是在跟谁走?他就是在跟着他的那些同志,也即是跟着那些君子们一道往前走的哩。
  @dyzang

  三、爻辞与小象曰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一)、初九爻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1、同人于门

  “同人于门,无咎”里的这个“门”,繁体字写为“門”。一看便知,这就是两扇门呐。在古代,门与户是有区别的。一扇的叫户,两扇的才叫门;在堂室的叫户,在住宅区的呢,是叫门。这里的“门”,它应该是指临街的门。
  “无咎”里的“咎”,早先讲过,是指过失、过错、责备。“无咎”即是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啥可责备、可追咎的。
  “同人于门,无咎”是说,还没到野外,而在门口上,竟就碰上“同人”了,就找到自己的同志了呢。你说那个巧喔,巧得简直就像阉门挤了鸟一样。这往后,你说,同人之间相互帮衬着,那不就不会有什么过错,也没有啥可责备、可追咎的了嘛。
  @dyzang

  2、出门见同志

  小《象》辞说:“出门同人,又谁咎也。”意思是,一出门就碰上“同人”,太巧了啊。这就省下到了野外遇到难处,再急火火地去找“同人”来一块应对了。这种事,是老天有眼所赐予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好事儿呐。刚出得门来,便有同志相互关照着,那以后又谁个还会有啥过错呢?就什么错都不会有了鸟。
  你看,这一爻《爻辞》,它是接着前面《卦辞》来的呢。《卦辞》不是说:“同人于野,亨”么,这一爻,它就说“同人于门,无咎”了。即是说,一出得门来碰上那些“同人”,你就要注意去互贴他们,如此你便没啥过错了,就比你以后到了野外,遇到难处,再去找那些“同人”强多喽。
  伟人毛泽东当年闹革命时,就是刚出得门来,就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等这样一帮出国归来的同志,这才为他以后带领人们闹革命打下了个坚实的基础。假如,他老人家走进长征路上,在那个荒郊野外里,才想起要飘洋过海到国外去找些个同志来一起去长征,那不就晚三秋了嘛。你道不是?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1、吝道

  “同人于宗”里的“宗”,即祖宗的宗。它从“宀”,从“示”。“示”为神祇,“宀”指房屋,两者合起来就表示于室内对祖先进行祭祀。所以,“宗”的本义指宗庙、祖庙。《说文》里说:“宗,尊祖庙也。”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因此,后来宗就引申为宗庙社稷,成了国家代称。此处的“宗”,当是指家族、宗族等。
  “吝”,就是吝啬的吝,在这即小心的意思。
  《爻辞》“同人于宗,吝”是说,如果你寻找起“同人”来的时侯,光在自己家族或宗族等那样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人里头去找呀,这你可千万要小心啦,吭。
  为啥?《象》辞的解析是,因为这是条“吝道也”,是条应该多加小心的道路啊。也就是说,有血缘关系,自然容易成为“同人”。但是,你可不能以为只要是有血缘关系的,便都是“同人”喽。有的“同人”不沾亲,不带故,来自五湖四海,有的呢,就是亲兄弟,都不一定能成为“同人”哩。所以,你想“同人于宗”,想光在有血缘关系的人里头找“同人”,那就要分外小心咧。
  @dyzang

  2、慎而又慎

  这条六二爻,它是阴爻居在阴爻位上。让人一看,就有种如履薄冰,颤颤惊惊的感觉,这便表示,光在有血缘关系的人里头找“同人”,那是很危险的呢。因此,《爻辞》才说要“吝”,要格外小心。
  这一爻,它又不上不下的正呆在下经卦正当中,这就又在告诉咱们,寻找起“同人”来呀,应该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是正好“与天地准”,正好按天理去选人,正好去选出那个真正的“同人”来,这才行。假如总去以是不是同宗找“同人”,那就失了偏颇,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眼界太低喽。
  所以圣人说:“同人于宗,吝道也。”这是条应该慎而又慎的道路啊。不当心,可不中哇!
  @dyzang

  (三)、九三爻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 三岁不兴,安行也。

  1、好生纳闷的一番景

  周公为这一爻作的《爻辞》,有不少现在不常用的字。要悟出它的精神实质,就得先从这些个字来下手。
  “伏戎于莽”里的“戎(róng)”,由“戈”加“十”字构成。“戈”是兵器,“十”即铠甲的“甲”。所以,“戎”的本义为古代兵器的总称。《礼记?月令》里说:“以习五戎。”“五戎”,在古代即指弓、殳、矛、戈、戟。后来,“戎”引申出了兵戎、戎马、戎甲、戎装等这些与军队、军事有关的意思来。通常说“投笔从戎”,便是指文人把个破毛笔一拽,就鸟从军而去了。《说文》里说:“戎,兵也。”意思是,“戎”,即兵马哦。
  “莽”咋讲?这“莽(mǎng)”,你看它,上面是个草字头,中间是条犬,犬下面呢,摁着个四条腿劈开来的小兔子。这不就表示那犬跑到草丛里逮兔子嘛。所以,《小尔雅》里讲:“莽,草也。”意思是,这“莽”,人们是借它来指那个草丛的哩。
  “升其高陵”里的“陵(líng)”,本义指大土山。“高陵”,当然就是高高的大土山了。
  “三岁不兴”里的“三”,是虚数指多。“三岁”,即许多年。“兴”,为兴师动众的兴,其繁体字为“興”,是个会意字,从“舁”,从“同”。“舁(yú)”,即共举;“同”,指同力。所以,“兴”本是兴起、起来,引申为举办、发动、旺盛等。
  把这些不常用的字闹明白了,再来看这一爻,你道它讲的是啥意思?它就是说呀,那一干人马,将兵马趴伏在个草莽里,把个防御工事构筑得就像那土山一样高高的,似这般,眼瞅着都好多年了,可是,却就愣是不见他们有半点啥动静呢。
  你看,这便是这一爻为咱描画的一番让人好生纳闷的情景哦。
  @dyzang

  2、且看周公卖关子

  孔圣人的小《象》辞里说:“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意思是,由“伏戎于莽”,可以判断出,那些敌人喔,他们还怪刚强的哩。不过,再从“三岁不兴”来看,从好多年都不见他们兴风作浪来看呢,哎,你又满可以安心地去行动,安心地去干你想干的那些个营生了。他们好像并不管乎你,并不想踢蹬你哩。“安”,为安定、安全、安稳之意,在这就是指安心。
  这是咋回事呢?要知究竟,你就得看下一爻分解嘞。
  您都来望望,周公作的这个《爻辞》呀,它就像单田芳老先生说书一样,先卖个关子,尔后,咯噔一下子,哎,就不讲了,就下班了,那电门就关闭喽。俺以为,论起这一手来,不管单老师是从哪学的,究其根,保准就都是从周公这里接过来的。信不信,随你。
  @dyzang

  (四)、九四爻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1、不克而吉

  这一爻《爻辞》“乘其墉”里的“墉(yōng)”,指城墙、高墙。“乘其墉”,即是乘坐在个高墙上。“弗克攻”里的“弗(fú)”,为不;“克”,即攻克。
  “乘其墉,弗克攻,吉”这句《爻辞》是说,九三爻所表示的那些人不是在那“三岁不兴”,不是都好多年了,也不见他们兴风作浪么,哎,这九四爻表示的这些个人呐,他们就光乘坐在个高高的城墙上就行了,根本就用不着去攻克九三爻表示的那些人。就这样,便可相安无事了,便可大吉了呢。你说怪不怪?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dyzang

  2、再看如何解包袱

  为啥就这样在那高高的城墙上干坐着,连动都不用动,就能鸟大吉了呢?小《象》里解析道:“乘其墉,义弗克也。”说是九四爻表示的这些人,之所以光乘坐在个高墙上,不用动就能大吉了呀,那是因为九三爻表示的那些人喔,他们都是守在个“义”字上的呢。那些人,凡不义的事,人家是啥事都不做啊。你看他们“伏戎于莽,升其高陵”,都呆了那么多年了,不是连动都没动弹过么?可见,他们都严守在个“义”字上,凡不义之举,人家从来就都是要命也不干的哪。
  人家讲“义”,咱们当然就不能不仁喽。人家不来侵犯我们,我们也不能去侵犯他们了。这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因此,就只需光上到个高墙上,干坐一坐,不用动就行了,就大吉了,双方就都相安无事了鸟。
  这也即是说,三爻与四爻所代表的这两帮子人呀,我操,那都净是些君子而不是小人呢。
  那么,仔细说来,这里的这个“吉”,它的那个根在何处?小《象》里就又说了:“其吉,则困而反则也。”意思是,这个吉的根源呀,它就是对方在“困”的时候里,我方没有不义地去反逆他们,没有去违背“义”这个基本原则而去撮弄他们,去踢蹬他们啊。是这般,哎,这才生出了个“吉”来的哇。
  说对方在“困”的时候,自然是指对方在像一头雄狮一般,被“困”在个笼子的那个期间里。那他们是被啥所困的呢?细加考虑,即可领会到,他们实质上也是被个“义”所困的哦。他们不是也很义气么,不“义”的事不是啥都不能干么?哎,这就把他们捆在那一憋就憋了这许多年,而从来也没侵犯我们哪。你看,孔圣人这个“困”字用的,咹?是极为精准。另换别字,啥字都不跟“困”字好。圣人遣词造句的功夫,就是这般老辣,一个瞎破都不见!
  可见,这个“吉”的根呀,它就在于双方是“同人”,是都守在一个“义”上的“同人”。这便给咱们一种启示:“同人”,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同在个“义”上呐。
  将这句九四爻《爻辞》参悟到此,你再回头想想九三爻,他们为啥“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为啥好多年都不见他们有啥动静呢?咹?却原来,他们是很重义气,极其仗义的一帮人呐。他们是被个“义”,把那手脚都捆住了的一帮人,是非常应该赶快拖拉过来做“同人”的那种人啊。
  瞧瞧,九三爻的包袱,就此便解开咧。
  @dyzang

  (五)、九五爻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1、放声干嚎嚎

  先前说了,这个《易》呀,它初爻与二爻表示地道,五爻与六爻表示天道,而三爻与四爻所代表的呢,就是人道了。这一卦,前面三爻与四爻活生生地朗显出了那两群君子的形象,充分向人们表明了君子之道到底是该咋个走法的。那么,到了这九五爻上喔,讲的便是从前面三爻与四爻里总结出来的属于天道的东西了。
  《爻辞》“同人,先号啕而后笑”里的“号啕”咋讲?“号啕”,即号啕大哭的号啕,也作“嚎啕”、“嚎咷”、“号咷”。你知道,号啕大哭,就是面向青天,裂起个大嘴来,嗷嗷地嚎,是放声大哭哇。这种哭法,若不是到了伤心之极,那是再也难得哭出来的喽。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是说,你当啥是“同人”?“同人”,就是像前面三与四爻所描述的那些人一样,先因为相互不信任,就吆叭呼地放声干嚎一番,有时甚至是干嚎上许多年。可到末了呢,哎,双方发现对方竟都是些专走“义”道的君子,于是乎,就都同归于一,同归于好了。你瞧瞧,似这般的,这才是真正能成了那个“同人”的人哦。
  “大师克,相遇”里的“大师”,在这应该是指那些高手。“大师克,相遇”的意思,按这一爻小《象》辞的理解,就是“大师相遇,言相克也”。即是说,像前面三爻与四爻所表示的那些个重义的“大师”们,那些讲义气的高手们呐,他们相遇在一起时,也不过就是用言语攻克一通,放声干嚎嚎一阵子,也就算完了。根本就用不着去真枪实刀地拼个头破血流啊。因为,他们都是些动口不动手的君子,都是些仁义之道上的“同人”胚子嘛。是啵。
  @dyzang

  2、同人先同心

  这一爻小《象》辞里指出:“同人之先,以中直也。”说是你别看那九三他“三岁不兴”,这个九四呢,它也“义弗克也”,实质上,成为“同人”之前,那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哩。前提条件是什么?这就是他们内心里尽都是“以中直也”。即是说,他们两者在内心里,都是以“中直”为最高行为准则,都像呆在九五至尊位置上的这条九五爻一样,是位居中正,处事公平,事事都直奔那条“义”道上去的哦。可见,“同人”的本质,其实是“同心”,是共有一颗向义之心。也便是说,“同人”首先得先“同心”,“同心”是为“同人”的先决条件。要是没有这个前提,任何一方在成为“同人”之前,先动了手呢,它奶奶的,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个“同人”的事儿呀,也便早就鸟散伙喽。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有段话是专门对这条九五爻来讲的。他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你看人家君子们的那个“同人”之道,他们或是一块出门也好,或是一同共处也罢,或是两人默默无语也好,或是大喊大叫也罢,无论如何,人家二个人始终都是同心的呐。只要是二人同了这个鸟操的心,哎,他们就会为了共同目标,连那梆梆硬的金属都能一掰两半截,连那人见人爱的金条这种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上好东西,都会仗义分排妥当的呢。只要是二人同了心,就是随便漏出句话来,它的那个气味喔,都如同兰草那样芬芳,都能像他“叻(二)嫂”个脸摸得那香喷喷的雪花膏一样,把你一香一个腚墩儿,当场就鸟坐倒地。
  随便提一下,义结金兰这个词,就出自于《周易》的这个地处。
  你看,这就是俺那老乡孔夫子理解的这个“同人”。深刻着呐!从“孔老二”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从孔子到万代先师,他就是这么一路走出来的哇。
  《孙子兵法》里有句名言:“上下同欲者胜”。这个“上下同欲”,应该也是从《周易》的这样一些个地处里来的吧。你道不是?
  @dyzang

  (六)、上九爻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随他去罢

  前面,在这一卦《卦辞》里说“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你看,到了这上九爻上呢,《爻辞》就讲“同人于郊,无悔”了。这句“同人于郊,无悔”咋讲?
  “同人于郊”里的“郊”,早先说了,国都外百里以内的地区称“郊”。“郊”之外呢,那就是个“野”。“同人于郊”就是说,出得门来,还在“郊”这个地界里,也即是尚未到达野外的那个处所,便遇上“同人”了。遇上这个“同人”呢,一心想这下可好了,等到了“郊”之外的“野”那地上,要“涉大川”时,就有同道人了。可是,不料想,这个鸟“同人”呀,他和你一块也就仅仅走到郊这个地方,还远未到野的处所上呢,哎,他就不与你一道走了,就要与你分道扬镳了,便不和你去“同人”了哩。
  你说,面对此情此景,你又该取何种姿态?周公《爻辞》接着就道:“无悔。”“无悔”,即无怨无悔里的这个无悔。这便是说,你不用后悔了鸟,没有啥可后悔的。原本世上的事物,就都是这么一分为二的,有君子就有小人,有同仁,就有非同仁,有长期的同仁,必定就有短期的同仁。你不能期望满大街的人都是你的“同人”;你更不能奢望你所有的那些个“同人”,都能与你白头偕老哦。你没见,就是现如今那些同志又加同床的夫妻们,半路离婚的,不也是很他姥姥的不少嘛。
  再说了,你要是个真君子,他若和你走了一半的路就不再走了呢,那他大半就是个小人喽。这种小人,他与你本就不是同路人。既然不同路,要与你分道扬镳,那你就随他去罢鸟。还有啥好后悔的?咹?天要下雨,娘要改嫁,没办法,你就随他去了罢。
  @dyzang

  2、“同人”与“同志”

  那么,为啥有些人只能“同人于郊”,却不能再继续往前“同人于野”了呢?小《象》辞里解析道:“同人于郊,志未得也。”说是之所以仅只能“同人于郊”,而不能“同人于野”呀,完全是因为他们的那个心志,不能相互兼得,也就是人的志向不同噢。有立志做君子的,有立志做小人的,还有看着眼目前做啥有利就想去做啥的,根本就不是一根道上的人,不是一条路上跑的车。所以,他们就只能凑凑合合地去把那根道走一截,而不能天长地久地走下去喽,就只能“同人于郊”,而不能“同人于野”了鸟。
  可见,“同人”的本质,其实是“同志”,归根结底还是个“同心”啊。
  @dyzang

  四、大象曰

  大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一)、共顶一个天

  这一卦大《象》辞说:“天与火,同人”。意思是从卦画上看,代表天的乾在上,象征火的离在下,像这样的卦,它就是同人卦喽。同人卦所象征的这个样子,拿到卦外的现实世界里来看,其实就是头上共顶一个天,下面同围一堆火的如此一帮人,就是“同人”了。
  不用说,假如两帮人,这一帮头上顶着的是个有晴天大日头的天,他们是专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帮,另一帮所顶的天却是个有月亮的天,他们是专门日出而息,日落而作的那一群呢,啊呀唻,这两帮人呐,肯定就不是“同人”而是不共戴天了哇。显然,前者是君子,后者为小人。不“同天”,不“同心”,当然就不是“同人”了。
  又譬如,两个人,同在一个锅里吃,共在一个床上睡,可就是一个人一个天,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梦,这叫啥呢?这就叫同床异梦咧。
  总之,“同人”噢,一定是共顶一个天,同围着一堆火的那些个“同心”的人们呐。
  @dyzang

  (二)、以类辨物

  您极目望望满天下,这个人哟,是三条腿的没有,两条腿的遍地都是。那么,如何能从茫茫人海里找出自己的“同人”来呢?大《象》辞说:“君子以类族辨物。”意思是,那些君子们呀,人家倒是有个怪不错的办法呢。这办法就是,以人所在的那个“类”,所属的那个“族”来辨别他们到底是个啥鸟人物儿。你只要看着某个人,天天和小人共顶一个天,同围一堆火地成为一类,哎,不用说,这就可以断定,他大半就是个小人了。尽管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那是极为稀罕。要是你看着那个人,与霍元甲是一族的呢,啊哟,不得了,保不准他就也能会个三拳两脚的哩。君子们,他们就是如此来辨别那些个芸芸众生到底是个啥人物的。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旧年里,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兴许,那理论根据便是出之于此。
  @dyzang

  第十四卦 大有

  《周易》原文:

  第十四卦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卦辞: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大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爻辞、小象曰: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一、卦画与卦名


  大有 火天大有 离上乾下

  从卦画上看,同人卦是乾在上,离在下。将同人卦倒过来,让它乾在下,离在上呢,哎,这就成大有卦了。离,象征火,乾,象征天,所以大有卦传统上就叫“火天大有”。
  大有卦上边的离,也表示太阳,下面的乾,象征天,你想想卦象里郎显出来的这幅景象,这不就是一轮红日高高挂在个蓝天上,洒满世界的都是那万物生长所必须依赖的金灿灿的阳光嘛,这就表明满天下大有万物生长所必需的那些个阳光雨露了哇。大有了这些阳光雨露,便预示着粮食会大有的,土豆会大有的,面包和牛肉也会大有的哦。

  “有”字,从金文字形上看,它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里有东西。所以,“有”的本义即具有,正好与“无”相对。“大有”,当然就是有的很多。这个很多,要是落实到地里打得那个粮食上,就是大丰收;若是落实到人的德性和威望上,当然就是德高望重;如果落实到天地之间呢,那便像卦象里显示的那样,是火红的太阳九天挂,光芒四射大白于普天之下了啊。
  另外,《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里说:“一有一亡曰有。”还有,《老子》里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由此,你都可以去深切地参悟这个“有”。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一)、卦里的“大有”

  到底什么是“大有”?这一卦的《彖》辞就从卦象里给我们做了解释:“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意思是,啥是“大有”?从卦象里看,“大有”就是“柔得尊位”,“大”居“中”,而又上下相应,像这样的,它就是个“大有”了呢。
  “柔得尊位”,讲的是这一卦六五爻。这条六五爻虽是阴柔之爻,但是,它却正好居在五爻这个至尊的位置上,因此,就叫“柔得尊位”。“大”是啥?“大”,指的是九二爻。九二爻是阳爻,阳爻用“象思维”来考虑,它与“大”属一类,所以,就也可叫着“大”。“大中”,就是“大”居“中”,也即是说九二这条阳爻呆在下经卦的正当中。“上下应之”,早先讲过,是指上面的六五爻与下面的九二爻为一阴一阳,就像一公一母那样在那遥相呼应。
  从卦象来看,具有以上这种特征的卦,它就叫大有卦了。
  @dyzang

  (二)、如何发大财?

  这大有卦的《卦辞》,周文王作得是极其精悍,就仅只有“元亨”俩字。那么,“元亨”咋讲?孔圣人的《彖》里说:“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其德刚健而文明”里的“刚健”,是由下经卦乾里来的。在乾卦咱们讲了,乾的卦德就是“刚健”。
  “文明”呢,则是由上经卦离来的。离,象征火。人类自打用起了这把火,就向文明迈进了一大步。没有火的日子里,人喔,大约都是生吞活剥,茹毛饮血,肯定经常是刚吃巴完了东西就得赶快去找茅厕,忙活完了上头,紧接着就得抓紧去忙下头。有了这把火以后呢,哎,不仅啥都可以烧了、煮了吃,肚子里舒坦、安稳多了不说,而且它还能给人以温暖,照得满世界亮堂堂。所以,离象征的这火,就表表示那个“文明”了。
  “其德刚健而文明”的意思是,这个大有卦呀,你从卦里看它朗显出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刚健,一个是文明。你要是再注意一下“刚健而文明”中间的这个“而”呢,应该还可以感悟到,这里的刚健与文明这俩东西呀,它又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呢。
  “应乎天而时行”是啥意思?不是说大有卦它是“火天大有”么,那火它都是冲着个老天烧的呀,这就象征着个文明之火,它是与那老天相呼应,而又与时偕行着才能烧出来的哦。也惟有如此,才能烧出些个文明之火。要是不与老天相呼应,不与时偕行呢,则,不管什么文明之火,它就都是断不会烧出来的喽。
  “是以元亨”里的“是以”,同“所以”。
  总起来看,“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就是说,大有卦《卦辞》为啥讲“元亨”呢?因为,从卦象里来看这一卦的卦德呀,它是既刚健又文明,还又与老天相呼应而与时偕行的,所以,周文王的《卦辞》它就说是“元亨”了呢。
  俺想喔,如果你要单看孔圣人这段《彖》辞对周文王《卦辞》“元亨”的如此一个解释,肯定还是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假如你再回头看看,咱在乾卦讲的那段《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的话,你就该明白了。
  却原来,周文王《卦辞》里的这个“元”,就是指像阳光、雨露、粮食、德性等等这些“善”,这些好东西,它们在那是一个劲刚健地往上长哇,而“亨”呢,则是指那些个美好东西在往一起来凑合。
  那么,又如何才能让那些好东西长出来又汇集在一起呢?由这段《彖》辞可以看出来,那就必须“刚健而文明”,并且,还必须得去“应乎天”而与时偕行了。唯有如此,那些好东西才能长出来,而又汇集在一起的啊。
  比如,种庄稼。你咋能五谷丰登堆满仓?如何能平空就变出个“大有”来?首先你就得“刚健而文明”,就得刚健勤劳而又具有一定的文明程度(也即掌握种庄稼的一定技术),而后还要与时偕行,那才中。不勤劳,当然不行,光勤劳而不懂种庄稼的这种文明也不行。既勤劳又文明就行了吗?也还不中鸟。仅仅是勤劳又文明,而不去与时偕行呀,更不中。春天你不与时偕行地去种西瓜,非要等到秋后再去种,等那小瓜杻一长出来,保准就得都冻死。
  可见,想成为个“大有”者呀,你就必须切记三件事:一是要有“刚健”的精神;二是要具备“文明”的素质;三呢,那便是要注意去与时偕行。只要是你把这三个要害抓住了,哇塞,那个“大有”者呀,就非你莫属喽。你说今天那些亏得一塌糊涂的企业老板们是如此去做的吗?咹?大概不是吧。
  人人都想发大财,人人都想当老板,人人都想成“大有”,可这个道理你不懂,那咋行?那不中鸟!
  @dyzang

  三、爻辞与小象曰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一)、初九爻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1、无交害

  《爻辞》“无交害”里的“害”,即害人、损害、伤害、危害里的害,指使受损伤。《论语?卫灵公》里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意思是,那些个仁人志士们呀,他们一个个的竟就都没有为了求生而去损害那个仁的,却大有为了成就个仁而不惜惨遭杀身之祸的呢。由此,你可以深入地去领会这个“害”的深刻涵义。
  “交”的小篆字形,象人两腿交叉的样子,本义即交叉。在这指交流、交往、交接、交汇。应当注意,只凡是一提这个“交”,你就要晓得,它这就是指两者,或两者以上的那些个事体。若是孤孤单单的就光棍一根,那便谈不上个什么鸟“交”不“交”喽。
  “交害”,就是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交流、交往、交接、交汇当中,相互之间的那种损害。“无交害”,当然就是说,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交流、交接、交汇当中呀,相互间,那是啥鸟损害都没有哦。
  “匪”,早先讲过,它表示否定,就是“非”,即不、不是、没有的意思。“咎”,也早讲了,它是指过失、过错、罪过。“匪咎”,即不是过错。
  这么看来,“无交害,匪咎”即是说,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交流、交接、交汇当中呀,只要是相互间都没有什么损害呢,哎,这就没有啥过错了。
  周文王的《卦辞》里不是说“大有”就是“元亨”么,而这个“元”是“善之长”,“亨”为“嘉之会”。“嘉之会”就是众嘉来交汇,这当中它就有个交。在这个交里头呢,只要是相互间都没有什么损害,当然,这就没有过错了。要是相互间不是你害了俺,就是俺损了你,阿弥托福,这就不中了,这就是罪过了啊。
  自然,在这个相交而又互不相害的过程中,最要紧的是你不要与天理去相害,也即是万不可去干那些个有害于天理的勾当哦。不然,你就得不到老天爷的保佑。这一点,到后头你会有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你看,这句“无交害,匪咎”,它讲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哩。
  @dyzang

  2、你有,他有,咱都有

  以上所说,即是这初九爻《爻辞》的核心意思。所以,这一爻小《象》里说:“大有初九,无交害也。”意思是,这个大有卦呀,它在开门第一爻,就着重来强调个“无交害”,足见,这是个极其重要的大问题啊。
  因此,《水浒传》里的那帮英雄好汉们,他们才高声唱着“你有,他有,咱都有啊”这么嘹亮的歌声去风风火火地闯九州的呢。
  仔细想想这个“无交害”,你说,它这不就是今天人们常挂在嘴上的那个“双赢”或“共赢”嘛。是啵。

  《爻辞》“艰,则无咎”里的“艰”,即艰苦、艰难、艰辛,艰苦卓绝里的“艰”。“艰,则无咎”是说,你的那个“大有”喔,只要真正是通过你的一番艰苦努力,是用那种辛勤汗水换来的,则,这就不会有啥过错。
  假如是不劳而获,甚或是靠偷抢蒙骗闹将来的呢,不用说,这它奶奶的,就违拗了天道,就损害了他人的利益,那就有大过了,你就在那等着那帮梁山好汉们来拾掇你吧。
  @dyzang

  (二)、九二爻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1、大有之后

  九二爻这句“大车以载”的意思是说,那个“大有”的程度呀,是太高太高了,高得都得用这个大车,一车又一车地去拉喽。你说,这得有多少东西啊。什么是“大有”?你望望,人家这才是真正的那个“大有”哩。
  但是,即便是如此“大有”,你也不可太牛气。只有“有攸往”,才会“无咎。”不然,你就会有被牛逼死的可能。
  “有攸往”里的“攸(yōu)”,即性命攸关里的攸。在这,可以把它当作“所”。“有攸往”,即是有所前往的意思。“有攸往,无咎”是说,“大有”了之后,只有你“有攸往”,有个恰当的地方去了,哎,这才能“无咎”,才能没有过错。
  不用说,假如你“大有”以后,就没有所往了,就没有个恰当地方去了,就没有什么作为了,就光在那花天酒地、吃喝玩乐了呢,这当然你就要“有咎”了,就大有过了哦。
  @dyzang

  2、怎样永立不败之境

  那么,这“有攸往”,这个有所前往,究竟是指往到个啥地方去?小《象》里指出:“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意思是,当你“大有”之后,你不是得用大车一车一车地拉么,那你这一车又一车的应该拉到个啥地方去才能没有过错,才能不会遭致失败呢?答案是:只有“积中”,才能“不败也”。即是说,只有“积中”,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境啊。
  如此看来,“积中”这个地处,它还真是个怪不错的地哩。那又咋才算“积中”了呢?
  “积”字有个“禾”里头,这就表示这个字,它与农作物有关。原本,它的本义就是堆积谷物的意思。
  “积中”的“中”咋讲?这个“中”,就是“中正”里的中。先前说了,“中”,即是个“贞”,就是指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是正好卡在个天地之道上。“中”,实质上是人将“贞”固定好了,做起事来尽“与天地准”了之后,所得出来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在卦象里,它就像这条九二爻一样,是不上也不下,正居在个下经卦的正中间。
  “积中”的意思便是说,人呐,一旦“大有”了以后,你就要将那些得用大车一车一车去拉的那些个东西哟,都朝着个“中正”的地方拉了去,也就是都堆积在个“中正”的地方上。如此,唯有如此你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到达那种“无咎”之境。
  在前头屯卦提到过南方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物资回收公司的老板。他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捐款时,一捐就是上千万。记者去采访,他说:“一个人有一桶水时,可以提回家自己用。可当有了一河水时,就得学会与大家来分享。”天有好生之德,他有仁慈之心。你看,他的善举就如天道相符而正中在个天理上,这就是积中。正因为他“大车以载,有攸往”,往了去积了中,因而他自然就到了那种“无咎”之境。
  再说他是不是也到了个不败之地上了呢?这当然就是显而易见的喽。你想么,一个物资回收公司,说白了,不就是个收破烂的么,靠收破烂,能捐出上千万,这不就说明他早已立于不败之地了嘛。
  那些个短命企业,为啥它的小命就那么短?由此,不难悟出个一二三。
  @dyzang

  (三)、九三爻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1、咋就穷得有腿没了裤子?

  《爻辞》“公用亨于天子”里的“公”,指公众、大伙儿。关于这里的“亨”呢,人们就看法不一喽。“亨(hēng)”字在乾卦四德“元亨利贞”里说了,它的金文字形像个盛祭品的器具,小篆作“亳”,隶书写作“亨”、“享”。这三个字,其实是同一个字。本义都有献的意思,引申义为通达,顺利,亨通等。
  那么,这里的“亨”是啥意思?有专家认为,此处的“亨”,是“享(xiǎng)”,就是享福、享乐的“享”,即贡献、上供的意思,就是指把祭品或珍品献给祖先、神明、鬼神或天子、侯王等,让它们去享受。这种说法,好像也对。可细加考虑,倒也并不十分有理。因为,“享”它首先是被用来指把祭品贡献给祖先、神明、鬼神等等这些已经死了去的那一类享受的呀,像天子、侯王这样一些还活得好好的人,应该是极小用这个“享”的。一个人死了,你可以说他享年多少多少岁,要是一个人活蹦乱跳的还没死,你说,你咋好问他:你享年多少岁了呢?这不就是诚心要咒骂人家早早回去了嘛。所以,“亨”在这,俺就觉得,它好像不该是贡献的意思。
  那它到底是啥意思?俺以为这个“亨”,在此应该念pēng。古时,“亨”同“烹(pēng)”。“烹”,是个形声字。从“火”,“亨”声,本义为烧煮。
  把“亨”当“烹”来看,这句“公用亨于天子”的意思就是说,啊呀,您都来望望,那些个公众们哟,他们都到天子那去煮饭,都到天子那去吃饭了哩。
  这就有意思咧。为啥好好地,大伙就都要到天子那去吃饭了呢?不用说,这肯定是因为那些人,都穷得是有腿没有裤子了,穷得揭不开锅了啊。在穷得走投无路之际,当然,就只好老着脸皮到天子那,去与天子一个锅里磨勺子喽。这里所说的,其实就像当今社会,一遇灾年,中央就发救济粮是一个道理。
  接下来,有人就会问了,为啥那些人,竟就会穷得那么干净?周公《爻辞》里说:那是因为“小人弗克”啊。
  “弗”是“不”的同源字。“克”呢,它的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肩膀,整个字形象人用肩扛着个东西似的。所以,“克”的本义为胜任。《尔雅》里说:“克,能也。”意思是,这个“克”呢,它就是能够,也即是胜任哦。
  “小人弗克”当是说,为啥那些人会穷得那么干净?之所以穷得那么干净,完全是因为天子下面所用的那些当官的里头有些小人,而那些小人们呢,他们不能胜任自己那份工作呢。正因为他们不能胜任工作,这才闹得他们辖区内的那些个公众们,一个个穷得都有腿没有裤子,最终没了办法,这不就不得不跑到天子那,与天子一块烹饭吃了嘛。
  @dyzang

  2、为啥成立纪检委?

  在这一爻的小《象》辞里,孔圣人进一步揭示了这种事情的本质:“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说是这个“公用亨于天子”,这种人们穷得有腿没有裤子而不得不到天子那里去吃饭的情况呀,究其因,完全就是被那些小人们给害的啊。
  前面的初九爻强调了个核心意思:“无交害”。就是说,在交流、交接、交汇当中呀,相互之间都要没有损害,那才中。可这里的这些天子下面所用的那些个小人们呢,你看,他们却光为了自己的“大有”,而不顾百姓们的死活。自己“大车以载”,富得流油,倒害得老百姓无啥果腹,直害得贵为天子的人,到头来,还得去为百姓们的吃饭去操劳,你说,这些鸟家伙,这不就是在那伤天害理嘛。
  就是到了现如今,这种光为了自己的“大有”,而不顾百姓利益的小人,也还为数不少哇。因此,中共中央这才专门成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见了那个不管百姓死活的大贪官,好拉出来就去治治他哦。

  (四)、九四爻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1、有备无患

  这一爻《爻辞》“匪其彭”里的“匪”,是为土匪的匪。“彭(péng)”呢,在这通“旁”,即侧、边的意思。“匪其彭”是说,那个吓人的土匪喔,他就靠在你身边咧。
  土匪,都在身旁了,怎么《爻辞》还紧跟着说是“无咎”呢?
  小《象》辞里解析道:“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意思是,之所以土匪到了身旁,都能“无咎”呀,那个主要秘诀就在于你得提早去把个土匪辨别明白了啊。早辨别明白了,就可及早去加以提防,这就能有备无患了。如此,当然你就可以“无咎”了。
  @dyzang

  2、不义之财贪不得

  不过,俺以为,孔圣人这句小《象》辞对《爻辞》的这个解析呀,远不止是仅让咱们把对面那个土匪及早地辨别清晰,它还有更深层的意思,需要去辨晰。这层更深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想等那土匪都来在身旁了,还能坦然面对,还会进入“无咎”之境喔,关键在于你平常要早把你那个“大有”的来路明辨清楚呐。
  你那“大有”,你的那个“大车以载”富得流油,是不是从正道通过自己艰苦努力得来的?是不是符合天理?是不是“无交害”?这些事事,你就都要提早加以明辨清楚喽。你休要看着那些土匪们都很吓人似的,实质上呢,他们大都也是挺讲义气的呢。就像《水浒传》描写的那帮绿林好汉,他们便是专门来“替天行道”的。你要是靠欺压百姓这样的不义之道搞了个“大有”来的话,好,他就单单是朝着你这个“大有”来的。相反,你是走正道,靠“与天地准”之道得来的“大有”呢,那你就放心好了。一般的土匪,他们是不会照着你下手的。这你不就可以“无咎”了嘛。
  因此,百姓们才说:“不义之财贪不得。”从遭受土匪抢劫这个角度来说,也是这个道理。道不正,“大有”也不安稳,土匪都不会放过你。只有“明辨晰”,步步走在个通天的仁义之道上,事事处处以天理去行事,如此最终才会“无咎”啊。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1、厥孚交如

  “厥孚交如”里的“厥(jué)”咋讲?一个人要是冷不丁地气闭,昏倒,这就叫昏厥。“厥”,就是昏厥的“厥”。不过,“厥”在这,应该是它的本义。“厥”是个形声字,从“厂(hǎn,山崖)”,发“欮(jué)”声,本义为石块。《荀子》里说:“和之璧,井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意思是,那个“和之璧”喔,本是井里的石头,通过精通玉石的人加以雕凿之后呢,哎,它就成天子的宝物了。“孚(fú)”,早先讲过,即信用。“交”,是指两者(或多头)之间的相互交往。“如”在此,应该为用于语末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焉”。“厥孚交如”是说,在与人交往当中呀,那个“孚”,也即是那诚信、信用呀,要像块石头一样实实在在,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呢。
  为啥?因为“信以发志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心志,它是以信用这么个东西发出来的。本来,人的心志它装在每个人的胸腔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尽管心志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在与人交往当中,遇到事的时候,人的这个心志那么一发,表现在外的,就是信用这个东西了。虽然心志看不见,可这个信用,却是能让人分辨出来的。一个人做事不讲信用,人们立马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小人;要是个人做事很讲信用呢,人们马上就能明白,他是个君子。你看,分辨人是小人还是君子,就这么简单,根本用不着你去劈开他那胸膛来仔细地瞅哦。
  那么,人要是“厥孚交如”了,要是能把个信用讲的像块石头一样,实实在在了以后,会怎么样?
  只要“厥孚交如”了,只要在与人交往当中,将信用讲的实实在在了呀,哎,这就了不得,就“威如,吉”了啊。
  “威”,即威信、威力、威风的威,本是畏、吓人的意思。《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说:“有而可畏谓之威”。这里的“威”,就是指威信。“如”,在这也是语气助词。不过,它应该相当于“然”。“威如”,即有威信的样子。“威如,吉”是说如此有了威信,尔后就会大吉了。
  与上句联起来看,“厥孚交如,威如,吉”的意思就是说,在与人交往当中呀,你只要将那信用搞得像块石头那样,实实在在了呢,咦,那个威信,它就出来了。赶等到这个“威”它一出来呢,俺娘喔,那就会凡事一派大吉了哇。
  @dyzang


  2、威信咋树立

  为啥有了威信就能大吉?小《象》里道:“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意思是,威信里之所以能出来这个大吉呀,是因为,人一旦有了威信之后,那就很容易,很简单了,别人在与你交往当中,办起事来唷,就不用把你当成个坏蛋那样去防备着了哦。
  比如说,一个人要借钱,他如果平日里讲信用,好借好换,这样慢慢有了威信以后,哎,到了事头上,你想借多少钱,都有人来借给你。因为你树立起了威信,人们借钱给你,就不用防备着你不还了。如此看来,那不就想要多少钱,便会有多少钱了嘛。或者干脆可以说,别人兜里的那些钱呀,就都是你的啦,我操。这就是“威如”所具有的那种惊人的威力在起作用。反之,要是你那钱,光见四处借就是不见一处还,一点信用都不讲。别人的钱只要是一到你手上,就像肉包子打狗一样,直接就是有去无回了。你想,如这般,谁还会把钱再借给你?人人都不呆不傻呀,就是你爹,他想借给你,也保准都得思量好几天。
  所以说,你想“大有”,你就要有“孚”,就要讲诚信。只要你有“孚”,便会要啥,有啥。想发财,就会“大车以载”;想要德,就会“盛德齐天”;想身前身后君子们跟着的是一帮又一帮的呢,那就会一拨一拨的男男女女紧紧地跟在你那腚后头,撵都撵不走哇。
  平常人们深知威信之重要。可是,若要问,怎样树立威信呢?不少人就不知该咋办喽。从这里来看,你说,一个人该咋树立威信?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能将个“孚”搞成块实实在在的鸟“石头”,而别把它闹成把虚儿吧唧的“棉花糖”,这就中了啊。就这么简单!
  @dyzang


  (六)、上九爻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

  1、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关于这一卦上九爻这句《爻辞》,孔圣人在他的《周易?系辞传》里专门有段精辟的论述:“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子曰”,即孔圣人他老人家讲的意思。
  “佑者,助也”是说,啥是“佑”?这个叫“佑”的呀,其实它就是那个助啊。也即是说,“佑”,即是帮助。
  这里要特别注意,孔圣人的意思是,佑,就是助。助,就仅仅是个帮忙而已,却断不是做你的主。菩萨度人,是讲有缘则度。你自己主动地发个愿,俺这个菩萨呢,就尽量地去保佑你。如果,你自己不主动去发愿,你说,你让俺又怎么去保佑你?殷旵先生讲,这就像一个人掉到悬崖里,你主动伸出你那手,我就好去拉你一把。你鸟连手都不伸,你又让俺咋去拯救你?
  天保佑人,也是这样。老天佑不佑你,最终,主动权还完全是在你自己手里。人咋才能得到老天的帮助?孔圣人的理解是“天之所助者,顺也”。意思是,老天之所以会帮助你,最根本的就在于你去顺从着它哦。顺从啥呢?当然就是顺从老天的那些个天地之道喽。比如,你顺着天时去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哎,老天就会帮助你,你就会种啥得啥,就会最终闹得个大有来,就会“无咎”。反之,你若逆天道而动呢,老天就不会帮助你,你就会种啥也捞不着啥,最终只得个咎了。
  所以说,这个人呐,一定要顺着老天的那些个“天地之道”去想问题,去做事情。天有“好生之德”,人就要顺着它“无交害”;“天行健”,人就也要去“艰”,也要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天道居中”呢,人便也得中正而不歪斜。你只要如此顺着这些天道去想问题,去办事情了,哎,那老天爷它才会保佑你时时处处都得吉,你便可“无咎”喽。
  说是“天之所助者”,为“顺也”,那你说,满街跑的那些两条腿的人,他们心甘情愿地愿意去帮助的,心甘情愿地愿意去为其两肋插刀的,又是个啥呢?孔圣人说:“人之所助者,信也。”就是说,人呐,心甘诚愿地愿意去帮助的那个人呀,也就是那个讲信用的人啊。
  因此,孔子号召人们“履信思乎顺”。履行诚信,不是要付出代价,有时可能还是沉痛的代价么,可当履行诚信遇到困难时,你就去想想天下万物是怎样顺天的罢。天下万般事事物物,都在那是“顺者昌,逆者亡”啊。你说你是顺还是不顺?是去履行诚信还是不去履这个诚信?履行诚信,就会“得道多助”,就会“大有”,就会“无咎”,不履行诚信呢,就会“失道寡助”,就会啥也鸟没有,就会“有咎”。生死富贵系于一念,顺不顺天,履不履信?你如此去一想,哎,再见了诚信,你不就会像老鼠爱大米那样,去爱死它了嘛!
  由此,可以深刻理解到《易》经里的那种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以及这种思想的大智大慧之所在。
  这么说来,是不是那个人,不管怎样,只要是“履”了“信”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不呢,也不是这样。孔圣人后面又补了句“又以尚贤也。”说是你“履信”的时候呀,又千万要注意,应该崇尚那个“贤”,应当朝着“贤”,也即是向着好的方向去努力,去“履信”。这样最终才会大吉啊。假如你分不出个公母来,不分“贤”还是“不贤”,不分好是坏,见“信”就“履”,那你就又糟了。很可能到头来便“履”不到好处,一脚“履”在个虎鞭上,那个凶险,不就又让你“履”出来了嘛。
  比如,孙子认为“兵者,诡道也”。两军对垒,只有精通阴阳诡诈之道,进而示之退,强而示之弱,能而示之不能,才可得胜。反之,如果你撇下“诡道”不用,偏要与打心里就只想要了你那命的这些敌人去“履”什么“信”,那就玩球了,要失败的不会是别人,敢保睡觉前,敌人必先把你那脑袋拧下来,好当夜壶用。
  孔圣人这段《周易?系辞传》最后一句“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里的“是以”,即“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所以,周公在这个大有卦最后一爻才强调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只要能在一切行为当中时时处处注意去顺着那个老天讲信用,以此去获得来自老天的那个保佑了,哇塞,这你就会大吉而无不利了啊。
  以上就是孔圣人对这一卦最后一爻的感悟。你看,他老人家理解的,是何等透辟。
  @dyzang

  2、大有上吉

  这一爻的小《象》辞里指出:“大有上吉,自天佑也。”这是啥意思?“大有上吉”是说,你看这大有卦,它从初九到九五爻,一爻又一爻的大都是讲“无咎”的,可到了最上面这个上九爻上,哎,它就单讲“吉”了。这是为啥呢?原来,那是因为这个“吉”,它是“自天佑也。”即是说,大有卦上爻的这个“吉”呀,它是从老天的那个保佑里才能得到的啊。
  先前讲了,六爻卦的最下面两爻,代表地;中间两爻,代表人;而上面这两爻呢,它就代表天了。并且,最上头的这个上九爻,它是代表天外之天的。所以,大有卦在最上边这个表示天的上九爻里专门来讲“吉”,用意无非就是在向人们昭示:人人都喜欢的那个大有,人人都梦寐以求的那个“吉”,归根结底呀,它是得由你去顺天而行,去讲信用,从而得到老天的那个保佑,最终才能得到它啊。
  学习这一卦,如果搞不明白这点事的话,那你就是白学了。
  @dyzang

  四、大象曰

  大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一)、遏恶扬善

  大《象》辞开头这句“火在天上,大有”的意思,在前面卦画与卦名一节里已经说了,大有卦上经卦是离,离象征火,下经卦为乾,乾就表示天,一看这卦象,就可想得出,这是个十足的艳阳天:一轮红日高高挂在个九天上,洒满世界的都是万物生长所依赖的金灿灿的万丈光芒。这就预示着,万物生长所需要的那些个阳光真个是大有了哇。大有了这些阳光呢,哎,粮食就会大有了,土豆、牛肉、面包也会大有了,棉猴也会大有了,总之是啥鸟东西你都不用愁,就都会大有了哇。
  “君子以遏恶扬善”里的“遏(è)”,为阻止、遏制的意思。“遏恶扬善”,是指遏制那些邪恶的东西,同时去发扬光大那些善良的东西。
  “顺天休命”里的“休”,有停止、结束之意。不过,在这你以为“顺天休命”就是顺着老天的旨意,听天由命地去结束自己那性命的话,这就大错而特错喽。“休”在此应该是指美好、善美。“顺天休命”,就是说顺着老天的那个道,去完善自己美好的命,也即是去完善自己美好的德性,或者说是去完善自己美好的品性。
  总体上看这句“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的意思就是,那些君子们呀,他们便是以这一卦所讲的那些个道理,去遏制那些邪恶的东西,发扬那些善良的东西,从而,实现顺着个天道来完善自己的性命,来收获自己那个大有之人生所得的呢。
  @dyzang

  (二)、不如自己做君子

  正因为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所以,君子的人生,一般都会大有所获。因此,从长远意义上来看,这些人便老是为人间占便宜最多的那类人。他们想要啥,哎,那个啥呢,就会“大有”在他们手低下。
  为啥有人要舍命配君子?却原来,舍命配君子,无非就是想跟着君子们沾点光哦。究其实呢,真想去跟君子沾点光,还倒不如自己直接就去把个君子做了来嘛。你说不是?
  @dyzang

  第十五卦 谦

  《周易》原文:

  第十五卦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大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秤)物平施。

  爻辞、小象曰: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一、卦画与卦名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汉朝人说《易》里有一卦,大可保一国,小可保一身。你道这讲的是哪一卦?这一卦呀,它就是这个谦卦哩。
  从卦画上看,谦卦由八经卦的坤、艮两卦组成。坤在上,艮在下,所以习惯上就叫“地山谦”。坤,表示地,卦德为顺,即柔顺、平和;艮,象征山,卦德为止。在上,也即是在外,在下,也就是在内。所以,从卦象上可以看出这一卦它内里有座山,外面呢,俺娘喔,却像片平地一般,你看,这不就是一派谦和景象吗?一个人虽然肚里有“稿”,满肚子净能耐,净章程,可显露于外的,却是一片平和,这不就是个谦虚嘛。

  “谦”,就是人们常挂在口头上的那个谦虚的“谦”。但是,《周易》里讲的这个“谦”呀,却并不单是指在对人接物上是否谦让,它还有“谦谦”、“劳谦”、“撝谦”的意思。甚至,也还包括“鸣谦”这样的该出手则出手,该揍人便揍人的“谦”。可见,谦卦里的“谦”,它并非只是一味讲谦卑低下的,它其实是用《易》经放眼看世界四大法宝里的“一分为二”的方法,将“谦”分成了“下济”之谦与“上行”之谦。这从后头的《彖》辞里,我们可以深切地体悟到。
  再有,对谦卦的“谦”,也必须用《易》经四大法宝里的“象思维”,将天地自然里的“欠”与人身上的“谦”归为一类,以此去“推天道以明人事”才中。用“象思维”来理解,则“谦”与欠着点的“欠”,它们就都属于一类,本质上都是一种意思。这意思在天地自然里是“欠”,落实到人心上,更准确地说是落实到人之“形而上”上呢,那就是个“谦”。“谦”,就是“欠”;“欠”,也即是“谦”。同样用“象思维”来理解,“欠”落实到买卖交易里,它就变成了“钱”。总之,“谦”、“欠”、“钱”这些东西呀,用“象思维”来理解,它们便都属于具有“不足”这样一个共同特征的那一大类。这一点对理解这一卦,特别是对理解《彖》传极为关键。要是不明白,那你就使劲去悟,直到你能把“谦”、“欠”、“钱”们都悟成一个东西喽,哎,这才算你把个“谦”,把这个《易》悟到一定境界上去了呢。
  @dyzang

  二、卦辞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

  (一)、谦而亨

  周文王《卦辞》“谦,亨”的意思是,只要有了谦虚这样一种品德,就会事事一路亨通不已喽。
  据说,老年间习武之人拜师时,那都得三跪九拜,五体(手脚、脑袋)投地。这还不算要送的那些个彩礼。只有如此,老师才能收为徒弟,为徒的也才会实现心志,顺利地去做成那个鸟徒弟。
  实际上,要学艺,不光是学武,还是学其它任何什么东西,你都得如此这般地去谦虚,才会亨通过去。比如,想跟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学物理,要是你一点谦虚的样子都不见,趾高气昂地张口就来:“老杨,你他奶奶的,赶快来教教俺学物理!”你说,这还不得把个杨老给气死。就这模样,那杨老不把你骂出来,就算你有运气。他还教你学物理?保准啥理都不会教给你。要教,也得先教教你如何做人的那个道理。
  所以说,只有谦虚,才会“亨”,才会亨通,这是人所共知的。
  @dyzang

  (二)、君子有终

  《卦辞》后头这句“君子有终”里的“有终”,是指有个良好的结局。要透彻理解这个“有终”,不妨先来理解一下“无终”。啥是“无终”?百姓们有句骂人的话,说是“你不得好死!”这种说法,意思应该就与“无终”相似。“不得好死”,其实就是“无终”,就是最终得不到个好结局。这么想来,你道“有终”是啥意思?它应该就是指有一个良好的结局。
  周文王《卦辞》里说“君子有终”,莫不是那小人就没有终了,是咋?为啥只有君子才会有终呢?
  原来呀,这里还有番道理在里头。谦卦,在孔圣人《周易?系辞传》的“三陈九卦”里是为第二卦。对这谦卦,“三陈九卦”第一陈里说:“谦,德之柄也”。意思是,这个“谦”呀,它就是“德”的一个把柄哦。就像把铁锨,“德”是锨头,而“谦”呢,它即是个锨把子,它不过也就仅仅是个铁锨把子而已。铁锨是先有锨头,后才被装上了个把柄的。人呢,是先有了“德”,而后才自然露出他的“谦”这个把柄来的。
  你看,俺孔圣人的理解,《卦辞》“谦,亨”里讲的这个“谦”,它本质上就是如此一种与“德”相联系着的实实在在的一个“谦”,它是“德”的把柄。“谦,亨”就是说,人只有谦虚,只有在德性驱使下,自然而然地流出那种“谦”来,哎,这才会事事亨通哦。
  君子有“德”,所以,君子的“谦”,它就是“德”的自然流露,是内里有个“德”在那支撑着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谦”。只有这种“谦”才会亨通,因此,《卦辞》才接着说“君子有终”。意思是只有君子最后才会有终。君子有终的根本原因,即是君子有德。
  小人尽管无德,但是,他却可能也会有“谦”,有时甚至你还能看到,小人表现得比君子都谦逊。不过,你心里可千万要有个数儿呀,小人的这种“谦”,那绝对是他装出来的,是他故意拿捏出来的一种姿态。为啥?因为小人内心本无德嘛。没有铣头,哪有把柄?你别看着那小人的“谦”好像也活像个“德之柄”似的,其实,它不过就是根一般的破木头把子而已。这根木头把子的另一头呀,它与那个“德”根本就没有任何鸟联系。他之所以硬装出个“谦”来,无非就是想把“谦”作为一种手段,一种伎俩,好以此去图谋“不轨”哦。所以,这种“谦”,到头来,它就不会亨通。当伪装被剥去后,就不能亨通喽。不亨通,当然,最后也便不会有终。
  足见,说“谦”了就会亨通,说“谦”了就会“有终”,说穿了,那是只有具备了这个“德”,才能亨通不已地去闹得个良好的结局来,而缺了德呢,我操,那就“不得好死”咧。
  @dyzang

  三、彖曰

  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一)、谦道通天

  周文王《卦辞》讲了“谦,亨”,说是人呀,只要谦虚就会亨通。为啥谦虚就能亨通呢?孔圣人的这个《彖》辞分析道:“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意思是,要知道为啥谦虚便会亨通,不妨就让我们来看看那天地之道是个啥样子的吧。你望望这个天地之道呀,原来它们就是“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的呢。
  “天道下济而光明”是说,你看那个天道,像阳光这些东西呀,它生性都是向下济过来的。正因为它生性是下济的,这才有了天底下那一派光明了哇。有了这派光明,天地间万般事事物物才各自尽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的哩。那老天,虽然它饱富光明,有足够的骄傲资本,但是,它竟就能如此谦虚而不骄傲,愣是一个劲无私地将它的那些个光明分文不取地白白向人间洒下来,你说,它的这个谦虚劲儿,来的是何等伟大啊。
  “地道卑而上行”的意思是,你再看这个地道,虽然是“天尊地卑”,尽管是老天高高地尊居在上,而这大地却低卑地屈居于下,可像大地里的地气这些东西呀,却全都是向上去的,地上万物生性都是往上长的呢。位卑而能往上,这就也是一种“谦”。而且,它是种更了不起的“谦”。俗话说“好为人师”,意思是指但凡是个人,就都喜欢从上往下地去给别人当老师,而决不愿意挨打受骂地去给他人当徒弟。可见,大地的这种“地道卑而上行”的“谦”,这种处卑位而能勇于上行的“谦”,比起处尊位的老天那种“天道下济”之“谦”来呀,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了鸟。
  正因为天道下济,阳光是向下普照的,阳气是向下来的,而地道又是上行的,地上这些个万物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往上去的,地气都是往上来的,因此,这个世界才有了天地之交,才有了天地氤氲,才有了万物、万事、万象的化生,才有了这个天地交泰,才有了天地间万般事事物物的那个亨通不已哇。
  你想想,要是“天道”不“下济”,自管自己一个劲骄傲自大地往上去,天底下当然就会一派黑暗,万物生长便没了所依靠的阳光。似这般,自然万物不就都回去了嘛。同样,如果“地道”不上行,却倒卑而又卑地就只知道一个劲自卑自弃地往下去,万物生来就往地低下钻,狗生出个狗崽来,刺溜溜就钻到地里不见了,那通红通红的红高粱刚长出个青稞稞,就刺溜溜钻进地底下去了,似这般,那不就只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无所有真干净了嘛。果真如此阴阳离厥而不交了,这个乾坤不就鸟到头了吗?乾坤到了头,还谈什么亨通?就“亨”不通了嘛。可见,这世界就只有天与地都“谦”起来,才会亨通不已。那天地之道,它原本便有“下济”和“上行”这两种“谦”在里头啊。
  那么,“推天道以明人事”,人身上的这个“谦”呢,当然它就也该是两重的喽。一重是当你有(不管知识还是财富)富裕时,就得让那种富裕向外去,这就像“天道下济”的那种“谦”。这种“谦”,咱可把它叫着“下济之谦”。另一重,就是当你(不管知识还是财富)有欠缺之际,就得勇于上行而让外面那些富裕向内来,这就像“地道卑而上行”的那种“谦”,咱可把它叫着“上行之谦”。整个一个“谦”,它就得由以上这两种“谦”所组成。
  你用“一分为二”的光辉思想来考虑,这两个“谦”,其实就是一阴一阳,是它们合伙氤氲出了这种大“一”统的“谦”。这也即是《周易?系辞传》里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悟到此处,俺再来问你什么是谦?你应当就知道了鸟,——却原来,尊者往下为谦,卑者向上为谦。一上一下,一来一往,一阴一阳,这才能成为一条真正的谦虚之大道噢。
  为啥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说,凡事要分出个“天尊地卑”来?由此你就能看得出,只有分出个“天尊地卑”来,才能明辨出一事当前该取个“谦”的什么姿态。在“尊”位,就该用“下济之谦”,在“卑”处呢,当然就得用“上行之谦”喽。
  足见,说“谦,亨”,说凡事只要谦虚就会亨通,这并不是圣人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而随便胡乱编出来说着玩的,吭,它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从天道推出来的做人的基本道理,是与天理相通,是“与天地准”的,用百姓的话说就是符合天理的哇。
  @dyzang

  (二)、天道损满

  接下来的这段《彖》辞,即“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这几句是啥意思呢?
  “天道亏盈而益谦”里的“天道”,是指前面咱讲的那个上天运行之道。“亏”呢,得把它当动词看。“益”,即有益的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老天为使自己保持不盈不满,你说它是走了个什么道儿呢?它就用“亏”的办法,以亏下一些来而去有益于那个“谦”,也即是以此来实现它的那个“欠”。
  你望望天上的月亮,盈满了以后,它便开始亏,就把那个“盈”生生地“亏”下一块去,从而硬去“亏”出一块“欠”来。这就是月亮的“谦”。你再瞧瞧天上那太阳,它从东方一露脸,便一个劲地将它的阳光洒向人间,就是以此去亏损它的“盈”,以此去有益于形成它的那个“欠”哦。还有天上的水汽,盈满之后,它立时就雨下漫天大雨来,从而就变出了个“欠”。这便是天道,天道就是如此去“亏盈而益谦”的哇。
  “地道变盈而流谦”咋讲?“地道”,当然是指大地的运行之道。这一句是说,那大地为使自己保持不盈不满,它走的是个啥道呢?它就用“变盈”的办法,来流出个“谦”,也即是用改变盈满的办法来实现它的那个“欠”。
  你瞅瞅地上那些个江河湖泊,无不都是盈满了以后,哎,它就开始往外流,就把个“盈”生生地流出个“欠”。田地里的水盈满了后,就变成水气升上天,以此去变出个“欠”。还有地上那些花草树木呀,它们也就尽是地气盈满之后所流露出来的一些生成物。通过这么一流,地气的那个盈满呀,俺操,它就也变成了个“欠”。这即是地道,就是大地的“谦”。地道,它便是如此去“变盈而流谦”。
  “鬼神害盈而福谦”里的“害”,为损害的害。“福”,即有福的福。那么,这里这个“鬼神”该作何理解?猛一看,吆嗨,“鬼神”,这不就是迷信,这不就是些牛鬼蛇神吗?你要如此认为,那你就错了。在《周易?系辞传(上)》里,孔圣人指出:“阴阳不测之谓神”。说是啥为神?凡是它那阴阳性质你不知道,当时测定不出来的这些事事物物的呀,哎,它就都是些神咧。比如,你面前站着条驴,一看就能看出它的公母来,对面走过个人,一见即可分出个男女来,那边跑了只老虎来,一看便能认出个雌雄来,所有这一些呀,它就都不是神。为啥?因为,它们的各种阴阳属质,你都能看出来,或是测定出来,对它们已经看透了,认准了,了解得是一清二楚,都了,所以,就不是神,就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喽。但是,假如走过条公驴去,朦胧间看不出个公母来,却仿佛看准了它就是条五条腿的驴的话,哎,大半它就成了那条五脚驴神了,其实呢,很可能你是把它那个生殖器也当成根腿了鸟。再如,要是迎面走过个人来,看着是不男不女,好歹就是分不出个男女来呢,老天呀,这你可能就要把他当做妖精了。看不出阴阳性质来,当然人就会感到神秘兮兮的了。实质上,那也不过就是些自然现象而已。只是当时还没被人认识到。等到将它认识清楚了的那一刻,它该是啥就是个鸟啥。《易经》,把这些“阴阳不测”叫着“神”的东西,也纳入到了自己的视野,并进行了精细探索。不少人一见就硬说是迷信,这就是不明就里喽。
  如此来看“鬼神害盈而福谦”这句的意思就是,那些阴阳性质人们还不知道的鬼啦、神啦这些个东西,你道它们是咋对待那个“盈”的呢?原来呀,它们的办法是“害盈而福谦”。即是说,它是用损害这个盈的办法,来造福出个“谦”来的,是用这种办法,来实现它们那个“欠”的哩。
  举例说,从井里挑担水回家时,再好的庄稼能手,再有能耐的人,挑的这两桶水呀,等到回了家便都得被悠荡得少下一块去,决不会像你从井里刚提上来时那么盈满。这当然不是挑水人的本意。人是都恨不能多挑一点是一点的。那么,这是谁来使这个“盈”变出的个“欠”来的呢?这就是“鬼神”造出来的喽。这就是那“鬼神”在你颤颤悠悠挑水回家的路上,在你不经意间,从两只满桶里损害出一些水来,而造出来的一个“欠”哦。
  人类发展到今天,你可能会说,水桶里流出来的水,所损害出来的这个“欠”,那是人力与重力作用出来的一个结果。可在几千年前,先人们将它看成是“鬼神”造出来的,这不仅不能说明古人愚昧,而且,恰恰更能证明古人的聪明睿智。更何况,这种“欠”的结果,恐怕也不止就是个人力与重力作用便能解析得了的吧。
  你再看那鸡蛋,它都是里面有一块空缺,或者叫欠缺的。是谁来使那蛋变出了个“缺”,形成个“欠”的?这可不是人造的呀,显然,这应该就是那“鬼神”在鸡肚子里“害盈而福谦”所鼓捣出来的嘛。还有像“金无足赤”等这一些又一些自然里的“欠”现象,按咱古圣先哲们的意思,就都是“鬼神”在那“害盈而福谦”所搞出来的呢。
  以上,天道、地道、鬼神之道,都讲了。它们为了使自己保持不满、不盈,都在那铆足了劲是一门心事地干那些“亏盈而益谦”、“变盈而流谦”、“害盈而福谦”这样一些营生儿哪。足可见,果真是“天道损满”、“地道损满”、“鬼神损满”,世界上,就没有个鸟不损满的啊!
  那么,论到人身上,人该咋办?不用问,“推天道以明人事”,当然就也应该“人道恶盈而好谦”喽。
  “恶”,即不喜欢;“恶盈”,指不去喜欢那个盈满,也就是离那盈满远一点。从另一头说,离盈满远一点,即是与个“欠”近一点,也便是与“谦”近一点。与“谦”近一点呢,也就是要喜欢这个“谦”。喜欢这个“谦”,自然就是“好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便是说,“推天道以明人事”,由“天道损满”可知,人的那个正道呀,就应该是“恶盈而好谦”。也即是应该离那个“盈满”尽可能地远一点,而跟这个“谦”(也即“欠”)呢,尽量近乎着点。唯有如此才符合天理,才是真正地“与天地准”,才能得到老天的护佑啊。得到老天的护佑,你想做的那万般事才能一路顺风,亨通不已哇。
  反之,要是你见了“谦”就躲得远远的,而看到个“盈”却像酒鬼见了酒一般,连老婆孩子都忘了,那你鸟就快完球了,就办啥啥不成,干啥啥不中,啥事都办不了,到头来,就只可落得个两腿清风真干净咧。
  @dyzang
  多谢先生夸赞,还望您多提宝贵意见。您给俺打上这么一管子气呀,就够俺用三年!多来打打气,俺就成了神仙。您呢,当然,就是神仙他老师了啊。呵呵。
  @dyzang

  (三)、满则覆

  相传,在一座周庙里有种器皿,叫“右坐之器”。说是这家伙,当往它肚子里注满水时,哎,它立马就会倾覆掉。有一天,孔子与弟子们来到这个地方,就问守庙的老者:如此一件玩器,您这可有喔?老者道:有哩!于是,老者便引孔子来看这个“右坐之器”。
  一见这玩器,孔子便让弟子舀水来试。果不其然,那情形就如先前所闻是一模一样。水满之后,只见这“右坐之器”,是一点都不二乎,立马就歪倒。
  孔子看罢,禁不住就慨叹道:“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意思是:阿呀!天下极少有满而不倒的哇。即是说满而不倒的,是出奇的少哦,我操!言外之意就是说,天道损满,满而不覆的是根本就不存在。你想始终有个好结局,永远做个“不倒翁”吗?那办法就只有一条,即凡事不要让它满,不要让它盈,而要老是让它“欠”着点。
  孔圣人为谦卦作的以上这段《彖》辞,想必就是他看了那个“右坐之器”以后,回家反复钻研琢磨了一通,而后才得出了如此一番心得体会来的吧。你看,从“天道”、“地道”到“人道”以及“鬼神之道”,这里头都突出了个“盈”,都是围绕着那句“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意思展开的呢。“盈”,即是“满”。
  时过两千多年之后,清朝名臣曾国藩,也从这里头体会出了一句话,叫着“花未尽开月未圆”。因为那花它开尽了,到了圆满之际,紧接着的,就是个凋谢;这个月亮满盈了以后呢,接下来的,便是个亏损。要想让那花不凋,月不亏,青春常驻,宝刀永不老呢,哎,你就得想办法不让它开尽,不让它太圆,不让它太满,不让它太盈,总之是啥事你都得让它鸟“欠”着点。似这般,才能进入人生那种最佳境界哦。
  你没见春节喝酒时,一杯美酒,你要倒不满呀,客人就觉得你不够意思,你要真往满里倒呢,它就常要溢出来,把那上好的东西给白瞎了。费九牛二虎之力,搞出点好东西来怪艰难的呀,上百年酿瓶好酒更不容易。你说,随便糟蹋瞎了,这能好?不好嘛。
  那么,咋能既不得罪人又瞎不了那上等的好酒呢?办法就只有一条,这便是让这个酒呀,倒得是不多又不少,正卡在个盈满之前的杯沿上。看着是满了,其实呢,却还欠着点,哇塞,这才最好,这才算中了哇。
  能把酒倒在这种程度上,那就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其实就是种“欠”的境界。这种“欠”的境界,再往前,你可知道,它就是“盈”,就是“满”的地界了。到了盈满的地界上,美酒就要溢出来,就要让你给糟蹋瞎了哦。
  真真是“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满则必亏啊。
  所以,先人几千年前,或者说也许是上万年前,就经常琢磨这个事:怎样才能凡事不让它盈满?不让它溢出来?咋才能不瞎东西而又始终得到个良好结局呢?当然,办法就只有一个,这便是凡事始终要“欠”着点,做人始终要“谦”着点喽。

  侃到这,俺随便说几句。其实,孔子所见古代那个高雅的“右坐之器”,而今你依然还能见到它的影子。现在某些公共厕所里用的这个水满后便歪倒的自动冲便器,应该就类似于那个“右坐之器”。几千年下来,不曾想,它竟沦落至此。或许当初设计它的人是想借人们方便之际,好去仔细琢磨那个满则覆的道理,可现如今,卫生间倒是拾掇的都很干净,却不见有人真懂了它的那个内涵。你睁眼看看,多少企业曾经名噪一时,可说垮,一下子就垮掉了,走马灯似的。想来这跟头,大部分就都是鸟栽在个“恶谦而好盈满”上的。
  伟人毛泽东一再告诉人们要反骄破满。这是完全符合千万年那些古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是极其“与天地准”的,却断不是与人们说着玩的哇。
  @dyzang

  (四)、君子之终

  前头,周文王在他的《卦辞》里讲了“君子有终。”说是君子因为有德,有德就会亨通,亨通便有“终”,便会有个良好的结局。那么,君子的这个“终”,究竟是个什么“终”呢?孔圣人的《彖》辞最后指出:“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尊而光”是说,人一谦虚起来呀,就会变得格外尊贵了。一尊贵,接踵而来的呢,喔唷,自然就净是些不尽的荣光咧。
  谦虚起来,形成那种尊贵而又荣光的局面之后呢,继而,就会“卑而不可逾”。“卑”,即卑下;“逾”,指逾越。“卑而不可逾”是说,谦虚让你变得“尊而光”了之后,你就是处在个再卑下的位置上,别看着好像非常低矮似的,可别人,他却也就好歹都越不过你去嘞。为啥?因为你光彩夺目,光彩逼人啊。那一道道金光闪闪的光环,就会像一堵堵铜墙铁壁,便硬能把别人给挡在你之下了哩。
  处卑位,别人都越不过你去。如果,你又处在个尊位上呢,啊呀唻,不用说,别人就更鸟不用想越过你去喽。
  你看看,不管是处尊位还是在卑位,别人都越不过你去,你都能将他们挡在你之下,这不正是人人做梦都想追求的那个最好的结局吗?这便是君子们最终的那个良好结局哦。原来,“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这就是君子的那个“终”噢。
  可见,这“谦”的能耐确乎是不小,的确是牛得不得了。但是,你心里可要明白,恰如《周易?系辞传》“三陈九卦”第一陈里所说:“谦,德之柄也”。这个“谦”,它不过就是“德”的一个把柄而已。是先有“德”,才会自然露出“谦”这个把柄来。君子有“德”,所以他自然就露出个“谦”。露出了“谦”,才得了“尊而光”这种君子之终。小人无德,无德当然便不会有“谦”这个“德”之柄。没有“谦”,便不会亨通。不亨通,就有始无终,就不会有“尊而光”这样的终,所有的呢,那就单是个“不得好死”喽。
  《周易?系辞传》“三陈九卦”的第二陈里说“谦,尊而光”,意思也是这里讲的这个君子谦虚所得到的一个尊贵而荣光的最终结局。
  @dyzang

  四、大象曰

  大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一)、裒多益寡

  大《象》辞“地中有山,谦”的意思是说,从卦象上看,谦卦是由坤和艮两个八经卦组成。坤,表示地;艮,象征山。坤在外,艮在内,这就形成了一种“地中有山”的卦象。像这种卦象的,甭说它就叫着谦卦了。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咋讲?
  前面,孔圣人在这一卦的《彖》里说了:“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意思是,那个天道呀,比如那阳光、月亮,它们生性是向下济过来的。因此,才有了天底下这一派光明,正是有了这派光明的照耀,天地间万般事事物物才得以茁壮成长;而那个地道呢,虽然是“天尊地卑”,尽管它处在卑位里,可地上这些个万物呀,它们生性都是往上行的,地气都是向上去的,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天地间那万般事事物物的。总之,是因为有了“天道下济”与“地道上行”,尔后才有了这个万千大世界哦。
  那么,“推天道而明人事”可知,人的这个“谦”呀,它就也该有两重意思。一重是,当在某个方面有了富裕时,便要让那种富裕向外去,这是“天道下济”的那种“谦”;另一重则是,当在某方面有欠缺时,就要勇于往上,让外面那些富裕向内补益过来,这就是“地道卑而上行”的那种“谦”。整个这个“谦”,就应该由这一上一下两重“谦”所组成。
  “君子以裒多益寡”里的这个“裒(pou)”,指取、取出。“益”,即补益。这一句的意思就是说,那些个君子们哪,他们就是以谦卦所讲的这个道理去“裒多益寡”的呢。细致一点说就是,当自己在某些方面富裕了时,君子就会让那种富裕向外去,虚心地给予他人一些,这就表现出了像“天道下济”的那种“谦”;而当自己在某方面穷起来了的时候呢,君子就虚心地,让外面的那些富裕向自己这一边补益过一些来,这就表现出了如同“地道卑而上行”的那种“谦”。
  @dyzang

  (二)、称物平施

  君子们如此一来一往的,像个啥鸟样子呢?接下来,孔圣人就举了个生猛鲜活的例子:“称物平施。”
  “称物平施”咋讲?
  旧年间,人们要称称某个东西有多重时,都是用杆秤,那时当然没有现在的电子秤啥的喽。这种杆秤,就是现在农村交易市场里有时还在用的那种杆秤。不过,古时的杆秤,大都是十六两或十二两一斤,不像如今都是十两制。这种杆秤,钩上东西称起来时,它那秤砣是要在秤杆上来回移动的。因为,所称的东西如果太重,秤砣太靠里了,那秤杆立马就会翘到天上去;而称的东西一轻,秤砣太靠外了呢,秤杆立马又会耷拉向地里去。只有吊在秤杆上的秤砣移动到个适当位置,那秤杆才会与天地一平。这时刻,系秤砣的那个细绳所标示出来的这个秤星,就是称物的称重了。
  俺之所以说孔圣人在这给我们举的这个例子是个生猛鲜活的例子,是因为,小时候,俺常好把这杆秤摸过来称东西耍,耍来耍去的这当中呢,动不动就让那个鸟操的破秤杆子呀,捋得是鼻青脸肿。
  那么,“称物平施”到底是啥意思?“施”,即施行。“称物平施”的字面意思是说,用杆秤称东西时,只有搞得那个秤杆与天地一平了,如此才会称出个东西的轻重来。
  这句“称物平施”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含义咋讲呢?它的内在含义就是说,君子用起这个“谦”来呀,就像用这杆秤称东西是一模一样。用杆秤称东西,是重了就向这边移一移,轻了就往那边动一动。动了再动,移了再移,直等着把个秤杆搞得是与天地一“平”了,那才中。用起这个“谦”来呢,也是一个道理。富裕时,就要让那“谦”往“下济”,欠缺之际,就要让个“谦”向“上行”,直到一“平”了,真正是“与天地准”了,啊呀,这才是到达那个妙处上了噢。
  关于这里的“平”字,俺还要多说几句。你要把个“平”,看平常了,那就太肤浅喽。这个“平”呀,俺以为,孔老人家他实质上是藏着个东西在里头呢。藏了个啥东西?所藏的这个东西呀,你是不知道,它就是个阴阳平衡哦。前面不是说,“谦”它是由“下济”之谦和“上行”之谦这一阴一阳俩“谦”所组成的么,这两个“谦”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就要像用杆秤称东西时那个秤砣需要里外摆动一样,直移动到个适当“地界”上,才算“谦”虚到好处,才会“与天地一平”。这个“与天地一平”呢,其本质也即是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讲的那句“与天地准”哇。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三陈九卦”的第三陈里说:“谦,以制礼”。你看这个“谦”,咋用它来“制礼”?它就是如上所述那样来“制礼”,来使人照着个“礼”来行,按着个“理”去走,以此尽可能地将人的行为统统都逼括到那个“道”上来的哦。
  仔细想来,这个“谦”,它这不就成了人们在“履”的活动中,或者说是在实践活动中,用来权衡思想与行为的一个秤砣了嘛。你可道,它不是?是咋?
  @dyzang

  五、爻辞与小象曰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 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一)、初六爻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1、上下两谦,利涉大川

  “谦谦君子”里的这个“谦谦”怎么讲?不少人,都说它是指谦了又谦。俺却不以为然。你说,谦了再谦,这不就成一边倒了吗?就有阳没有阴或有阴没有阳了呀,这便不成“一阴一阳”之道,就不是这个《易》的品格喽。
  俺觉得,“谦谦”里的“谦”,一个应该是指“下济”之谦,而另一个“谦”呢,是为“上行”之谦。“谦谦君子”是说,一个人,不仅懂得“下济”之谦这一手,而且,还精于“上行”之谦这一手。只有如此两手通,两手抓,两手都抓挠得刚柔得体了,这个人才算是真正谦虚好了,他就深谙“一阴一阳”之道了,为人处事就会恰到好处,就成个真君子啰。
  从卦象上看,谦卦它是上坤、下艮,坤表示地,艮象征山。你从上向下看,那就是一幅地中有山的样子,这应该就表示那种“下济”之谦。这种“下济”之谦,所朗显出来的就是种“厚德载物”的意思。只要你那“德”足够厚,“谦”道走得好,诺大一座山,都可以让你载了去,你可说,还有鸟啥子是你拿不下来的呢?咹?有了这种“厚德载物”的品德,当然就有利于你去施行你的那种“下济”之谦。
  如果,你再从下往上看这个谦卦,它是下艮、上坤,这就像一座山在大地里憋足了劲,是一门心事地往上蹿哪。而且,你看卦象描绘的那样子,最多也不过还有三层,那座山就钻出头来了(艮上面的坤,就活像是山上面的三层地皮),这应该就是表示那种“上行”之谦的。这种“上行”之谦,所朗显出来的,就是种“自强不息”、“刚柔并济”、艮而不可折的意思。只要你这个“上行”之“谦”的道走好了,那厚实的大地都可让你拱穿,你想,还有啥是你攻克不下来的呢?
  可见,如此“谦谦”的人,才能叫个真君子。那么,君子他用此“谦谦”之道,去在“大川”里跋涉,会有个啥结果?当然,肯定就会呈现出一派大吉之象。——这就是“用涉大川,吉”的意思。“涉”,即跋涉的涉。“大川”,是指高山大川里的这个大川,在这可看着是指事物的旅程。落实在人身上,就可认作是一个人的人生旅程。
  @dyzang

  2、自牧胜景

  这一爻小《象》辞“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里的“卑”,在此应同“低”,它有凡事总是低调处理这样一层意思。其实,它也是代表谦虚这一类事体的,也是指凡事要始终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
  “自牧”咋讲?关于这“自牧”,俺觉得殷旵先生说的最好。他说,禅宗《牧牛图》里的那个牧牛,讲的就是个“自牧”。“自牧”,即是指牧牛自己把自己看护好,让自己的那种野性慢慢收敛,使自己不去侵害禾苗,直到最后修炼得连栓牛鼻子的绳子都不用了,什么该啃,什么不该啃,何时出来,又何时还家,都很自然了,都正卡在个“道”上了,哎,这就进入到那种“自牧”胜境里了。可见,“自牧”就是提高“谦”的自觉性,就是把“谦”提高到一个自然而然的佳境里去。
  这么看来,整个这句小《象》辞,它就是解析这句初六《爻辞》的,是说明为啥“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便会大吉的。为啥“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便会大吉?这句《象》辞就点出来了:“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说是之所以会大吉,是因为这个“谦谦君子”呀,他始终保持一种谦逊的姿态,而这种谦逊的姿态呢,又并不是别人强制出来的,也不是他故意装出来的,而是在良好德性支配下,自己就随便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一种“自牧”状态。正因为“谦谦君子”达到了如此一种境界,所以,他就时时处处都会大吉了哇。
  实质上,这还是孔圣人在“三陈九卦”里说的“谦,德之柄也”的意思。这种“谦”的“自牧”境界呀,当然是种崇高的上好境界,不过,要达到这种境界呢,你心里就必须先有个“德”,如此外面才能自然流出个“谦”。只有心里有把“德”这样的铁锨头,在外才能自然露出“谦”这个铁锨把柄来。是先有“德”,后有“谦”。要是你肚里根本就没有“德”,让你露,你又能露出个鸟什么球来?你说不是?不是就怪咧。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1、鸣谦

  六二爻里的“鸣谦”是个啥“谦”?在后面的中孚卦里,有句《爻辞》是“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说是一只老鹤呀,在阴处嗷嗷地一个劲放声叫个不住。它的孩子呢,就在远处与它一唱一和地随和不休。那它们这是在叫唤个啥子呢?原来呀,老鹤是说,我这里有好酒喔,孩儿们哪,赶快来喔,我要与你们一块“靡食、靡食”啰。俺可不是骗你的,不是与你闹着耍的,吭。这“鸣谦”里的“鸣”,跟那“鸣鹤”的“鸣”应该是一个意思,都是指发出声音,大声叫唤着要表达出个什么心声来的。
  “鸣谦”可理解成就是有“谦”的人,放声大叫着去将自己的“谦”,向别人极其张扬地表达出来:您都来望望啦,俺这个“谦”,“谦”得真是极好,“谦”得实在是怪不赖,挺不含糊的哇。“鸣谦”,它应该就是这么一种意思。
  你看前头初六爻里,讲得是“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说得是“卑以自牧”,可到了这六二爻上,却就让你大鸣大放起来了呢。这是为啥呢?
  六二爻的这个“鸣谦”,其实它是在扭转人们对“谦”的一种误解。通常,一般人总以为,谦虚么,就是低头哈腰,就是低三下四。你没见有人得了谦虚的好名声后,话都不敢大声说,屁都不敢爽快地放,生怕一吆呼,一张扬,别人就说他不谦虚了嘛。这就把个“谦”理解歪歪了,直接歪歪成个扯蛋喽。
  实质上,真正的“谦”,它并不是这样。真正的“谦”,那是该下跪就下跪,该张扬还要张扬。也即是当柔则柔,该刚则刚,并非只是一味地单只一个卑下而无勃起能够了下来的。
  假如一个人,你照着他那张老脸就是一巴掌抽过去,他一声都不吭,这还不要紧,可能说明他有一定涵养。可是,接下来你再拿起斧头就要活劈了他的话,他如果还是一声都不响,你想想,这还是个正常人吗?到了该响时他不响,该“鸣谦”却不鸣,他不是个神经病,保准就是个傻瓜蛋,根本不能说他是个多么谦虚的正常人哦。
  但是,生活中就有那种异想天开的人,他们以为,你不是个“谦谦君子”么,好,这就好了:俺骂你娘,你不能还口,吭;俺揍你奶奶,你也不能还手,是吧;俺打完你的左脸呢,哎,你就得乖乖地把个右脸再给俺抓紧送过来。你要是还了口,或是还了手,或者光让俺打了左脸,而那半拉子右脸再也不给俺打了呢,我操,那就不对啦,你小子可就不是个谦谦君子了啊。瞧瞧,这不整个的就是一派异想天开,就是大错而特错了嘛。
  这个“鸣谦”呀,它就是来纠正人们对“谦”的这种错误见解的。它讲的就是,人呐,当刚则刚,该张扬就张扬,当吱声呢,你就得吱声。这种当吱声,就吱声,也是一种“谦”。如果,当吱声,你不吱声,这不仅不是个真正的“谦”,而且,说明你可能就有毛病,该去看医生了呢。
  如果说当柔则柔为“下济”之“谦”,那么,该刚则刚呢,就是“上行”之“谦”了。

  说是当柔则柔,该刚就刚;当吱声,就吱声,不该吱声,就不吱声。这一来,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那又是何时当吱声?什么时候该不吱声?啥时候用柔?又何时用刚?这个“鸣谦”后面的“贞吉”,就是给咱讲这件事情的了。
  “贞吉”里的“贞”,早先说过,就是正卡在“与天地准”的那根“道”上,正中在个“理”上的意思。落实在这就是指不管是谦的“下济”也好,还是“上行”也罢,都要以“与天地准”为基本原则。只要是以这个原则为准绳,把个“下济”之谦或“上行”之谦用精当了,用得是不偏不倚,正好就与那个道理相符,相符的严丝合缝,一丝不苟了,哇塞,如此下来呢,那就会形势一派大吉,就“祖国山河一片红了”啊。
  相反,若是你光知道“鸣谦”,老虎屁股摸不得,三不动就咧起个嘴来去大鸣大放,而办得个事来却又都不在个道理上呢,那就糟了,你就得不到大吉嘞。
  @dyzang

  2、一鸣惊人

  《爻辞》不是说“鸣谦贞吉”么,这一爻的小《象》辞呢,就从卦象上对《爻辞》作了进一步地分析。谦卦的六二爻,它是阴爻居阴位,既正当其位,又不上不下是刚好呆在个下经卦的正当中。这种既中且正的爻象,便表示它代表的事物所走的那个道路呀,不偏也不倚正好就走在个该走的道上了。落实到人的“谦”上,即是说这个“谦”被用得那个好呀,是不偏不倚地正中在做人该遵循的道理上了。如此一来,即使是“鸣谦”,那也是正中在众人心坎上的。也即是说,这里的“鸣谦”它是深得民心的。正因为得人心,顺民意,所以,才得到了个大吉哦。小《象》辞“中心得也”,说的就是这种意思。
  可见,谦虚呀,它并不是一味地沉默卑下的呢。只要是心态端正,位居中正,掌握好火候,能正中在众人的心坎上,哎,那就当鸣则鸣,该露则露,该张扬就张扬。不谦虚不对,当露不露,也不对。不露,谁又能知道你才高德盛?
  2009年2月2号下午,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就在这个演讲过程中,有一西方男子突然起身叫嚷,并向讲台投掷鞋子,极力干扰现场秩序,破坏演讲。
  当此之际,只见温总理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他爽朗放声道:“这种卑鄙伎俩阻挡不住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潮流,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不曾想,温总理就只这一鸣,了不得,台下随即爆发出满堂掌声,是经久不息呐。
  后来,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说:温家宝总理现场的表现令人敬佩。网民们则说,温总理恰当地表现出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风范。
  你看这事闹的,嗯,那个西方男子的叫嚷,倒正好为温总理的演讲平添了无限光彩。好像缺了那男子的一只鞋,这光彩倒反而就露得不够了呢。你说,假如温总理当时“谦虚”得连点反应都没有,那将会成个啥样子?咹?
  所以说,谦虚,并不是不要尊严的一概低三下四,只要是得人心,不违背道理,该鸣就得鸣,鸣得是“一鸣惊人”,才最好!
  @dyzang

  (三)、九三爻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1、劳谦

  关于周公这一爻的《爻辞》,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专门有段论述:“‘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这段论述的意思是,《易》经(也即谦卦这一爻《爻辞》)里说:“劳谦君子,有终吉。”这句《爻辞》讲的是些啥东西?孔圣人道:“凡事能吃苦耐劳地去劳作而又从来不劳作过界地去征伐(也即是指能劳作到好处),很有功劳又永不以功劳来宣扬自己的德性,若能如此,啊呀,那个谦虚的厚德(也叫盛德),它就来到了啊。这句《爻辞》讲的即是以其有功之身而甘居他人之下这种谦虚的事儿呢。德,说起来无非就是个盛,也就是个厚,是个大,是个高;礼呢,讲起来无非就是个恭,就是个恭敬;而这个谦呀,它正好就是个能导致出个恭,从而让人去存身于一个适当位置的东西哦。
  由孔圣人的理解来看,“劳谦”就是指那种能吃苦耐劳地去劳作到好处而有实际功效,又永不以功劳去宣扬自己德性的这样一种谦虚的厚德。有此厚德,当然就是个君子咧。
  可见,《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就是说,“劳谦”的君子有“劳谦”之厚德,能以有功之身而甘居他人之下;这种厚德便让他露出了个把柄谦来;这谦就导致了他的礼之恭,就导致了他履行起事情来极其恭敬;这个恭敬呢,便让他安身立命有了个适当的位置;这种适当位置,致使君子最终有个善“终”;这个善“终”,自然就是个大吉大利了。
  这一爻的小《象》辞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意思是对有功劳而又不去以功劳自居的君子,万众都是相当服气的啊。
  不用说,对那些稍有点功劳便沾沾自喜、骄傲自大,就以有功者自居伸手要这要那的人呢,人们当然就都不会服气了。都不服气,就不会给他个安身立命的适当位置。没有位置,便不会“有终”,不会有吉喽。
  @dyzang


  2、谦虚要有资本

  说是人呀,有了功劳之后,要不以功劳自居而甘居他人之下,如此谦虚地导致出个恭,才能有个适当好位置,尔后去安身立命才能“有终”,从而去得到个大吉。
  那么,如果一个人表现得也很谦虚,却就是不爱劳作,或是爱劳作却总也劳作不到个好处,劳作起来没有一点功效,闹得一家人穷得经常是肚皮贴在个脊梁上。在外没人佩服自不必说,在家老婆孩子也许碍于情面看着还服气,可一悖过脸去老婆就要骂:俺当初咋就瞎了眼找了这么块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丧门星!你说,这种人的那个谦虚,能不能算是个真谦虚?他能不能有“终”?能不能捞着个吉呢?显然,这也不能算是种真谦虚,也难能有“终”,也不会得吉。你见谁把街头乞丐的下跪乞讨,叫着谦虚来着?没有哦。为啥?因为乞丐穷得叮当响,他没有那份谦虚的资本嘛。
  所以,殷旵先生在讲这里的时侯说:谦虚是得有资本的。这资本就是能吃苦耐劳地去劳作,而且劳作起来又切实有功效,能劳作出那些个实实在在的成果来。
  殷旵先生年轻时,有人说他架子大,其实也不过就是有时露出点年轻人的单纯啥的来。后来,殷先生成了有名的易学大家,有次碰到位熟人,殷先生老远就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与他打招呼。结果感动得那个人不得了,四处宣传殷先生多么多么地谦虚。其实呢,他,还是那个他,只不过年轻时还没成就出自己的事业,也便没有谦虚的资本。到后来,成功了,硕果累累了,这就有谦虚的资本了,人们就觉得他一举一动都怪谦虚了呢。
  伟人毛泽东谦虚不谦虚?当然是再谦虚不过了。你别忘了,就是他老人家谆谆教导咱们“谦虚使人进步”的啊。可你说,他咋就会那么谦虚呢?当然是因为他谦虚的后头,跟着些个像领着人们翻身得解放等这样一些结结实实地大好成果嘞。假如,前面说的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与那个人打招呼的,不是殷先生,而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话,俺娘喔,那还不得感动得那个人痛哭流涕,当场就瘫倒地吗?
  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来看谦虚便能透彻地看得出,要谦虚,功劳这东西就缺不得。只有有功劳这种谦虚的资本,而后才能在礼上表现出一派让人认可的谦虚气象来。把功劳视为阳,则谦虚的气象就是阴。两者缺一,便不成其道。唯有阴阳相合才是个真正的君子谦虚之道。两者缺了那一边,都成不了个真谦虚。为啥街头那些要小钱的表现得再恭敬,你都不会将他与谦虚联系在一起?就是因为他既无本事又无功劳,生生缺掉了个谦虚的资本哦。“劳谦”之“劳”的工作做不好,没有功劳,没有成就,没有谦虚的资本,不谦虚不行呀,想骄傲也骄傲不起来嘛。可有了谦虚的资本,像殷先生或毛泽东成名之后呢,那就不同了,一投足,一举手,便都可能成了种极其谦虚的行为喽。
  不少人一讲谦虚,就只注重在对人接物的礼节上是否恭敬,倒直干干地把个更重要的谦虚资本给忽略了。不注重智能的提高和功业的积累,光去端出幅谦虚的破架子来,这不就是犯傻了嘛。
  @dyzang

  (四)、六四爻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1、撝谦

  《爻辞》“撝谦”里的“撝”,就是“挥”,即发挥的挥。这句《爻辞》意思是说,这个“谦”呀,该发挥时,你把它发挥一下,也完全是可以的,是没啥不利的呢。
  为什么把它发挥了也没啥不利?这一爻小《象》辞就讲了这个道理。《象》辞解析说:为什么把“谦”进行发挥也没啥不利?这个主要原因就是“不违则也。”“不违则”,即不违背“谦”的基本原则。可见,原来这个“谦”呀,它是有些不变的基本原则在里头的哦。
  你看中国古代的铜钱,它那形状是内方外园的,这种形状应该就取象于这个谦卦,就取象于谦卦“地中有山”的这种卦象。“地中有山”的卦象,寓意就是在提醒人们凡事要“内方外园”,要外面谦和圆满,而心里呢,却要有座牢固的山。这座山,就是些不能违背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可找出许许多多。按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所展现出来的思想,这些众多基本原则最终可归结成一条,那就是一切尽要“与天地准”。这个“与天地准”的原则,便是上面在六二爻讲的那个“贞吉”里的“贞”。这个原则落实到人事上呢,就是六二爻小《象》辞里讲的那个“中人心”了。
  显然,这一爻的意思即是说,这个“谦”呀,该发挥时,你可以去发挥,只要是发挥到个好处,发挥得“与天地准”而不违背客观规律,不违背那些基本原则,哎,这便是完全应该的,是没有啥不利的,甚而还可以说,要是来到该发挥之际,你倒昏了头硬是不去发挥了,那还真就不中哩。
  @dyzang

  2、不花钱的小汽车

  早年间俺在“包村工作组”工作时,住在个距县城很远的村子里。有天傍晚,交通车都没了,突然就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要求无论如何得立马赶回县城去。咋办?俺就想了个办法。
  来到公路边,还未站稳脚根,眼望着就过来了辆小吉普车。这时隐隐约约望着车上那司机,俺就堆出满满一脸谦恭的笑容,又直挺挺地伸出根手指头,戳向天。
  你说咋地?只见这小汽车刺溜溜地就停在了离俺不远的地方上,尔后,那司机嫌车子离俺太远,还又使劲厥起个车腚来往后倒了又倒,直倒在俺跟前,示意俺快上车。
  上车一问,是同路。随即,俺又来了番谦恭毕敬地“摇唇鼓舌”。结果是一分钱没用花,就飞快地赶回了县城。这期间,那小车呀,俺说往东就往东,俺说向西便向西,简直就跟俺自己的一般。你可别忘了,那季节,这种小汽车,可不是随便啥人都能坐,必得是科局级以上干部才够格哦。
  你当俺与司机认识吗?不呢,一点都不熟。那他怎就会拉俺呢?原来呀,他见俺满脸谦恭的笑,一起初,就以为俺兴许是他的个朋友,只是一时记不起。又见俺直挺挺地伸出根指头戳向天,不解何意。他就想,万一真是个不知那股道上的朋友,在这将要天黑之际,有方便却不给他,这能好?中国人最重感情噢。伤了感情,可不得了。于是,他就停下车,给了俺个与他沟通的机会,这才让俺得以把个“谦”好好发挥了一通呢。
  你看那个“谦”,发挥到此种地界上,这不就怪不错的嘛。所以,殷旵先生讲,只将谦虚的美德当摆设,当展品,那是很不够的啦。必要时,你得将它适时地变成商品。要积极发挥,使它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经济效益,让这“谦”也能当饭吃,才算是本事。
  当然,发挥时,您可千万别忘了圣人的教诲:“不违则也。”
  @dyzang
  好久没见您来助威了。直让人喜出望外!!!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1、不富

  《爻辞》里的这个“不富”,从字面上看,即不富裕的意思。但是,要用“象思维”来考虑呢,这个“不富”呀,它所代表的就是“不富”这样一个大类了。在形而下的范围里,它是指财富等这些有形东西的欠缺,而在形而上范畴里呢,它又是指人精神上的“不富”,是指那些无形东西的欠缺。
  比如说,你打了俺,骂了俺,踢蹬了俺,俺没还口,也没还手,吭,这时你精神上就占足了便宜,你精神就很富有了,很满足了。有时精神上的这种富足,可能会让你张牙舞爪,别人看着你简直就是个精神上的大富翁似的。但是,此时俺精神上呢,却就很“不富”了哦。俺精神上的这种“不富”,通常可用“不服”这两字来表示。有时,“不服”后头还干脆再加上个“气”,就叫“不服气”,以此来表示的这个“不服”,它就不是形而下的那种有形之财富上的欠缺,而是精神上的一种无形东西的欠缺。
  这就是说,形而下等财富上的欠缺,是“不富”,是一种“欠”,而这种“欠”落实到形而上的人之精神上呢,它就是个“谦”,就是个“不服”哦。
  如此来看,《爻辞》里的这个“不富”,它既表示财富等这些东西上的欠缺,更是指精神气等这样一些“不服”,这样一些个“谦”的事事在里头。这“不富”表示的,就是具有这样一种共同特征的那一大类哇。
  所以说,“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这句《爻辞》,它的意思可理解为,于邻居与邻居之间往来应对当中,在你有对俺的不恭在先,又有俺的个“谦”在前这样一种“不富”的情况下,或说是在如此一种“不服气”的前提下,俺利用“侵”这样一种适当办法去“伐”你一下呀,也并没有什么不利的鸟。
  “侵”,在此是顺势恰当地侵入过一点去的意思。“伐”,就是讨伐的伐。
  @dyzang

  2、利用侵伐

  这一爻的小《象》辞,是孔圣人给人们提了个醒儿。
  周公《爻辞》不是说“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么,孔圣人就提醒人们道:在这种“时位”上,在这种情况下,你也就只能利用“侵伐”,只能利用“侵”这么一种适当形式去“伐”他一下。反之,“征不服也。”即是说,如果你不用“侵”来“伐”,而是“有理不让人”,动不动就用出兵动粗这种“征”的严厉方式来“伐”,就想一棍子将人打死,这一来呀,那个“不富”,就不属于你了,就反过来成了人家的了,人家就出来那个“欠”了,人家就有“谦”了,人家就有“资本”了,人家就不会服气你了哇。
  大家都是邻居,人家不服你,你想,你咋能得到“和”?咋能达致和谐的境地?咋能得来长久安定的局面呢?所以,这里只能利用“侵”这种适当的形式来“伐”,而决不能用“征”来“伐”哦。
  前面说了,“侵”,是顺势适当地侵入过一点去的意思,而这个“征”,却就不是那么温柔的一种“伐”了,它是种兴师动众、长途跋涉,极为严酷的征伐。
  这一爻本是阳爻位,可在这一卦却是阴爻居于此。这就象征着有点“欠”,“欠”即“不富”。在“形而上”上,于人精神思想上,“欠”为“谦”,“不富”就是“不服”。这便是说,日常中当别人欠着你的了,你就要把持好那种“谦”的姿态,若是很不服气了的时候呢,你就用“侵”去伐他一下,这样也是没有什么不利的。
  但是,你可千万要注意,这一爻虽然是阴爻居在阳位上,尽管它“不富”,可它是居于上卦正当中的。这就是在昭示人们,要注意“侵”的那个“度”的拿捏。切不可一“侵”就过了界,一“侵”就变成个“征”哦。要明白“利用侵伐,无不利”,而“征不服也。”
  你看,在前面的六四爻里,讲了个“不违则”的问题,这一爻就讲用起“谦”来通常情况下要遵守的一条主要规则了。这条规则就是:“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dyzang

  (六)、上六爻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1、再不服,就揍

  上六爻《爻辞》里的这个“鸣谦”,在前头六二爻里讲了,意思是用起这个“谦”来的时候呀,并不能只是一味地卑下不起,而应该当刚则刚,该张扬就张扬,当吆呼,你就得去吆呼。唯有如此,才可落实你的心志。若是该吆呼,你不吱声,那就又傻掉了。
  不过,这里有个前提,那就是“鸣谦”的人与接受“鸣谦”的人,必须得讲道理,必须得都希望凡事去“与天地准”。如此,“鸣谦”的人一吆呼,哎,那些接受“鸣谦”的人呢,他才能听招呼跟你一道去讲道理,去“与天地准”,最终达成共识,和在一起,得到那个吉,从而实现“鸣谦”人的愿望,落实那个心志。
  假如,“鸣谦”的人,虽然自己的行为是正卡在“与天地准”的“道”上了,是很讲道理了,可对方呢,他们却是个混蛋领着帮“二五眼”,根本就不想去“与天地准”,打根上就不和你讲道理,专门就是些要与你去对着干的主儿,他们就偏要骑在你头上屙屎屙尿。这时,你说该咋办是好?这可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啊。
  遇到此种情况,到底该咋办呢?这就是这个上六爻要告诉我们的了。周公这一爻的《爻辞》说:“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这句《爻辞》是啥意思?孔圣人的小《象》辞解析道:“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行师”,即出兵。“征”,为征伐。“邑国”里的“邑”,即城邑的邑。古时的“邑”,也指县。“国”,指国家。“志未得”,相当于“未得志”,是指通过一番“鸣谦”,却没得到那个心志的落实,未了却心愿。
  小《象》辞的意思就是说,你道周公《爻辞》讲的这个“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是啥意思?咹?这就是说,如果君子遇上了小人,好人碰到了流氓无赖,极其本分的人或城邑或国家,却偏偏遇上了个异常不讲理的人或城邑或国家等这样一类混蛋,这时你道究竟该咋办?当此之际呀,你就可先向他们去“鸣谦”,先把你自己的那个“谦”,向他们大张旗鼓地张扬过去,向他们表明你是很谦虚的,是守“中道”讲道理的,是“与天地准”的。如果对方也是讲道理,也是“与天地准”的,哎,你就可以与他和在一起,共享那个大吉。
  要是“鸣谦”不起作用,对方就是不跟你去讲理,甚至无理还要搅三分,你的那个心志就硬是了却不下来呢,啊呀,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利用“行师”,出兵去征伐那个邑或国了,就可以使劲去揍他奶奶的那个熊啦。这时你所出的那个师,就是个正义之师了。出来这种正义之师的举动呀,哎,它也是一种“谦”,也还是一种谦虚哩。
  你以为,谦谦君子就是该死的吗?就没有脾气、就可以任人宰割了吗?就不需要生存空间,就不用人民币,就没有正常欲望了吗?可不是的呢!
  老虎不发威,时间长了,不就都把它当成病猫了嘛。是啵。

  前头六五爻里讲:“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说是在六五爻那种“时位”上,你用“侵伐”这种方式去适当处理,是没啥不利的。邻里之间,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侵伐”这种方式。如果不用“侵伐”,而用“征”,用出兵这种严厉的方式来“伐”呢,人家就不会服气你。你看,到了这个上六爻的“时位”上,就不同了,情况就变了,所遇到的就不是些普通邻居,而是帮蛮横无理的无赖了。所以,这时你就不能再用“侵伐”,而必需用“行师”这样的“征伐”了呢。你不是不讲理吗?你不是无理还要搅三分吗?那你就别怪俺老孙不客气,俺就要抡起那金箍棒去揍你啦。直揍得个鸟操的鼻青脸肿,看你服不服气?
  @dyzang

  2、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把个《易》侃到这,俺倒又要问问你,你说,伟人毛泽东这个人,他谦虚不谦虚?你可能说,这还用问,当然他老人家谦虚得狠哪。要不他咋谆谆教导咱们“谦虚使人进步”呢。的确,他老人家非常谦虚。你看,非洲大地有的地方,不是至今还有人在那衣不遮体,以泥为食么,从一些纪录片里可以看到,几十年前,毛泽东接见那些非洲朋友时,就把非洲朋友那黧黑瘦小的手,摊在自己这双丰厚的大手里,翻过来、覆过去,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哦。那种“下济”之“谦”的心境,表现得是淋漓尽致,让人过目不忘。
  但是,你可别忘了,就是如此谦虚的一个人,他却有这样一段著名的语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说是人家不来犯我,我绝不会去犯人。可你要是不走正道,硬要踢蹬我呢,那俺可就不客气,就要揍你,就要制服你喽。细思量,这不就是这里这个“鸣谦”嘛。
  您都来望望,人家毛泽东把谦卦里的这个“谦”理解得,嗯,这是多么透辟,何等到位啊,简直就是出神入化。你没见现在街头出租车里,还常有挂毛主席像的嘛。你要问啥意思?司机就会告诉你:避邪!避邪,当然就是为了趋吉。能避邪、趋吉这便好像都是些神干的些营生哟。莫不是,悟好了这个《易》,就成神仙了,是咋?

  把谦卦参完,再回首去看看那句“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大《象》辞,便会有种更上一层楼的全新理解。这个“谦”呀,用起来它确乎就像用杆秤去称东西总得将它摆弄平了才能称出个重量来一样,关键要拿捏好那个“度”去裒多益寡,该“谦谦”,则“谦谦”,当“鸣谦”,就“鸣谦”,该柔则柔,当刚则刚,该阴则阴,当阳则阳,该是爹来就是爹,当是娘来就是娘,最终完全以能否开辟出那一派阴阳平衡之和谐的大好局面来为准绳啊。唯有如此,才能走进那种“尊而光”的崇高胜境。大到一国,小到一人,就都是这一个理!
  所以,汉代人才说,这个谦卦呀,它大可保一国,小可保一身!
  @dyzang

  第十六卦 豫

  《周易》原文:

  第十六卦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卦辞: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大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爻辞、小象曰: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 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一、卦画与卦名

  豫 雷地豫 震上坤下

  豫卦由下坤上震组成。震,为雷;坤,为地。所以,豫卦习惯上就叫“雷地豫”。从卦象上可以看出,这一卦所朗显出来的,是地上的雷在那一个劲轰隆隆地炸的这样一番电闪雷鸣的景象。

  雷在地上炸,炸就炸个球的罢,它与这“豫”又有啥关系?这还得从“豫”字的本义说起。“豫(yù)”,是个形声字,从“象”,“予”声,本指大象。《说文》里道:“豫,象之大者。”意思是象里那个头大的呀,就是豫。为啥大象叫豫?据殷旵先生讲,大象有其独特的特性。过河时,它必先用个老长的大鼻子,去探探水的深浅;到了换牙时,则要先找一方净土,把掉下来的那个破牙噢,就只埋在那一个地方去;若是来到快要死了的时候呢,啊哟,那就更不得了,它必定像人一样先去选块风水宝地,尔后不辞劳苦,有时是长途跋涉,非得志死在那地处才肯罢休。可见,把大象叫豫,实质上里面含有层事先、准备之意。你要是翻字典,它就会告诉你:“豫”通“预”,有预先、预备的意思。
  那么,豫卦里的这个雷,它在地上的那个炸,又与这个“豫”有何关系?你仔细想想,那雷它在炸开之前,是不是先打过一道闪来着?雷正是在这一道闪来了以后,隔了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许久许久一段时间,这才炸开来的哦。从电闪到雷炸之间这段时间,对人来说,它就有大用处喽。
  雷炸,不是很危险吗?闹不好不是会要命的吗?所以,在从看见闪到这个雷炸的这段时间里,人就可以尽量预先去做一些预备工作了。假如,这个人平常作恶多端,估计可能会不知让哪个雷给劈死呢,他就可以趁这功夫做点预备,比如写份遗书啥的。当然,那雷它也就只许你写几个字而已,断不会等着你写篇“懒老婆的裹脚布”。你看看,这“豫”的意思,这不就出来了嘛。
  至此,你就该明白豫卦里的“豫”,原来,它就是古人(《礼记?中庸》里)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里的这个“预”哦。“豫”,就是预先、预备、预谋、预计、预案等等这样一些意思。
  “豫”,还假借为“娱”,指快乐。《尔雅》里有“豫,乐也”的说法。因为有此一说,也许又加之这个豫卦大《象》辞里有“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这么一句,所以,有人就说豫卦里的这个“豫”呀,在这为和乐。俺觉得,这就不太妥帖了吧。不信?等悟完了这一卦,你再仔细来品品。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豫之时义大矣哉!

  (一)、多算胜

  周文王《卦辞》里的这句“利建侯”,在早先的屯卦里,咱已经讨论过。“侯”,就是指事物在生发之前,所预备下来的那些个各种条件。这些个条件呢,当然它既包括各种“形而下”的像根据地、洋楼、小汽车、红星二锅头等这样一些物质条件,也包括各种“形而上”的像射箭的方向、人生的终极目标、品德修持等等这样一些思想上的条件。
  “豫:利建侯”是说,不管你想去建物质方面的“侯”也好,还是想去建精神思想上的“侯”也罢,在“建侯”之前呀,这个“豫”,也即是事先的那个周细的预备这等事情喔,对你去建“侯”,都是太有利了啊。用今天的话来讲,也就相当于是说,做事前的那个调查研究与周密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哩。
  现代企业管理里讲,开办企业之前,要先有个调研阶段,要先搞个可行性报告出来。其实,这就是此处讲的这个“豫”。你别看着企业可行性报告这种东西,好像是从国外来的舶来品似的,实质上,咱先人们几千年前,就在积极提倡这个东西了呢。
  《卦辞》“利建侯”之后,紧接着是句“行师。”关于这句“行师”,俺以为,它里面是省掉了一个“利”字。“行师”,应该为“利行师”。意思是,这个“豫”呀,它有利于“建侯”,并且,尤其有利于“行师”打仗哦。
  为啥这里要省掉个“利”呢?一方面自然是为了用字的简约精悍,另一方面,省掉这个“利”,这句“行师”就隔着前一句更紧乎了,这样行文便显得急而促,如此,就提醒你要更加注意后头的这句“行师。”这么想来,“行师”的意思应该为:特别是,行军打仗,若是没有这个“豫”啊,那简直就似老鼠日猫腚,忒危险了啊。
  所以,兵圣孙武在他的《孙子兵法》里就极为重视战前的“庙算”。“庙算”,即是一班人在庙堂之上,绞尽脑汁地好好算计敌我双方的阴阳形势,这也即是此处讲的这个“豫”。孙武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在《九地篇》里他又道:“是故举政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历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说是当举行战争行动之时,要封锁关口,销毁各种通行符证,断绝一切交往;将帅们个个都神态严肃地认真议事于庙堂之上,以策划应对战事,断不许动不动就回家去与老婆孩子团聚。那情景,就像今天的高考出题小组,每年出题都要秘密找个宾馆,所有手机统统都关掉,人人都一脸铁青地认真出题,并被严加看守是一模一样。足见,兵家是何等重视这个“豫”啊。
  @dyzang
  谢谢您顶贴。但是,不知您讲的是啥意思?您麻烦你仔细说一下吗?
  @dyzang
  啊呀,俺以为,像您这样的人,肯定会有大彻大悟的那一天。等果真到了那一天,您就是闻名遐迩的大易学家喽!不过,到时候您可别忘了提上俩棒子酒来看看俺呐。我应该就算是您悟易路上的一架破梯子了吧。
  甘为人梯,乐为明烛。广大周易,竭尽我能!
  @dyzang

  (二)、顺以动

  孔圣人这一卦的《彖》辞“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咋讲呢?
  这卦豫,它上经卦为震,震的三爻,是一阳二阴,阴多阳少,按《易》经“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法则来看,它属阳卦,阳卦就代表阳刚性的事事物物,这些阳刚性的事物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个“刚”;下经卦呢,是坤,坤是三爻皆阴,为阴卦,阴卦则表示柔顺的顺。
  《彖》辞“豫,刚应而志行”是说,从豫卦的这种上震下坤(即上刚下顺)的卦象所朗显出的意思看,不论预谋起个什么事情来呀,就都得顺应着那个“刚”去预谋,如此那个心志才能最终得以施行哦。
  “刚”,如前所述,是指阳刚性的东西,那么“刚”具体在这咋讲?在天地,天为刚;做人做事呢,天地之道为刚,客观规律是刚。像凡事不偏不倚地去“贞”,去“与天地准”等这些规则就都是刚。
  这样看“豫,刚应而志行”的意思就是说,由卦象可以看出,人预谋起事情来,只有去顺应着天地之道,遵从着客观规律,不偏不倚地去“贞”,去“与天地准”,这样,那个心志才能最终得以施行哇。
  “顺以动,豫”讲的是,由此可见,预事唯有顺着天地之道去走动,唯有不偏不倚地去“贞”,去“与天地准”,这才能算作是个真正的“豫”哇。
  你以为,你王老五本事大过天,不含糊,啥刚与柔的,什么都它奶奶的不在乎,凡事之前,随便拍拍脑瓜皮,不管是不是“与天地准”,胡乱造捏出些个打算、计划啥的来,就是个“豫”了吗?可不是这样的哩。胡编乱造的东西,到头来,肯定是都鸟不中用。
  这里其实就是在强调,于事前预备的时间里,不论你是搞调研、做计划,还是定预案,都要顺着“刚”性的东西去策划,都要以“与天地准”的原则去预虑,如此到了事头上,才能有恰当的应对,你那心志才能得以顺利地施行。
  你看这卦豫,它下经卦坤表示柔顺的顺,上经卦震,也表示雷,这幅景象分明就是那雷一来,这大地顺着便是那么一颤动哦。足见,“顺以动”符合天理,“逆而行”就不合天理。
  在中华武功里,就最讲究个“顺以动”。武功里有招叫“顺手牵羊”,就是对方那刚硬的猛拳一过来,我方避实就虚,拿准穴位,顺手就势捋牵着对方的胳膊,顺势只轻轻一牵,底下再用脚一跘,我操,对方一个趔趄就能被拽出老么远。这就叫“四两拔千金”。假如,你觉得俺王老五“大闺女坐‘碱场’——不简单”,就是不在乎那刚硬的一拳,就是不去“顺以动”呢,这你就完球了,到头来必定被揍个鼻青脸肿算鸟伙。

  图23

  别看俺曹老师是个娘们,只要她顺势一捋,极好的汉们都挡不住她呢
  @dyzang

  (三)、豫之时义大矣哉

  “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这句《彖》辞的意思是说,豫卦里讲的这个“顺以动”呀,是宇宙万般事事物物都在遵循着的一个法则,所以那天与地喔,它也是如此这般地在那“顺以动”的呢。连天地都在那“顺以动”,更何况“建侯”啦、“行师”啦等这些个天地所造就的人之所作所为的那些个事事,不用说,就更应该时时处处都去“顺以动”喽。
  接下来这句“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里的这个“忒”,它有tè和tuī两种念法。念tè时,指差错。念tuī时,意思同“太”。如:风忒大、人忒坏等。此处的这个“忒”应该念tè,指差错。这句《彖》辞是说,正因为天地在那“顺以动”,这个地它在那顺着天来动,所以,你看这个日月,它们从来就没有走过头偏过界的时候,都尽是日往而月来,日来则月往;那个春夏秋冬四时呢,也打根就没出过个鸟啥差错,一年四季都是春接着夏,夏接着个秋,秋去又冬来,冬往了呢,这个春再来。
  天地是如此。那么,从人类走过的历程来看,人是咋个情形的呢?《彖》辞紧接着道:“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
  “刑罚清”里的“清”,即清清亮亮,一点不乱的意思。“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是说,历来的圣人们呐,他们以那个顺去动了之后呢,哎,用于人上的刑法等这样一些事事呀,它就清清楚楚一点不乱了,人们内心里就都非常服气了呢。
  那么,“圣人以顺动”里的这个“顺”,它是顺着个啥来动的?实质上,这就是指顺着个“天时”来与时偕行,再进一步讲,就是顺着不同时期的那些不同的民意来动哦。在天地,天为刚,地为柔,地是顺着天来动,地上万物包括人也得顺着“天时”去动。在人事上呢,则民为刚,王为柔,君王要顺着民意来动。
  能顺“天时”,能顺民意来动的君王,也就成了圣人。这些圣人去“以顺动”了喔,嚇,那就“刑罚清而民服”了。不顺“天时”,不顺民意来动的君王,自然就成不了圣人。这些不成圣人的君王,当然他们那些刑罚等这样的东西就昏聩而不清啦。一昏聩不清,人民就不宾服,人都不服,他就不光成不了圣人,甚至有一天,恐怕连个君王都做不成喽。
  可见,“豫之时义大矣哉!”豫卦里讲的这个“天时”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哇。
  对《彖》辞最后这句“豫之时义大矣哉”,我们可简约地理解成是,豫卦里讲的这个“天时”的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不过,也可把它进一步加以深入地去参悟。
  “时义”里的“时”,即“天时”的“时”。在《易》里,见到个“时”,就要想到那个“位”。“时”,即“四维几何”讲的“时位”里的“时”。“时”与“位”,是万物、万事、万象存在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基本形式。
  “时义”里的“义”,在乾卦讲了,就像前面过来一只羊,一箭正好便射在它的脑门上,也即是说有关用箭射羊的这些个操作呀,正好是“与天地准”,正好是按客观规律去办到好处了,哎,这便是“义”。“义”,就是指在行为上的那些个行动都与天地之道相一致,尽“与天地准”,皆是遵守客观规律去办嘞。
  这么看来,“时义”的意思就是,那个“天时”,也即是“时位”,正好被拿捏得“义”了,正好卡在“与天地准”之道上了。这句“豫之时义大矣哉”的意思便是说,豫卦里讲的预谋起事来要正卡在“天时”上的这个意义呀,实在是太重大了啊。
  你望望那大地,要是它不顺着老天的“天时”来转动,哎,日月它就不相来往了。日月不来往,这个春夏秋冬四时就没有了。没了四时,自然满世界就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就啥鸟也不长喽。啥也不长,所有的生灵不就都被踢蹬了嘛。好在这大地,它始终在那“义”,老是刚好就不偏不倚地正卡在个老天的“天时”上,永远围着老天来转动,这才有了天下的四时,从而才有了天地间这些个万物、万事、万象的哟。
  再说那君王,他们如果能“与时偕行”地顺“天时”,也即是能顺着不同时期的那些民意来行动,顺民意来豫谋事情,顺民意来搞调研、做计划、定预案,顺民意来预备一事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果真能如此这般地去“与天地准”了,当然就“刑罚清而民服”了哇。人民个个都服气了,哇噻,那就不得了,君王就成了圣人,天下就必将一派和平。
  您都来瞧瞧,“时”的这个“义”,这不就确乎是它姥姥的,太盛大了嘛!
  @dyzang

  三、大象曰

  象曰:雷出地奋,豫。 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一)、雷出地奋

  大《象》辞“雷出地奋”咋讲呢?这里的“奋”,金文字形中间是个“隹”(即:鸟),外面象只鸟摆出种振翅欲飞的架势,下面呢,是个“田”,那样子好似在空旷田野上,这鸟就要振翅高飞了似的,所以,“奋”本指鸟类振羽展翅,在这,是指震动。“雷出地奋”即是说,那个雷一出哟,哎,这大地它跟着就相应地那么一震动哩。
  “雷出地奋,豫”是说,像雷一出,地就顺着一动这般模样的那个卦呀,它就是个豫卦了。从卦象上看,豫卦上震下坤,震为雷,坤表地,你瞧,这不就是幅雷一出地就动的景象嘛。因此说,像“雷出地奋”这样的,它就是豫卦。
  那么,从“雷出地奋”的豫里能体会出啥道理来?能体会出来的这个道理呀,当然就是孔圣人在他的《彖》辞里讲的那个“刚应而志行,顺以动”喽。这个“顺以动”的道理,它是忒重要了。“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尽都是“顺者昌,逆者亡”啊。所以说,在人的诸多德性里,要说最最重要的,你以为是个啥?最重要的,也就是这个“顺以动”。这个“顺以动”,它直接关乎着人们的生死存亡,如何将人的这种德性崇高起来,显得是至关重要。
  @dyzang

  (二)、作乐崇德

  正是为了崇高这种“顺以动”的德性,因此,“先王以作乐崇德”。
  “作乐崇德”是啥意思?“乐”,即音乐的乐。“作乐崇德”简单地说,就是以“作乐”去崇高那个“顺以动”的德性。
  “作乐”咋就能“崇德”?怎么就能崇高起那个德性来了呢?你想想那个音乐吧,要是你顺着个乐理去演奏呀,哎,不用说,那就会奏出一曲和谐悦耳之声。反过来,如果你逆着乐理去动呢,则肯定就会流出一片不亚于公驴叫似的刺耳之声。可见,从这“作乐”里头,便足可以去充分体会“顺以动”的重要性,便能充分理解到一切思想和行为都要不偏不倚地去“贞”,都要“与天地准”,都要去顺着个天理动的必要性。因此,经常去奏奏音乐,深深地去体会这个“顺以动”噢,自然,那种“顺以动”的德性,它就应该会在你的细细品味中念念不忘,从而得以逐渐崇高起来咧。
  可见,“先王以作乐崇德”的意思即是说,古代那些先王们呐,他们就是用这个“作乐”来崇高“顺以动”这种德性的,而并非是光来鸟闹着玩的哦。
  后头这句“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怎么说?
  “殷荐之上帝”里的“殷(yīn)”,即殷实富裕里的殷,它有盛、大的意思,在这指像雷声大震那样一种响动。“荐(jiàn)”,即进献、祭献。“祖考”,即是祖宗了。死了的爹,就叫考;已故的娘喔,是叫妣。如果爹娘都死了,你还在那直叫爹或娘呢,这便是你不懂得,不会讲究咧。
  “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的意思是说,古代的先王之所以常常要去奏乐,当然一方面是用“作乐”来崇高“顺以动”的德性,另一方面呢,他们雷鸣般地奏起个乐来祭献给上帝呀,也是为了以此去表示,后人还挺配为祖宗之后人的呢。
  这就是说,祖宗们是遵循着“顺以动”这样的道儿走,才成功地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们,而这些子孙后代呢,也没有辜负祖宗们的期望,他们也依然还在遵循着“顺以动”这样的道儿走,一点都没裂调,与那些祖宗们,是极其般配的哦。可这些话儿哟,不用说,是没法去与祖宗们直接讲喽。他们都死了不知多少年了,去给他们说,他们咋能听得懂?为此,先王们才去雷鸣般地奏起那个音乐来,将音乐祭献给上帝,让上帝转告列祖列宗:俺们这些后人呀,与祖宗们挺相配的呢。祖宗们不是都照着“顺以动”之道走的么,俺们也还始终在这根道上走得怪好哩,您们都放心便是嘞。
  人话上帝当然也听不懂,可这音乐上帝肯定是能听进去的,音乐里反映的那种“顺以动”的意思,上帝肯定一听就能明白个大体的。所以,奏乐给上帝听,让上帝去转告列祖列宗,这就是条极其可行的道路喽。
  仔细领悟孔圣人为豫卦作的这个大《象》辞,实质上它就是在强调,那个“顺以动”,那个凡事都得“贞”,都得去“与天地准”呀,是太鸟重要了。特别是在豫虑起事情来的时候,你要是把这东西给忘了,那你就不配是你祖宗的后人啦。变成百姓的话说就是那句骂人的话:你要是凡事把个“顺以动”给忘了呀,他奶奶的,你就不是你娘生的了。
  你望望,圣人骂起个人来,都如此文绉绉又有根有据呢。我操!

  另外,“作乐崇德”里的这个“乐”,它也许是指《乐经》。据说,咱们古代有六部经典,即《周易》、《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这六经。可这六经流传下来的,也就只有《周易》、《诗经》、《尚书》、《仪礼》、《春秋》这五经,而那本《乐经》,早已不见了。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多数人认为,《乐经》亡于秦火。如果这里的“乐”指《乐经》,那么“作乐崇德”就又会有另一种理解。等吃饱饭撑得没事干的时候,不妨你自己去悟悟看。
  别着急。这个易只能慢慢地细细去参悟。
  祝你成功。
  @dyzang

  四、爻辞与小象曰

  爻辞: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一)、初六爻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1、鸡肋

  在谦卦,有个“鸣谦”,这里就有个“鸣豫”。“鸣谦”,可理解成是有“谦”的人,放声大叫着将自己的“谦”向别人极为张扬地表达出去。这“鸣豫”呢,它应该就是指在事情尚未付诸实施之前,便将有关这事的那些个计划啦、预谋啦等这样一些核心机密公布于众,肆无忌惮地吆喝出去。这种情形,在百姓那里是叫“没有城府”,就是心里装不下事。如此,当然便会大凶不已。
  譬如行军打仗,仗还没打,倒先把作战计划公布出来让敌人知晓了。你说,这仗还能打胜?显然就胜不喽,敌人早就有准备了嘛。是啵。所以说,“鸣豫”必“凶”。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指出:“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意思是,天下那些个乱子呀,它之所以能生出来,就都是以言语为阶梯的。君王保不住密呢,就会失掉大臣;大臣保不住密,就会失掉身家性命;机密的事保不住密呢,哎,那个害它就出来了。因此,君子们呐,都是慎而又慎地去保那个密,绝不让那些胡言乱语随便就顺口溜达出来哇。也即是说,人家是决不会去“鸣豫”的呐。
  在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当是这部《周易》作出了快两千年之后,发生在《三国演义》里讲的那个杨修失身的事儿了。
  那一日,丞相曹操一道命令传下去:今晚队伍行动以“鸡肋”为令。“鸡肋”是啥?它就是现如今人们没什么下酒时,从冰箱底层拖拉出来的那个丁点肉都没有的破鸡架子。
  众将一听,都遵命歇息。惟有大将杨修,眉头一皱心里就想:以“鸡肋”为令?为啥要以这个鸟东西为令?肯定是因了这个破鸡架子它弃之可惜,却又食之无味咧。以“鸡肋”为令,咦,这不就是说,队伍就要开拔,要撒腿跑了嘛。杨修心下这么想定,便号令手下彻夜不眠,火烧火燎地就忙乎着卷铺盖、捆行李,准备着随时拔营滚球。
  尽管杨修料事如神,可不曾想,结果呢,那曹操却最终把个杨修开刀问斩了。杨修就忘了“鸣豫”必“凶”的道理。你纵然猜透了曹操的心思,也不该觉得自己就他姥姥的不含糊,就随便声张出去噢。三国时,《周易》已经问世几千年了,诸葛亮都拿它去呼风唤雨了,可怜这杨修,却在这个“鸣豫”上白送了身家性命,忒发人深省了哇!
  @dyzang

  2、穷啥也别穷了志

  孔圣人为这一爻作的小《象》传里道:“初六鸣豫,志穷凶也。”说是初六爻所讲的这个“鸣豫”呀,它是人到了心志穷尽时,最容易发生的一种大凶哦。就是说,一个人内心的那个志向只要是到了穷途末路之际,他讲起话来,就好口无遮拦地不管不顾了。如此不管不顾地一讲,自己那些想法啦,打算啦,计划啦等机密性的东西就最容易泄漏了。机密一泄漏,完了,这个凶,它跟着就来了哇。
  所以,人呐,要树雄心,立大志。无论穷了啥,即便是穷得有腿没了裤子,也断不可穷了这个“志”啊。
  从卦象上看,这初六爻它是阴爻居在阳爻位上,属居位不当。这也即是在向人们表达不可“鸣豫”这层意思,也就是在提醒人们对这个“鸣豫”要时时刻刻地去多加注意。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1、木匠打老婆

  豫卦六二爻这句《爻辞》呀,在《易》学界是句非常有名的话语。要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得先把“介于石”里的这个“介”搞清楚。不然,不光这一句理解不透,就是整个一部《易》,恐怕早晚也都得让你把它悟瞎喽。
  那么,“介”是啥意思?“介(jiè)”,是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象人身上穿着铠甲的样子,中间是人,两边的四点象联在一起的铠甲片,本指铠甲,是古人打仗用来防身的一种东西。大约是因为穿上这东西去打仗呀,自己身体与敌人枪刀两者之间,就隔着这层铠甲了,所以,就会枪刀不入。因此,这个“介”,它就引申出了两者中间的意思。
  再有,“介”还有疆界、界限的含义。当然,表示疆界、界限时,“介”就常写作“界”了。一见上面加个“田”字的这个“界”,就让人想起那界石来。农耕时代,你的土地与俺的土地之间,都是立块石头为界。这块石头呢,就叫界石。如今,在农村老人堆里,一提界石,人们也还大都知道这个东西。国与国之间的分界线上,现在也依然还在用它来定界,只不过所用的石头那个头大了点,样子整齐了点。当然叫法上呢,也由界石改称界碑了。
  那么,这“介”在这句“介于石”里是啥意思?
  记得,陈年间家里穷,像表呀、钟的这些计时玩器,是啥鸟也没有。可学校上课,却是卡着个钟点来的。咋办呢?那时候,早晨醒来一睁眼,俺就先去看日头透过南邻居的屋顶,照射在西南邻居山墙上的那个山墙影子。你不知道,时间长了,一看影子到了第几块石头上,就可知道是几点了,就可以断定上学能不能迟到。你看,俺上学的那个“介”,那个火候,它这不就由老天爷给划在俺邻居房屋山墙上的那块石头上了嘛。
  像手表、座钟、电子计时器这些玩器,古人肯定也是没有的。那他们咋看时间呢?大约是,讲究的,也许用泥巴捏巴个不长不短的小尺子(大概就叫圭)带在身上。啥时要看时辰了,就把那泥巴小尺子往地上这么一立,去看看日头影子长短,这样便可断定是什么时辰了。不讲究的呢,也不必非要用个鸟泥巴尺子去看几时,就像俺那时看时间一样,去看看石头上的“介”,看看石头上的影子,便也足可断定了。男人在家一看石头上的“介”,就知道,哎,该下地干活了;在地里干活时,一看石头上的“介”就知道,咦,该收工往家转了,走晚了,老虎就该出来啃人喽。同样,家中的娘们一看石头上的“介”就知道,喔,该做饭了,做晚了,下地干活的汉们回来,就该揍人咧。甚至,有那精于此术的人,从这石头上的“介”,看出“白露”和“芒种”的节气来,尔后根据这节气去下种或收获,也是完全能够办到的。
  可见,“介于石”里的“介”呀,它指的就是行事的那个时机,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做事中要拿捏的那个“火候”。
  不过,这里你依然还得用“象思维”来看这个“介”。“介”,上头加上个“田”字,是界石的界,没了上面的“田”字呢,它所包涵的意思呀,就多了去了,它就不仅仅是指田地里的那种界石,还包括所有具有“界”这一类“象”的世间万物、万事、万象的那个“介”了呢。比如:象棋的胜负之界,夫妻、同事、员工的感情之界,事物发展过程的两阶段当中的那个界等等又等等的,就都是这个“介”所包含的了。这就是“象思维”。《易经》就是用这样的“象思维”,以象取类,才将宇宙万物、万事、万象都囊括进它里面去的呢。
  其实,这个“介”,俺以为,它就是《易经》阴阳双鱼图(见40页)里的阴阳两条鱼之间的那条反“s”线。这个“介”,它居于一个极其微妙的境界。人在处事中,特别是在豫谋事情中,稍有丁点柔,便会造成不及。有了这一点不及,可能就要演变出个“凶”。同样,稍有丁点刚,就会造成个过。有这一点过,就又会演变成个“凶”。只有不偏不倚,刚柔相济,既无过,又无不及地是正中在个“介”上了,俺娘喔,这才会得到那个大吉啊。
  比如:夫妻、同事、员工的感情之间,有时往往就差在一句话上,就在这个毫发之间的那个“介”上。你要是略微一歪歪,歪到“介”以外了,哎,这个恩与仇、恨与爱呀,它就发生了。就这么微妙。正可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
  俗话说“木匠打老婆有点尺寸儿”,意思是人家那木匠呀,天天拿着个尺子量来量去的,对这个尺寸都熟透了。所以,就连打起个老婆来,都格外有数,都特别有尺寸呢。那么,你要问,木匠的那个尺寸,它到底是个啥玩意?你想想,那不就是此处的这个“介”嘛。
  @dyzang

  2、介于石

  了解了这个“介”,咱再来看周公的“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句《爻辞》,你说,它讲的究竟是个啥意思?
  这“介于石”,它不就是说,临做事情之前,在预谋、策划期间,要首先把做事该掌握的那个“介”,把做事当把握的尺寸,把做事要拿捏的“火候”,不偏不倚地是刚好就预定在客观事物的这个“介”上嘛。不论预谋啥事体,那个“火候”,唯有刚好就预定得与石头上的影子相适应了,这才会做成功哦。
  “不终日”的意思是,如果真能如上所说“介于石”了,那你做起个事来,不就不用整天在那等啊等的,傻等一气,整天在那挨时光,却好歹看不出个火候来了吗?“终”,是自始至终的一整段时间。“终日”,即整天。
  这么讲来,是不是说做事时随便去定上个“介”就中了?也不是的呢。周公《爻辞》紧接着指出:“贞,吉。”
  关于“贞”,已经反复说过了,它就是指凡事尽“与天地准”,用现在的话讲就类似于凡事实事求是地严格去按客观规律行事,中规中矩,正卡在个天地之道上。
  “贞,吉”是说,预谋起事情来要把握的那个“介”呀,可不是你拍拍脑瓜皮,随便定出个来就行了呢。那个“介”,只有当它“贞”了,只有它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既无过又无不及地是正“贞”在个“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了,俺操,这才能捞着个吉,才能大吉而不凶啊。
  那么,咋才能让个“介”刚好就“贞”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当然,这就需要你在做事之前,把事情的那些个奥秘都闹明白,把它们的各种表现都烂熟于胸了。只有如此,你预定起做事的那个“介”来,才会把它定得刚好“贞”,正好就“与天地准”哦。“介”是人定的,是主观的玩意,石头上的影子这类东西是自然的,是客观的东西。人要想“介于石”,要想把做事掌握的“介”定得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与石头上的影子那样的“介”相符,不用说,这里面当然就有一番艰巨的调查研究工作在里头。
  俺老乡孔圣人在他的《周易?系辞传》里,有段文字是专门解析这句《爻辞》的:“介于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介于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是说,在你预谋事情做决断定计划时,要是能把事情的“介”搞明白,烂熟于胸了,能把像时光在石头上的影子这样一些个“介”搞得清清楚楚了,能都这样了,难道还用你再整天在那傻等吗?就不用了哇,就“断可识矣”,就可将做事拿捏的“火候”辨识得清清楚楚了嘛。这里的“宁”,同岂、难道。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是说,那些君子们呀,人家就知道事事物物的那些个微妙所在,又知道事事物物所彰显出来的那些个表象,总之,是将事物内在奥妙与外在表现都吃透了,看准了,乱熟于胸了。这样,不管啥事体,他就都可以拿捏准个“介”了,可以把握好那火候了。这一来,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处可以用柔,或是啥时候、啥地处可用刚了。该用柔时就用柔,当用刚时则用刚,刚柔相济而又得体,最终呢,啊呀唻,人家便直达那种永吉而不凶的崇高胜境了。因此,这君子喔,他便成了万千凡夫俗子们所巴望不及,所敬仰不已,所格外拥戴有加的了哇。
  这位老师了不起!
  对您还能记着俺讲的那些胡言乱语里的只言片语,我很感激。对您能把《易》经的道理放在生活里去细心参悟,我极其敬佩。如果有朝一日俺这书出版出来,能像俺想想的那样,每个人都买上本放到床头或书桌上,没事挝过来如同早年间学习毛主席语录那样学习领会里面的那些个《易》经的道理,并切实力所能及地去付诸实施,俺娘唻,那对世界文明进步呀,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这倒不是说俺这书写得有多么好,而是作《易》经的圣人们的光辉思想太伟大,伟大得简直是不得了。
  为啥这么说?等你把俺这书从头至尾看几遍,再回头使劲悟一悟,相信你就明白了鸟。
  @dyzang

  3、活神仙

  这一爻的小《象》辞里说:“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思是,你从周公讲的这个“不终日,贞吉”里呀,就可以充分体会到,世上万般事,都是“以中正”,都是以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不卑不亢,既无过又无不及地是正中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也就是以那个“贞”去谋虑运作,这才能正把个事体搞进个瓜熟蒂落这一刻,从而如愿到达那种永吉而不凶的崇高胜境啊。
  你看豫卦这个六二爻,它一条阴爻正好居在个阴位上,是正当其位。就是说,它所呆的这个地方是既中且正,恰恰正是它该呆的个地方。这便向人们朗现出一个道理:不管预谋啥事体,你都千万要注意这个鸟“贞”。

  据说蒋介石的名字就是从这一卦的这个地处上来的,用意是想提醒自己预谋起个事来呀,要时时注意“贞”,处处都中正。实际上,真正把“介于石”用到家的,还要数咱祖上传下来的那个老中医。
  早年间,俺老家有个郎中,人都叫他“药包子”。有天邻村一帮人抬了个半死不活的人路过村里,歇脚间,有人凑向跟前去问,病主便垂头丧气地说:唉,快不行嘞。这不刚从医院回来,医生说他满肚子净是个蛔虫蛋蛋子了,没法治,只能回家准备后事了。问的人就道:俺村有个“药包子”。不如你让他瞧瞧,兴许倒能有个法子。反正死孩子就当个活孩子治罢鸟。你说不是?病主听着有理,即把郎中立刻请了来。
  郎中一来,只见他先在病人手腕上号了号脉,尔后伸手又往病人肚子上摸了两把,便挥笔开了张药单子。病主一见这药单子,登时就被吓黑了脸。你道那单子上开的是个啥子?那上面竟赫然写到:砒霜,三两二钱五;一次灌下。老中医还再三叮嘱,要是服药他不喝,你就捏着他鼻子一个劲地灌。要是下不了手呢,你就想想你是咋给那驴灌肠子的,吭。
  妈呀,谁不知砒霜能药死人?《水浒传》里的武大郎,就是让这东西给药死的哦。你说是,三两二钱五的砒霜,撮一堆,这不就是个大馒头么?真要是吃下去,不用说是人,就果真是条驴,也满把它毁了哇。这根本就不像在治病,分明就是在治人呐。
  把病人抬回家,病主记起了那句“死孩子当活孩子治”来。于是,狠狠心,一咬牙,就把砒霜给病人服下了二两去。一心想,先服下这二两,看看效果怎么样。要是见效呢,哎,便再去服剩下的那一两二钱五,这不极好。你看那算盘,拨拉得倒也怪不赖。
  可不承想,病人服下那二两砒霜后,啊呀,果真肚子就不痛了。一看这光景,满家人就高兴得要死。病主抱起家中的酒坛子,便往俺村那“药包子”家里跑。还没进得家门来,老远就招呼:哎唷,俺那个老先生,您开的药这个管用呀,简直是神啦。三两多砒霜,俺才服了二两,那肚子登时就鸟不痛咧。这不,俺给你送酒来喽。
  谁可知,病主话还没落地,怀里的酒坛子还没放下,这“药包子”把那话也就只听了半截子,顿时便耷拉下个脸来从牙缝里挤出句能把个老母鸡吓出尿来的话:他老婆个腿的,你鸟抓紧回去买棺材去罢。这酒,俺是死活要不得啦。
  病主目瞪口呆地问:咋的?“药包子”开口道:俺说你,你不听。要是你把三两二钱五,一两一钱都不多,一两一钱也不少地一次全灌下,那些蛔虫就敢保一次都能全药死。可你倒好,把俺的话当耳旁风,好歹不去听。你可知道,先服二两下去把满肚子蛔虫药个半死,当时肚子是不痛嘞,可等那蛔虫反省过来,不用说你再给它砒霜吃,就是给它糖蛋子它都不会再吃喽。砒霜不吃了,比砒霜再霸道的药还有鸟啥?再也没有咧。剩下的,这不就光成了等着让那蛔虫来吃人,不就光承着等死了嘛。真是放羊不放羊,直接成了胡打羊喽!
  您都来望望这老中医,人家那个“介”拿捏的,嗯,这是何等精准呐,一分一钱都不差。啥是神?这不就是个活神仙嘛。你不服老大爷是个男的,不服老大爷是个公子,那不中!
  @dyzang

  (三)、六三爻

  六三:盱豫,悔。 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1、盱豫

  “盱豫”里的“盱(xū)”,是睁大眼睛的意思。“盱豫,悔”是说,在预谋起事情来的时候,要是把眼睛睁得像个牛蛋子那么老大老大的,去仔细了又仔细地对待那些个要预谋的事儿喔,啊呀唻,这就有你后悔的喽。为啥?小《象》里说:“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卦里的三爻位,它本是个阳爻位。可你看这条六三爻,它却是条阴爻居在个阳爻之位上,这不就是位居不当了嘛。这种居位不当就表示,在事情预谋期间,也即是在做事之前那个策划阶段里呀,你要是瞪起个眼来,太仔细,把那事先的计划作得过于周密了,这就过分了,就不恰当喽。因为,天下事都是千变万化的,在人去“豫”的这个时位里,事情尚未发生,还未走到变为现实的那一步,所以,任何发展形势都会出现,许多情况都可能是始料不及的。因此,这时你想把个计划作得极周细,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而硬要去为之,哎,等这事情到了水落石出的那一刻,肯定原来的打算啦、计划啦等就会有诸多与实际情况不符了。这样,如果你提早打算的过于仔细,到时你不就猴吃芥末白瞪眼,就有你后悔的了嘛。是啵。
  @dyzang

  2、根据“时位”去预事

  所以,周公《爻辞》在“盱豫,悔”之后,又加了句:“迟有悔。”就是说,你要是硬瞪着个眼,非要在“豫”这种时位里太仔细,把事先的计划作得过于周细了呢,当时,因为事情还没去实施,也可能不会有啥大的异常情况出现,可推迟到后头,等到了事情真正实施起来,到了那实际情况水落石出之际呀,我操,这个后悔,它可就要有出来了哩。
  可见,这一爻就是告诉咱们,人呐,在个什么“时位”上,就要恰当地干好与那个“时位”相应的那些个事体,断不可作过了头。一过头,就要有悔喽。
  因此,孔圣人在这一卦《彖》辞里才说:“豫之时义大矣哉!”豫卦里讲的这个“时义”呀,它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哇。
  @dyzang

  (四)、九四爻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1、由豫

  “由豫,大有得”里的“由”咋讲?“由”在这,应该是来源、原由、由头、缘由的意思。“由豫”是说,做事之前的那些个“豫”,那些个像预谋、策划、计划等这些事事呀,它应当都是有原由,有由头,也就是有根有据的,而并不是可以随意凭空去臆想的呢。
  如果,能如此去“由豫”了,那你事前的这些个预谋、策划、计划等东西,就会是切合实际情况的,就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与天地准”的。这样,事前的预谋、策划、计划等这些表示你心志的诸般东西,便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可以落到实处的。由此,当然你就能得到老大的实际效果了,你就“大有得”了,就有巨大收获咯。
  似这般,实质上,也就能让你那心志得以大肆推行了,你就可以大展宏图了哇。所以,孔圣人的小《象》里说:“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dyzang

  2、盍簪

  周公《爻辞》后头这句“勿疑,朋盍簪”是啥意思?“簪”,从“竹”,“賛(zǎn)”声。它古文字形像个针形头饰物,本指簪子。簪子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将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一种长针。陈年间,在那些小脚老太太头上,俺就常见这个东西。不过,你要常看古书的话,在那里可能就不是老太太头上所戴的这种簪子了,可能就常见簪笔、簪笏等这样一些词儿了。簪笔,是古人朝见时,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的那个笔。簪笏的笏,是古人用来往上记事的东西。簪笏,指古代臣僚奏事时,执笏簪笔,随时准备记录。因此,簪笏也就常称做官了。
  “盍簪”里的“盍”,在这指合、聚合。“盍簪”,就是聚合在一起。“朋盍簪”说的应该是朋友们都来聚合在你身边,共谋大业。“勿疑,朋盍簪”呢,则是说,你不用怀疑,只要你能如此这般地去做了,哎,那些朋友们呀,肯定就都会来与你共“盍簪”喽。
  结合前一句“由豫,大有得”来看这一句,那意思便是说,只要你谋事有根有据而不随意凭空去瞎想,不三不动就去异想天开,如此,你以后就会大有收获了。一点都不用怀疑,果真能这样,那些朋友肯定就会迅速向你靠拢,聚合在你身边,来与你共谋大业了啊。
  显然,从这个共谋大业里,那些朋友唷,也是期望着能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所得啰。要不,不远万里来与你“盍簪”,又有鸟屁用?你说,不是?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 恒不死,中未亡也。

  1、老不死

  六五爻《爻辞》“贞疾,恒不死”里的“贞”在前面六二爻里讲了,它就是指凡事尽卡在个“与天地准”的道儿上。“疾”呢,有人说它在这是指生病,俺倒觉得它应该是快、迅速的意思。“贞疾”,就是说赶快地去“贞”,风快地去卡到那条“与天地准”的道儿上。
  能风快地卡到“与天地准”的道上了呢,哎,就会“恒不死”喽。《周易?序卦传》在讲后头的恒卦时说:“恒者,久也。”说是“恒”哟,它就是指那个长久啊。“恒不死”,当然就是久久地死不了去的意思。这也即是今天企业界讲的那种“基业常青”,也就是人生寿数里所谓的“长生不老”,也便是有些不道德的婆姨嘴里常挂着的那句骂他老公公或老婆婆的“老不死”哦。
  仔细琢磨“贞疾,恒不死”这句《爻辞》,你就能理解到,它其实就是在告诉咱们:凡事在预谋策划时,因为事情尚未走进实际发生的那一步,所以,做预案也好,订计划也罢,难免就会有些不切实际或裂调之处。但是,只要是你及早发现问题,赶快去“贞疾”,也即是往那条“与天地准”之道上卡得迅速了呢,哎,你就会得到个长久了。反之,假如你往那“与天地准”的道上卡得迟缓了,总是慢手慢脚地还未来得及去按客观规律办,那事情却已过去了呢,老天唻,这就不好了哇,保不准啥时候,你很快就得完球咧。
  你看现在一般人活到个八九十岁上,还没回去。可有些劳模呢,刚刚四五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际,不料想竟就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回去了。这就是没能“贞疾”的必然结果。
  或许有人会说,咋没“贞疾”?人家劳模们天天在那出血流汗,累死累活地为人民服务,咋能说没“贞疾”呢?实质上,这里你就要想清楚,累死的那些劳模们呀,他们“形而上”之思想上是“贞”得“疾”了,可在“形而下”的这个身体养生上呢,却是“贞”得忒“迟”了哇。是这样,他们就提早回去了哩。
  只可惜,现在媒体上往往是仅就他们思想上的那个“贞”,大肆去宣传,而对养生上的这个没“贞疾”呢,却视而不见,只字不提。这不就是标准的“只执其一,不管其二”了吗?不客气地讲,这就是在愚弄人。正确的倡导应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表扬其思想品德之高尚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多加注意自己的身体,休要白瞎了国家和家庭对他们的培养费啊。
  @dyzang

  2、贞疾之刚

  这一爻《爻辞》说的这个“贞疾”呀,确乎不是个一般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贞”得快呢?
  孔圣人的小《象》里指出:“六五贞疾,乘刚也。”意思是,你看这一卦,它九四爻是条阳爻,而这六五爻呢,是乘坐在那九四阳爻之上的。阳爻,代表刚,六五爻乘坐在九四阳爻之上,就表示六五爻的这个“贞疾”呀,它是有个坚强的刚性后盾支撑着的哦。这后盾是个啥子?它应该就是些诸如对事情的分辨能力啦,审势度势的能力啦,决策计划能力啦等等这样一些刚性的东西哦。也即是说,你想凡事往那条“与天地准”的道上去“贞”得快,从中得到“久久死不了去”的结果呢,你就必须具备这些个刚性的条件。若像刘备他儿阿斗那样,稀松脓软地像滩鼻涕,就是扶不到个台盘上,那你是断不会“贞”得多么快了。“贞”不快,当然就死的快嘞。
  为啥“贞”得快,就会“恒不死”?就会“长生不老”?就会老不死呢?《象》里又道:“恒不死,中未亡也。”说是“贞”得快,就会“恒不死”呀,这里的原因,无非是因为“贞”得快,就“中”了,“中”了,哎,就没有个死了哇。
  那又是“中”在个啥鸟地处上的呢?当然就是正中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用今天的话说,也就类似于凡事都正中在个客观规律上。是这样,才能有“基业常青”,才会得个“长生不老”啊。
  @dyzang

  (六)、上六爻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1、冥豫

  “冥豫”里的“冥(míng)”,是个形声字。它的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发“冖(mì)”声,原是指十五日月儿圆,而到十六呢,那月亮就开始亏缺而幽暗了。所以,“冥”的本义即为昏暗。迷信的人,也把人死后进入的那个世界,叫着冥界、冥府,也即是那个“地府”、“阴间”。
  “冥豫”咋讲?人做事之前的这个“豫”,它当然是在事情尚未抵达水落石出那一步,也即是事情还未变为现实的这个“时位”上,来进行的一些行为。在这种“时位”上进行的这些行为呢,因为事情还未变为现实,所以,人就像在昏暗的阴曹地府里那样,什么计划啦,预案啦等这些个东西喔,就都是估摸着差不多而制定出来的。只凡是“豫”,它便都是这样一种情况。这种情况,就是个“冥豫”。
  正因为这“冥豫”,它是人们在事情发生之前,约摸着去做的,因此,那些个所预谋的事事哟,就会“成有渝”。
  “渝”,即改变,变化。“成有渝”是说,你当下对那些事情估摸着做的这些个“豫”,估摸着做的这些个计划啦,预案啦等东西呀,到了那一天,到了事情成为现实时,哎,它奶奶的,就会有些变化喽。到那时你就会发现,在你的这些个“豫”里呀,有好多是与现实不相符的,是与现实有差别的呢。
  不过,尽管“豫”起事事来总会有与现实不相符的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是,这个“豫”哟,它却又是“无咎”的,是没有什么过错的,是没有什么罪过的。
  那么,咋就有“咎”了,就有过错了呢?如果,你觉得反正是事情都还尽在一个昏暗不明的变化中,不管你如何“豫”来“豫”去,待到那事情成为现实时都会有“渝”,都会变化,因此干脆就把个“豫”当垃圾给拽了,凡事便再不知道提前有个预谋了,哎,这你就肯定会有“咎”,就肯定要有过错喽。
  可见,尽管事物都尽在变化不确定中,但是,该“豫”你还得去“豫”。凡事你不去“豫”,那还真就不中哩。

  2、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一爻小《象》里说:“冥豫在上,何可长也。”意思是,你望望,事情未发生之前的这个天昏地暗的季节,都来在豫卦最后一爻上了,都到这种“时位”里了,那它变为现实的时间还能有多么长?不会太长久了哇。等到事情尘埃落定后,你之前所预计的那些计划啦、预案啦等这些东西,它们究竟中用不中用,你不就全能见分晓了嘛。

  上六爻是这一卦的最后一爻,在最后这上爻表达出尽管事情都在个“冥”中,可不去“豫”还又真不中这样一种意思来,其实,这就是作《易》的圣人在强调凡事要将个“豫”列入人们的头等重要之位置上哇。
  恰如《礼记?中庸》里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dyzang
  谢谢这位老师赞赏。欢迎常来望望,多提宝贵意见。
  @dyzang

  第十七卦 随

  《周易》原文: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

  大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爻辞、小象曰: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 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 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一、卦画与卦名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

  随卦,由兑上震下组成。兑为泽,震,为雷。所以,随卦习惯上就叫“泽雷随”了。

  随,就是跟着,随从的意思。据《广雅》里讲:“隨,顺也。”即是说,随,它便是个顺从噢。
  杜甫那首诗《春夜喜雨》里有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噢呀,那个好雨哦,它就那么随着个风,潜入这个夜,悄悄地滋润起作物来,是一丁点声息都没有哇。你想想这个随,它的意思不就很明白了嘛。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

  (一)、随卦四德

  随卦《卦辞》里的这句“元亨利贞”,也即是乾卦四德的那个“元亨利贞”。在乾卦咱说了,“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卦是《周易》两扇开门卦的第一扇。那么乾卦四德呢,它就是群卦之纲领性的四德。这个纲领性的四德落实下来,落到这个随卦里呢,哎,它就成随卦四德了。俺以为,咱们完全可以如此来理解,不用二乎。
  “元亨利贞,无咎”即是说,在随卦象征的这种随的情景里,在随的形势下,在随的过程中,只要能像乾卦四德“元亨利贞”里讲的那样,秉持住“元亨利贞”这四德,操守住“元亨利贞”这四个基本原则,那你所做所为的万般事呀,就算尽心尽力了,就没有过错了,就啥鸟可追究的责任都没有了呢。
  虽然是如此就算尽心了,不过,若要问你所为的那些个事事是吉还是凶?是成还是败呢?这就要看天命是咋决定的了。
  有时候,虽然尽了心,可那事也不一定就能办成。不过,凡是尽了心之后呀,哎,你自己便可“无咎”了,就没有过错喽。这便是人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dyzang

  (二)、动而说

  《彖》辞“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咋讲呢?
  早先,咱们在讨论第十二卦否时说过,那否卦,是乾上坤下,坤代表地,乾表示天,所以,否就叫“地天否”。坤代表地,也象征着柔、顺;乾表示天,也象征着刚,因此,这“地天否”从卦象里用“象思维”,也可理解成是个事物正在顺着它原来的路子往上发展当中呢,哎,猛然间,刚来了,于是这事物就走进个否的境界里了。
  比如一辆小汽车畅行在大道上,突然前方横过一辆大货车来,当此之际,这小汽车呀,它就进入了个否的形势,或叫困境里喽。
  那么,面对此种困境,该当如何是好?这随卦,它就教给了咱们一个办法,这办法就是《彖》辞里所讲的“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
  从卦象上看,否卦它不是乾(刚)上、坤(柔)下么,如果将否卦上乾的三条阳爻之最上面那条阳爻拿下来,把否卦下坤的三条阴爻之最下面这条阴爻换上去,如此一动,咦,否卦就成了个“兑上震下”的随卦了。这就是个由“否”到“随”的转化,经过如此一转化,那个“否”它不就解决了嘛。
  “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就是说,你道什么是“随”?原来,它就是将否卦上乾之三条阳爻的一条拿下来,搬到下经卦坤的这个柔里去,如此一变卦,呀嘿,上乾就成表示喜悦的兑,下坤则变成象征动的震,这样否卦就变成随卦了。从变得随卦的这个样子,你瞧,它朗显出来的意思,这不就是刚一来,下面一动,接下来就都高兴得了不得了嘛。
  这道理落实进前面例子里就是,当小汽车遇到横过来的大货车时,这就是刚来了。刚来以后,小汽车它一柔,也即是速度一减,或找个缝一钻呢,便可顺势过去了。小车过去了,大货车也就过去了。这么一变动,那个否境就解决了。否境一解决,当然就都很高兴咧。不然,要是小汽车硬要加速去以刚对刚的话,那结局你就可想而知了。
  关于随卦的“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这句《彖》辞,一位老兄有天神秘兮兮地对俺说:受你影响,俺也把个《易》挝过来好好看了看。我操,俺觉得它怪有意思的呢。就说随卦那句“刚来而下柔,动而说(悦)”吧,你看,“刚”是硬,“说(悦)”为高兴。是啵。这不就是说那个刚硬的东西一来,她下面就要柔和着点吗?这样俩人一动,当然就都怪高兴嘞。要是那刚硬的东西来了,她下面一点不柔和,也梆硬,这么去刚对刚地动起来,可不就怪不高兴了嘛。就不是“随”,就不随心、不遂愿了啊。噢呀,手机里常发的黄段子里也经常是这么个讲法的呢。哈哈。
  听那老兄如此一番大彻大悟,直让人止不住那个笑。其实,他理解的也不能说不对。兴许,这里正当该如此去理解,才是《彖》辞最原始的那个本意。古人,自有古人的实在可爱之处,他们心里咋想,嘴里就咋讲。绝不像裹着层层伪装的现代人,肚里想一套,嘴上说的却是另一套。古人说:“食、色,性也,人之大欲也。”你看,说得大胆、率真、憨厚至极,犹如国宝大熊猫一般。你说今天的人,谁能说出这种话来?空喜欢大熊猫之态,不能为大熊猫之实。与古人相比,简直就是差得忒粗了哇。
  @dyzang

  (三)、天下随时

  《彖》辞“随,大亨”的意思是,凡事只有能去“随”,能顺着去办,那才会得到“大亨”,才会大肆亨通不已哇。
  比如,伟人邓小平在长征路上,跟着大部队那么一走,后头他就亨通不止了;前面说的那辆小汽车,在像大货车那样的刚来之际,它从个缝隙里一随,就过去了,就大亨了;一个婆娘,始终在她男人腚后头那么跟随着呢,也便会一辈子亨通而白头到老了。反之,如果凡事不懂得去随,不去顺势而动,却总要逆势而上呢,不用说,最终肯定就亨通不了喽。
  能“大亨”,当然非常好。尽管非常好,可你休忘了,这里它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在“随”的时候呀,无论如何都要千万注意个“贞”,随来随去的要尽要卡在“与天地准”的那条康庄大道上。唯有如此,才会真正亨通不已,才会“无咎”。如果,你一不留神没随好,把个路随歪歪了,那就会在些个歪门邪道上走起来不算伙喽。这一来,你就不是“无咎”,而是“大有咎”了。这便是紧接在“随,大亨”后头的那句“贞,无咎”的意思。
  “而天下随时”咋讲?
  不是说,凡事只要去随就会“大亨”么,那你说,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归根结底它们去“随”的又是个啥子呢?这一句就说了,天下万般事物它们随来随去的呀,它奶奶的,原来最终都是随在个“时”上的,都是在那随着个时间走的呢。就是说,普天之下不论啥东西,终归都是随“时”,全是与天时相随,皆是与时偕行的啊。
  你看那小汽车,它从缝隙里去随,这就是因为刚来的这个时间到了。刚来了的这个时间一到,它一随就过去了,就大亨了。实质上,它所随的就是个“时”。如果,时候未到,迎面并没有大货车过来,你说这小汽车放着个光明大道不走,倒偏要去找些个缝儿钻,这不就有毛病了嘛。是啵。
  说一个婆娘,要始终跟随着她男人走,这其实随的也是个“时”。那婆娘没结婚,身为黄毛丫头片子的时候,她是断不会随便就跟在个男人腚后头走的哇。到老来,她男人若是早死了,这婆娘大半也不会就跟在她男人腚后头,一道走进个土堌堆里去哦。像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样的,满天下又有几对?可见,那婆娘也就只是在她结了婚,而她男人又活得挺旺兴的这段时间里,才跟随着她那个男人的嘛,吭。
  伟人邓小平在长征路上,是跟随着大部队走,后头,到了他领着人民奔小康之时,他就随着当时世界发展的潮流走了。这实质上,随的还是个“时”。
  因此说,“天下随时”。普天之下不论啥东西,随来随去的,归根结底,所“随”的呀,也就都是个“时”。即是说,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它们都是在那与天时相随,都是在那与时偕行的哇。
  《彖》辞最后这句“随之时义大矣哉”的意思是说,由以上这些情况来看,随里头的那个“时”,随起来要正卡在“与天地准”这条金光大道上的那个意义哦,啊呀唻,那是太大太大了啊。
  @dyzang

  三、大象曰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一)、向晦与宴息

  “向晦”与“宴息”这两个词,是这句大《象》辞里的两个关键词。所以,咱就先来看看这俩词的意思。
  “向”,是个象形字;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它在甲骨文里,像个屋墙有窗户的样子。因此,向本义指朝北开的窗户。现在盖的房子和建的那些楼呀,大都是前后窗一样大。可在早的房子呢,因为前面朝南,向阳,后面朝北,背阴,从而一般都是前窗大,后窗小。在农村,如今这样的房子也还常见。老年里,是把朝前开的叫窗,向后开的,就叫向。后来,这向便引申出了对着、朝着、接近、临近的意思。如:快到中午时,叫向中;接近凌晨时,叫向早;傍晚呢,就也叫向暮或向晚了。
  “晦(huì)”,是形声字;从“日”,“每”声;本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说文》里说:“晦,月尽也”,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论衡?四讳》里道:“三十日日月合宿,谓之晦。”说是阴历每月最后这一天呀,那月亮它就和个鸟日头一块睡觉去喽,于是你就见不到它了,这就叫晦。没有月亮的那个夜晚,是一片漆黑哪。因此,“晦”,就指昏暗不明,也泛指夜晚。
  罗罗嗦嗦侃了这么一大堆,说穿了,嘿,这个“向晦”呀,很简单,原来它就是指傍黑,就是指那个日头正待落山,这个老天它就要黑将下来的时候哩。
  “宴息”咋讲?“宴(yàn)”,也是个形声字。从“宀(mián)”,“妟(yàn)”声。“宀”,前头说了它表示房屋。下面的“妟”呢,为“安”,也有表意作用。所以,《说文》里说:“宴,安也。”其实,仔细端量这“宴”字,它是两个“宀”字头罩着下面一个漂亮女人呀,这表示的应该就是安而又安,也即不是小安而是大安。不然,那女人不就让人抢走了嘛。再来想想与“宴”有关的这些词:宴坐,为安坐;宴处,是安居、闲居;宴默,即安居静穆的意思;宴集,指宴饮聚会;宴饮,是设宴聚饮;宴乐,为宴饮游乐。这些词,都有大安之意,而一说大安,往往都是指那漂亮女人安居于房屋、宫殿之内,却并无人将她们强掳了去。所以,这个宴呀,它又引申出一种内室的意思来。
  “息(xī)”,本是指从鼻子眼里呼出来的气。像鼻息、喘息、叹息等这一些都是指身体呼吸时进出的气息。不过那个利息呢,它就不是这钱呼出来的气,而是指利钱喽。这钱生出来的利钱,你倒也可将它看着是钱喘出来的东西,而这个东西它就不是一般的玩器,倒净是些硬邦邦的金钱喽。在这个《象》辞里,“息”应该是它的引申义,即停止、歇息的意思。
  如此看来,“宴息”所指的,那就是安安稳稳地去睡大觉哦。啧啧。
  @dyzang

  (二)、小人晚上不睡觉

  这一卦大《象》辞的前半部分“泽中有雷,随”,为咱们解析了随卦的卦“像”。这个像,所描述的是幅雷在水面上,哧溜溜地一个劲地往前轰了去的景象。当然,在这个像的后面,就是一段理性的提示了。后半句“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即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所悟出来的那个道理。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说的是,那些君子们呀,他们都是以“向晦”为准,一到了“向晦”这个时刻,也就是那太阳一落山呀,就赶快进到屋里去安安稳稳地睡大觉。当然,待到那太阳第二天早上一露脸时,不用说,君子们也便又抓紧起得床来,去忙活各自的营生去啦。你看,这不就是早先在乾卦咱讲的《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人养生应该去遵循的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嘛。
  可见,大《象》辞的意思便是说,你看见水面上打雷来没有?那雷在水面上打的时候,这水面呀,它始终是在个雷下面的;那雷呢,它也始终是贴着,也就是随着水面一路打过去,却从来不会钻进个水里头去打上个响雷的哇。——这就是随,就是相随呐。所以,你要是个君子呢,哎,到了傍晚,一待那日头见不到了,也即是它去睡觉了的时候哟,就也得赶快和你老婆孩子一起随着个时间一道去抓紧上炕睡觉,再不要三心二意,二二乎乎的咧。君子们,人家便都是如此的。这就叫“与时偕行”啊。
  殷旵先生悟到这时,是止不住一个劲地笑。笑啥呢?当然是俺那老乡孔夫子的这个《象》辞作得呀,是太绝妙了。你看,“君子以向晦入宴息”,说是君子喔,到了晚上就抓紧去睡觉,这不就是说,晚上睡觉的,是君子,而晚上不睡觉倒光去瞎踢蹬的,就净是些个小人了嘛。想来,说的也对吭,比如那些梁上小丑,他们当然就全是些一到晚上就孬好睡不着觉而四处瞎折腾的家伙嘞。您都来望望,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单从晚上睡不睡觉,一下子就能看出来了呢,我操,这不就是挺有意思的嘛。哈哈。
到顶部